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课件(28+29张ppt)(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课件(28+29张ppt)(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3-17 23:17:25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1课时 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学习目标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趋向。
2.掌握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理解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与联系。民工流人口移动人口迁移:人口流动:通常是只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概念辨析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出和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改变,变更户籍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且不变更户籍都是人口空间移动的现象,都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人口迁移(一)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 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二)三个评判标准: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通常以是否超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的界线作为判断标准。 居住地变更:(三)人口迁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省际迁移 省内迁移 跨市、县迁移市、县内迁移方向: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四)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和原因人类社会早期人口迁移从欧洲、亚洲、非洲到美洲、大洋州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读图:探讨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欧洲
殖民者贩运
黑奴发展中国家 北美、西欧 等发达地区
外籍工人 西亚、北美、西欧、南美、南非等外籍劳工
和技术移民政治原因自然灾害战争读图:探讨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路线、特点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和原因食物或耕地丰富地区 逐水草而居规模小、距离短 原始人群受天然食物吸引;农业社会主要因为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旧大陆”流向“新大陆”,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 发展中国家 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北美、欧洲、大洋洲变为迁入地区;
亚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迁移形式多样 航海技术的进步、新航线和新大陆的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 政治:重新划定边界、战争;经济:劳动力供需变化、新兴城市和产业的发展;环境:自然灾害、大型工程建设 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非洲---美洲、亚洲;中国、日本、印度人---东南亚和美洲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东德与西德的统一;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非洲国家独立,原殖民者返回迁出国。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各国迁出人口减少;美国作为人口迁入国,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主要源地。形式多样化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造成人口迁移。分析比较:人类社会早期与二战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何不同?1、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二战以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非洲---美洲、亚洲;中国、日本、印度人---东南亚和美洲 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外籍工人—西亚、北美、西欧、南美、南非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形式多样化
定居移民减少 课堂总结国际难民三峡移民搬迁之前在
自己家门口合影纪念泪别故乡环境移民概念: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二、人口流动强度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口
流动国内人口流动主要为外籍劳工 国际人口流动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常住外来人口迁移原因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 广东、上海、北京等 自发流动 务工和经商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政策 提供大量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供需矛盾
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为城乡思想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引发社会问题 中国的民工流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大批迁移黄河流域到长
江流域和珠江
流域深受统治者及
行政力量的束缚;戍边.战争和自然灾害有组织、有计划由东部迁往西
北、东北和西南国家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和严
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流动人口大量
增加自发迁移改革开放政策
目的是务工、经商等知识拓展:不同时期的中国国内人口迁移
闽东→台南
台南→长江三峡
上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盐城
盐城→上海
上海→深圳
丽江→深圳清朝初年的屯边政策
战争社会动荡所致
“上山下乡”政策
三峡工程导致环境变化,国家政策
教育招生因素
毕业后寻找较好的经济条件
婚姻等亲情(或社会文化)因素活动题: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王艳从某市一中转到三中读书;
3、离开家乡到外地就业定居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难民;
5、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7、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课件29张PPT。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2课时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理解人口迁移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三、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案例“闯关东”与“雁南飞”(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主要包括
1、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的加剧。明朝中期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山东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民纷纷迁至当时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开荒种地。2、农业歉收,导致饥荒加剧。鸦片战争前后,中原地区灾害频繁,灾民纷纷迁往辽东。1 936年华北大水灾及其后连年灾荒,使山东移民纷纷流往东北地区,并在1940年前后形成1928年大饥荒以来的又一次人口迁移高峰期。3、清朝东北地区多皇家禁地,迫于人口压力.光绪年同全面开禁,接纳大批关内移民,人口迅速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边疆建设政策鼓励下,仍有少部分山东农民措传统路线迁移到东北。经济因素自然灾害因素政策因素(2)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其主要原因分析1、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了净迁人省2、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吸引。 经济因素情感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因素是其迁移的主要因素。
南方阳光地带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荒漠化与移民“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然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直到今天,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的不足和土地生产力的衰竭而迁移。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本溪市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流动。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哈尔滨159公里。1960年以前是草原与沼泽。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39万,其中城市面积5505平方公里,人口103万。 2.经济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深圳市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3.政治因素美国西部大开发?
1787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西北准州地区条例”,规定任何一个准州地区的居民人数超过6000人时,就可以成立永久性的州政府,并且与“原来各州在一切方面享有同等地位”。这个条例从法律上保障了生命、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及宗教自由,大大鼓励了千百万人向西部迁徙。同时政府也颁布了土地政策,鼓励人们向西扩张,开始了历经一百多年的“西进运动”。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阿富汗难民3.政治因素里约热内卢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巴西利亚3.政治因素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社会文化因素美国的移民政策
从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可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1965年,美国又颁布“优惠制”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 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鼓励各类专业人才移居美国。
为吸引优秀学生留居美国,美国对他们实行“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结果外国留学生学成后约有一半定居美国,如在1991-1992年留美的约60万名外国留学生中,有近5%毕业后滞留美国或加入美国国籍。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4.社会文化因素③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
4.社会文化因素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经济布局的改变、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革、政治迫害。4、其他因素:性别与年龄、生态环境等。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四、人口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移动效应包括环境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 1.对环境(环境效益) (有利、有弊)
对于迁出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
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对于迁入地: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
第一、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美、加、澳、以色列、新西兰、波斯弯产油国(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
第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调整劳动力供求比例(大脑流失)、劳工的侨汇、节省了大笔培养教育费用、智力和资本的流动。
第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西欧吸纳了大量来自非洲、亚洲和拉美的移民、社会风貌发生显著变化如德国清真寺几千座,伦敦居民在家中使用的语言达300多种。2.对社会经济(社会经济效应)旧金山唐人街悉尼唐人街伦敦唐人街⑴近年来,引发长江三峡地区人口大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大型工程的布局和建设)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路线⑵20世纪50年代,美国许多老年人从东北部地区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学以致用⑶小王马上要从枣庄正式调往爱人工作所在地济南了,引起这一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婚姻)⑷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大量的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城市,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