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5 11:4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部编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说课流程
说学生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说教学程序设计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效果预测

一、说教材
说教材
说地位和作用
(一)
说教学重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
(四)
说课文知识结构
(二)
一、说教材
(一)说地位和作用
并列
启下
下设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第二子目:古巴比伦王国
第三子目:《汉谟拉比法典》
立法
一、说教材
(二)说课文知识结构
本课的知识主线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一、说教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史料的分析比较以及情景的创设,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主要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认识到《汉谟拉比法典》对于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的影响。
2022版课标规定: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2.教学难点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汉谟拉比法典》进行客观评价,理解其实质和历史价值。并从文明史观的角度,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古代亚非文明及其传播。
一、说教材
(四)说教学目标




四大方面
【时空观念】
运用地图,通过时空定位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以及汉谟拉比对于古代两河流域的统一,提升对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了解,认识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史料实证】
通过史料的分析比较,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就以及《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掌握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理解两河流域文明,尤其是《汉谟拉比法典》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一、说教材
(四)说教学目标




四大方面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对《汉谟拉比法典》进行客观评价,进一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具体的时空背景下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掌握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认识到《汉谟拉比法典》对于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的影响。
【家国情怀】
通过将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与其现状进行对比,展现战争对于人类文明的破坏,进一步认识到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树立尊重不同文明成就的价值观念,确立珍爱和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说学生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1.思维能力增强,能进行初步的独立分析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2.具备一定历史学科的知识基础以及历史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 经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历史脉络、重要知识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学情优势
1.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深入,在对材料进行解读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知识支撑。
2.思维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不能熟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3.“古代两河流域” 属于世界古代史范畴,距离遥远,基本上属于学生的“知识盲区”。
薄弱环节
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创设历史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方式感受历史的独特魅力。同时运用知识间的共性与联系,形成知识链。准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法典进行客观评价。
在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身心阶段特征进行选择,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说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1.讲授法:简洁、高效,有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知识。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探究法:有利于训练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视角看待历史问题,发现事物本质。
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创设历史情景,进行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深化。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等。
三、说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学法
1.自主学习法: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2.合作学习法: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氛围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3.探究学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历史思维与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情境教学: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历史意识。
3.实物教学:展示历史文物、模型等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4.互动教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图表教学:利用历史图表、时间轴等,帮助学生梳理历史脉络,理解历史发展进程。
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
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手段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传统教学手段则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历史基础。二者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导入新课
(一)
课堂小结
(三)
课后作业
(四)
新课讲授
(二)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主线: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及其所创造的辉煌文明成就
一个主题
“文明的摇篮”
三大环节
新月沃地——两河文明的孕育
太阳王国——巴比伦的辉煌
文明之光——法典的传世光芒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爱在西元前——周杰伦
歌词
图片
【设计意图】:歌曲与图片相结合来导入新课。
歌曲具有传染情感信息,激发想象力的独特作用;图片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两者结合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形象化地感受两河流域文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这一文明的鲜明特色,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的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新月沃地——两河文明的孕育
观察地图并结合教材思考:“两河”?“两河流域”?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新月沃地——两河文明的孕育
两河流域地形图
思考: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什么?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设计意图】: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
以呈现材料为依据,合理调用地理学科的知识。通过史料解读,得出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在进行地图分析的过程中,调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能够促进学科间的联系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新月沃地——两河文明的孕育
阅读教材第6页的相关内容,自主梳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梳理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有助于建构较为完整的时空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同时对时间轴采取动态生成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全部陈列,帮助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对阶段的学习进行梳理总结,明晰历史阶段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新月沃地——两河文明的孕育
图片
视频
课堂互动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逐步展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辉煌成就。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识。通过课堂互动,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拉近古代文明与现实生活间的距离,增进学与思的统一。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太阳王国——巴比伦的辉煌
阅读教材第7页的相关内容,自主梳理汉谟拉比的统治措施
【设计意图】:自主梳理古巴比伦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及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的基本史实。
培养检索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建构较为完整的时空观念,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同时以呈现的史料为依据,对汉谟拉比的统治有更为深层次的了解。在教学活动中,将图表和历史史实相结合,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文明之光——法典的传世光芒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苏撒古城发掘,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
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太阳神)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
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分为序言、正文(282条)和结语三部分。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设计意图】:对史料、图片等辅助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内涵。
将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分析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史实,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的思维逻辑,促进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完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文明之光——法典的传世光芒
历 史 小 故 事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甲和乙合开了一家船舶货运公司,并且雇佣了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丙为船工,来帮忙运输货物。
有一天,丙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导致货船沉没并且船上的货物全都损失了。甲和乙得知以后十分生气,将其告上法庭。按照法典规定,丙需支付甲和乙一大笔钱来赔偿损失。丙虽然答应三年内还清,但其终究无力偿还之前的债务,只好把妻子、儿女作为债奴(债务奴隶)卖给甲和乙。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将《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学会深入浅出地思考,促进历史解释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文明之光——法典的传世光芒
案件判决
【设计意图】:通过案件模拟,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及实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完善历史解释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学会深入浅出地思考,促进历史解释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文明之光——法典的传世光芒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汉谟拉比法典》进行评价。
通过搜集和展示课外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学会有针对性的分析史料,解决问题。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方法。通过共同合作、分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精神和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文明之光——法典的传世光芒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进行情感升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深刻理解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同时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将本课所学知识列成图表进行课堂小结。
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四)课后作业
1.根据所学内容,制作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和本课的重难点。
2.观看纪录片《世界历史》第四集和第五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并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划分为基础作业与提升作业两种。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文明的摇篮”
新月沃地——两河文明的孕育
太阳王国——巴比伦的辉煌
文明之光——法典的传世光芒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楔形文字、阴历、60进制……
《汉谟拉比法典》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严格的社会等级、
发达的奴隶制度、
活跃的商品经济
地理位置
发展进程
完成统一
汉谟拉比的统治
灿烂文明
地位
主要内容
评价
六、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教学内容全面详尽,较好地围绕重难点展开,思路清晰。同时熟练运用史料、图片和时间轴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培养获取历史信息和检索知识的能力,促进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通过小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完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内容较多,在教学中引入的知识点过多,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不易理解。同时由于时间紧凑,对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不够透彻,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该如何进一步突破还有待研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