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第6课《养生主》(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届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第6课《养生主》(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7 20: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导入新课有人说:“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哲学不能不学庄子的哲学,赏文学不能不看庄子的文章。”可见庄子对后世的影响有多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庄子,学学庄子的文章《养生主》来进一步的了解庄子。《养生主》先秦·庄子学习目标1.自主反复诵读课文,独立解决疑难文言词语,同桌熟练互译,解析文段,大胆质疑,探究主题懂得养生之道的含义。????????
2.在自主预习中了解庄子及庄子的作品和思想。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文段的解析,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庄子的思想的局限性。??
?3.通过反复诵读,以及在合作中领悟养生之道和处事之理。?1.重点:自主反复诵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文言词语,熟练翻译课文;领会养生之道的内涵。???????
2、难点:庄子的思想“养生之道”。?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
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全面记载了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与杂篇则是他的门人与后学的作品。
庄子多用寓言来说明哲理,意境雄奇、文字优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后世著名文人如李白、苏东坡、辛弃疾等都深受庄子影响。
《养生主》内篇第三篇,也是最简短的一篇。
“养生主”三义:
“主”为主旨:论养生之要诀。郭象、陆德明
“主”为主宰:论养护生之主宰。陈景元、林希逸
“生”为天性,“主”为主宰:论养性、护主。刘鸿典第一段:总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总说养生之道——“缘督以为经”,则可以
“保身”:保护生命
“全生”:保全天性
“养亲”:养护身体(“亲”为“身”的借字)
“尽年”:享尽天年
第二段:顺乎天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 砉(hu?)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写庖丁宰牛技艺的纯熟,动作的优雅。
动作:实际动作:触、倚、履
生动比喻:合于《桑林》(殷天子之乐)的舞步。
声音:实际声音:砉(骨肉分离声)、騞(破裂声)
生动比喻:合于《经首》(尧时的乐曲)乐章的韵 律。
这一段描写夸张生动,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宰牛技艺的提升过程:
一、始解牛时——见全牛
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三、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n,骨节间的窍穴),因其固然。枝(经脉)经(经络)肯(kěn,粘着骨头的肉)綮(qǐng, 筋肉聚结处)之未尝,而况大軱(gū, 大腿骨)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胫骨交接之处),吾见其难为,怵(警惕的样子)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ō, 骨肉相离的声音)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的三种境界:
一、族庖——月更刀——折(折断);
二、良庖——岁更刀——割(缺损);
三、庖丁——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完好)。
庖丁解牛之道:
基本原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具体做法: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批大郤,导大窾,以无厚入有间。
补充重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 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善刀而藏。
文惠君领悟了什么?
一、全性保真之道

二、乱世求生之道
林疑独: 牛喻性命之理,刀乃生之譬也。顺性命 之理而无为则生不伤;顺牛体之理而不 用力则刀不亏。缘督以为经本段中心思想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古刑,亦称“刖”。)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赋予之者)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这是“因其固然”的一个例子,虽然右师形貌上虽遭受伤害而有缺陷,但是因为无可避免,因此能视为天命,处之泰然(知其莫可奈何而安之若素)。
这样的人形貌虽然不完善,但是心灵却是圆满自在的。
一般人对此往往不能理解,甚至感到诧异。第三段:听天顺命泽雉(zhì)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 q í 祈求)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因其固然”的另一个例子。
泽雉生活的简单甚至艰难,但是心灵却富足而快乐。反观笼中之鸟,看似形貌旺盛,其实内心并不愉快。
以上二例证明了,精神境界的提升是可以超越大自然所赋予的物累。第四段:自由可贵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亦作“至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为他聚会哭泣),必有不蕲(qí)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背)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因违背自然而受苦)。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不知其尽也。其人:得道之人。
遁天倍情:逃避自然,违背人情。
帝之悬解:“帝”指“天”或“自然”,“悬解”指由悬挂状态获得解脱,比喻生命从生死的悲苦中获得解脱。
指:通“脂”,动物的油脂,可以燃烧。薪尽火传,比喻生命的转化。第五段:安时处顺借秦失吊老聃的故事,总结全文:
生死观: 生是应时而生,死自当也顺其自然。
悬解
薪尽火传—— 物化
(崔大华:物与物间、物与人间无条 件、无界限的自由转化)
人生观: “安时而处顺”安于天理和常分,顺 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 进入心怀。
庄子哲学:“顺命”的哲学。
中心思想总说:顺其自然以安养精神生命。
分说:
不可盲目追随智识欲望,刻意为善或为恶,以致劳形伤神。(首段)
要依循自然的规律,避开人世间的矛盾,以免性命与精神受到损伤。(庖丁)
要知足寡欲,不贪求非分之物,才能避免生命遭遇困限。(泽雉)
对于不可避免的事实,如形体受损 或生命的结束,都应该“安时处顺”,才能求得生命的恬静与逍遥。(公文轩、秦失)艺术特色一、熔叙事与说理于一炉
明为叙事,实为说理。
写人叙事:庖丁解牛、公文轩见右师、泽雉、秦失吊老聃
说理:巧妙地借寓言阐述养生之道,哲理的表述因此显得浅显生动。二、想象力丰富
庄子写庖丁解牛的过程,动作如桑林舞步,声音合于经首乐章的音律。
夸张而生动,使读者读了印象深刻,而且深受启发。三、结构严密
整体:先总说“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再分别以四项寓言加以印证。
局部:先写庖丁的身份和宰牛的情况,然后用文惠君的一赞一问引出庖丁对解牛之道的阐述,最后又借文惠君的赞叹揭示寓意——养生之道。
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四、语言生动
词语的锤炼:
动作:触、倚、履、倚(足)
声音:砉hu?然、騞huō然
句子的锤炼
对偶: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排比: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层递:族庖-良庖-庖丁
本文语言丰富而生动,一些词语如“新发于硎”“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了。《庄子·养生主》的艺术特色《庄子·养生主》奇幻的艺术特色 刘道辉1.奇特的“三言”交错庄子俯视百家,抛弃记事、说理两大散文体制,创立了一种“寓言”、“重言”、“卮言”相结合的新体制。
《庄子·寓言》中说:“寓言(托于别人而说的话)十九,重言(庄重之言)十七,卮(zhī之)言(说理的话)日出(不断出现),和(合)以天倪(自然)。”《庄子·天下》中说:“以卮言为曼衍(穿插、发挥),以重言为真(真心话),以寓言为广(阐发)。”“卮言”就是和应自然本性的说理,偏重于观点的阐发,多以警策之语的形式在文中不断出现。
“重言”是长者的庄重之言,具有令人信服的权威性、真实性,“重言”偏重于论说方式。
“寓言”是托于别人而说的话,将自己的观点寄寓在某个人物的话或某个故事之中。它包括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历史故事、古人或假托之人的话,也有我们今天所说的寓言。
文中的例子:
卮言:文章开头以警策之语讲明题旨,“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寓言:“庖丁”、“泽雉”、“右师”与“秦失”。
重言:德高望重者说的话,如秦失提出的“安时处顺”那一席话。
庄子感到难以用明确无误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观点,道可悟,不可说,所以他采用了三种具有丰富表象特征的言说,交错运用。
2.奇妙的艺术手法(1)丰富的想象力
- 《养生主》中“庖丁解牛”极富想像力。
-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庖丁解牛时 的情景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来。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 “庖丁解牛”的描写以劳动人民的生活经 验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才展现出“合 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诗意。3.奇丽的语言风格(1)骈散相间,富有变化
《养生主》全文以散句为主,有时杂以韵语,使得韵散交错,疏密相间。文中有对偶,有排比,有比喻,有夸张,有典故。
对偶句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用典、比喻)等。排比有:“可以保身……可以尽年”;“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有夸张、有韵语)等。比喻有“指穷于薪,火传也”等。
文章因此显得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2)富有感染力
庄子散文的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他借助寓言、重言、卮言交错运用,使其观点让人信服。
因此《养生主》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结语鲁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郭沫若在《庄子与鲁迅》(见《今昔蒲剑》)一文中进一步评价说:“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下发展。”
庄子散文奇幻的艺术特色,后世有很多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受其影响。
辅导课讨论题讨论、分析和比较《侍坐章》和《养生主》中孔子、庄子思想的差异。以下哪个人的行为说明了他已经超脱物外了? 为秦失的无礼而不忿的老聃弟子。
为老聃哭几声后潇洒离开的秦失。
为庖丁的技艺深深折服的文惠君。
为单足的右师大吃一惊的公文轩。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上述句子说明了本文的哪一个主旨?
顺应自然
掌握规律
柔能克刚
熟能生巧庖丁分解牛体比喻人生应遵循什么养生之道?明哲保身
顺应天理
安身立命
悠游自在下列哪个下画线的“为”字是作动词的?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