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5 07:4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精确翻译与理解文章,注意积累警句。
3.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诸葛亮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yí]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背景介绍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54岁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zhān],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

解读标题
诫 子 书
告诫,劝勉
书信
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告诫、劝勉的书信。
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学习目标

夫 君 子 之 行
险 躁
遂 成 枯 落
悲 守 穷 庐
淫 慢

yín
zào
suì
整体感知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有道德的人。
行为,
操守。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指内心安宁专一。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诫子书
整体感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增长。
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振奋精神。
励:振奋。
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修养性情。
治:修养。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整体感知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整体感知
(一)古今异义
1. 险躁则不能治性 
2. 非宁静无以致远
3.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环境安静。
轻薄无常;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懈怠;
形容速度不快。
危险。
古义: 今义:
整体感知
夫君子之行
助词,的
下车引之
代词,代那个人
意与日去
时光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二)一词多义

静以修身
介词,来
俭以养德
介词,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
用来
可以为师矣
凭借


精读细研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
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精读细研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向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立志:
学习:
惜时:
精读细研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始终保持内心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俭”修养的是人的外在品质,使人“淡泊”“明志”;
“静”修养的是人的内在品质,使人“宁静”“致远”,
二者相辅相成。
精读细研
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作者对后代要志存高远的厚望。
合作探究
1.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
(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是传统意识中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所以诸葛亮最担心的是年少早成的儿子不“接世”,全文的劝诫以修身起,以高标准要求,“夫君子之行”,做人要做君子,处世要能“接世”,以淡泊之心,立志、为学、广才正是君子最终能够接世的途径。
合作探究
2.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一: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
“非志无以成学。”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向,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合作探究
示例一: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专心向学,避免老了后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示例二:读了《诫子书》一文,我明白了,处世时,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静”字为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在纷繁的世事前拨云见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之努力就不至于盲从迷失。
3.《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精读细研
4.请你试试找出文章中的成语:
淡泊明志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宁静致远
指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第1句:首先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
第2句:接下来阐述“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指出唯有内心恬淡,才能明确志向,唯有宁静专一,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第3句:接着先正后反,论述“静”“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学”。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静”;“学”然后才能成“才”。
第4句:然后,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彰显“静”的重要性。
第5句:最后,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行文思路
文章结构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
修身:
(正面)
(反面)
告诫儿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诫子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谆谆教诲殷切期望
课文主旨
诸葛亮通过这封家属劝勉儿子修身治学,指出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做起,要立定志向,惜时勤学,成学广才,报效社会。全文字里行间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随堂练习
1.本文中心论点是:
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
4.《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5.《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6.《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险躁则不能治性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用原文语句填空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二.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三.
随堂练习
五.填空。
文章主要从( )和(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作者一直强调的是一个“ ”字。( )须要“ ”,( )须要“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字,把“ ”与“ ”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治学
修身

治学

修身




六.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的作者 ,字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四大名著之一《 》中的主要人物,杜甫在《蜀相》中用“ , ”来慨叹他的一生。
诸葛亮
孔明
三国演义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随堂练习
七.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阐释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3)文中阐述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12.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是:“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阴。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随堂练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弛,(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 子 书
诸葛亮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拓展探究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sù
诸葛亮长眠五丈原
草船借箭 借东风
火烧赤壁
诸葛亮巧收姜维
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 三气周瑜
增灶退兵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诸葛亮的事迹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俗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诗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歇后语: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诗句、歇后语:
拓展探究
      议论文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
 论题   论证方法   提出号召
     (事实、道理  诚恳告诫
      比喻、对比)
      论证角度   
     (正面、反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