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史记》言:“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後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据材料可知,周太史感慨的原因是( )
A. 分封制的弊端 B. 破坏了宗法制 C. 犬戎破镐京 D. 烽火戏诸侯
2. 《秦简·法律答问》规定:“妻悍,夫殴治之,决其耳,若折肢指、肤体,问夫何论?当耐(剃出鬓毛胡须的刑罚)”。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则规定:“妻悍而夫殴答之,非以兵刃也,虽伤之,毋罪。”上述变化最能反映( )
A. 法家思想成治国理念 B. 基层教化不断深入百姓
C. 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 D. 儒家思想影响法典编纂
3.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被纳入中央政治体系,从此对西域的经略一直是历朝历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议题。观察如图信息,下列关于西域的管理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④②
4. 《汉书·贡禹传》云:“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据此可知,该制度( )
A. 实际操作过程可能流于形式 B. 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C. 刺史参与审核计簿以防造假 D. 有效加强了汉朝的中央集权
5. 乾隆中期在军机处任职军机章京赵翼,称“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清末皇帝的上谕中仍如此追溯:(军机处)“雍正年间,本由内阁分设,取其近接内廷,每日入直承旨办事,较为速密”。请结合以上材料,下列关于清朝内阁和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内阁相比军机处离皇帝寝宫更近 B. 清承明制军机大臣仍拥有票拟权
C. 清朝的内阁需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D. 清朝内阁和军机处具有分工意义
6. 如图为青海省博物馆藏品——青海“西左前旗“扎萨克”银印,“扎萨克”一词是蒙古语的音译,源出“扎撒”一词,意为“支配者”“尊长”,是清代蒙古族对一旗之长的称呼。此印前侧面刻有汉文楷书“礼部造”,左侧面刻有“雍正二十一年造字样”。此印可佐证清朝在青海地区( )
A.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统治 B. 设西宁办事大臣进行管理
C. 推行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 D. 设置礼部掌管蒙古族事务
7.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华苏维埃政权延续和发展。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确立,这标志着工农苏维埃政权的结束和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开始。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列属于边区政府实行的措施有( )
①通过宪法大纲,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②在政府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给根据地农民颁发土地分配证
④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和工农兵劳动模范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会上称赞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那一时期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孟泰、时传祥等是杰出代表。下列不属于该时期时代精神的是( )
A.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B. 吃苦耐劳、奋发图强
C. 关心集体、无私奉献 D. 爱国主义、文明行业
9. 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生效,对应的单行法律《物权法》、《婚姻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合同法》、《担保法》等同时废止。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A. 致力于全面保障民众的民事权益 B. 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地位
C. 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1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下思想原则不符合上述论断的是( )
A. “两个认同” B. “三个离不开” C. “四个要” D. “五个认同”
11. 2024年是中国和突尼斯建交60周年。中突都是发展中国家,秉持相近的价值理念,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内不断深化合作,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保持良好沟通,在重大全球性议题上加强对话,共同反对阵营对抗、“脱钩断链”、霸权霸凌等。由此可知,中突交往( )
A. 有效维护了欧亚地区安全 B. 体现了金砖国家的合作共赢
C. 体现了“真实亲诚”的理念 D. 标志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12. 13世纪以来,欧洲“某个”国家议会的角色不断变化。在封建时代,议会是国家的议事场所。在专制时代,议会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在斯图亚特时期,议会反抗王朝的统治,那个时候,议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上述材料中,“某个”国家是( )
A. 神圣罗马帝国 B. 法兰克王国 C. 法国 D. 英国
13. 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是解决主权问题,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解决主权问题后,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宪法还需要解决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权力问题。为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权力问题”,1787年宪法确立的制度分别是( )
A. 联邦制、三权分立制 B. 邦联制、总统制
C. 联邦制、责任内阁制 D. 共和制、议会制
14. 如表为伯克·特伦德任英国内阁秘书长期间(1963-1973)英国首相更迭表。据此可知,英国内阁秘书长是( )
时间 首相及党派
1963 麦克米伦(保守党)
1963—1964 霍姆(保守党)
1964—1970 威尔逊(工党)
1970—1973 希思(保守党)
A. 大臣 B. 政务次官 C. 政务秘书 D. 事务官
15.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潮流,有一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其宗旨为推动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该国际合作论坛是( )
A. 博鳌亚洲论坛 B.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C. 中非合作论坛 D.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 《商君书》中主张:“利禄官爵抟出于兵”;“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而当代学者杜正胜认为东方六国爵施于官吏大臣,行伍士卒有功则只能赏禄而已。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
A. 商鞅变法奠定统一六国基础 B. 秦军作战动力比东方六国更足
C. 军功爵制促进秦国尚战风气 D. 东方六国未普遍实行军功爵制
17. 北宋神宗年间,山东登州发生了一起杀夫案。行凶者阿云在母丧期间被逼与丑男韦大定亲。阿云因不想与丑男共度一生,砍伤熟睡的韦大,很快阿云被缉拿归案。围绕案件的处理,王安石等“救美派”主张宽厚量刑,所有法律皇帝有最终解释权;司马光等“毁美派”主张从重处理,祖宗成法皇帝也不可更改。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解读合理的有( )
①两派对该案争论表明“律令儒家化”尚未完成
②王安石等人是想加强皇权以推动变法顺利进行
③登州所属路级机构提举常平司会负责审理此案
④按《宋刑统》规定阿云的婚姻可能法律上无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如图是民国时期《新闻报》发表的一幅漫画。作者用一条竖线将画面一分为二:写有“昔”字的右边画面中的四人,背后写有“士”“农”“工”“商”四个字,面向龙旗,下跪递交“要求立宪”请愿书;写有“今”字的左边画面中两人站立,身着绅士服和官服,面向五色旗,手中递出写有“君主”两字的请愿书。该漫画最有可能发表于( )
A. 民国元年 B. 民国二年 C. 民国四年 D. 民国六年
19.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列选项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 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③ 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部署、总动员 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某国际体系确定了19世纪欧洲大国管辖的领土面积大致相等,将法国疆界限制在1790年范围,并增加法国周边国家的力量,堵塞法国向外扩张的渠道。该国际体系( )
A. 实现了欧洲长期和平稳定 B. 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
C. 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D. 开创了谈判解决争端先例
21. 北美反英斗争初期,来自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的阿瑟·李如此评价《大宪章》:“我们的英国祖先是怎样获得《大宪章》的呢?对此我无意加以探究。在我看来,只要普遍承认,这是对他们长期享有的特权和正义的一种概括,就已经足够了。我们所主张的权利,就是一百多年来一直强调的对财产的保护,我之所以说不间断,乃是因为我们的权利和英国的宪法一样古老,因为我们是英国人的直系后裔。”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来自英国宪法
B. 英国人通过立法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北美人民反英斗争是为追求私有财产的保护
D. 北美人民将《大宪章》作为捍卫权利的基石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7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2分,共52分)
22. 选官制度变革与时代之间存着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员的上奏科举夙为外人诟病(指责),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主要)。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西方各国)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推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收敛)不虞(意料之外)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袁世凯等人“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内容。
材料二 乡绅的日记山西太原县的乡绅刘大鹏,1894中举,此后三次参加会试未中。为求生计,从1886年起,他在一宫商家塾中担任塾师二十余年,1905年,废除科举的消息传来,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今之学堂,所教者西学为要·则人心何以正,天下何以安,而大局将有不堪设想者矣。(1905年3月15日)”“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1905年10月23日)”“科考一停,士皆殴入学堂从事西学,而词章之学无人讲求,再十年后恐无操笔为文之人矣,安望文风之蒸蒸日上哉!(1905年11月2日)”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刘大鹏对“废除科举”的态度及其理由。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分析该史料在历史研究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三 革命党人的演说所以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选才授官),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官吏的升降)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说明孙中山的的主张与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关系。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选官制度变革的认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期英国增设的政府机构(部分)
建立时间 部门名称
1847 济贫部
1852 公务部
1854 殖民地事务部
1867 贸易部
1871 地方事务部
1899 教育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增设的政府机构。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徙后,与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文化接轨,从而实现自觉不自觉的民族意识的调整,从低到高依次经历了物质性民族意识、社会性民族意识和精神性民族意识整合三个阶段。元康四年,慕容廆率领慕容鲜卑迁徙于大棘城后,“教以农桑法”,苻坚即位后,更是“课农桑,立学校”。胡族在确立“以农为本”的经济意识后,从早期的“皆有部落,不相杂错”开始向“离散部落”转化,并实行汉族的编户齐民制度,匈奴首领刘渊还“立其妻呼延氏为王后,置百官",慕容鲜卑建立前燕政权之后,各项制度均仿照汉制·鲜卑慕容皝“立东庠(学堂)于旧宫,以行乡射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苻坚曾“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孝文帝更是“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
——摘自王万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意识的冲突与整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少数民族“自觉不自觉的民族意识调整”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影响。
材料二 从1337年开始,英格兰与法兰西由王位而引发了百年战争,在国王的鼓动下,系列爱国口号在英格兰流传开来。战争结束后,英法间国家界限逐渐明朗化,国家主权也逐渐清晰。由于法语成为了敌人的语言,英国人产生了创立民族语言的想法。16世纪,在宗教仪式中英语逐渐取代拉丁语的地位。15世纪,英国两大贵族家族就王位的归属爆发了战争,他们相互残杀,贵族势力消灭殆尽。之后都铎王朝建立了绝对专制王权制度。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后,国王成为了世俗界与宗教界的双重首领。同时不断推进的国家机构的改革,为英国民族国家所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袁广雪、张士昌《论英国民族国家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民族国家的特征。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下列宣传图反映了中国不同阶段的重大事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点力量
提取材料中信息并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围绕“新中国建设”,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答案】B
2.
【答案】D
3.
【答案】C
4.
【答案】A
5.
【答案】D
6.
【答案】C
7.
【答案】B
8.
【答案】D
9.
【答案】A
10.
【答案】B
11.
【答案】C
12.
【答案】D
13.
【答案】A
14.
【答案】D
15.
【答案】B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
【答案】A
17.
【答案】C
18.
【答案】C
19.
【答案】D
20.
【答案】B
21.
【答案】D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7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2分,共52分)
22.
【答案】(1)原因:科举制固有的弊端;可以获取欧美列强的信任;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修所学,不受蛊惑;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开通民智,促进教育普及。内容: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设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2)态度:(坚决)反对。理由:影响人心和社会稳定;断绝读书人生路;阻碍传统文化发展。史料类型:文献史料问题:了解作者立场;关注创作时代;与其他类型的史料相互印证。
(3)主张:考试权独立(设置专门机构(考试院)专掌考选权);官员任用必须通过考试(非经考试合格不能做官);官员是国民公仆。关系: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认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兼顾国情与民情;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传承创新本国优秀文化。
23.
【答案】观点: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机构的增设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有历史局限性。(只有观点判断或下面论述不得分时,写到辩证角度可)
论述:背景:工业革命的推进;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展;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任答3点,其中“工业革命的推进”必答)进步性:提高国家治理水平(进一步扩展政府职能)推动建立“福利国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文化教育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任答2点)局限性:实际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导致文官人数膨胀、机构臃肿;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任答2点)
24.
【答案】(1)调整表现:内迁的少数民族开始接受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或从事农耕生产);游牧部落制度向汉族户籍制度转变(或实行汉族编户齐民制度);少数民族开始接受汉族的儒家文化,逐步汉化(或仿照汉人各项制度来、学习儒家文化、说汉话)。
影响: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任答3点)
(2)原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英语的形成与普及(或英语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或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宗教改革的影响;王权(中央集权)加强;国家机构的日益完善。
特征:具有独立主权;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则是包括多个民族组成;统一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越队国王的忠诚。(任答2点)
25.
【答案】范文新中国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成功开辟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广大工人经济、政治地位提高,他们急切希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反映的只争朝夕的精神,鼓舞了一代中国人。
综上,中国人民在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人民继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