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4 23: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
国际秩序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第二次世界大战
3.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其扈从每人肩负一束,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否则立即绳以斧钺,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是中央集权形式下的军国主义。《大英百科全书》对其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1.法西斯国家
意大利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20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法西斯运动开始,1933年纳粹党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独裁统治,于1936年与意大利结成轴心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日本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订立密约,是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1936年,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法西斯主义特征
①极端民族主义(基本特征)
②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对内恐怖独裁统治,对外扩张,战争,争霸世界
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经济危机影响
国内:激化社会矛盾
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摆脱危机的道路
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罗斯福新政
亚洲战争策源地:日本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欧洲战争策源地:德国、意大利
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
1936年,德国和意大利建立
“柏林——罗马轴心”
4.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通往地狱的路是用善意铺成的” ——哈耶克
1938.9“慕尼黑阴谋”
得意洋洋的张伯伦
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5.8 美国通过《中立法案》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具体原因:
1)经济危机激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历史原因)
3)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4)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5)英法大国绥靖政策助长侵略气焰。
6)苏联转而中立自保,客观上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就为“二战种子”提供了恰逢其时的生长条件。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历时最长的一次,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
历史放映室:二战回忆录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
2.过程
1)局部战争
(1)亚洲: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序幕。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
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2)非洲: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
七七卢沟桥事变
烧杀抢掠的意大利军队
2)全面爆发: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全球阶段
(1)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
粹德国的主战场。
(2)同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
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德军突袭苏联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德军突袭波兰
法国的投降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 .1 ,美、苏、英、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5)胜利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联合国家宣言》的26个签字国
苏军占领德国国会大厦
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对日
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从而使日本在过长的战线上无法与美国长期作战,为失败埋下祸根。
先是重大损失,但也促使美国参战,
使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
对美
整个战局
【课堂探究】
扭转战局的关键战役有哪些?
中途岛海战
1942
阿拉曼战役
1942
诺曼底登陆
1944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6.22 德国入侵苏联
1942.1 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确保侧翼安全
1940.4
敦刻尔克
荷、比、卢
马奇诺防线
40万英法联军
意趁火打劫
巴黎⊙
阿登山区
德军占领巴黎
不列颠空战
2.全球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坐标轴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5
1941.12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3
意大利投降
1936
1939
德国入侵波兰
1941.6
苏德战争爆发
1937
七七事变
1945.5
德国投降
1945.8
日本投降
1942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根据上述史实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亚洲 欧洲 ※北非 地中海 太平洋
※局部战争 全球战争 ※同盟国家协同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德黑兰会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1月开罗会议
3月,美国彻底放弃中立
德意日正式结盟,三国同盟形成
1931
1935
1936
1938
1939
1945
1944
1943
1942
1941
1940
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中国东北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柏林-罗马轴心
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德国侵吞奥地利
慕尼黑协定
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闪电出击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6月,苏德战争爆发
亚洲战场转折:中途岛战役
非洲战场转折:阿拉曼战役
欧洲战场转折:莫斯科保卫战
《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
诺曼底登录
法国巴黎光复
2月,雅尔塔会议:战后安排
7月,波茨坦公告
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
意大利投降
历史启示录:对二战的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尤其是近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日本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运动,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
理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贡献
1.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东方开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打破其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中国抗战迫使日本放弃“北进”苏联的图谋,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创造了条件。中国的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法西斯,迫使其多次放弃“北进”的图谋,使得苏联在对德作战中能将大批远东红军调往苏德战场。
3.中国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的步伐,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成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迅速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1940年德军横扫欧洲大陆,日本当局认为是“南进”的绝好时机,但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中国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西方盟国加强战备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4.中国抗战为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确保反法西斯战争全胜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果亚洲、太平洋地区战事吃紧,盟国势必将更多地用兵于东方,“先欧后亚”战略方针就难于实施了。可见中国抗战的胜败不但决定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前途和命运。
5.中国抗战支持了周边国家的抗日斗争,成为亚洲国家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和旗帜。中国不仅在本土牵制住了日本陆军主力和海空军力,还派遣远征军支援盟军作战。
1970年12月7日,指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一事。当天西德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 勃兰特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华沙之跪
多年来,参拜靖国神社已成为部分日本政客拉拢选民、展示右翼思想的“个人秀”。日本政客的数次参拜破坏了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靖国神社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
1)含义:二战中后期,同盟国在雅尔塔等地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2)雅尔塔体系的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归还侵占中国领土,承认朝鲜独立
②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同为战争罪犯,纳粹德国的汉斯 弗兰克在临刑前忏悔:“千年易过,德国罪孽难消。”
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③ 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
族的独立权利;
④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⑤ 成立联合国。
苏联的利益比例 协定草案 最后方案
匈牙利 50 80%
南斯拉夫 50% 50%
保加利亚 75% 80%
罗马尼亚 90% 90%
希腊 10% 10%
巴尔干“百分比协定”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左:(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雅尔塔协定》
评价
(1)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雅尔塔体系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会议 参会国 时间 内容 作用
开罗 会议 美英中 1943.11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 1943.11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加速德国走向灭亡
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 1945.02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基础
波茨坦会议 苏美英 1945.07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2、维护工具——联合国
1)成立: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3)原则: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4)作用: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3、国际格局的演变: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比较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协调关系
国际格局
建立基础
主要矛盾
相同点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产
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二战的影响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欧洲各国的基本国力在战争中消耗严重,从而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与此同时,欧洲的殖民地统治更是岌岌可危,经过二战,欧洲在19世纪建立起来的世界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在经济上,它拥有占全球50%的巨大财富;在政治上,它已把整个西欧和美洲置于自己的保护和控制之下,日本也成为它的手下败将;在军事上,它不仅拥有高质量的陆军,控制着制海权和制空权,而且一度垄断着核武器。美国所具有的这种巨大的优势,使其在二战后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格局的变迁。
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
对欧洲:欧洲走向衰落,世界霸权丧失。
材料三 二战后,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亦十分强大。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它将整个东欧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与西方对峙;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终于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总之,二战结束后,只有苏联的国际权势和影响能够与美国相比。
对苏联:军事和政治强大,取得了较高的国际威望。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成为历史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
对国际格局:从以欧洲中心逐步走向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
材料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材料六 二战后,世界历史进入当代史时期。当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运动空前高涨,并取得广泛胜利。首先在亚洲爆发,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从4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形成了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成为世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这是当代世界历史的一个突出特点。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开始崩溃。
材料七 二由于战争的需要,在原子能技术、航空技术、火箭技术、计算机和通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加之其他方面的大量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终于催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1945年7月原子弹试爆成功,拉开了这场科技革命的序幕;同年底,美国研制成功了当时完全由军方掌握,用于武器试验、军事密码和后勤活动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此催生了战后影响深远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这些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工业推广,也引起了一系列新产业的兴起,并促进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牛力、邱桂金《略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相同:都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而确立,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并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不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主宰,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国际秩序更加民主化。
叙利亚战乱
伊拉克战争
怎样才能让战火不再燃起?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未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第七十届联大讲话
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
课堂小结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世界经济危机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纳粹德国的扩张与英法绥靖政策
历史放映室:二战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梳理
二战的结束:德国投降;日本投降
雅尔塔体系
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积极性、消极性
联合国:成立、宗旨、原则、作用
历史启示录:对二战的评价
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
1.(2024·兰州)1939年春天,设在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的馆长提交了年度报告。报告指出,1938—1939年是博物馆运作最好的一年,有超过45万的参观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战争,包括壕沟和防空洞的修建,应对毒气攻击的防御以及有效伪装的方法。这表明( )
A.绥靖政策已经丧失人心
B.帝国战争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
C.民众对战争的担忧加剧
D.全民社会动员取得明显的成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二战前,英国民众参观战争博物馆的人数众多,都在了解关于应对战争威胁的一些措施,这体现出民众对即将爆发的战争的担忧,C项正确;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绥靖政策已经丧失人心”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全民社会动员无关,排除D项。
2.(2024·石家庄)如表为法国1919—1937年的一些举措。这可以用来说明法国( )
年代 事件
1919年 开始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研究
1925年 制定了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
1927年 决定先在法国东北构筑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并于1928年开始施工
1937年 决定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防线
A.致力于遏制法西斯进攻
B.试图构建集体安全防御体系
C.意欲重新划分欧洲疆界
D.存在着消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D
[解析] 根据材料“1919年开始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研究;1937年决定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防线”可知,1919年至1937年,法国在边境地区采取了利用或改造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以增强军队防御能力的行动,这说明法国对外敌威胁采取的是消极防御的战略,D项正确;德国法西斯上台是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与材料中1919—1937年时间段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国与其他国家构建集体安全防御体系的信息,排除B项;“意欲重新划分欧洲疆界”表述有误,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
3.(2024·黑龙江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战争咨文:“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罗斯福所述事件( )
A.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D.促使日本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
[解析] 根据材料“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可知,这指的是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这一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B项正确;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排除C项;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已经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