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4 20: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四 古代诗歌鉴赏
基础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东郊①
唐·韦应物
吏舍跼②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③。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注】①本诗是韦应物于大历十四年(779)春在郭县令任上作。②跼:( jú)拘束。③遽(jù):仓促,匆忙。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山澹吾虑”的“澹”意“澄净”,“虑”指尘念俗情,杨柳、和风、青山共同营造了雅致宁静的氛围。
B.“依丛适自憩”一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写作者信步游玩的状态来表现他内心的祥和与闲适。
C.“春鸠鸣何处”一句以声衬静,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庐”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句子,写自己在东郊结庐而居的闲适,表达了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
2.有学者认为,历代山水田园诗人中,韦应物诗风最接近陶渊明。请结合本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晨起弄笔①
陆游
深院窗扉晓色迟,新愁宿醉两参差。
雨声欲与梦相入,春意不随人共衰。
零落残梅临小彴②,纵横野水赴清池。
物华撩我缘何事?似恐新年渐废诗。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赋闲在家之时。②彴:踏脚石或独木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绘了幽深静谧的环境,诗人深居庭院,透过窗扉看到天色,照应题目“晨起”。
B.次句写出了诗人新生的愁绪和宿醉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C.颔联写春天如期而至,但诗人却逐渐衰老,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苦闷。
D.颈联通过描写零落凋残的梅花、纵横的野水,暗示自己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
4.诗的尾联写法绝妙,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③浪西楼:地处潮州。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
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问?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6.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亩之间
《诗经·魏风》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①兮,行②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③兮,行与子逝④兮。
【注】①闲闲:宽闲、悠闲。②行:将要,即将。③泄泄:舒畅和乐的样子。④逝:往。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共六句,重章叠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自然地拖长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轻松的心情。
B.“十亩之间”与“十亩之外”是诗歌的行文脉络,两句上下贯连,视野由近处拉向远处,变得极其开阔。
C.诗中的“闲闲”“泄泄”运用叠字,摹写了采桑女劳动结束后愉悦、恬静的神情,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D.本诗和《诗经·周南·芣苢》韵律节奏相近,均描写了劳动的场景和感受,但二者所描绘的劳动场景有所不同。
8.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歌子
李珣①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9.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获花秋”三句将橘子洲头的景色比作“屏画”,描绘了湘江美丽的景色,突出了词人此时的悠然自得。
B.“碧烟中”三句写江面云烟淡淡,月光皎洁,垂钓者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描绘了一幅小艇垂纶欲归图。
C.“水为乡”三句由写景转入叙事,描述词人居住在水乡蓬舍,只能吃些鱼羹稻米饭,生活境况可谓困窘不堪,表现了作者对水乡生活的厌恶之情。
D.面对着盈杯的水酒和满架的诗书,词人心满意足,再也不用将外在功名利禄放在心上,表现了词人的隐居之乐。
10.这首词的上阕与《沁园春·长沙》的上阕同是描写湘江美景,用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中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13.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14.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注】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天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后以“都忘却、平生志”作结,以美景映哀情。
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的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了杭州和乐的生活景象。
D.柳词以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16.“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有木诗八首(其八)
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17.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似水”“冷如玉”两句,运用比喻表现了丹桂临风身影的澄澈和带霜枝丫的净洁。
B.“独占”两句赞美了丹桂的风骨格调,也是诗人在自表心迹:贤者绝不肯和小人共处。
C.结尾四句说丹桂虽胜过寻常木,但并非栋梁之材,提醒统治者使用这类人才时要慎重。
D.全诗有新乐府诗歌特色,韵律优美,描写细致,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18.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请结合杨载之言谈谈你对这首咏物诗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①
苏轼
前瞻马耳②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③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①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苏轼在密州获悉自己又将调任他处,遂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词。②马耳、九仙:均为山名,都在密州诸城县西南。③使君:文中指的是作者自己。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山与天相连,景象阔大,再写词人登台所感,表现出超然心态。
B.下阕描写鸥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先写蜷缩在一起的静态,再写离飞时的动态。
C.尾句以景结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词人曾在“垂柳下,矮槐前”留下欢声笑语。
D.整首词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极富画面感,并借此抒发了个人情怀。
20.本词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都写到“凄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拓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①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的起势比较平淡,并不宏大,不似苏词那般气势雄伟、先声夺人。
B.上阕第三句描绘了赤壁大战时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千舰拼搏,鱼龙怒跃的场面,把战争的惨烈表现得淋漓尽致。
C.上阕“今如许”三字以疑问作结,与前文形成转折,感慨苍茫,意味深厚,也承上启下,为下阕张本。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意为改朝换代的事发生了不只一次,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
2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老将行
(节选)王维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注],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汉朝云中太守魏尚曾被削职为民,后又官复旧职,在任期间匈奴不敢犯边。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贺兰山一带战阵如云,与《使至塞上》中的塞外风光不同。
B.第二句描写军中紧急文书不分昼夜来往奔驰,突出表现将士的英勇。
C.擦拭盔甲、挥舞宝剑等动作描写,表现老将想卫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全诗意象宏阔、基调昂扬,比较典型地体现边塞诗格调雄浑的特点。
24.诗的最后两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使用典故,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①
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②,夏裘冬葛③。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④。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⑥。
【注】①词人与友人辛弃疾约朱熹往紫溪会谈,朱熹不能赴约,词人只得回去,与辛弃疾分别,别后辛弃疾寄《贺新郎》一首给词人,词人写此词唱和。②神奇臭腐:出自《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言天下之事变化甚多。③夏裘冬葛:出自《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葛,夏日之裘,无用于己”,此喻世事颠倒。④生发:胎发。⑤树犹如此:典出《世说新语·言语》,东晋桓温北征时,见当年移种之柳已大十围,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⑥龙共虎,应声裂:龙虎丹炼成而迸裂出鼎。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老”四句表达了词人的忧虑,前辈人已纷纷离世,而后辈人在金朝统治下成长,会“无仇可雪”。
B.从《锦瑟》一诗可知瑟有五十弦,词中瑟只有“二十五弦”,这是喻指宋朝半壁江山为金人所据。
C.“树犹如此”一句写词人与辛弃疾多年未见,重逢后,再次分别,词人内心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D.“九转”五句交代词人炼丹求仙的一事,写了词人壮志未酬,内心悲苦,转求飞升的消极态度。
26.本词上片“老去凭谁说”,意思是老了无知音倾诉,下片“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写自己与辛弃疾是知音,志趣相投,见解相同。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作者使用借喻的手法,从奔流滚滚的肥水联想到情意绵绵相思,表达了无限的怅惋和悔恨之情。
B.丹青指的是头发的颜色,在梦中时常幸福地相见,与之前苦苦相思而衰老的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绿”在词中活用作动词,指的是染绿,用于衬托春天还没有长出绿草,人却因为思念而早衰。
D.结尾句使用反问深化了词人的遗恨的情感,表达了爱人分别的寂寞与思念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够明白。
2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姜夔的词作“犹有隔雾看花之恨”。请结合本词内容谈谈词中体现的“距离感”与“模糊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儿①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②,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③,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④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孤雁儿:词牌名。②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曲名,或称“梅花引”。③萧萧地:淅淅沥沥。④吹箫人去:《列仙传》有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2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床、帐、香炉等闺中常见事物写起,逐渐展现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B.“沉香”两句,炉寒香断,渲染了凄冷的心境,“情怀如水”使复归平静之情具体可感。
C.下片“小风”两句,由雨而泪,写出由疏淡而渐至浓郁的感情变化,层次鲜明。
D.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哀婉的意境。
30.这首词明为咏梅,实为悼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并非在此地居住,而是表达自己想要辞官在此地居住的愿望。
2.答案:①从语言风格上看,两首诗都不事雕琢,质朴简洁。②从表达技巧上看,两首诗都采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③从意象选择上看,都善用鸟、树等描写隐逸生活。④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的渴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解析:从诗歌的语向往。言风格角度看,这两首诗都不加藻饰,质朴自然。表达技巧上,从韦诗的“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和陶诗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处可知,这两首诗都善用白描,且将情感融入自然环境描写中。从意象选择角度看,从韦诗的“春鸠鸣何处”“杨柳散和风”和陶诗的“羁鸟恋旧林”“榆柳荫后檐”等处可知,这两首诗都善用鸟、树等描写隐逸生活。从表现主旨的角度看,从韦诗的“吏舍踢终年”“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和陶诗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处可知,都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的渴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选项“暗示自己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错。颈联“零落残梅临小,纵横野水赴清池”描写了早春景色,零落的梅花点缀着小桥,野水纵横流淌注入清池。这幅画面更多的是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景致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并没有明确暗示诗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故选D。
4.答案:①运用拟人和设问,将“物华”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并运用设问来突出内容,提醒自己不要荒废诗歌创作,增加了对话感和交流感。
②构思巧妙,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担心会逐渐减少诗歌创作,而是从“物华”来询问“我”的角度着笔,颇有新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写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本诗尾联运用了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诗人赋闲在家,本应无所事事,却反而担心新年渐废诗,表达了对写诗的热爱之情。尾联“物华撩我缘何事?似恐新年渐废诗”一问一答,构思巧妙,点明了诗人赋闲在家,本应无所事事,却反而担心新年渐废诗,表达了对写诗的热爱之情。“物华撩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物华”人格化,仿佛“物华”对诗人的刺激与撩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物华”的喜爱之情,为结尾抒情做铺垫。
5.答案:D
解析:D.“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为作者想象的美好景象,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非实指。
6.答案:“悬”“浸”二字,俯仰结合,“悬”字写出驿路像是悬挂在峰峦之上,“浸”字写出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用这两字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道路之险阻及在遭贬之地的凄苦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如果分析“断”“秋”二字,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答题关键词“庸肤剥尽”,“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赏析诗句,从手法、意象、情感几个角度入手,注意结合全诗分析。“庸肤剥尽”突出的将外在的东西去处,表现一种内在的品质,这是这首诗歌的一大鲜明特色,“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构思精巧,前句写途中景象,后句写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落笔超逸。取象不凡。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蕴藉深沉,境界开阔。用字脱俗。“悬”“浸”二字,俯仰结合,形象而贴切,写出驿路艰危,海城卑湿。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诗经·周南·芣苢》写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车前草的劳动过程,通过描写女子采摘动作的不断变化和收获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现姑娘们娴熟的采摘技能和欢快的劳动心情。在结构上,四字一句,隔句缀一“之”字,短促而有力,使全诗的节奏明快而紧凑。本诗共六句,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拖长了语调,节奏也较为舒缓。二者节奏一快一慢,故不相近。故选D。
8.答案: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广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悠闲地收工,准备回家了,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通读全诗,找到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一片桑树园,一群采桑女。其次分析诗中采桑女的动作及状态:收工回家、悠闲自在。据此展开想象,可加上环境描写来渲染轻松愉悦的氛围。注意突出本诗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和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即可。注意字数要求不少于80字。
9.答案:C
解析:C.“生活境况可谓困窘不堪,表现了作者对水乡生活的厌恶之情”错误。“水为乡”三句写出了词人在水乡的简朴恬淡生活,表现了词人对名利的淡泊之情和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并非是困窘生活,并非是厌恶之情。
10.答案:①意象:《渔歌子》的上阕选取了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等景物。
②意境:《渔歌子》的上阕描写的是秋日湘江夜晚的景色,营造的是如梦似幻、清朗明丽的意境,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中,寄托了词人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解析:意象:《渔歌子》的上阕先写“荻花秋,潇湘夜”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再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选取了江边的荷花、江上的碧烟、天空的明月、水面的小艇等景物,描绘了潇湘美丽的秋夜风光,充满诗情画意,恬淡秀雅,如梦如幻。
意境:《渔歌子》的上阕描写的是秋日湘江夜晚的景色,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展现出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上阕营造了如梦似幻、清朗明丽的意境,在秀丽的水乡风光中,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生活和美好自然的热爱。
11.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诗的赏,,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每个选项一个考,,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手法不准,,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或故意拔高,,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内容和情感错误.B项“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诗人并无此意;D项“‘雕’畏惧秋风”错,,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赋予万物以活,,并无畏惧秋风之意。
12.答案: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首联作者将秋风拟人化,写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实则是从秋风着墨,写自己与秋风别后重逢的心理活动,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且尾联“为君”二字,呼应开头,回称秋风是“君,,是对秋风的回答,也是感谢,由此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振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以物喻人)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解析:题干是“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这首诗首联是诗人为秋风代言.在首联中诗人把秋风拟人,,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并侧面反映出秋风与诗人原是故,,秋风对诗人很有感情。中间两,,宕开一,,作了转,,由为秋风代言变为写诗人之所闻、所见和所想。尾联是诗人对秋风的答词。这首诗先写秋风对诗人的谈,,再写诗人对秋风的言,,含蓄别致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突出诗人的精神特质。
13.答案:A
解析:A.“‘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错。“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所以,正确理解是:“一命”是指“官阶最低等”,这也让岑参感到大失所望。故选A。
14.答案:用典和借代。“五斗米”运用典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渔竿”代指古代隐士。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解析: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的意思是: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前句“只缘五斗米”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后句“辜负一渔竿”运用借代手法。注释中说“一渔竿”指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所以,“一渔竿”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古代隐士。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诗中用了这个典故,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所以,此诗结尾二句采用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诗人在尾联说自己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隐居的愿望,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白描式地勾勒”错误。柳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以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故“白描”的说法是错误的。
16.答案:不一样。①柳词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展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②陈词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词人面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情状的悲慨与沉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柳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景物描写以“有”字带起,运用铺陈的艺术手法,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陈词写“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目的是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来突出湖山景色之美。“临堤台榭,画船楼阁”,人造景致与自然美景相结合和映衬,描绘出西湖极具特色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感慨之辞,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词人面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情状的悲慨与沉痛之情。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7.答案:C
解析:C.“但并非栋梁之材提醒统治者使用这类人才时要慎重”错误。从“纵非”“犹胜”可看出作者对“芳直丹桂”之才是肯定,选材最好选德才兼备的栋梁,但退而求其次选“芳直丹桂”之才也未尝不可。故选C。
18.答案:①本首诗借物喻人,写丹桂的香和形,寓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
②写丹桂不畏寒霜、不惧寂寞,不允许普通鸟儿在树上留宿,寓指人才风骨高洁,孤傲,不随波逐流。
③写丹桂芳香高直,可用来作椽梁建屋,寓指人才品行正直,硬直不弯。
解析:本诗借丹桂喻人。“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意思是“丹桂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花朵像夜晚的白雪般明亮,叶片像春云般碧绿。临风的身影水一样澄澈,带霜的枝丫洁净如玉”,据此看出,诗句描写丹桂的外在特征,以丹桂四季芳香,花叶美丽,寓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的意思是“独自占领小山的清幽,不许庸俗的鸟儿停歇”,以丹桂清雅如玉不容凡鸟栖息,喻指人才孤傲、不随波逐流的高尚节操。“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的意思是“丹桂虽然担本 责任很重,正直的性格却从未改变;虽不一定能做梁,然而,因为硬直不弯的性格,总比那些普通寻常的树木要强得多”,写丹桂芳香高直,可用来作椽梁建屋,寓指人才品行正直,硬直不弯。
19.答案:D
解析:D.“整首词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错误,词中不仅有月夜所见实景描写,还虚写了词人对即将离开密州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惆怅之情。
20.答案:①本词中“凄凉”主要表达的是不愿离开密州,以及面对宦海沉浮、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感叹。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凄凉”主要表达的是满腹心酸无处诉说的感伤以及因对亡妻的无比思念而肝肠寸断的感情。
解析:本词中“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写人间世事凄凉沧桑,一回头就成为过去。直接表达面对宦海沉浮、物是人非的凄凉之叹,饱含了词人对前半生的凄凉感慨,又有时光飞逝之感。而“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意思是说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在一起留下的欢声笑语,末尾三句是虚拟之景,以景结情,诗人想要留住这一番美景,再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出了对密州的山水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直接表达满腹心酸无处诉说的悲凉以及因对亡妻的无比思念而肝肠寸断的感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大意是: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在最后料想今后伤心处,便是明月照耀下的长满矮松树的山岗。以景结情,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可见本词中的“凄凉”是因即将离开密州而产生的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带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凄凉”则是因梦中与亡妻相见而产生的深切哀痛和思念之情。
21.答案:B
解析:“把战争的惨烈表现得淋漓尽致。”理解错误。表现的是战争的气势磅礴、士气高昂。
22.答案:①苏词是用周郎的年少有为来反衬自己的老大无功,②戴词是用周郎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一点三分。
解析:都是用来衬托。本词写周郎的句子是“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词人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其目的是为了衬托“今如许”,即南渡之后,国势日渐衰微的南宋朝廷,所以用典的目的是衬托;苏词也是用周瑜的功成名就来衬托自己的功业无成,目的也是衬托。
不同点:《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年轻儒雅,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周瑜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用周瑜衬托对比出自己的“早生华发”“壮志难酬”;《满江红 赤壁怀古》中用“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写出了周郎当时军事力量之强,衬托诗人当时国家国力之衰弱,抒发对国势衰颓的无奈忧伤之感。
23.答案:B
解析:B.“突出表现将士的英勇”理解错误,第二句只是叙述告急的文书不断传进京师,说明战事的紧急,不能突出表现将士的英勇。故选B。
24.答案:①王诗借用魏尚的故事,写老将虽已年老,但渴望重新被任用,重在表达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豪情;②辛词以廉颇自况,表达虽愿为国效劳,却报国无门的悲慨。
解析:本诗结尾运用了汉朝云中太守魏尚的典故,魏尚曾任云中太守,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平,才官复旧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为老将再次表明态度,表明只要朝廷肯任用老将,他一定能杀敌立功,报效祖国。重在表达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豪情。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谁来问我:你年纪大了,还能上阵杀敌吗?”通过廉颇的典故,表达自己虽然年暮,但仍旧一心报国的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是“凭谁问”,有谁来问呢?在朝廷力主偏安,不肯北伐的情况下,没有人能理解作者,更不会给他一个实现志向的机会。因而这句话既表现作者为国效力的决心,也表现壮志难酬的悲愤无奈。
25.答案:D
解析:D.“写了词人壮志未酬,内心悲苦,转求飞升的消极态度”错,“九转”五句以炼丹为喻,表达了永不松懈,抓住一切时机,救国大业必能成功的信心。
故选D。
26.答案:不矛盾。①词的上片“老去凭谁说”是将自己与辛弃疾作为一体而言的,自己与友人辛弃疾都已经老去,两人都志在恢复,都遭遇到挫折,内心苦闷无人诉说。这一句总领上片后文内容,诉说词人与辛弃疾一腔忧愤,满腹牢骚的原因。②词的下片“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抒发的是词人对友人辛弃疾的情感。这一句解释了“树犹如此堪重别”的原因,突出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惺惺相惜之感。
解析:不矛盾。
①首句“老去凭谁说”,写知音难觅,而年已老大,不惟壮志莫酬,甚至连找一个可以畅谈天下大事的同伴都不容易。词人和辛弃疾都属于主战派,都有恢复之志,然而朝廷蜷缩江南,世事早已不同,纵然有化臭腐为神奇的想法,也无法实现了。词人这几句不仅在说自己,也在说辛弃疾。这里的“老去凭谁说”是将自己与辛弃疾作为一体而言的,自己与友人辛弃疾都已经老去,壮志难酬,内心苦闷无人诉说。这一句总领上片后文内容,诉说词人与辛弃疾一腔忧愤,满腹牢骚的原因。
②下句“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抒发的是词人对友人辛弃疾的情感。此句与词首“老去”一句遥相呼应,词人借此来说明,即使世人都说他们是“妍皮裹痴骨”,遭到误解和鄙视,他们的志向也永不会变。正因两人是知音,惺惺相惜,才“树犹如此堪重别”,突出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惺惺相惜之感。
2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所以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第三句的意思是梦里人的形象总是看不清楚,还不如丹青图画所显现得真切,而不是指头发的颜色,故选B。
28.答案:①“距离感”指词中主人公距离自己的旧日情人近了又远。“当初不合种相思”是悔恨当初不该种下这段情缘,如今分隔两地让人痛苦,只能梦中相见,又觉得太虚幻而失去真实性。②“模糊感”指词中主人公梦中的旧日情人模糊而不能清晰地被感知。“暗里忽惊山鸟啼”从听觉角度写别久成悲的模糊感受,写出相见很难的无奈之情。③这种写法打破了传统的以乐景写哀或以哀景写乐的借景抒情之法,物我两忘,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交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需要理解“距离感”和“模糊感”这两个概念。所谓“距离感”,可以理解为在词中主人公与自己的旧日情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是时空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而“模糊感”,则是指词中主人公对于旧日情人的感知并不清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最后再结合词作具体分析。
29.答案:B
解析:B.“使复归平静之情具体可感”说法错误,“伴我情怀如水”意思是“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是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故选B。
30.答案:①这首词虽在序中称梅词,实际上既没有直接描绘梅花,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词人个人悲欢的见证者。
②上片写闻“梅花三弄”而怀人,见梅心惊破而思春;下片又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
③全词以“梅”为线索,着力描写了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情。
解析:由这首词的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看,词人似乎在咏梅,一般咏物诗会在内容中涉及所咏之物的特点及品性,但本词既没有直接描绘梅花,也没有去颂梅的品性,而是在“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句,把梅作为词人个人悲欢的见证者。
从具体内容上看,上片梅花相关的诗句是“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意思是《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写出了词人凄冷孤苦之情,暗含了怀人之意。下片与梅花相关的诗句是“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意思是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词人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寄托了对不幸病故的丈夫赵明诚的深切思念。
“梅”在词中贯穿上下两片,起到了线索作用。词作中描写的是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