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三节 城镇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城镇化及其过程
下图示意某城市25年间的发展变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从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市发展现象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大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该地区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变缓
(2024江苏扬州期中)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93 267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1 196万,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2022年末提高0.94%。下图示意城镇化进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化速度与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B.主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
C.用地规模扩大是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关键
D.由农业转向农旅产业代表城镇化的成熟
4.目前我国与英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分别为(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5.关于城镇化现象及其所处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郊区城镇化—丙 B.逆城镇化—甲
C.虚假城镇化—丁 D.环境质量下降—乙
6.(2024江苏南京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明确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下图为通州区城镇人口增长图。
材料二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在原东方化工厂、东亚铝业等老工业遗址上植入公共服务、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等城市服务功能,通过雨水花园、景观湖、运河故道、植草沟方式完成雨水传输和汇集,实现雨水的景观利用,彰显了京杭大运河文化。
(1)结合材料一描述通州区城镇化进程特点。(6分)
(2)说明将老工业遗址改建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对城市空间合理利用的意义。(6分)
题组二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对应的折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8.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始终快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D.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不到50%
(2023江苏淮安淮阴学情调研)下图是世界一些国家目前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影响滞后城镇化现象最明显的国家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短缺 B.生态环境脆弱
C.经济发展水平低 D.政府政策
10.图示发达国家中,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最低的国家比值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经济发展缓慢 B.逆城镇化程度高
C.出现再城镇化 D.工业化水平低
11.(2024山东临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巴西城镇化飞速发展,但中心城市的演化和工业化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逐渐呈现出与发达国家迥异的过度城镇化现象,即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的状况,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下表示意1950—2010年巴西与发达国家平均城镇化率(%)对比。2010年巴西总人口约为1.96亿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1.65亿人。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10年
巴西 36.2 55.9 73.3 —
发达国家 53.8 66.6 72.5 76.0
(1)绘制1950—2010年巴西城镇化率折线图,并简述与发达国家相比,巴西城镇化的特点。(6分)
(2)巴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城镇化进程,简述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4分)
题组三 案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为贯彻中央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云南提出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多利用坡地、荒地搞建设,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的新型发展模式,这是对传统城镇形象的一次重塑和再造。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云南提出“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是为了( )
A.发展山地旅游业
B.实现郊区化
C.拓展生存空间
D.保护优质耕地
13.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有利于( )
①提高人口素质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缓解人地矛盾
④破坏坡地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
(1)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主要处在哪一阶段 该阶段有何特点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6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城镇化及其过程
(2024江苏无锡期中)下图为2023年甲、乙、丙、丁4个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据图可知,城镇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4个国家可能代表我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山东高密联考)2021年5月23日,位于南京建邺区的国内首个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下图)完成浇筑。这一沉井式车库深入地下68米,共25层,地下开挖直径达到了12米,每层可停4辆车,总计有200个车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可能建在南京的( )
A.高级住宅区 B.仓储区
C.老旧小区 D.学校
4.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对南京的影响主要是( )
A.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B.增加城市下渗量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D.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题组二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2023江苏连云港期中)最新的公开数据显示,江苏省城镇化南北差异显著。下图为江苏省四市近十年城镇化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与苏中和苏北相比,苏南的城镇化( )
A.水平高、速度快 B.水平低、速度快
C.水平高、速度慢 D.水平低、速度慢
6.据图可以推断( )
A.无锡市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苏州市
B.宿迁市因外来人口迁入而使城镇化加快
C.苏州市受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减弱
D.南通市近十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2023山西长治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中不同区域人口的发展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图示反映该城市( )
A.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B.核心区生活质量提高
C.规模不断扩大
D.经济形势不断恶化
8.该城市中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核心区教育、医疗条件越来越差
B.近郊区经济更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C.核心区房价高,城郊间交通条件改善
D.近郊区人口出生率高,核心区人口死亡率高
9.该城市中不同区域人口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
A.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近郊区
B.城市人口规模逐渐缩小
C.近郊区生态环境全面遭破坏
D.城郊之间气温差异减小
10.(2024江苏徐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逐步在郊区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临港新城(L城)东临东海,是产城融合的典范,新城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城市硬化地面主要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透水沥青铺设,功能区围绕湖泊形成了城市环带。下图示意1949—2020年上海郊区城镇化进程。
(1)据图文材料,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郊区城镇化的特点。(4分)
(2)分析2000年以后三类要素的流动对促进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的作用。(6分)
(3)说明临港新城对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借鉴意义。(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A 3.B 4.C 5.D 7.D 8.C 9.D
10.B 12.D 13.A
1.C 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图中没有反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大的信息,也没有反映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信息。故选C。
2.A 由图可知,随着城市发展,水稻种植面积缩小,花卉、蔬菜种植面积增大,说明城市发展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变缓,B、C、D错误。
3—5.B C D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题号 关键信息与逻辑推理 结论
3 理想状态下,城镇化速度与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同步的,但现实中还存在滞后城镇化、超前城镇化现象 A错误
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 B正确
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关键是经济社会发展 C错误
城镇化水平高,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代表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 D错误
4 我国城镇化起步较晚,速度较快;据文字材料可知,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较高、速度变缓,对应图中丙阶段 C正确
英国作为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目前城镇化水平高,但发展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对应图中丁阶段
5 郊区城镇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逆城镇化处于后期成熟阶段;虚假城镇化指的是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 A、B、C 错误
乙处于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发展速度快,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城市出现环境质量下降等各种“城市病” D正确
6.答案 (1)2012至2015年,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较慢;2015至2020年,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较快;2020年后,城镇化速度趋缓,城镇化水平高。
(2)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方便居民生活;改善居住环境;等。(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各答出一点)
解析 (1)读图可知,2012至2015年,线条较为平缓,说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较慢;2015至2020年,线条变陡,斜率增大,说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较快;2020年后,线条又变平缓,说明城镇化速度趋缓,但城镇化水平高。
(2)据材料可知,当地将老工业遗址改建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将废弃的土地变成了绿化用地,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建成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场所,方便了居民生活;对于当地居民而言,可以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
7.D 根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特点,可判断出二者对应的城镇化水平折线;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状况可判断出二者对应的城镇人口折线。
解题指导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数量多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低,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总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数量多于发达国家。
8.C 分析折线图可知,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变慢;1960—1970年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据图可知,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2011年10月31日为世界70亿人口日,由图可知,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约为35亿人,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故选C。
9.D 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本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越低,滞后城镇化现象越明显,如图中的印度。滞后城镇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镇病”的发生,采取各种政策及措施限制城镇化的发展,D正确;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但这样的国家依然可以依托其他条件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这样出现滞后城镇化现象的概率低,A、B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镇化水平,但对滞后城镇化现象影响较小,C错误。
10.B 图示发达国家中,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最低的国家是德国,而德国工业化水平高,故其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较低只能是城镇化水平低导致的。逆城镇化指人口由大城市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逆城镇化程度高意味着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小,即城镇化率低,B正确、D错误;经济发展缓慢不代表城镇化水平低,因此不能导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低,A错误;出现再城镇化会导致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提高,C错误。
知识拓展 与城镇化相关的几个概念
(1)郊区城镇化:指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郊区化:随着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和郊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郊区人口增加;而商业和制造业等产业向郊区转移,导致中心城区衰落。这就是郊区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3)逆城镇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镇化的成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4)再城镇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镇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镇化的现象。
11.答案 (1)绘图如下:
特点:起步晚,速度快,前期城镇化率低,短期内赶超发达国家城镇化率。
(2)城镇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比重高,加剧了交通、就业和环境的压力,城市中社会问题突出,管理难度大。
解析 (1)绘制折线图时注意标明坐标轴名称、单位、完整准确的数值;2010年的城镇化率需要根据材料进行计算(即城镇人口数量与总人口数量的比值),城镇化水平约为84.2%。与发达国家对比,巴西城镇化的特点可以从起步时间的早晚、城镇化速度的快慢以及城镇化水平的高低等角度进行说明。表格数据显示,巴西城镇化前期较低,至1990年便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之后更是远超发达国家,即起步较晚,但速度较快。
(2)巴西的城镇化特点突出表现为速度快,水平高,但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严重高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城镇化超前的现象,即巴西的城镇化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城市中产生了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失业人口过多、环境质量下降等很多社会问题,管理难度大。
12.D 由材料“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可知,云南提出“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是为了保护优质耕地,D对。发展山地旅游业不是“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目的,A错。云南提出“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仍是为了发展城镇化,并非为了实现郊区化,亦不是为了拓展生存空间,B、C错。
13.A 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②对;减少城镇占用耕地,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③对;城镇基础设施较完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①对。破坏坡地生态环境不属于有利影响,④错。故选A。
14.答案 (1)加速发展阶段。
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快速扩大,并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
(2)有利于缓解城镇压力,壮大城镇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乡村经济,促进乡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约25%上升到约80%,说明主要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快速扩大,并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
(2)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镇的意义和对乡村的意义两方面回答,其最重要意义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能力提升练
1.D 2.B 3.C 4.A 5.C 6.D 7.C 8.C
9.D
1.D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可以分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类。城镇化水平可以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大,城镇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人口属于乡村人口,第一产业人口比重越大,城镇化水平越低。图示丁第一产业人口比重(65%左右,如下图所示)最大,城镇化水平最低,D正确。
2.B 我国暂未完成工业化,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占比最大;我国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阶段,再加上一部分乡村人口从事非农业活动,所以第一产业人口占比较小。符合这两方面特点的只有乙(如上图所示),B正确。
3.C 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主要向地下“要”空间,缓解地表停车难的问题。南京的老旧小区开发早,早期私家车数量少,地表停车位建设有限。随着私家车的不断普及,地面停车场很难满足需求,同时地表空间有限,修建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可缓解地表停车难的问题。高级住宅区土地资源丰富,住户相对较少,停车位充足;仓储区地表空间大,私家车数量少;学校属于公共场所,停车位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故选C。
4.A 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主要向地下“要”空间,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A正确;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会进行防渗处理,不会增加城市下渗量,也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D错误;建设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主要是为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并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C错误。
5.C 读图可知,苏南的苏州市、无锡市城镇化水平远高于苏中的南通市和苏北的宿迁市,但图示时段城镇化发展速度较慢。故可推测与苏中和苏北相比,苏南的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C正确。
6.D 读图可知,无锡市与苏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差别不大,但城镇化水平不能代表经济发展水平,A错误;据图不能推断出宿迁市城镇化加快的原因,B错误;苏州市距离上海市近,受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且苏州市受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强弱不能由图得出,C错误;南通市近十年来城镇化水平上升较快,反映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D正确。
7.C 从图中可以看出内环线以内的城市核心区常住人口减少,但是近郊区常住人口增加,说明该城市人口向近郊区迁移,处于中后期的郊区城镇化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A、D错误,C正确。内环线以内的城市核心区常住人口减少,原因之一是环境恶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B错误。
8.C 核心区人口减少应该是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房价高涨等问题所致,A错误;近郊区经济较核心区落后,但因为环境良好、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和城郊间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吸引大量人口迁入,B错误、C正确;近郊区与核心区人口的变化主要是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导致的,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关系不大,D错误。
9.D 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中应该是最好的,A错误;虽然核心区常住人口减少,但环间区和近郊区常住人口都是增加的,因此城市人口规模可能扩大,B错误;人口和产业迁往近郊区会促进近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绿化设施,因此“近郊区生态环境全面遭破坏”的说法太绝对,C错误;核心区的人口和产业迁往近郊区,城郊之间差异减小,则气温差异减小,D正确。
10.答案 (1)(工业区、开发区、卫星城等)功能区用地数量增多;用地类型增加;用地规模扩大(或占地面积扩大);产城融合发展。
(2)生产要素流动,增加就业岗位;居住要素流动,改善居住条件;消费要素流动,便利生活。
(3)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利用海滨、湖泊和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轻内涝;利用再生地砖,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 (1)(2)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3)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