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猫》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猫》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5 07:4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16 猫
“猫”是本文的写作对象,也是本文的行文线索。标题简洁、醒目。
三只猫的亡失,
知识分子的自省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识记“懒惰、怂恿、怅然、惩戒”等重点词语。
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重点)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郑振铎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猫》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出处
创作背景
思想观念
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对弱小无辜者的同情,对专制霸道者的谴责,弘扬了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背景链接
逗 缕 倚
妄 消耗( ) 忧郁
懒惰( ) 怂恿( )
安详( ) 乞丐( ) 预警
怅然( ) 蜷伏( ) 叮嘱
读读写写
hào
duò
sǒnɡ yǒnɡ
xiánɡ
chànɡ
quán
ɡài
逗引、逗留
用于细长柔软的东西,如“一缕青丝”“几缕炊烟”。
靠着,如“倚树而立”。
仗恃,如“倚势欺人”。
偏,如“不偏不倚”。
荒谬不合理,如“狂妄”。
胡乱,如“胆大妄为”。
字词清单
再三嘱咐
注意左边是“讠”
惩戒( ) 悲楚 断语
冤枉 虐待( )
芙蓉鸟 畏罪潜逃( )
污涩( ) 红绫( )
诅骂( ) 相称( )
nüè
qián

línɡ

chèn
chénɡ
妄下断语
只有qián一个读音。
金丝雀的别称。
( )提心吊胆
( )提防



多音字
( )相称
( )称号

( )挣扎
( )包扎
( )驻扎

zhá

【串句记忆法】 1.战场上,指挥官提( )醒战士们要保持警惕,提( )防敌人新一轮的进攻。2.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和“人民教师”这个称( )号相称( )。
zhā
字音巧记:用于“提防”“提溜”时读dī,其他时候读tí。
chēnɡ
chèn
字音巧记:意为“适合、相当、配得上”时读chèn,如“称心”“称职”等;其他情况读chēnɡ。
chēnɡ
chèn


蜷( )蜷伏
倦( )疲倦
绻( )缱绻
quǎn
形近字
quán
juàn
诅( )诅骂
组( )组织
沮( )沮丧



怅( )怅然
胀( )膨胀
伥( )为虎作伥
chànɡ
zhànɡ
chānɡ
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帮着做坏事。“为”读wèi。
恿( )怂恿
涌( )汹涌
勇( )勇敢
yǒnɡ
yǒnɡ
yǒnɡ
详( )安详
祥( )吉祥
【串句记忆法】
他看着母亲安详( )的面容,心中默念着:希望您今后能吉祥( )安康。
xiánɡ
xiánɡ
衔( )衔着
街( )街道
xián
jiē
xiánɡ
xiánɡ
词语集注
忧郁
怂恿
提心吊胆
安详
畏罪潜逃
忧伤愁闷。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从容不迫,稳重。
害怕定罪判刑而偷偷逃走。
反义词:开朗
不一定是坏事。
近义词:担惊受怕
可形容举止、神态等。
蜷伏
弯着身体卧着。
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怂恿:侧重于指用言语从旁劝诱别人做某事,用于贬义、非贬义都常见。
鼓动:侧重于指用语言或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是中性词。多用于褒义。
叮嘱:着重于“叮”,再三嘱咐,叮咛,语气较重。
嘱咐:含告诫劝勉语气,不带强制性,语气较委婉。
可形容动物或人。
近义词:凝视
学习任务单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从文中直接摘录或者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____________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____________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来历
外形
流浪猫
浑身黄色
性情
_______。“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很活泼
不活泼、忧郁、懒惰
(续表)
在家中的地位
________。“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但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病死
_______
死亡
很受喜爱
丢失
(续表)
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写了三个故事。默读课文,用“    ”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并简要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故事一
家人从隔壁要来一只小猫,它可爱有趣,后来病死了,家人感到难过、酸辛。
故事二
母亲从舅舅家带回一只小猫,它活泼好动,后来被人捉去了,令家人生气、愤恨。
故事三
张妈拾来一只小猫,它难看又忧郁,被家人误解,被“我”追打,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感到难过、愧疚。
小结: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排列,都有相对完整的“得猫”“养猫”“失猫”过程,但每个故事又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引人入胜。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称呼
情感态度
丢失心情
丢失结果
小侣
亲爱的同伴
可厌的猫
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为它提心吊胆,憎恨捉猫之人
若有若无,不加注意
酸辛
怅然,愤恨
难过得多
向别处要一只
好久不养猫
永不养猫
本文写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毛色
性情
形态
动作
花白的毛
很活泼
白雪球似的
滚、扑、抢
毛色
性情
动作
浑身黄色
太活泼了
乱跑、爬树、
捉蝴蝶、捉鼠
课文解读
作者在写三次养猫经历的详略安排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①写三次养猫,详略是依次递增的。第二次养猫比第一次写得详细一些,第三次养猫比第二次养猫写得更详细些。
②文章重点写第三只猫,对其着墨最多。因为第三只猫最让“我”忏悔和内疚,难以忘怀。它告诉人们,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是错误的,依靠自己的强势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
本文作者善设伏笔,试找出文中多处预示猫的结局的伏笔,简述其作用。
预示其生病和死亡。
预示其被路人捉走的命运。
第一只猫忽然消瘦。
第二只猫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他提心吊胆”。
预示其被冤。
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老凝望鸟笼。
作用:这些伏笔在文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使三个故事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显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匠心独具。
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有何好处?
本文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不喜欢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见证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自然地直接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综合运用默读方法
读标题,初感文章内容
分段落,分层概括要点
画重点,圈点勾画语句
做摘录,品析文笔精华
概中心,把握文章主题
加批注,体会思想情感
提示:默读时可以将注意力从字句过渡到句子的主干,再抓住段落的中心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和文章意蕴。
[中考真题] 找出在全文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三个句子,并分别指出其作用。
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考点
[答题支架]
作用
在开头
在中间
在结尾
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等。
承上启下;做铺垫,埋伏笔等。
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等。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总领全文,概括了所养的猫的共同命运。
开头句
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蓄势。
作用: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开拓了文意。
中间句
结尾句
返回
[参考答案]
默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我”和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我”和家人对待三只猫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并说说你的发现。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拥有时
态度
原因
喜爱、快乐
喜爱,为它提心吊胆
难看、忧郁、懒惰,咬死鸟的“凶手”
漂亮、活泼,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不喜欢,愤怒
更有趣、活泼,还会抓老鼠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失去时
态度
原因
病死(天灾)
丢失(人祸)
十分难过,悔恨
难过,酸辛
冤死(己过)
不高兴,怅然,愤恨
(续表)
我的发现:①“我们”喜爱前两只猫,厌弃第三只猫,从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我”和家人完全是从个人感受出发,感情用事,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对待猫。②“我们”对三只猫的态度也有共同之处,即始终把猫放在给人带来娱乐、可以被人主宰命运的位置,对三只猫的“爱”与“不爱”,在本质上都是强大生命对弱小生命的武断支配,缺少对生命的尊重。③与失去前两只猫的态度相比,失去第三只猫时,“我”内心的痛悔显得更加深刻,从中能够看出“我”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
最让“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还要写前面两只猫呢?为什么用前面两只猫而不是一只猫来衬托第三只猫?
前面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前面两只猫的惹人喜爱来衬托第三只猫的遭人冷遇,以喜衬悲,突出第三只猫的悲苦命运。
写前面两只猫的受宠,层层递进,更能突出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及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偏见处理事情,容易造成错误、悲剧。这样写更能引人深思和耐人寻味。
“我们”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
客观原因:①猫经常凝望鸟笼;②“我们”找到它时,它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主观原因:“我们”不喜欢第三只猫。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大家都
在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上,为什么行文中多处强调“大家都”呢?
活泼美丽者受偏爱,平凡渺小者被忽视乃至被淡忘,集体盲从给弱者带来伤害……这些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很普遍地存在于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猫无法说话,无法为自己辩解,如果你是那只猫,你想说什么?
【情境一】当你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时……
芙蓉鸟,你们美丽、可爱,主人很喜欢你们,我也很喜欢你们,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情境二】当你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却被主人追打时……
主人,你为什么打我呢?我并没有做错什么,是那只黑猫咬死了芙蓉鸟,你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冤枉我。
【情境三】当你在邻家屋脊上奄奄一息时……
主人,我想回家……虽然你误解了我,把我赶走了,但我不怨恨你,谢谢你曾给了我容身之处。
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妻子和张妈的冲突呢?
妻子和张妈是主雇关系,身份地位有高有低。面对妻子的责怪,张妈也是“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就像不能说话辩护的猫。猫与人的形象相互映照,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三只猫、三段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对比关系
因果关联
三只猫的来历、个性,构成对比关系,前两只猫是由我们殷勤索取且惹人怜爱的宠物,第三只猫是被施舍怜悯又最终被嫌弃的对象,三只猫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个故事的先后,构成了一定的因果关联。前两只猫活泼可爱,惹人喜爱,第三只猫相形见绌,显得丑陋、懒惰、不讨喜,使得人的偏见、私心最大化,为众人的臆断和其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文中的“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作者借自己的悔恨,呼吁人们:不要主观臆断,妄下结论,要理性客观,弄清事实,要善待生命,关爱弱小者。文章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比喻。将猫比喻为“亲爱的同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
深厚感情。
3.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
4.比喻。将“我”的暴怒和虐待比喻为“刺我良心的针”,强调“我”
的悔恨和遗憾程度之深,生动形象。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
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
刺我良心的针!
从作者养猫的故事中,你有哪些感悟或启示?
【示例一】凡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而应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应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一视同仁,否则容易犯错。
【示例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让社会充满爱和希望:不当事不关己就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更不能做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人。
【示例三】有时候,“爱”不是靠蜷伏着去乞求得来的,而是需要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值得被爱。
A.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B.文章通过养猫的故事,着重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
C.作者善于设置伏笔,使文章首尾呼应,情节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D.文章不仅写猫,还写了人的感情和心理活动,心理描写真挚细腻。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  B【解析】文章着重表达的是做事不能只凭主观臆断,依靠自己的强势和暴力随意惩戒很可能会伤害无辜。
B
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参考答案]
论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特地从舅舅家要来的。相比之下,第三只猫来得更随意,甚至有些无奈。
论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相比之下,第三只猫从外貌就不讨人喜欢。
论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加活泼。所以第三只猫并没有如前两只猫给家人带来许多欢乐。
论在家中的地位,第三只猫是若有若无的,大家不大喜欢,不大注意它,第一只猫、第二只猫则是全家的宠物。
“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这一点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说说你对“我”的忏悔之情的理解。
①“我”的忏悔出自良心的自责。“我”和猫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不能;“我”是强势的,它处于弱势;“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我”的忏悔,体现了“我”的内疚,体现了良心的自责。
②忏悔体现出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使得作者会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所以这份忏悔是非常真诚而感人的。
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考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
(1)谈谈你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文章主旨(情感)的理解(看法)。
深入探究
[答题技法]
1.看文章标题。 2.抓主要内容。
3.抓关键句段。 4.看文章类型。
[答题模式]
①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通过叙述……的故事(事迹、事件),表达(歌颂、揭示、批判)了……的思想(现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②写景状物类文章:运用……手法,描绘了……景物(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作者对第一只猫的描写不只表现了对猫的深挚的惋惜之情,而且流露出了对旧时代人生命运的凄婉的伤感。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作者表达了对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和控诉以及对当时社会世态的讥讽。对第三只猫因不讨喜而遭怀疑以致屈死的命运,作者表露了自己对人生的感触、对弱者的同情。
因此作者写猫的故事的寓意是: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观臆断。
本文的主题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我”和家人完全从各个人感受出发,感情用事,对三只猫的态度各不相同,以致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第三只猫蒙冤遭打)。直到黑猫出场,“我”才发现真相,于是“我”痛悔莫及,“良心受伤”,完全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
“我”对第三只猫冤屈而死所产生的忏悔、负疚的感情,鲜明地体现了本文的这一主题。
返回
结构梳理

第一只猫:
可爱活泼因病亡
拒绝主观臆断
尊重善待生命
第二只猫:
活泼有趣却亡失
第三只猫:
蒙冤遭打悲惨死
酸辛难过
怅然愤恨
难过愧疚
想再养猫
久不养猫
永不养猫
主旨归纳
本文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以及“我”与家人亡失小猫后悲痛的心情,突出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否则难免会出现谬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猫与猫,是殊途同归的弱小者;
人与猫,是强者对弱者的霸凌;
张妈与猫,都是无话语权的卑微者。
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
拓展延伸
猫这么可爱,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没有猫呢?
其实,十二生肖来源于古人对动物的崇拜。人们用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地支,配合“十天干”来纪时、纪日、纪月乃至纪年。在远古时期,我国的猫科动物可能并不适合驯养。在东汉时期的一座石墓中,人们发现了一张“家猫捕鼠图”,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有关家猫的记载。因此,我国祖先对猫的驯养应该是从东汉时期开始的,而十二生肖确立于夏朝,两者的时间相差了千年。这或许可以说明为何十二生肖中没有猫。
赠猫(其三)
[宋]陆游
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
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
同“原”。
判罪。
赏析:本诗的大意是这样的:你抓不到老鼠我也不怪你,小鱼干一顿不少地伺候你,只是希望你在我身边陪陪我,可你为何总是东跑西窜不着家?可见,诗人对于见不到猫儿,有多么哀怨,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代守鹤人
徐秀娟一家生活在黑龙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从保护区成立那天开始,他们一家人就成为那里丹顶鹤的守护人。
丹顶鹤人工孵化曾是世界难题,徐秀娟的
父亲费尽心思,使人工孵化的丹顶鹤成活率达
到了90%。去美国访问时,当地请他留下,他
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扎龙需要我。”
为创建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徐秀娟怀揣着3枚丹顶鹤蛋南下盐城,奔波了3天3夜,一路用体温暖着。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寻找飞失的丹顶鹤,不幸落水遇难,年仅23岁。
徐秀娟牺牲后,弟弟徐建峰于1997年回到扎龙接过保护丹顶鹤的接力棒,一干就是18年,从未间断。但让人心痛的是,为了保护丹顶鹤,他遭遇交通事故,倒在了去往保护区的路上,年仅47岁。
徐建峰的女儿徐卓,在父亲去世后回到了扎龙保护区,成了丹顶鹤的第三代守护人。她将沿着爷爷、姑姑、爸爸的足迹,继续前行。
如何运用细节描写
本文中,作者抓住猫的形态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令人难忘。请你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有关小动物的文字,一定要写出它的特点。
一课一得
写作策略
①细致观察:从外形、动作等方面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观察,抓住其特征。
②生动描写:选择恰当的动词、形容词等,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也可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生动性。
写作实践
我们家养了一只沙皮狗,它的毛色黑黄,眼睛黑亮,耳朵耷拉,脸上堆满褶子,一副忧郁的样子。可你若是见过它与猫夺食的场景,便不会这样觉得了。它先是小心翼翼地从猫的身后绕到旁边,再伏着上半身,歪着脑袋向前伸,试图抢上那么几口。这时,要是猫不耐烦,发出警告的低吼,它就立马窜走,躲到一边窥伺。而当它与其他狗针锋相对时,又全然不同。你若在,它就成了“狗中豪杰”,气焰嚣张得要上天,似有十足的底气、充沛的精力可以战胜对手;你若不在,它就会夹着尾巴仓皇逃走。
从外貌、动作等细节方面对沙皮狗进行生动描写,表现出它的不同面孔。
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