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大单元纵横
政治面对内忧外患,各阶级分别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与奋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经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思想文化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考情回放
时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题序——3、19(1)4、15(1)4、15(1)
题型——选择题、材料题选择题、材料题选择题、材料题
分值——534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口号、西方 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和 方式,以及造成的危害《辛丑条约》的意义、 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及其 失败的原因
考查热度 ★★★
趋势分析 本单元是陕西中考的中频考点,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辛丑条约》等,命题素材多以文字材料为主,也涉及图片,题型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2025年重点关注洋务运动、《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知识点,尤其是与周年相关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知识点。
1.(2024·陕西)“致远(舰)药弹尽,管带邓世昌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材料描述的战况发生于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2023·陕西)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是 ( )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3.(2022·陕西)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扶清灭洋” D.“还我青岛”
回归教材
洋务运动 [八上P20~21]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背景 (1)国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内忧: 运动;外患:列强侵略) (2)国际: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目的 (1)根本目的:维护 (2)直接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学习重点 西方先进技术(器物层面)
代表人物 (1)中央:恭亲王 (2)地方:曾国藩、 、 、张之洞等人
内容 创办军 事工业 时间 从19世纪60年代起 口号 “ ”
代表 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船政局等
特点 官办性质,不能自主经营,官僚衙门式管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
创办民 用企业 时间 从19世纪70年代起 口号 “ ”
目的 辅助军事工业
代表 、开平煤矿、 、湖北织布局等
特点 官督商办,并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兴办新 式教育 原因 为满足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概况 (1)兴办新式学校:先后兴办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派遣 出国深造
作用 培养了一批近代翻译和军事人才,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 的发展
内容 建立新 式海 陆军 概况 (1)新式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2)新式海军:①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 规模最大;②1885年,清政府成立 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 建立行省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 ,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性质 一次失败的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
作用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产生
局限性 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 原因 (1)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 ,只学习 ,不改变政治制度 (2)其他原因:清政府内部的腐败; 的挤压;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图片 李鸿章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轮船招商局
中国与西方近代化发展历程的对比
美、日侵略台湾 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八上P22~24]
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美、日侵 略台湾19世纪60年代,美国侵略台湾失败后,转而支持、联合日本侵略台湾;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在英、美等国“调停”下,日本勒索清政府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收复 新疆 原因 (1)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并得到俄、英等国的支持;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2)阿古柏的残酷统治和俄、英两国的侵略活动,激起新疆各族人民反抗
概况 (1)收复:1876年,左宗棠任命刘锦棠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地区,挺进南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清政府与俄国经过谈判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2)建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中法 战争 (1)经过: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法国军舰突袭福建马尾军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战局。但清政府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2)台湾建省: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一、甲午中日战争 [八上P26~28]
时间 1894年7月—1895年初(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 ”)
背景 日本 19世纪中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 的重要步骤
朝鲜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中国 (1)两次鸦片战争后,从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 不断加深 (2)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并取得一定成效 (3)1894年,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
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主要 战役 (1)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 牺牲,平壤陷落 (2)黄海海战: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 壮烈殉国;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3)辽东半岛之战:黄海大战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后制造了 (4)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 1895年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 》
影响 (1)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程度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3)标志着 的破产,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4)促进了民族觉醒,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
二、《马关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八上P28~29]
《马关条约》 时间 1895年春 签订地点 日本马关
主要 内容 割地 清政府割 、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通商 开放沙市、 、苏州、 为商埠
办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瓜分中 国狂潮 契机 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 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方式 (1)抢夺利权、 、划分“势力范围” (2)1899年,美国提出“ ”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
(1)趋势:①从数量上看,越来越多;②从分布上看,由东南沿海到长江沿岸并深入到内地。
(2)影响:①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②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③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方面的近(现)代化。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八上P30~32]
主要 活动 公车 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 等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 ”,由此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宣传 变法 (1)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 ,创办报刊,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 》;严复等主持的《 》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严复所译《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 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 活动 推动百 日维新 (1)1897年冬,德国强占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2)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八上P32~33]
时间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
背景 国内 (1)政治: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 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国际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 的过渡,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 学习层面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根本目的),实行君主立宪制
开始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主要措施 及作用 主要措施 作用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政
经济 鼓励私人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育 废除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
军事 裁减绿营, 等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 ”
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 运动
影响 (1)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起到了 的作用 (2)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是中国 的开端,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失败原因 势力强大,变法触动了其利益;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 [八上P34~35]
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活动猖獗
性质 农民阶级掀起的 运动 口号 “ ”
过程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二、八国联军侵华 [八上P35~36]
原因 (1)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利益,引起外国侵略者的恐慌 (2) (直接原因)
时间 1900—1901年 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列强的在华利益
组成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主要斗争 廊坊大捷、天津保卫战(清军直隶提督 壮烈殉国)
结果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 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 》
三、《辛丑条约》 [八上P37]
时间 1901年9月 签订国家 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内容 赔款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禁止反帝 清政府保证 的反帝活动
毁炮驻兵 清政府拆毁 ,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使馆界 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更改机构 改总理衙门为 ,班列六部之前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过程
近代清政府签订的五大不平等条约的比较
项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签订时间1842年1858年1860年1895年1901年
相关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开放通商 口岸特点 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中国腹地
“新”条款 开通商口岸、割地、赔款、协议关税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禁止人民反帝;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划使馆界;设外务部
有相同性 质内容的 条约 (1)都开放通商口岸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2)都有割地内容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3)都有巨额赔款的:①使日本获得赔款的条约有《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②使英国获得赔款的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共同影响 都损害了中国主权,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都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都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免遭外敌侵略;勿忘国耻;增强国力;等等
参 考 答 案
真题精粹
1.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黄海海战过程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最后全军覆没,因此材料所述内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故选C项。
2.A 解析:根据材料“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C项;《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解析: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行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A项正确;“实业救国”是民族资本家张謇等人的救国口号,排除B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回归教材
知识点1
太平天国 清王朝的统治 强兵富国 奕? 李鸿章 左宗棠 自强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求富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京师同文馆 留学生 教育近代化 北洋舰队 海军衙门 台湾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封建统治者 近代化 民族资本主义 维护和巩固清政府 封建制度 西方技术 外国势力
知识点3
甲午中日战争 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民族危机 左宝贵 邓世昌 旅顺大屠杀 丁汝昌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 洋务运动 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 2亿两 重庆 杭州 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了 强租租借地 门户开放
知识点4
梁启超 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宣传变法 变法通议 国闻报 天演论 生物进化 胶州湾 百日维新 民族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维新派 政治制度 明定国是 兴办工矿企业 八股 京师大学堂 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六君子 资产阶级改良 思想启蒙 政治近代化 顽固派
知识点5
外国传教士 反帝爱国 扶清灭洋 瓜分中国 镇压义和团运动 聂士成 1901 辛丑条约 9.8亿 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 大沽炮台 东交民巷 外务部 主权丧失 完全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