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第一节 人口分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强化练习题--第一节 人口分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14 21: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人口分布特点
  (2023北京顺义期中)下图为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  )
A.高纬度多,低纬度少
B.南半球多,北半球少
C.南半球中高纬度多,低纬度少
D.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少
2.南、北半球人口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南半球(  )
A.地形复杂多样
B.海洋面积广阔
C.经济发展水平低
D.热带雨林面积大
  下图为世界部分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的比例和人口占大洲总人口的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4.图中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题组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024山东临沂联考)石羊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处甘肃省中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多丘陵荒漠,流域内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下图示意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石羊河流域人口分布特点为(  )
A.河流下游多于上游
B.东部多、西部少
C.丘陵荒漠多于绿洲
D.南部多、北部少
6.影响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水源   D.交通
  (2024广东东莞东华等校开学联考)人口垂直分布结构是指居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组成状况和构成关系。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规模随海拔变化图,所在区段面积越大,人口分布总量越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图示地区最可能是(  )
A.华北平原沿海地区
B.塔里木盆地山麓地区
C.云南南部山地地区
D.青藏高原湟水谷地地区
8.影响图示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地形   D.河流
题组三 案例: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
9.(2023江苏淮安联考)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写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km2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并分析其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4分)
(2)推测我国人口密度为10~100人/km2的省级行政区内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域。(2分)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3分)
(4)总结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是指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00~3 699米的每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C.距河流8~10千米分布的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2024上海高桥中学期中)下图为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图(2010年)。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埃及甲河和乙海岸人口密度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  )
A.土壤、地形   B.水源、气候
C.水源、水源   D.水源、交通
4.近几十年来,甲河沿岸人口密集区出现不断向东西两侧拓宽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战乱
C.农业灌区的拓展   D.交通运输建设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全球夜间灯光地图是利用卫星对地球各区域的夜间进行遥感拍照,收集地面的灯光照明情况并成像绘制而成的,可以帮助人们直观地观察到全球人口的分布状况。下图为某日全球夜间灯光地图局部图。
(1)说明世界人口总体分布特点。(6分)
(2)说出南美洲人口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6分)
题组二 中国的人口分布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下图示意1990年和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对比。
(1)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差异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随历史发展是否一成不变 为什么 (4分)
7.(2023江苏南通通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青藏地区是人口稀疏区,青藏地区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人口疏密格局长期相对稳定。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图1为“青藏地区人口分布图”,图2为“青藏地区简图”。
图1
图2
(1)参照胡焕庸线,在图1中画出人口相对稠密区和相对稀疏区的分界线。(2分)
(2)描述青藏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6分)
(3)分析青藏地区东南部人口相对较多的自然原因。(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基础过关练
1.D 2.B 3.A 4.C 5.D 6.C 7.C 8.A
1.D 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在10°N—50°N的分布比例较大,在其他纬度的分布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少,南半球少、北半球多,A、B错误,D正确;图中未显示南半球高纬度人口分布状况,由所学可知,南半球高纬度人口分布少,C错误。
2.B 图中显示南半球比北半球人口少,且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陆地面积分布不均所致,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比北半球小;如果南半球陆地面积足够大,那么即使地形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低、热带雨林面积大,仍会有大量人口分布。故选B。
3.A 读图可知,大洋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的比例约为95%,南美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的比例约为62%,亚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的比例约为48%,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的比例约为55%。故选A。
4.C 图示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的比例均大于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的比例,这说明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集中于沿海地区,C正确。
5—6.D 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7.C 据图可知,该地区人口集中分布于海拔1 700~2 400米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华北平原沿海地区海拔为50米左右,A错误;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是人口分布的制约因素,山麓地区海拔为800~1 300米,水资源丰富,人口分布集中,B错误;云南南部纬度较低,气候炎热,海拔2 000米左右的山地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口居住,C正确;青藏高原湟水谷地地区平均海拔较高,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 700~3 300米区域,与图示人口集中分布区海拔不符,D错误。
8.A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9.答案 (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便。
(2)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
(3)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4)胡焕庸线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
解析 (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小于10人/km2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脆弱,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势起伏大,气候高寒,缺氧,交通线路少,交通极为不便,物流成本高。
(2)人口密度为10~100人/km2的省级行政区有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除黑龙江之外的4个省级行政区较为干旱,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水资源,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
(3)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地形方面,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方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方面,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方面,为冲积土且经过长期耕作,深厚肥沃。优越的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发展,促使人口的集中分布。
(4)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可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首先,总体而言,我国以胡焕庸线为界,此线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这是因为东南部地势相对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耕地多,气候适宜,生产粮食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西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工商业、交通业不发达,城镇少。从地形角度考虑,平原地区有利于耕作,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耕地少,人口少;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来说,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
能力提升练
1.B 2.D 3.D 4.C
1.B 从图中可以看出,3 500~3 699米的每百米高程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斜率最大,说明对应区域人口最为密集,B正确;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距河流1~2千米分布的人口最多,C错误;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误。
2.D 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用水方便,D正确;水能资源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不明显,A错误;从图中只能读出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不能读出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的影响,B错误;该流域人口密度小,当地人口流动少,交通通达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比较小,C错误。
3—4.D 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5.答案 (1)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2)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间谷地。
原因: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而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间谷地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适宜人类生存。
解析 (1)全球夜间灯光地图可以帮助人们直观地观察到全球人口的分布状况。从图中可看出,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区亮度大,说明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距海较近的海拔较低地带;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2)从图中可以看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西部山地局部地区、东南沿海亮度较大,说明这些地区人口多。结合南美洲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的地理背景分析原因。
6.答案 (1)差异: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稠密,西部经济地带人口稀疏。
原因:东部经济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经济地带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2)不是。 原因: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原始采集渔猎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解析 (1)由图中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人口密度可知,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稠密,西部经济地带人口稀疏,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东、西部经济地带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在原始采集渔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弱,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现代工业文明时期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
7.答案 (1)绘图如下:
(2)人口密度小,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低海拔地带人口相对稠密,高原地带人口相对稀疏。
(3)东南部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好;河流较多,水资源条件好;大多位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东南面,气候相对湿润。
解析 (1)青藏地区人口密度超过50人/km2的范围极其狭小,故人口相对稠密区和相对稀疏区的分界线大致是<1人/km2和1~50人/km2两个人口密度交界附近。
(2)结合图1可知,青藏地区整体人口密度小,且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南部人口密度稍大,西北部人口密度稍小。结合河流分布及流向,可判断河谷地带人口相对稠密,东南部海拔较低处人口相对稠密,高原地带人口相对稀疏。
(3)由河流流向可知,青藏地区东南部海拔较低,热量条件好,土壤发育好,适合农业发展;东南部河流较多,水资源条件好,适合聚落布局;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结合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知,青藏地区东南部大多位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东南面,气候相对湿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