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任务式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任务式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4 20:5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古诗词诵读
静 女
相 关 链 接
【文本简介】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这首诗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品 读 鉴 赏
《静女》一诗充满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具体体现在:①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用轻松优美的语调把民间一对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②以“赋”叙事,巧妙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形象,使恋人间那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跃然纸上,真实感人。③诗歌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归 纳 总 结
【主旨归纳】
《静女》以第一人称“我”写与恋人的一次约会,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草而“静女”,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图解课文】
原 味 翻 译
静女①  其 姝②, 俟③我于城隅④。爱⑤  而  不  见⑥, 搔  
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在城角等待我。你藏在哪里,怎么不出现 急得我用首  踟   蹰⑦。
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①静女:娴静之女。
②姝(shū):美丽、漂亮。
③俟(sì):等待。
④城隅:城角。一说指城上的角楼。
⑤爱:同“ ”,隐藏。
⑥见(xiàn):出现。
⑦踟蹰(chí chú):徘徊不进。
原 味 翻 译
静 女 其  娈⑧, 贻⑨ 我 彤 管。彤  管  有炜⑩, 说
娴静的女子真美好,送我红色的管状物。红色的管状物红润有光泽,喜爱。
怿女美。
你的美丽
⑧娈(luán):美好。
⑨贻(yí):赠。
⑩有炜(wěi):形容色红而光亮。有,形容词词头。
说(yuè):同“悦”。
怿(yì):喜悦。
女(rǔ):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原 味 翻 译
自 牧归     荑,    洵 美   且   异。匪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并非
女之 为 美, 美人之 贻。
你这荑草美,只因为是美人相赠的。
牧:城邑的远郊。
归(kuì):同“馈”,赠送。
洵(xún):诚然、实在。
女(rǔ):同“汝”,第二人称代词。此处指“荑”。
美人:指静女。
涉江采芙蓉
相 关 链 接
【文本简介】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古诗十九首》,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被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大多出自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 关 链 接
【写作背景】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就诞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诗歌篇幅长短不定,主要抒写士人失意飘零之感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这从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世风没落的时代面貌。
品 读 鉴 赏
1.意境高洁、清幽
“芙蓉”“兰泽”“芳草”等词,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感情的纯洁、美好。
2.富有想象,画面感强
“还顾”动作感强,富有画面感,读者似乎可以看到远方的游子在孤单、怅惘、忧愁地回头,徒然地望着故乡的方向,看到的只是绵延无尽的道路,给读者营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归 纳 总 结
【主旨归纳】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羁旅行役诗,游子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表达游子对妻子的思念和漂泊他乡、分隔两地的无奈之情。
【图解课文】
原 味 翻 译
涉  江 采    芙 蓉,  兰   泽①    多 芳  草。
我渡过江水采撷江面上的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有很多奇花珍草。
采    之    欲 遗  谁   所 思  在 远  道②。
采下了荷花捧在手里,我到底要送给谁呢 我所思念的你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①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②远道:指远方。
原 味 翻 译
还顾③望旧乡, 长 路  漫  浩浩④。
回首眺望故乡,回家的路显得那样无边无际。
同  心⑤   而   离   居,  忧  伤  以  终老。
感情深厚的你我,如此忧伤地分隔两地,将忧愁悲伤地过一辈子。
③还顾:回顾,回头看。
④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⑤同心:指感情深厚。
虞美人
相 关 链 接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却具有非凡的艺术才华。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主要作品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
相 关 链 接
【写作背景】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乞巧节,这天是李煜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因词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将牵机药放入酒中毒死了他,年仅42岁,所以本词是他的绝命词。
品 读 鉴 赏
1.起伏跌宕的笔法
上片一开头发问,写眼前实景;接着是感叹,表明作者已沉入回忆之中,这又成了虚写。虚写后又立即回到实景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而登楼遥望后又转为虚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下片一开始是虚写,写想象中的故国,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虚实结合,将一己之愁比喻成东流的春水。全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品 读 鉴 赏
2.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此刻词人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楼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翻涌着向东流去。这种写法和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使读者可以确切地感受到词人感情的深度。
归 纳 总 结
【主旨归纳】
词人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和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国家、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归 纳 总 结
【图解课文】
原 味 翻 译
虞美人①
春 花 秋 月② 何 时 了③,往 事 知 多少。小 楼 昨夜 又 
季节的更替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昨夜小楼上又吹东 风, 故 国④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①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②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③了:了结,完结。
④故国:指南唐。
原 味 翻 译
雕  栏  玉  砌⑤  应  犹 在,  只是 朱颜改⑥。 问君 能
雕饰华美的栏杆、用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人已憔悴。要问我心有 几多⑦愁, 恰 似 一 江 春水向东流。
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⑤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宫殿建筑。
⑥朱颜改:红润的容颜改变了,指人已憔悴。
⑦几多:多少。
鹊桥仙
相 关 链 接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上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秦观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100多首,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相 关 链 接
【写作背景】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的。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秦观写下了这首词,以寄托对这位女子的思念。
品 读 鉴 赏
1.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二首(其一)》,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词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2.文字工巧,音韵谐美
秦观此词融合了小令和慢词的长处,文字工巧精细,音韵谐美,缘情婉转,历来词誉甚高,有“情韵兼胜”“语工而入律”之评,体现了其委婉含蓄、柔媚清丽的词风。秦观被后世公认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归 纳 总 结
【主旨归纳】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牛郎、织女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图解课文】
原 味 翻 译
纤  云    弄巧①,      飞  星   传    恨,
纤细的云编织出各种巧妙的图案样式,飞驰的流星传递分别的愁苦,
银汉②迢  迢 暗     度③。 金风④玉露⑤ 一 相 逢, 便 牛郎、织女在夜里悄悄渡过了辽阔的天河。秋风白露中的相会虽然短暂,却胜 却 人 间 无  数。
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
①纤云弄巧:纤细的云编织出各种巧妙的图案样式,比喻织女制作云锦的手艺高超。②银汉:天河、银河。③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④金风:秋风。五行学说以秋天与金相配。⑤玉露:秋露。
原 味 翻 译
柔      情     似     水,     佳    期
这缠绵的情思,像银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重聚相守的美好时
如   梦,  忍  顾⑥鹊 桥 归 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 岂 在 
光如梦般短暂,怎么忍心回望由鹊桥回去的路!两人只要永远相爱,又何必一定
朝朝 暮暮⑦。
要朝夕相守。
⑥忍顾:怎么忍心回望。
⑦朝朝暮暮:指朝夕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