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期中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期中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5 19: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期末考试复习
历史文字题答题格式要求
1、作答时写提示语,如原因:……;影响:……;特点:……等等,每个提示语即每个小问分段表述。提示语应对齐。
2、答案要点序号化如①……; ②……; ③……; 每个要点之间稍微留一点间隔;如果答题区域充足的话,尽量一个要点一行。
3、答案要点的表述要做到言简意赅,使用学科术语表述,建议多用短句表达。
特别强调:
一定不要留空白!一定不要留空白!一定不要留空白!
朝代(时期) 政治制度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宗法制
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秦朝:
两汉: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演变趋势:
2、秦朝至清朝的政治制度(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立中朝;东汉增强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中书省
废宰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
设立军机处(雍正)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清承明制,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p78
演变趋势:
3、秦朝至清朝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秦朝:
两汉: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郡县制
汉初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武帝不断削弱诸侯国势力
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节度使兵力扩大;内地增设藩镇
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增设通判;设诸路转运司;设“四监司”
行省制度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迟滞 p82-84
1、发展——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农业:高产作物、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品种多,农产品商品化,耕地面积扩大
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明后期,南方榨油、丝织、制瓷)
商业:白银广泛流通,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商帮,商业市镇。
2、迟滞——落后于世界潮流
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血缘关系
商周时期
世卿
世禄
军功
爵制
察举制
九品
中正制
科举制
军功
战国-秦朝
品行、才能
汉代
门第、德才p40
魏晋南北朝
分科考试
隋唐-1905
三、选官制度
演变趋势:
选官标准逐渐由血缘、家世向才学发展,官员选拔逐渐变得相对公平,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四、中国古代的变法运动
1、商鞅变法(战国·秦国)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废井田,开阡陌”;
实行什伍连坐; 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孝文帝改革(北魏)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3、庆历新政(北宋):整顿吏治
4、王安石变法(北宋)
富国: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时期 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唐朝
五、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中原各国自称“华夏”,在各民族交往中,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周边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分布更为广泛。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汉武帝时期,三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加强了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北部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唐玄宗封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首领
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朝代 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
蒙古族和回回(回族前身)形成;“四等人制”;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澎湖设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加强管理。
重新修筑长城;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明朝授给西藏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平定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册封佛教领袖以“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六、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作用或影响
相地而衰征(齐) 春秋
初税亩(鲁) 春秋
租调制 魏晋
均田制 北魏
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承认土地私有
无论公田、私田,均按亩收税 承认土地私有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开始了以户为征收单位
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推动鲜卑族封建化和北方经济恢复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作用或影响
租庸调制 唐初
两税法 唐朝
一条鞭法 明朝
摊丁入亩 清朝
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
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分摊在田亩上,银本位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七、思想文化
学派 代表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阴阳家 邹衍
法家 韩非
1、百家争鸣
思想核心“仁”;施行“仁政”,恢复周礼;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
性善论;提倡“仁政”
性恶论;隆礼重法
辩证法;无为而治
崇尚逍遥自由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
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思想
(1)春秋战国: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核心思想“仁”;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2)汉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3)魏晋南北朝: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4)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
(5)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6)宋朝:儒学复兴,程朱理学逐渐受到官方尊崇。
(7)明清时期:明朝中期起,王守仁(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思想(陆王心学),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清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频繁制造文字狱,禁锢了思想的发展。
2、儒家思想的发展
时间 文学 艺术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朝
清朝
八、文学艺术
汉赋、乐府诗
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唐诗
宋词、元曲
小说
书法:“书圣”王羲之
绘画:顾恺之
书法:“颜筋柳骨”
绘画:“画圣”吴道子
书法:追求个性
绘画:山水画为主
传奇、昆曲
京剧
发展趋势: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九、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朝代 四大发明 农学 医学 数学 天文地理 其他
两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氾胜之书》 《四民月令》 《黄帝内经》 《神农百草经》 《伤寒杂病论》 华佗发明麻沸散 《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 张衡候风地动仪,《灵宪》
魏晋 南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祖冲之 圆周率 《禹贡地域图》
隋唐 雕版印刷,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 《千金方》 《唐本草》 僧一行测算 地球子午线长度 赵州桥
宋元 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王祯《农书》 郭守敬 《授时历》 沈括《梦溪笔谈》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1、主要成就
2、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1)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3)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对外交往交流的不断扩大。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和科学家们的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