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4 21: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6课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国共产党的出路在何方?
武装反抗
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该如何选择?
①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发起的武装起义有哪些?结果怎样?
②俄国式的道路适用于中国吗?
国民党迫害革命者数据统计
图一:油画《南昌起义》
周恩来
贺龙
朱德
叶挺
刘伯承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一、南昌起义
自主学习
2、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经过
意义
1927年8月1日
江西南昌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 —
发动起义,占领南昌
撤出南昌,南下广东
遭到封堵,损失严重
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占领
南昌城
南下广东
1927年8月1日
转战湘南
坚持斗争
受挫
一、南昌起义
材料一: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国民党优势部队与起义军在汤坑、三河坝等地进行激战获胜。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广东具有优势,工农运动核心,广东曾经是国民革命的发源地,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进。
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
敌强我弱,敌人包围南昌。
2、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经过
意义
1927年8月1日
江西南昌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 —
发动起义,占领南昌
撤出南昌,南下广东
遭到封堵,损失严重
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南昌起义诞新军,
喜庆工农始有兵。
革命大旗擎在手,
终归胜利属人民。”
——朱德《纪念八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一、南昌起义
相关史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8月1日——
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建军节
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暨“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江泽民为南昌“八一” 起义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时间
地点
内容
1、八七会议
汉口
1927年8月7日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著名论断。
意义: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秋收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部队名称
攻打目标
结果
毛泽东
1927年9月
湘赣边界
工农革命军
中国共产党开始打出自己的旗帜(工农革命军旗帜)来领导革命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长沙(中心城市)
进攻城市受挫,转向山区进军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文家市决策
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党指挥枪)
(P79相关史事)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
长沙打不下来……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养精蓄锐,发 展我们的力量。
…… 我们要改变方向,上山去。
——毛泽东:《文家市讲话》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
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工农武装
中国工农红军
第四军
军 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一万人
贰 · 星火闪亮——革命力量的发展
(1928年4月)
中国工农革命军
第四军
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
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意义:
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国民革命军
工农革命军
中国工农红军
(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井冈上会师后部队为什么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据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里对朱德的采访,朱德是这样说的:“所以用这名字,为要保持国民党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它在大革命中是我们革命的堡垒。”
第四军不是序列号,而是一个荣誉称号。它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国民党第四军“铁军” 的光荣传统。
名称的变化看历史
比一比: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何相似之处?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1927.8.1
南昌
周恩来等
占领南昌,南下广东,转战湘南
1927.9
湘赣边界
毛泽东
进攻城市受挫,进军农村。
相同的目标:
城市
相同的结果:
受挫
城市中敌人的力量强大
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
启示:照搬别人的道路注定失败,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城市,所以农村是孕育革命的温床,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刘丽欣:《农村包围城市理论》
毛泽东为何放弃中心城市,改向进军农村?
1、由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因为敌人盘踞中国中心城市,农村统治薄弱
2、由当时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绝大部分,是主力军
材料一:井冈山离广东、福建不远。俗话说:“一声鸣叫传四省。”这里反动力量薄弱。
材料二: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周围五百余里,幅员广大。另外此处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材料三: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材料四: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进军井冈山?
合作探究
敌人弱——远离中心城市
地势险——易守难攻
山林好——物产丰富
历史红——群众基础强
材料: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民族独立,且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革命的中心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革命的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用战争解决问题。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会的光辉范例)
井冈山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
依靠群众 勇于胜利
三、工农武装割据
问题思考,党和红军在井冈山开辟根据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呢?
如何应对敌人进攻?
如何赢得农民的支持?
如何在农村站稳脚跟?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武装斗争(游击战争)
游击战“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建立革命政权(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势。
三、工农武装割据
材料: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需要人民群众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2)需要进行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争)
(3)需要革命阵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四军党内....只注重数量.上的增加,忽视了对其思想教育和组织改造的工作。这样,红四军表面上扩大了,质量上却提高不大。在红四军出击东江第二次攻击梅县失败后,“逃跑、 落荒者”甚多。红四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削弱了军队的政治工作,使红军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 李亚超《关于古田会议历史背景的再考察》
需要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领导新型人民军队
1929年12月
福建古田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1)思想建党:不仅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信念)
(2)政治建军: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忠诚)
时间:
地点:
原则:
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解决了建党建军的根本原则:“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古田会议后不久,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何能够存在?”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标志着他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已基本形成。
古田会议被誉为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所在地
三、工农武装割据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
3、根据地的发展
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问题思考:井风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说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正确的。
启示: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敢于创新,不怕困难;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武装夺取政权
三、工农武装割据
4、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
时间
地点
会议
内容
1931年冬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正式形成。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课堂小结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队伍
武装反抗
转向农村
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
古田会议
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七会议:指明方向
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进军农村
武装力量
革命根据地
建立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大革命失败
武装反抗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受挫
进军农村
创建根据地
进行武装斗争
进行土地革命
建立红色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
本课知识点综述
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李鸿章(洋务派)
中国近代史救国之路
走西方的道路
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走俄国的道路
康有为(维新派)
孙中山(革命派)
走中国特色道路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
事件名称: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论断
内容或意义: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课后活动
请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排序
南昌起义:
古田会议:
井冈山会师: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
2
3
4
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929.12
1927.8.1
1928.4
1927.8.7
1927.9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北伐战争
2.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3、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文家市决策
B
B
D
课堂练习
4、以下对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