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共1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共1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5 07:3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丝绸之路
西汉时,为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东汉时,甘英出使大秦,最终到达波斯湾一带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而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2)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草原丝绸之路 位于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西南丝绸之路 由汉武帝派人探索开拓的,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骡马、茶叶等成为主要交易商品,因此又被称为“茶马古道”
(例题)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 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
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 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
A
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宋元时期,随着造船工艺和航海的技术提升,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广州、泉州、明州等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出口的商品有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汉武帝时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此后,这条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路。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东亚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朝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进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丝绸之路示意图
(3)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输出 养蚕和缫丝技术;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四大发明(在唐宋时期经阿拉伯传入欧洲);陶瓷(从8世纪起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沿海路外销);中医药知识
中国引入 “汗血马”(产自中亚的大宛国)和饲草苜蓿;西瓜和带有“胡”字的物种;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棉花(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佛教、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
汉志商道:汉志指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这里在古代也有一条著名的商道,亦称“香料之路”。自东方从海路远道而来的商品先运抵也门,然后用“沙漠之舟”骆驼沿汉志商道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再进入欧洲。商人定期组织大规模的商队,结伴而行。在鼎盛时期,商道沿途还出现了一些集市。后来,汉志商道逐渐淡出历史。
(4)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汉 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今广东徐闻)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例题)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D
隋唐 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唐朝时,造纸术等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
海路交流活跃。隋朝常骏从南海郡(今广州)出航到达赤土国;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学问僧到中国
宋 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今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元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来留下了《马可·波罗行纪》
明清 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政治上形成宗藩关系,经济上“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明前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明中期后,抗倭斗争取得胜利,朝廷也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清中期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仅开放广州一处通商口岸,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8世纪后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但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
朝贡体系是古代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例题)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他们的这些做法
A. 意在進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 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需要
C. 确保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D. 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