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4 19:07:58

文档简介

盐城市 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题,每题 3分,共 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D A A C B D B
11 12 13 14 15
A C C D C
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55分。
16.(16分)
(1)特征: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1分)具有社会救助性质;(1分)制定基本的制度规范;(1分)宗
族救助体系较为完善(1分)。
作用: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推动崇文重教之风的形成);(1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1
分)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1分)
(2)变化:救助范围扩大;(1分)职能趋于社会化;(1分)管理引入西方理念;(1分)义学向近代教育
转型。(1分)
原因:宗族血缘关系的淡化;(1分)西学的传入;(1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1分)近代社会经济
的推动;(1分)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1分)
17.(12分)
(1)时代背景: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1分)上海开埠通商;(1分)洋务运动的兴起;(1分)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1分)国人观念的转变。(1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工业发展;(1分)带动了沿线区域的文化教育和旅游事业发展;(1 分)加快
了沿线地区城市化进程;(1分)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1分)引起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
18.(13分)
示例:
论题:近代学者对郡县制的批判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2分)
论述:近代以来,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反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3 分)近代学者对
郡县制持否定态度,主要是出于反专制斗争的政治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3分)在封建
社会,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对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
起到了积极作用。(3分)在近代中国,借鉴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有利于打击封建军阀割据势力,
推动国家统一,有助于民族复兴。(2分)
19.(14分)
(1)特征:50年代主要从社会主义阵营引进;(1分)60年代开始寻求从欧洲国家引进技术;(1分)70年
代从美国引进技术设备。(1分)
成因:“一边倒”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实施);(2分)中苏关系破裂,中国逐步冲破西
方国家的封锁;(2分)中美关系缓和(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1分)
(2)变化:以引进关键和成套设备为主;(1 分)方式多样化;(1分)重视引进技术服务;(1分)对外国
技术的依赖性下降。(1分)
(3)经验: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分或 2分)
高三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1 页
{#{QQABTYwQogCIABAAAAgCAQnSCkEQkhEACYgGgAAAMAAByRFABAA=}#}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浙江皇朝墩遗址通过田野勘探、植硅体分析、考古试掘、测年确认等一系列“寻找稻田”考古流程,确认水稻田遗存的存在,实证了该地区大规模的水稻种植行为。这表明
A.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 B.考古发掘需与史书记载相印证
C.多学科协同推动文明探源工程 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2.殷商时期,商王祭天往往要宰杀几百头甚至上千头牲畜。而西周时期,“周公营洛邑”祭天时只杀了两头牛,洛邑修成后,成王前去祭文王、武王,也不过“文王骄牛一,武王拼牛一“。上述史实反映了
A.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 B.宗法观念的一脉相承
C.祭祀地位的逐步下降 D.早期治国理念的进步
3.秦朝,上报的文书中经常出现“辄”“亟”等表示立刻、马上意思的字样。表1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出现的“辄”“亟”字数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秦朝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注重行政运作效率
C.大力推行严刑峻法 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4.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当民众祭祀或处理丧事时,如缺乏资金,官府“以所入工商之贡但之,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毋过三月“,如置办产业需要资金,官府”均授之“,且”计所得受息“。官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稳定经济秩序 B.缓解民生之困
C.打击投机行为 D.增加财政收入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5.据史书记载,唐德宗时期,御史中丞突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由此可知,御史中丞的设置
A.加强了君主权力 B.完善了中央官制
C.保障了吏治清明 D.减少了决策失误
6.“科差”是元朝出现的赋税名目,主要包括“丝料”“包银”“俸钞”等项内容,以户为征税单位,户的等级决定了“科差”的轻重。征收对象为一般民户,不包括儒士及军、站、僧、道等户。“科差”制度的实施表明,元朝
A.再现了前代的人头税制度 B.推行崇文重教的文化政策
C.放松了对黎民的人身控制 D.实行较为宽松的宗教政策
7.明朝成化初年,都御史韩雍奏准于肇庆、梧州等地设立抽盐厂,对过往盐商“每官盐一引抽银五分,许带余盐四引,每引抽银一钱“。弘治二年(1489),又将允许捎带余盐的数量增加到六引,“仍照前例抽收”。上述举措客观上
A.削弱了政府的监管职能 B.改变了盐场的经营方式
C.推动了盐业市场的发展 D.缓解了盐商之间的矛盾
8.1898--1899年间,梁启超曾借《法兰西革命记》的著述,将法国大革命比同中国古代革命,利用易代鼎革中被革者的亡国意象,强调变法维新的重要性。1899年,他在《清议报》刊文指出,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是因为民众追求“自由权”。这表明梁启超
A.阶级属性发生根本变化 B.政治立场超出改良范畴
C.放弃变法转向支持共和 D.维护皇权独尊意识增强
9.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除标题中有“大清”二字外,正文内容全都以“中国“取代”大清“。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的政令、法令等,均普遍使用”中国“作为国名。“中国”一词频现反映了当时
A.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B.专制王朝向民主政体转型
C.清廷彻底抛弃狭隘民族观
D.主权国家意识的日益增强
10.图1为20世纪20年代初刊登在《东方杂志》上的一则广告。该图可以佐证
A.新文化运动逐步深入
B.民族工业发展的轨迹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11.1931年,中央苏区成立中小学教材编辑室,积极从事小学教科书建设,一批苏区国语读本陆续出版,表2为部分教科书的基本情况。中央苏区教科书的建设旨在
A.加强根据地的建设 B.彻底批判封建礼教
C.适应抗日形势变化 D.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12.1947年5月,山西省中共阳泉市委决定将阳泉原有的工厂机器和器材搬运到解放区去,后又“训令部队及民兵的干部停止搬迁”,政策重点转移到保护和建设上来。截至1948年底,阳泉市建成公私营大小煤矿205座,职工5486人,年产煤22.96万吨。这说明,当时
A.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B.解放区积极探索公私合营
C.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调整 D.“三三制”获得人民的支持
13.图2中的场景可以折射出
A.群众热烈拥护土地改革 B.人民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C.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现 D.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高三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
14.20世纪60年代,国内著名高校将与国防和尖端科技相关的科系搬迁到内地建立分校:清华大学在四川绵阳建立分校,代号“651工程”;北京大学在陕西汉中建立分校,代号“653工程“;南京大学在湖南桃源建立分校,代号”654工程“。上述举措主要目的在于
A.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B.加快西部开发进程
C.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D.适应国家战略调整
15.表3为中法两国交往中的部分活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冷战格局左右中法关系的发展 B.两国关系呈持续向好态势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的走向 D.法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皇祐元年,范仲淹在故里苏州置买良田千亩,委派族人掌管经营,并置义宅、义学。翌年十月,范仲淹亲订《义庄规矩》十三条,始立义庄基本制度。此后,踵起效仿者日众。义庄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尤以苏南地区最为兴盛集中。义庄赡恤贫弱,助婚膊丧,兴学助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宗族救助体系。
材料二 近代以降,苏南宗族义庄将救助范围延伸到宗族之外的姻亲和邻里之间,积极参加地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甚至有少数义庄还致力于改良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兼具社会改良愿景。西方的组织管理理念被引入义庄中,董事会作为义庄的管理机构讨论决定庄务。部分江南义庄不断扩大族学规模,招收乡里异姓子弟,甚至辐射周边地区。晚清民初,苏南义庄大力支持族人接受新式高等教育,迈出了宗族转型的重要一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学如《因应之道:近代苏南义庄的发展与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苏南义庄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以来苏南义庄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的原因。(9分)
高三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3-1872年,在清政府不同意修建铁路的情况下,英国、法国、美国联合多家洋行开始私建上海至吴淞之间的铁路。经过多次会谈,1877年,清政府收回吴淞铁路并拆除重建,定名淞沪铁路。淞沪铁路以闸北上海站为起点,自南向北延伸。受交通之利,铁路沿线的商人们纷纷购地建厂。至1926年,闸北境内近代工业工厂增至300余家,被称为“华界工厂发源之大本营”。淞沪线区学校众多,沿线区域亦有不少名胜景点,如在张华洪站附近有万国体育场,距车站不过二里。淞沪铁路干线票价低廉,日常往返车次达60次,末班车次往往延长至深夜满足工人通勤,并在周末和节假日增开车次以便利乘客,颇受乘客欢迎。
--摘编自张东宁《铁路通勤与郊区城市化:淞沪铁路运营研究(1897-193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淞沪铁路开通的时代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淞沪铁路开通产生的积极影响。(7分)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人对秦始皇行郡县制的讨论由来已久,近代以后,这一讨论再度兴起。下表是根据部分学者的观点而编制。
--摘编自姜默禅《近代对秦始皇的认识》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近代学者对郡县制之认识”自拟一个论题,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高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科技赶超战略,并明确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技术援助方式是主要途径,引进的重点是电力、冶金、机械、军工;60年代中国的技术战略转向自力更生,同时开始寻求从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引进技术,涵盖了石油、化工、电子和精密机械等领域,仍以成套设备引进为主;70年代中国制定了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进总价达43亿美元成套设备的“四三方案”。这些大规模的集中引进夯实了我国技术设备基础,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康荣平、杨英辰《新中国技术引进40年述评》等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1》
--摘编自贺俊等《创新体系与技术能力协同演进:中国工业技术进步 70 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在引进技术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技术引进方面的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技术引进的成功经验。(2分)
表1
所在章节 辄或亟字数量 指代行文时效的辄或亟字数量
《田律》 4 4
《仓律》 5 3
《金布律》 1 1
《顾苑律》 3 1
表2
书名 课文标题
《列宁初级小学校适用国语读本》 《四时的天气》《五大洲》《五种人》
《共产儿童读本》 《迷信》《儿童鼓动当红军》《资本家的肚子为什么这样大》
《儿童歌唱集》 《帮助红军》《弟弟唱》《别离》
表3
1979年10月 周恩来纪念牌在法国揭幕
1983年05月 中法签订了合建大亚湾核电站等一系列商贸协议
1992年12月 法国政府批准向中国台湾出售战斗机
1997年05月 中法两国发表《中法联合声明》,把两国关系从“全面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时间(年) 人物 身份 评价
1887-1900 何启胡礼垣 维新思想家 其郡县国邑也,是以天下政事为一人独有之权也,志在万世,二世而亡,望夷之谋,阿房之火,几于及见,亦足为万古帝皇之大防矣。
1928 王桐龄 近代历史学家 封建制度之流弊,至东周末年达于极点。秦始皇一旦扩清之,及其衰也,天子孤立于上,亲贵束手于下,强臣专权,敢于减逆,暴民作乱,颠覆政府,起流弊与封建制度亦约略相当。
1946 王芸生 《大公报》总编辑 国家的组织应该采取民主均权制。国家是需要统一的,但要分是秦始皇式的统一,还是民主的统一;但要分是集权的统一,还是均权的统一,真是遗憾!中国是统一于秦始皇。
表41985-1989年我国技术引进的合同数(单位:项)
年份 关键和成套设备引进 技术许可 顾问咨询和技术服务 合作生产
1985 419 314 54 38
1986 312 306 77 34
1987 261 235 54 25
1988 208 169 46 10
1989 190 96 27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