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战前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
——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德国柏林年轻人正在欢呼战争
英国妇女庆祝开战
1916年英国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绝服兵役……前线士兵中也有高昂的反战情绪。1917年5月底,法国西线士兵的哗变扩大,3万多名法国士兵离开战壕、回到后方……尽管哗变被残酷镇压,但还是不断扩大。
——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战中?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三巨头操纵和会
德国啃食世界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二工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913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占有殖民地情况及其工业品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占比
(二)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两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经济发展不平衡
殖民地基本瓜分完毕
思考:表格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 1899年德国外长皮洛夫
德
英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奥
俄
贸易摩擦
争夺巴尔干半岛
意
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问题
法
突尼斯问题
同盟国
协约国
(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画一画: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示意图
思考:你认为一战爆发还有哪些条件?
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Ⅰ型坦克
(四)技术条件
德国王牌飞行员:里希特霍芬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斐迪南夫妇
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弗利尔·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
—— [美]汉森·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五)导火索: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的过程
(二)一战中的华工
德皇威廉二世:
“这是千载难逢
的机会。”
奥匈帝国大臣赫托尔德:“到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
法国总统普恩加莱:“是时候用式力解决同德国的争端。”
英国的外交大臣格雷公开唆使俄国积极发动战争。
(一)一战的过程:1914.7.28—1918.11.11
德皇威廉二世: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西线:英法军队 德军
东线:德奥军队 俄军
南线:奥军 俄军、塞尔维亚军队
1、三条战线
1914年
德国进攻法国:马恩河战役
德陆军前总参谋长施利芬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2、战争过程
德国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凡尔登绞肉机”:一战转折点
3、战争进程
1914年
德国进攻法国:马恩河战役;山东
1915-1916
二十一条;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东西两线作战;英德: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地狱”:
马克I型坦克首次应用
3、战争进程
1914年
德国进攻法国:马恩河战役
1915-1916
1917-1918
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俄国退出
【材料】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918年
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日本占领山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东西两线作战;英德:日德兰海战
思考:美国对一战的态度有何转变?为什么?
爆发标志:1914.7.28,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其它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 南线
1916年 西线
第三阶段 1917年 1918年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双方伤亡近130多万、首现坦克)
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参战
俄国退出战争;1918.11.11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918年英国报上的标题
《秘密的中国军队帮助我们赢得了一场大战》
(二)一战中的华工:
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青岛:中国劳工营准备前往法国
阅读历史纵横,思考华工在一战中有哪些贡献?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一战的影响
1919年巴黎和会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1、建立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
2、内容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评价
德国人走上街头,抗议《凡尔赛条约》
1921年德国一杂志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五头怪兽,将德国踩在地下并吞食殆尽。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德国民族主义情绪
法国的联军统帅福煦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3、评价
4、国际联盟:1920.1
(1)性质: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拓展:委任统治制度
国际联盟将一战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属地分别委任给有关国家统治的制度。
国联沦为英法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评价:
积极:国联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漫画: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4、国际联盟
(3)评价:
不足: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其失去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4年零3个月
历时
31个国家
参与国家
15亿人
(二)一战的影响
3400多亿美元
经济损失
【材料】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了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3、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思考:材料中体现了一战的哪些影响?
中国五四运动
甘地领导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4、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材料】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来了。”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5、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思考: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从定义上看
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间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
从起因上看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从进程来看
帝国主义各国为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而进行了长期且残酷的争夺,显示出一战的侵略性质。
从结果来看
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和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性质: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
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根源: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914-1918)
一战中的华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
一战的影响
课堂小结
1.(2024·揭阳)1908年,当时一篇颇受欢迎的俄国评论写道,“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维系于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兄弟民族的命运,如果塞尔维亚被征服了,被肢解了,那么俄罗斯的未来将会化为灰烬”。在此前后,德国权威报刊声称“斯拉夫的海浪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德意志人的堤坝,如果我们后退一点,那么我们就会失去一切”。材料反映出一战前( )
A.俄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B.报刊舆论左右国际局势
C.塞尔维亚地区冲突日益升温
D.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
D
[解析] 据材料“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维系于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兄弟民族的命运”“斯拉夫的海浪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德意志人的堤坝”等信息可以看到,奉行本民族利益至上,歧视其他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民族主义成为对外扩张的借口,D项正确;英德矛盾是当时世界最主要矛盾,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左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塞尔维亚地区冲突是否“日益升温”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
2.(2024·兰州)1915年后,法国驻上海领事出版《欧战实报》周刊,不停地宣传“强大与不可战胜的法军”“法国军队押送德国俘虏游行”“法步军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由军医验视所戴防毒面具图”等照片,并向中国各省督军以及省会城市的商会名流赠阅。共目的在于( )
A.遏制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冲击
B.争取中国对法国参战的支持
C.提升在法国参战华工的激情
D.提高法国在国联的政治地位
B
[解析] 材料“法国驻上海领事”体现了法国官方的身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故法国宣传“强大与不可战胜的法军”意在争取中国对法国参战的支持,B项正确;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劳工赴欧洲参加一战发生在1917—1918年,排除C项;1915年国联尚未成立,排除D项。
3.(2024·秦皇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交战各国很多人都认为这次战争是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维护和平正义的事业。但随着战争的进程,人们对战争逐渐持反对态度,士兵们的战斗激情也消失殆尽,他们甚至觉得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战争的结果取决于民众态度变化
B.人们对战争的认知具有随意性
C.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的世界潮流
D.战争的残酷性改变了社会心理
D
[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人们由战争初期支持战争到后来反对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的残酷性改变了社会心理,D项正确;战争的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民众态度的变化并不能作为决定因素,排除A项;改变人们心理的是战争的残酷,其中具有因果联系,并非随意性,排斥B项;材料未提及发展,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