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诫子书
—诸葛亮
下列典故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空城记
草船借箭
隆中对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解文意。(重点)
2.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难点)
3.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重点)
【创设情境】
你穿越到了三国时期,遇到了诸葛亮,此时的诸葛亮在五丈原北伐,但重病缠身,性命危在旦夕,于是,诸葛亮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家书,他把这封家书交给了你,并交代你把这封家书给到他儿子手中,并且帮助他的儿子诸葛瞻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清单
任务一:读书信,感受家书之韵。
任务二:品书信,理解字词文意。
任务四:传书信,领悟殷切希望。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任务一:读书信,感受家书之韵。
诸葛亮何人也?
刘备最强军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发明家—发明了孔明灯、木牛流马等。
劳动楷模—用一生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乃是
唐代杜甫为我写诗叹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辩论家—舌战群儒,把东吴诸谋士们辨得哑口无言。
读书信—知作者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隆中,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尽心辅佐,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读书信背景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蜀汉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八月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中。北伐中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八岁的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可以将它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读书信—解题意
诫 子 书
告诫、劝勉
一般认为指诸葛亮儿子诸葛瞻
书信
题意:“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书信。标题点明了主要内容,简介明了。
听朗诵,划节奏
听朗诵,尝试帮助诸葛瞻用“/”划分出朗读节奏。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用“/”划分节奏后,请你为诸葛瞻读书信:
/
/
/
/
/
/
/
/
/
/
/
/
/
/
/
/
/
/
/
/
fú
bó
yín
zào
suì
用庄重、慈爱的语调读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之情。
断句方法
凭借语感。
看虚词:
①句首断句:夫、惟、盖、焉、斯。
②句尾断句:也、耳、焉、吴、乎、耶(邪)、欤(与)。
③句中:为、则、而、以、于。
找相同的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对仗工整的句子。
任务二:品书信,理解家父之意。
品书信—理解字词、句意
同桌互相探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信的内容。
用下列句式回答:
《诫子书》中最触动我的一句是 (原文),在这句话中我读到了 (理解内容),教会了我 。
示例:
《诫子书》中最触动我的一句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原文),在这句话中我读到了,要以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意思理解),教会了我“静”的重要性 。
品书信—理解字词、句意
①留: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或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官职等。
②替: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吾”换成“我”。
③调:调整语序。文言文的某些特殊向式,如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翻译时要将其调整为为现代汉语句式。
④增:增补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充语境中的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以及介词、量词等。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进行增补。
⑤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用现代汉语翻译时可以删去。
文言文翻译五原则——留、替、调、增、删。直译为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
之:
行:
静:
以:
俭: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助词,的。
品行,行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节俭。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品书信—理解字词、句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
无以:
明志:
宁静:
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品书信—理解字词、句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才:
广:
志:
学:
才干。
增长。
志向。这里指立志。
学业。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不断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品书信—理解字词、句意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
则:
励精:
险躁:
治性: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振奋精神。励,振奋。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修养性情。治,修养。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品书信—理解字词、句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驰:
意与日去:
枯落:
多不接世:
穷庐:
将复何及: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又怎么来得及。
品书信—理解字词、句意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不断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品书信—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非宁静无以致远
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今义:
懈怠。
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古义: 今义:
修养。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治理。
轻薄。
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安静,不嘈杂。
险
学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品书信—一词多义
成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动词,完成、实现
动词,成为、变为
行
君子之行
日月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名词,品行、行为
动词,运行
品书信—一词多义
去
意与日去
太丘舍去
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失去
动词,离开
动词,行走
动词,距离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品书信—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非淡泊无明志
形容词用作动词,明确、坚定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悟书信—合作探究
请你帮助诸葛瞻解答下列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各句论述的重点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2.怎样理解家书中“静” 的含义?
3.“淡泊”和“明志”之间有什么关系?
4.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分别用两个字概括)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1.各句论述的重点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一句: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静”“俭”。“静以修身”强调内心的宁静专一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第二句:双重否定句强调“淡泊”“宁静”的重要性。反面而论,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与前两句形成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第三句:先正面后反面,论述“静”与“学”“才” “志”的关系。想要增长才干必须学习,而学习必须“静”;要想“成学”必须立志,而“静”是“明志”的前提。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这两句与前面关于“静”“俭”“淡泊”“宁静”的论述形成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个人修养与成才的完整框架。
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非志无以成学。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第四句:从反面论述,修身的重要性,突出“淫慢”“险躁”的危害性,进而强调“静”作用。这两句话与前面积极的修身之道形成对比,警示儿子要避免这些负面行为,以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性格的稳定。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第五句:描绘时光流逝、意志消磨导致人逐渐脱离社会、无所作的悲凉景象,是对前文警示的具象化表达,强调时不我待,应及时修身立业。以悲叹的口吻,预示若不遵循上述教诲,晚年可能只能在贫穷困苦中哀叹悔恨,为时已晚。这既是警醒,也是对全文主题的总结,敦促儿子珍惜当下,积极践行君子之道。
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悟书信—完成思维导图
第一层(第1句):
提出观点:
第二层(第2~4句):
先正后反:“静”与______ _
的关系。
反面论述:修身的重要性,突出
危害,强调 的重要性。
“学”“才”“志”
第三层(第5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淫慢”
“险躁”
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静”
结合前面对句子关系的梳理,完成下列填空。
2.怎样理解家书中“静” 的含义?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①“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②“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静静地沉思,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
③要做到“静”,就要屏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明确、坚定(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淡泊”的意思是恬淡自然,不汲汲于富贵功利,不受外界诱惑干扰,知道自己的初心和天职。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而不被一些带有欺骗性的目标蒙蔽。
3.“淡泊”和“明志”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务三:悟书信,探究家父之意
4.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分别用两个字概括)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
学习
惜时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学习是成才的基础,惜时是成才的保障。
任务四:传书信,领悟殷切希望。
任务四:传书信,领悟殷切希望。
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用意: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宁静好学,淡泊名利,生活节俭,以养成良好的品德。
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希望儿子坚定意志,刻苦学习,珍惜时光,学有所成。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文章主旨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说说帮助诸葛瞻读完书信之后,你有哪些启示和收获?
课堂小结
从立志的角度,人如果没有志向,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斗志,难以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
从学习的角度,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
成语积累
俭以养德: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优良品德。
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以表明高尚的志趣。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艾派使者来诱降,许诺将上表请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诸葛瞻的故事
扩展延伸
作业布置
1.在《诫子书》中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为什么?
2.背诵全文。
小试牛刀
1.名句默写。
(1)吟诵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懂得在淡泊宁静中才会坚定志向,进而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道理。
(2)《诫子书》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反面论述不“静”的害处,实际上还是在彰显“静”的价值。
(3)《诫子书》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 。
(4)《诫子书》中用“ ”一句来论述学习、成才、立志三者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围绕“静”,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B.关于“志”与“学”的关系,作者认为“明志”是“成学”的前提。
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D.本文先立论阐发,再从正反面论证,逻辑严谨,前后相承,言语虽短却意蕴悠长。
告诫孩子珍惜时间,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