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复习卷(一)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高安期中)下图是1917-1920年部分历史事件。从中可看出( )
A.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2024八上·榆树期中)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 )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提倡白话文
3.(2024八上·蓬江期末)下表是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著作的汇总表(部分)。他撰写这些著作的主要目的是( )
著作名称 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俄国革命与文学家》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庶民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A.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B.阐述了实业救国思想
C.记述了五四运动史实 D.揭露了清朝黑暗统治
4.为庆祝二十大胜利召开,回顾党的辉煌历程,初二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
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黄兴 D.陈独秀李大钊
6.(2024八上·蓬江期末)首都博物馆“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按时序分为“东方破晓”“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夺取胜利”四单元。以下属于“星火燎原”单元的展品是( )
A.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 B.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
C.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用的扁担 D.中共七大会场复原场景
7.“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以上歌词选自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它反映的事件的背景是(____)
A.大革命的失败
B.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
C.秋收起义受到挫折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8.“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材料强调的是(____)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9.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____)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10.(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达标卷)“太阳出山红艳艳,井冈来个毛委员。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太阳出山红艳艳,井冈从此亮了天。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这一童谣出现的时期应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2024八上·蓬江期末)台儿庄战役后,路透社称:“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法国外长在国联发表演说,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材料表明该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B.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的首次胜利
D.有利于中国争取外部援助
12.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____)
A.各种抗日力量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入过中国内地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13.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前3年海外华人捐献的物资就已超过3000批,平均每个月100批,折合国币共计3.5亿元之多。材料说明当时(____)
A.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B.海外华人彻底解决了物资短缺问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海外华人积极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14.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也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____)
A.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15.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
A.维新启蒙思想 B.民主革命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今天海峡两岸还未实现统一。这一问题是哪一次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实现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18.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的主要目的是( )
A.号召国统区人民掀起反蒋的高潮
B.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C.建立反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增强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19.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0.下图是刊于1945年10月《自由画报》的漫画《行路为何难,去问那些官》。该漫画反映的是 (____)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之路艰难
B.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过程艰难
C.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民主道路艰难
D.国民革命反帝反封建任务艰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青年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青年杂志》的创刊者及1919年后《新青年》系统介绍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主力的变化及其性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奋斗目标。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新”在何处。
22.(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达标卷)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
(1)材料一中的“改良运动”和“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具体事件?材料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暴力革命”的果实虽然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2)材料二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
(3)材料三中“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指什么?在长期的斗争与实践中,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有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2.【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3.【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8年李大钊发表的著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俄国革命与文学家》、《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阐述了实业救国思想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阐述实业救国思想,不符合题意;
C. 记述了五四运动史实 ,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爆发,不符合题意;
D. 揭露了清朝黑暗统治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涉及揭露清朝黑暗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些著作,再紧贴这些信息分析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回答,注意要知道著作的大致内容。
4.【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①②④符合题意,C正确;
③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结合所学可知,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D符合题意;
曾国藩、李鸿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排除A;
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排除B;
孙中山、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的代表,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因此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用的扁担属于“星火燎原”单元的展品,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对应“夺取胜利”单元。1949年4月21日到23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不符合题意;
B. 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 ,“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对应“东方破晓”单元。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不符合题意;
D. 中共七大会场复原场景 ,“中共七大会场复原场景”对应“中流砥柱”单元。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已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出时间段,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时期中国还没有出现红军,不符合题意;
B.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 ,南昌起义没有建立红军,不符合题意;
C. 秋收起义受到挫折 ,秋收起义打出的旗号时工农革命军,没有出现红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十送红军”,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8.【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 ”,可以看出,题干中强调的是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题干中没有提及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不符合题意;
B. 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 题干中没有提及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不符合题意;
D. 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题干中没有提及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血战湘江,血战湘江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不符合题意;
B.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不符合题意;
D. 飞夺泸定桥 , 飞夺泸定桥是在跳出敌人重重包围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题目中提到“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这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情况相符合。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运动,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得到了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综上所述,这一童谣出现的时期应是土地革命时期,B正确;
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是国共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A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抗击日本侵略者,C错误;
解放战争时期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主要是为了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土地革命。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井冈来个毛委员”“工农当家掌政权”结合所学分析再与选项对比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人心理,渐渐转变”“法国外长在国联发表演说,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鼓舞了中国,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中国争取外部援助,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不符合题意;
B. 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的结束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不符合题意;
C. 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的首次胜利 ,抗日战争第一次胜利的战役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漫画和结合所学可知,各种抗日力量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项符合题意;
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入过中国内地”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抗战前3年海外华人捐献的物资就已超过3000批,平均每个月100批,折合国币共计3.5亿元之多”可知,海外华人积极支援中国抗日战争,D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海外华人彻底解决了物资短缺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
C: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题干未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也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可知,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项符合题意;
A: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D: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C项符合题意;
A:维新启蒙思想属于维新派,A项不符合题意;
B:民主革命思想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B项不符合题意;
D:马克思主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D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蒋介石政府败逃台湾,形成了海峡两岸对峙的局面,至今两岸尚未实现统一,D符合题意;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但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再次回归祖国,排除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台湾已经被日本占据,因此与台湾问题无关,排除B;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再次回归祖国,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神速动作,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军从海上南撤和西逃的通道。之后,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和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C符合题意;
锦州在东北,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沈阳在东北,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渡江战役后解放了南京,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平津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8.【答案】D
【知识点】转战陕北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没有人民的支持蒋介石必然失败,因此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D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号召国统区人民反蒋的信息,排除A;
材料未体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方略,排除B;
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B符合题意;
转战陕北与山东解放区无关,排除A;
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排除C;
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0.【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1945年10月”“民主”等关键信息 抗日战争胜利后 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建设家园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积极准备打内战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道路艰难,C项正确;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之路的艰难,1911年后,排除A项;
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过程的艰难 , 因为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了,排除B项;
国民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艰难,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 1945年10月《自由画报》的漫画《行路为何难,去问那些官》 ”,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21.【答案】(1)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思想。
(2)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的。
(3)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追,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可知,《青年杂志》的创刊者是陈独秀。根据材料一“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可知,1919年后《新青年》系统介绍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根据材料二“ (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可知,五四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青年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可知,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根据材料三“。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追,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故答案为:
(1)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思想。
(2)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的。
(3)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追,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中国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革命道路是在不断的斗争和实践中找到的等。
【知识点】戊戌变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1)事件:依据材料“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两人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改良运动是戊戌变法;依据材料“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武昌起义,夺去了国家政权,暴力革命是辛亥革命。原因:改良运动:依据材料“(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并结合所学可知,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暴力革命:依据材料“夺取了国家政权”并结合所学可知,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事件: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结合所学分析中共诞生的意义。
(3)创建:依据材料“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和《井冈山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道路:集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基本情况可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毛泽东先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即可。
【点评】本题考点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诞生。解题方法:(1)事件: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原因: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夺取了国家政权”再结合所学并依据当时的国情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原因。
(2)事件: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意义:结合所学分析中共诞生的意义即可。
(3)创建: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再结合史料出自哪里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道路;结合毛泽东先生在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提出了何种理论即可得出答案。
(4)认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即可。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复习卷(一)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高安期中)下图是1917-1920年部分历史事件。从中可看出( )
A.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2.(2024八上·榆树期中)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 )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提倡白话文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3.(2024八上·蓬江期末)下表是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著作的汇总表(部分)。他撰写这些著作的主要目的是( )
著作名称 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俄国革命与文学家》 7月《言治》季刊第3册
《庶民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
A.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B.阐述了实业救国思想
C.记述了五四运动史实 D.揭露了清朝黑暗统治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8年李大钊发表的著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俄国革命与文学家》、《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阐述了实业救国思想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阐述实业救国思想,不符合题意;
C. 记述了五四运动史实 ,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爆发,不符合题意;
D. 揭露了清朝黑暗统治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涉及揭露清朝黑暗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些著作,再紧贴这些信息分析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回答,注意要知道著作的大致内容。
4.为庆祝二十大胜利召开,回顾党的辉煌历程,初二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①②④符合题意,C正确;
③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
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黄兴 D.陈独秀李大钊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结合所学可知,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D符合题意;
曾国藩、李鸿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排除A;
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排除B;
孙中山、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的代表,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2024八上·蓬江期末)首都博物馆“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按时序分为“东方破晓”“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夺取胜利”四单元。以下属于“星火燎原”单元的展品是( )
A.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 B.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
C.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用的扁担 D.中共七大会场复原场景
【答案】C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因此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用的扁担属于“星火燎原”单元的展品,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对应“夺取胜利”单元。1949年4月21日到23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不符合题意;
B. 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 ,“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对应“东方破晓”单元。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不符合题意;
D. 中共七大会场复原场景 ,“中共七大会场复原场景”对应“中流砥柱”单元。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已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出时间段,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以上歌词选自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它反映的事件的背景是(____)
A.大革命的失败
B.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
C.秋收起义受到挫折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时期中国还没有出现红军,不符合题意;
B.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 ,南昌起义没有建立红军,不符合题意;
C. 秋收起义受到挫折 ,秋收起义打出的旗号时工农革命军,没有出现红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十送红军”,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8.“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材料强调的是(____)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 ”,可以看出,题干中强调的是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题干中没有提及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不符合题意;
B. 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 题干中没有提及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不符合题意;
D. 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题干中没有提及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____)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血战湘江,血战湘江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不符合题意;
B.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不符合题意;
D. 飞夺泸定桥 , 飞夺泸定桥是在跳出敌人重重包围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0.(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达标卷)“太阳出山红艳艳,井冈来个毛委员。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太阳出山红艳艳,井冈从此亮了天。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这一童谣出现的时期应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题目中提到“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这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情况相符合。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运动,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得到了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综上所述,这一童谣出现的时期应是土地革命时期,B正确;
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是国共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A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抗击日本侵略者,C错误;
解放战争时期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主要是为了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土地革命。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井冈来个毛委员”“工农当家掌政权”结合所学分析再与选项对比即可。
11.(2024八上·蓬江期末)台儿庄战役后,路透社称:“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法国外长在国联发表演说,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材料表明该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B.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的首次胜利
D.有利于中国争取外部援助
【答案】D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人心理,渐渐转变”“法国外长在国联发表演说,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鼓舞了中国,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中国争取外部援助,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不符合题意;
B. 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的结束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不符合题意;
C. 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的首次胜利 ,抗日战争第一次胜利的战役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____)
A.各种抗日力量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入过中国内地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漫画和结合所学可知,各种抗日力量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项符合题意;
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入过中国内地”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前3年海外华人捐献的物资就已超过3000批,平均每个月100批,折合国币共计3.5亿元之多。材料说明当时(____)
A.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B.海外华人彻底解决了物资短缺问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海外华人积极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抗战前3年海外华人捐献的物资就已超过3000批,平均每个月100批,折合国币共计3.5亿元之多”可知,海外华人积极支援中国抗日战争,D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海外华人彻底解决了物资短缺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
C: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题干未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也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____)
A.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也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可知,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项符合题意;
A: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D: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
A.维新启蒙思想 B.民主革命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C项符合题意;
A:维新启蒙思想属于维新派,A项不符合题意;
B:民主革命思想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B项不符合题意;
D:马克思主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今天海峡两岸还未实现统一。这一问题是哪一次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D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蒋介石政府败逃台湾,形成了海峡两岸对峙的局面,至今两岸尚未实现统一,D符合题意;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但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再次回归祖国,排除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台湾已经被日本占据,因此与台湾问题无关,排除B;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再次回归祖国,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实现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神速动作,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军从海上南撤和西逃的通道。之后,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和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C符合题意;
锦州在东北,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沈阳在东北,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渡江战役后解放了南京,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平津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8.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的主要目的是( )
A.号召国统区人民掀起反蒋的高潮
B.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C.建立反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增强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答案】D
【知识点】转战陕北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没有人民的支持蒋介石必然失败,因此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D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号召国统区人民反蒋的信息,排除A;
材料未体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方略,排除B;
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B符合题意;
转战陕北与山东解放区无关,排除A;
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排除C;
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0.下图是刊于1945年10月《自由画报》的漫画《行路为何难,去问那些官》。该漫画反映的是 (____)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之路艰难
B.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过程艰难
C.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民主道路艰难
D.国民革命反帝反封建任务艰巨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1945年10月”“民主”等关键信息 抗日战争胜利后 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建设家园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积极准备打内战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道路艰难,C项正确;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之路的艰难,1911年后,排除A项;
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过程的艰难 , 因为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了,排除B项;
国民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艰难,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 1945年10月《自由画报》的漫画《行路为何难,去问那些官》 ”,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青年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青年杂志》的创刊者及1919年后《新青年》系统介绍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主力的变化及其性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奋斗目标。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新”在何处。
【答案】(1)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思想。
(2)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的。
(3)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追,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可知,《青年杂志》的创刊者是陈独秀。根据材料一“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可知,1919年后《新青年》系统介绍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根据材料二“ (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可知,五四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青年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可知,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根据材料三“。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追,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故答案为:
(1)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思想。
(2)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的。
(3)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追,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达标卷)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
(1)材料一中的“改良运动”和“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具体事件?材料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暴力革命”的果实虽然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2)材料二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
(3)材料三中“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指什么?在长期的斗争与实践中,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有什么认识?
【答案】(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中国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革命道路是在不断的斗争和实践中找到的等。
【知识点】戊戌变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1)事件:依据材料“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两人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改良运动是戊戌变法;依据材料“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武昌起义,夺去了国家政权,暴力革命是辛亥革命。原因:改良运动:依据材料“(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并结合所学可知,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暴力革命:依据材料“夺取了国家政权”并结合所学可知,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事件: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结合所学分析中共诞生的意义。
(3)创建:依据材料“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和《井冈山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道路:集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基本情况可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毛泽东先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即可。
【点评】本题考点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诞生。解题方法:(1)事件: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原因: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夺取了国家政权”再结合所学并依据当时的国情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原因。
(2)事件: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意义:结合所学分析中共诞生的意义即可。
(3)创建: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再结合史料出自哪里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道路;结合毛泽东先生在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提出了何种理论即可得出答案。
(4)认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