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4 21: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的腐朽统治,导致天下打乱。魏蜀吴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西晋在此基础上统一全国,但统一局面仅维持了30多年。此后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的局面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都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內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西晋统一全国
东晋建立
南朝开始
单 元 导 读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迁都洛阳
208年
229年
280年
317年
439年
420年
494年
官渡之战
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景象: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原因: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乱不断。
官渡之战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政治: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材料三: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u)……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经济:招募流民和兵士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材料四:负污辱之名,……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三国志·武帝纪》
军事: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官渡之战
曹操崛起
v
政治:②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辅佐为曹操成就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根据课本P92和材料,自主归纳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战术
特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v
根据课本P92,完成官渡之战的知识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
官渡之战
曹操: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
官渡之战分析:
袁绍 败
袁绍: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曹操 胜
胜利原因
v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官渡之战
曹操想统一全国的壮志
龟虽寿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志”和“壮心”到底是什么?他将遇到的对手又是谁呢?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为赤壁之战的以少胜多奠基。
战前形势
v
相关史事
刘备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便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其出山相助。这就是“三顾茅庐”的由来。
材料研读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与赤壁之战有什么关系?
策略:
关系:
知己知彼;步步为营;
赤壁之战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操
孙刘联军
用铁索连接船舰
诈降,火攻,水陆并进
20余万
约5万
曹军大溃,北撤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公元208年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战况
v
结合课本和“赤壁之战示意图”,完成表格。
赤壁之战
问题探究:阅读课本P94,思考为什么曹操会在赤壁之战中落败?赤壁之战对当时的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影响
v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曹操战败原因
根本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合理利用了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
主观: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疾病流行。
曹操骄傲轻敌;战略失误。
赤壁之战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赤壁之战后形势图
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v
阅读课本说一说赤壁之后形势?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
229年,孙权称帝,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
三国时期:220年(曹丕建魏)——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鼎立
v
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皇,国号汉,史称蜀。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
正式形成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在诸葛亮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开发江东、
发展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
龙骨水车
造船
到达夷洲
七擒孟获
屯田
蜀锦
请同学们说一说三国经济的发展的概况?
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v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一:(曹魏)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
材料二: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富强之国。——《三国志·吴书》
材料三: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蓄积饶。 ——《三国志·蜀书》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也为后来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曹操VS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翻车
——夷洲(台湾)
——开发西南
课堂小结
1.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A
2.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D
学习测评
3.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B
4.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都对各自统辖地区进行了有效治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B.孙吴开发江东地区,重视海外贸易
C.蜀汉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D.蜀汉诸葛亮派李严任都护驻守江州
C
学习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