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每题2分 共24分)
1.孙中山曾说过:谁做一个总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制度。制约的不仅是袁世凯,而是清除两千年来封建专制之余毒,非一朝一夕所能为,恳请诸位同志勿执着于一职一位的得失,而应致力于创立深入人心的用法律捍卫之革命制度。为此孙中山主持制定了(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2.湖北军政府照会各国领事:以前所订条约,军政府均承认其有效。各国既得权利,亦一律承认。人民生命、财产,军政府领域内的,都尽力保护。赔款、外债,仍由各省如数摊还,惟此后与清政府订立条约,概不承认。助清战事用品,一概没收。有助清的,军政府即以敌人视之。据此判断,军政府( )
A.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列强
B.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C.对帝国主义列强妥协投降
D.要求帝国主义列强不要干涉革命
3.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主要是指(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二十世纪20年代,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B.选择君主专制制度符合国情
C.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D.探索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
5.孙中山曾说,“我今只说一条:“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可以在哪部文献中找到法律依据( )
A.《南京条约》 B.《海国图志》
C.《马关条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歌颂的是( )
A.毛泽东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中山
7.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C.封建制度彻底瓦解 D.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8.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经被辛亥革命彻底埋葬,这个腐朽的封建帝国已经,轰然倒塌。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 )
A.结束封建帝制 B.颁布《临时约法》
C.建立中华民国 D.改变封建社会习俗
9.《辛丑条约》签订后,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著作,这些著作都( )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洋务
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共和制
D.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道德文化
10.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11.如图为漫画家马星驰于民国二年创作的漫画,该漫画旨在讽刺袁世凯( )
A.一意进行复辟活动,镇压二次革命
B.软硬兼施,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C.推行独裁统治,破坏国会和内阁
D.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12.邹容的《革命军》问世后,很快便由各地书肆以《革命先锋》《图存篇》等书目翻印,或与章太炎(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合刊,简称《章邹合刻》,销言百万册。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书肆是宣传革命的主要场所 B.邹容政治声望不及章太炎
C.各地对革命理解差异较大 D.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综合题(26分)
13.思想与时代的关系,是思想史研究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开辟了现代化之路。……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材料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个思想要有意义,就必须呼应和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一个思想要有意义,还必须对解决这个时代课题有所贡献、有所推进。
——摘编自《新华日报》2019年9月24日版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理论成果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思想理论与时代”的关系。(4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组老照片
材料二:一组文字史料
为了推行帝制,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推翻共和,复辟帝制。 民国5年,孙中山来到台州三门健跳考察,事后他在《建国方略》中将健跳定位为需要大力建设的“实业之要港”。
根据图A和所学知识,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怎样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4分)
照片留下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根据图B、图C中的信息,谈谈这两座城市留下了哪些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5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实业之要港”建设的设想不能付诸实践的原因。(5分)
三、材料题 (1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说明国际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所引起的重大变化,中华民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阶 级之抗争,以及对救国之路的探索。”
——摘编自李鼎声《中国近代史》
请以“中国近代史”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选择两个及两个以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D D A A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C D
13.(1)背景: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剧。
(2)成果:三民主义。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关系:时代是思想理论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14.(1)思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积极影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图B: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图C: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3)原因: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独裁卖国等。(或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15.示例:题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福州船政局等,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传播了新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这些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面前不断努力,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精神,虽然过程曲折,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如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