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人教版课标下册《24 诗经》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课标下册《24 诗经》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7 20:4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诗经>>三首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长声)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反常);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过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在水一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编集者是周王朝的乐师。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 诗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这些诗歌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百姓的思想感情。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
简介三种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的解释“比者,以彼物彼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关 雎—《诗经·周南》雎鸠 窈窕 淑
好逑 参差 荇
寤寐 芼(jū jiū)(yǎo tiǎo) (hǎo qiú)(cēn cī)(shū)(xìng)(wù mèi)(mào)辨音读课文结合注释知其大意。关雎:雎鸠和鸣声。
雎鸠:一种水鸟。相传雌雄雎鸠情谊融洽,形影不离。
窈窕:娴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
好逑:理想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嫩叶可食用。 流:顺着水流采摘,择取。 寤寐:“寤”为睡醒,“寐”为睡着。寤寐,这里是日夜的意思。 服:思念。 悠哉:不断的思念。悠,思念。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反侧,都是“翻覆”的意思。
友之:亲近她。
芼(mào):挑选。
钟鼓乐之:用钟鼓奏乐,使她快乐。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第一章以起兴手法开篇,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起兴: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比如此处,,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乐气氛。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第二章:诗歌以眼前景物为比兴,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第三章:,通过对君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 了这位君子对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第四、五章是描写这位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诗歌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己的要求,于是这位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异常。诗歌通过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小结: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人们对美满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课堂练习:
背诵《关雎》蒹葭《诗经·秦风》蒹葭 jiān jiā 芦苇。
溯洄 sù huí 逆流而上。
溯游 顺流而下。
晞 xī 干。
湄 méi 岸边,水草相接的地方。
跻 jī 高。
坻 chí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
萋萋 草茂盛的样子。
采采 茂盛的样子。
涘 sì 水边。
沚 zhǐ 水中小块的陆地。主要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写景: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
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
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写人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诗经》中的爱情诗是真挚而热烈的,例如我们学过的《关雎》,那么这首诗又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呢?
执着追求,坚贞不渝!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主人公是怎样追求伊人的?写景多是为了抒情,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再现朦胧意境,把情感推向高潮。朦胧的意境美! 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中烟波万状,空中雾蔼迷蒙,弯弯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 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
1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2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什么样的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一种目标,一种尽善尽美的象征,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把《蒹葭》翻译成白话诗,体会其诗味。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河边芦荻青苍苍,
秋深白露凝成霜。
意中人儿何处寻,
就在河水那一旁。
逆着河水去找她,
道路坎坷险又长。
顺着河水去找她,
仿佛人在水中央。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河边芦荻湿漫漫,
白露滴滴叶未干。
意中人儿何处寻,
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人在水中滩。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河边芦荻密稠稠,
清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儿何处寻,
就在河岸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弯弯险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
仿佛人在水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