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四个面积大致相等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右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表示( )
A.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商业区
B.农业区、旅游区、工业区、商业区
C.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
D.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商业区
2.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 B.交通便利吸引老人至此养老
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从环境的角度看,该城市功能区布局较合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该城市的风频图最可能是( )
A B C D
4.若该城市选择一地进行廉租房建设,则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共享村落”是一种新的农村资源利用方式,村集体或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流转交易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如图为“共享村落”主要服务功能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共享村落”可以( )
A.进行房地产开发
B.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C.形成城乡要素流动的壁垒
D.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
6.“共享村落”建设的意义有( )
①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②加快城镇化速度
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 ④满足部分城市居民的田园梦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就近城镇化指农业人口迁移到户籍登记地所在省份的城镇,并就业和居住的城镇化过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支持力度。下图示意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甲和乙的就近城镇化模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与城市群乙相比,城市群甲( )
A.应鼓励农业人口跨省迁移
B.应加快中小城镇的发展速度
C.核心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弱
D.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8.我国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有利于( )
①扩大各地区发展差距 ②吸引人口向中西部回流
③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④东部地区出现逆城市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舟山群岛许多村落选址三面环山的海湾,海湾南侧的房屋采取“背朝大海”的布局方式。渔村里的传统民居内设天井,天井的四个角落往往摆放四口大水缸。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上述村落选址及房屋布局的特点,反映了该地( )
①村民多以捕鱼为生 ②村民多从事种植业
③常受台风的威胁 ④常受海啸的威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天井中大水缸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缓解淡水资源短缺 B.调节温度,消暑纳凉
C.暂时养殖出海捕捞到的活鱼 D.蓄积山泉,消防灭火
面对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延伸,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宜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精明增长”理念的核心是( )
A.限制城市人口密度 B.限制城市人口数量
C.限制城市面积 D.限制城市服务范围
12.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C.提高城市化水平 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13.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宜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
A.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北海作为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北海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立了北海市“一湾一带、一心一核”的空间布局结构。下图为北海“一心一核”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北海市的“一心”主要布局的城市功能是( )
A.高级住宅 B.绿化用地 C.商业金融 D.高校区
15.鲤鱼地生态绿核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为( )
A.保留田园风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B.保留村庄,预留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C.改善城市功能,发挥历史文化价值
D.提升品质,满足市民生态休闲需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至2004年,深圳农村集体土地全部转为国有土地,农村户口全部转为城市户口,深圳成为全国第一座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城镇化率由改革开放前的10%左右提升到如今的近100%,但却分布有超过1 700个“城中村”(图甲)。城中村楼房拥挤密集,间距小,俗称“握手楼”。图乙示意2000—2022年深圳城镇化进程。
(1)结合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后深圳城镇化特点。(3分)
(2)从城镇化角度,分析深圳形成大量“城中村”的原因。(6分)
(3)关于“城中村”该何去何从有两种观点:一是拆除重建,融入现代化城市;二是保留整治,形成特色“城中村”。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9.5万人,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图甲 斯德哥尔摩市轨道系统和主要卫星城
图乙 卫星城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分布 图丙 卫星城居住人口的就业地分布
(1)据图甲,描述该城市与卫星城空间分布特点。(6分)
(2)据图乙、图丙,分析该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6分)
(3)轨道交通车站设在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说出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优点。(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东南亚的民居建筑都比较原始,大多利用竹木等材料建高脚屋,设置披檐和遮阳篷,墙壁和地板多为竹子编织而成,在铺设时预留一定的空隙。建筑形式大多简洁、宽敞,并且充分利用穿堂风,保持房屋通风,加快室内外的空气交换。高脚屋运用的联结方式是我国的传统榫卯结构。我国南方地区与东南亚同属一个大地域文化圈,历来有紧密的联系。下面左图为东南亚某村传统民居布局示意图,右图为该村局部景观图。
(1)指出该村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并分析原因。(2分)
(2)举例说明图中东南亚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6分)
(3)东南亚的建筑风格与我国西南边陲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化水平可反映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1997年被设为直辖市,成为我国四个中央政府直辖市之一。目前,重庆市正在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城市。下表为重庆市1996—2022年城镇化率统计表。
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1996 2 875.30 29.6 2010 2 884.62 53.0
1998 2 870.75 32.6 2012 2 945.00 57.0
2000 2 848.82 35.6 2014 2 991.40 59.6
2002 2 814.83 39.9 2016 3 048.43 62.6
2004 2 793.32 43.6 2018 3 163.14 65.5
2006 2 808.00 46.7 2020 3 208.93 69.5
2008 2 839.00 50.0 2022 3 213.34 70.96
(1)分析重庆市在2004年以前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4分)
(2)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示重庆市城镇化进程,简述1996年以来重庆市城镇化的特征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7分)
(3)从环境角度,说明重庆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4分)
答案与解析
1.B 2.A 3.D 4.A 5.D 6.C 7.B 8.B
9.A 10.A 11.C 12.A 13.B 14.C 15.D
1.B 读图可知,甲GDP总量最小,建设用地比重最小,最可能为农业区;乙、丙GDP总量相当,但丙建设用地比重更大,所以乙应为旅游区,丙应为工业区;丁GDP总量最大,建设用地比重在90%以上,建设用地比重大,应为商业区。故B正确,A、C、D错误。
解题指导 在判断旅游区、工业区时,重点是区分二者的建设用地比重。旅游区内有大面积的绿化用地,与工业区相比,旅游区建设用地比重小。
2.A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农业区,其GDP总量最小。由于城市化,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向外转移),造成当地老年人口比重大,A正确;农业区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老人至此养老的吸引力不大,B、D错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一定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C错误。
3.D 工业区由于污染较重,多分布于城市外围地区,占地面积较大,据此可以推断功能区①为工业区。由材料可知,从环境的角度看,该城市功能区布局较合理,则工业区分布在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者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据此可推断该城市东北方位风频低,或西北方位、东南方位和西南方位风频高,结合选项,D正确。
4.A 廉租房一般选择在地租较低的地方建设。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包括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甲地位于城市外围,且靠近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差,且交通不便,可以推断地租最低,A正确;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和盛行风上风向,且靠近居住区和多条公路,不是地租最低的地点,B错误;丙地位于市中心,应该为地租最高的地点,C错误;丁地位于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绿化带内,且附近交通线分布较多,不是最适宜建设廉租房的地点,D错误。
5.D 解题时注意材料信息“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流转交易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 “共享村落”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发展养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可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促进城市资源、资金要素向农村流动,C错误、D正确;建设“共享村落”并不是为了进行房地产开发,A错误;可以通过建设“共享村落”发展养老产业,但不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B错误。
6.C 建设“共享村落”,可以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发展养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城市居民可在农村租赁土地,也可以在农村养老,满足部分城市居民的田园梦想,①③④正确;“共享村落”建设主要是为了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促进乡村振兴,并不能加快当地城镇化速度,②错误。故选C。
7.B 读图可知,城市群甲迁入的农业人口主要来自本省其他县,不应该鼓励农业人口跨省迁移,A错误;城市群甲所示就近城镇化模式下,中小城镇特别是小城镇发育不足,对农业迁移人口的吸引力较弱,因此应当重点发展中小城镇,B正确;相比城市群乙,城市群甲核心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强,C错误;读图可知,相比城市群乙,城市群甲城市等级差距较大,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D错误。
8.B 我国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有利于促进中小城市发展,从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吸引人口向中西部回流,①错误、②正确;我国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会使中西部地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减少,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③正确;我国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不会导致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流向乡镇,因此不会使东部地区出现逆城市化,④错误。故选B。
9.A 舟山群岛上村落中的村民多以捕鱼为生,村落选址三面环山的海湾,便于渔船停泊、避风,①对、②错;舟山群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常受台风威胁,房屋“背朝大海”能够减少台风造成的不利影响,③对;东有岛链等阻挡,受海啸威胁较小,④错。故选A。
10.A 岛屿面积较小,不利于储存淡水,淡水资源短缺,大水缸能够收集雨水,缓解淡水资源短缺,A正确;当地气候海洋性强,不需要利用大水缸调节温度,B错误;大多数海鱼出海之后易死亡,难以养殖,C错误;舟山群岛山泉较少,D错误。
11.C 材料“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延伸”说明,“精明增长”理念的核心是限制城市面积,C正确。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垂直方向上城市人口增多,所以城市人口密度没有降低、城市人口数量没有减少,A、B错误。城市服务范围受城市面积影响小,D错误。
12.A 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规划方案,可以限制城市面积,保证边界外农业用地不会被城市挤占,因此可保护城市边缘农田,A正确;“精明增长”规划方案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没有明显帮助,B错误;“精明增长”规划方案主要针对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对提高城市化水平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作用不大,C、D错误。
13.B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比美国低,不宜盲目效仿美国提高城市建筑密度,A错误;老城区、棚户区属于城市的一部分,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可建设性,因此我国应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以代替城市的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从而合理控制城市规模,B正确;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是限制城市的扩张,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而不是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和兴建卫星城,C、D错误。
14.C 从位置来看,北海市的“一心”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是城市商业办公综合中心、滨海休闲文化中心及廉州湾区域生产服务中心共同构成的复合型城市中心,故主要布局商业金融,而不是绿化用地,B错误、C正确;高级住宅应布局在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外围区域,A错误;高校区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布局在地价较高的中心地带,D错误。
15.D 鲤鱼地生态绿核,借助水系花草树木,美化城市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品质,也可满足市民生态休闲的需求,D正确;鲤鱼地生态绿核,是城市功能的一部分,保留村庄和乡村振兴属于乡村功能,A、B错误;北海鲤鱼地生态绿核建成时间较短,不能发挥历史文化价值,C错误。
16.答案 (1)城镇化速度快,(1分)城镇化水平高,(1分)在2004年后速度趋缓,接近停滞。(1分)
(2)规划不合理,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被占用,村庄被包围,形成“城中村”;(2分)土地征收成本高,拆迁协调难度大,整改方案落实难;(2分)周边房价高,“城中村”地租低,租房需求多,增加村民收入。(2分)
(3)观点一:应拆除重建,融入现代化城市。理由:可以通过“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2分)但同时应注意解决外来人员住房问题。(2分)
或观点二:应保留整治,形成特色“城中村”。理由: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2分)也可以解决外来人员住房困难等问题。(2分)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2)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明确表明观点,不要模棱两可,并针对观点说明理由。“城中村”往往土地利用凌乱、基础设施差、环境质量差,是大量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场所。如果选择支持拆除重建,理由可从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论述,同时也应有合理措施去妥善解决外来人员的住房问题;如果选择保留整治,理由可从解决外来人员住房困难、保障“城中村”居民生活方式与质量、保障村民自建房收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论述。
17.答案 (1)以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为中心,(2分)卫星城多沿轨道交通线分布;(2分)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城市空间形态。(2分)
(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在卫星城居住。(2分)
原因:卫星城分担中心区的职能,缓解中心区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2分)卫星城也起到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2分)
(3)土地利用集约高效;(1分)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分)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1分)
解析 (1)结合图甲所示信息可知,卫星城多沿轨道交通线分布,以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为中心,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的城市空间形态。(2)结合图乙、图丙所示信息可知,该城市居民多在市区工作,在卫星城居住。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可以让卫星城分担中心区的职能,分流中心区的人口、产业等,缓解中心区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治安混乱、就业困难等);卫星城也起到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从高效利用土地、方便人们出行和购物、减少出行次数等方面进行说明。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土地利用集约高效,配套设施利用效率高;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18.答案 (1)布局特点:低密度、分散布局。(1分)
原因:利于通风散热。(1分)
(2)因当地气温高、雨季降水量大,因此采用高脚设计,高脚设计利于通风、散热、避洪;屋顶坡度大可以快速排水;披檐和遮阳篷能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使室内升温慢,同时还可遮风挡雨;因当地竹木资源丰富,所以建筑材料多为竹木。(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3)东南亚与我国西南边陲自然环境相似,高脚屋可以缓解闷热、潮湿的问题;(2分)两地距离较近,人员往来较多,我国传统文化对东南亚影响较大。(2分)
解析 (1)左图显示该村传统民居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密度较低。由于该村位于东南亚,主要受湿热气候影响,因此该村传统民居低密度、分散布局的原因是利于通风散热。(2)结合图文材料中民居特点和气候背景分析: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披檐和遮阳篷能减少阳光射入,使室内不至于过热,同时还可遮风挡雨;下部高脚设计,利于散热、防潮与避洪;利用竹木等材料建房,显示当地竹木资源丰富。(3)从自然环境类似和文化交流频繁两个角度分析。
19.答案 (1)重庆市虽然被设为直辖市,但地处中西部,位置偏僻,初期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2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导致重庆市人口不断迁出。(2分)
(2)坐标图如下:(2分)
特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2分)
问题: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剧;就业岗位紧张;城市管理难度增大;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3)将重化工业向城市外迁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城市园林规划;发展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保护生态环境。(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重庆市虽然1997年被设为直辖市,但因地处我国中西部,位置偏僻,2004年以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就业机会少,居民收入有限;而此时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重庆市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导致重庆市人口不断迁出。(2)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示,可以用横坐标表示年份,用纵坐标表示城镇化率,画出代表各年份城镇化率的点,并将其连接起来即可。由重庆市1996—2022年城镇化率统计表可以看出,1996年以来重庆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城镇化率为70.96%,则目前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快速的城镇化可能会导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城市发展,出现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剧、就业岗位紧张、城市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3)注意题干要求,从环境角度说明具体措施。对于污染源头,可以将重化工业向城市外迁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从城市内部环境角度建设生态城市,可以通过加强城市园林规划、发展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保护生态环境等方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