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壹
造纸术的发明
一、造纸术的发明
1、书写材料的发展: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
帛书
缺点:书写不便;笨重、携带不方便;造价昂贵
一、造纸术的发明
2、造纸术的发明及改造:
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天水放马滩汉墓
出土的西汉纸地图
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创造出“蔡侯纸”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蔡伦
优点:
原料易找
价格便宜
易于推广
一、造纸术的发明
3、造纸术改造的过程:
··
一、造纸术的发明
4、影响:
材料一:“蔡侯纸”平滑光洁,适宜书写,而且原料廉价,降低了造纸的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造纸的技术。3至4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简牍绢帛,成为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
①提供了便宜的书写工具
材料二:纸的出现是人类文字载体发展史中的划时代革命。两千多年作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材料,纸在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②促进了教育、书法艺术的发展
一、造纸术的发明
材料三:造纸技术渐渐传遍整个欧亚大陆,使得一些中下层人士甚至平民也有条件获得知识和信息,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4、影响:
③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了欧洲文化知识的传播,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贰
医学、数学与农学
的成就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医学:
人物:
时代:
成就:
地位:
张仲景
张仲景
东汉末年
①著有《伤寒杂病论》;②提出“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伤寒杂病论》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医学:
材料一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谈到撰写《伤寒杂病论》的背景时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伤寒论·序》
救死扶伤的优良医德;
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医学:
人物:
时代:
成就:
华佗
华佗
东汉末年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
③创造出了“五禽戏”。
华佗,东汉著名医学家,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2、数学:
特点:
注重实际应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代表:
《九章算术》
成书时间:
东汉时期
内容:
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 代数、几何等。
地位:
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九章算术》的九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方田”:田亩面积计算;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 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
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 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秦简九九表
简上抄录了较为完整的乘法口诀,反映了秦朝对乘法口诀的推广和应用。
三八廿四
二八十六
七七卌九
六七卌二
五七卅五
四七廿八
三七廿一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3、农学:
代表:
《氾胜之书》
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内容:
《氾胜之书》这本书总结了中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共十八篇,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等。书中特别提到了区种法(即区田法),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等多种农业技术,体现了当时农业技术的先进性。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汉代日晷
秦朝向全国颁布统一的历法,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两汉时期,人们已使用漏壶、日晷等计时工具,能够准确地测定时间,朝廷颁布了更加完备的历法。在前人基础上,东汉张衡改进的浑天仪,能够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他还发明制作了候风地动仪,用以监测地震方位。
浑天仪
候风地动仪
相关史事
叁
司马迁与《史记》
三、司马迁与《史记》
三、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父亲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在家庭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 搜集历史资料。他继任太史令后,秉承父亲的遗志,用10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内容: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司马迁与《史记》
材料一:《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
材料二:《汉书》评论《史记》的文笔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直书,实事求是。
史学价值:《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爱憎分明,秉笔直书,记录保存了大量史料和史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柳宗元: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文学价值:《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三、司马迁与《史记》
相关史事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纪”指本纪,主要是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 “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志”或“书”采用专史体裁记录各种制度;“表”采用表 格的形式列出世系、人物和史事。我国古代的“正史”,即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体裁写的。
东汉时期,班固等人撰写了《汉书》,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高祖至王莽统治时期的历史,为东汉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借鉴。《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肆
道教与佛教
四、道教与佛教
一、道教:
时间:
派别与创始人:
东汉末年
太平道——张角
五斗米道——张陵
地位:
中国本土宗教,深受下层民众信奉
四川成都青城山
相传,青城山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来源于古代的民间巫术和神仙方术,又将《老子》《庄子》加以附会引申,形成以长生成仙为根本宗旨的道教教义,随着相应的宗教组织和活动的出现,道教便正式诞生了。
四、道教与佛教
二、佛教:
产生:
教义: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释迦摩尼
主张众生平等
传入: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影响: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道教与佛教
河南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
四、道教与佛教
思考:两汉科技和文化昌盛的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
②各民族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③中外交流增多;
④秦汉时期科学家的刻苦钻研。
造纸术的发明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文学:司马迁与《史记》
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蔡伦
数学:《九章算术》 农学:《氾胜之书》
宗教:道教与佛教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练习
1、1.(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C
2、(2024·广东·中考真题)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 )
A.儒家学说的包容性 B.鉴真东渡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C
六、课堂练习
3、(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
A.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
C
4、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被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其药方来源于“医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A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