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20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20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7 18: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独立而共生的文明——古代非洲和美洲
一、相对孤立的古代非洲文明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 班图人迁徙对非洲文明有何影响?
材料 在迁徙过程中,班图人与其他族相互融合形成一些新的部落或民族…他们由赤道附近的某一地区扩散到赤道以南的广大地区,并且人口不断增殖繁衍。在迁徙过程中互相流动和混合,大的部落联盟的建立,使原始氏族制日趋瓦解,一些地区出现了国家组织。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非洲通史》
促进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的传播
推动民族融合和国家组织出现
◎古代非洲的国家
蒙巴萨
桑给巴尔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1、东非阿克苏姆王国
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将商路从红海转移到了波斯湾和两河流域一线。阿克苏姆王国作为东西方之间商路要道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此日益衰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思考:影响阿克苏姆兴衰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红海贸易
2、东非城市国家
问题:10—15世纪,东非城市国家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农业进步;
地理位置优越、环印度洋贸易发展;
伊斯兰教传入。
特点:
国家形态:众多沿海城邦国家,小国寡民;
政教: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的苏丹;
经济: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背景:
黄金资源丰富,控制西非和北非之间的贸易
加纳(8—11世纪极盛,1240年被马里吞并)
马里(13—14世纪,首都在
廷巴克图,后陷于内讧而衰亡)
桑海(1468年攻占廷巴克图,16世纪极盛,后遭入侵衰落)
兴衰交替
3、西非王国
蒙巴萨
桑给巴尔
思考: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西非三大帝国的共同特点
材料1:加纳王国依靠黄金贡赋和对过境食盐、杂货课税,增加了财富,经济得到繁荣。
——《非洲通史》
特点:
材料2 加纳国王的宫廷官员不少是外来的穆斯林。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建造的桑科拉大学是世界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位于今天马里的廷巴克图。它曾是吸引穆斯林的伊斯兰中心之一。在最兴盛的时期,该校可容纳25000名学生。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确立了官阶和礼仪制度,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政治:
经济:
文化
控制西非的商路和黄金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奴隶制国家
征服扩张,中央集权
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文化中心)
城市繁荣
信仰伊斯兰教
区域 国家 时间 形态 表现
南非
地域广大王国
津巴布韦
14-15C鼎盛
石头城
“津巴布韦"源于班图语,意为"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这些遗址中最大、最壮观的。它占地10800亩,分内城和卫城两个部分,有宫殿、神庙、城墙和房屋。
16世纪初,古津巴布韦国家突然瓦解,大津巴布韦文化也随之走向衰落。
该遗址说明当时的人们掌握了哪些知识
建筑学、几何学和力学等复杂知识
3、南非津巴布韦国家
高11米,底部直径约6米,全部用石块垒砌而成,且不使用灰浆。
杰内大清真寺(西非)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东非)
大津巴布韦遗址(南非)
阿克苏姆方尖碑
异彩纷呈的黑非文明
非洲黑人传统文明发展滞后的原因,用种族主义理论来解释是站不住脚的。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条件,黑人社会的内部机制和外界交往不发达共同作用所使然。就外部条件而言,非洲不是孤岛、黑人非洲也不是与世隔绝之区。但与欧亚、北非相比,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较少,文明冲突的力度也不大。
——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
1、文明主要出现在海陆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
2、区域性:东非、西非、南非各有特点
3、发展缓慢:受地理环境限制,相对孤立封闭,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古代非洲文明的基本特点
一、完全独立发展的古代美洲文明
古玛雅城市遗址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
阿兹特克都城:特诺奇蒂特兰。
一、完全独立发展的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的“希腊”:玛雅文明
旧大陆与玛雅政治体制最接近的例子似乎是古希腊的的城邦,这些城邦由共同的语言、宗教和文化结合在一起,但每一个城邦在政治上独立于其他城邦。毫无疑问,它们有着共同的文化。
——《玛雅三千年》
兴起:14世纪;鼎盛:16世纪初
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但需纳贡
经济: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城市: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2、阿兹特克人国家
阿兹特克人相信灵魂永存,相信至高无上的主宰。祭神时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
2、阿兹特克人国家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灭亡阿兹特克国家。
太阳金字塔
崛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
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
疆域与人口: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
3、印加帝国
◎马丘比丘遗址
【思考点】印加人怎样统治庞大的帝国?
政治:建立官僚体系
(国王-四大政区-官员-平民)
军事:迁移人口,削弱被征服者
交通:修建道路
(信息传递+军队调动)
社会管理:结绳记事,
编制人口调查表(征税+征兵)
3、印加帝国
经济:土地、矿藏和牲畜国有
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裔。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为了税收和军事目的,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黜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的极权主义国家之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印加帝国
安第斯地区自然环境的闭塞性和商品贸易的不发达,难免会对文明交流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印加文明不仅与欧亚大陆文明基本隔绝,而且与相邻的墨西哥和中部美洲的文明极少交往。因而,安第斯地区长期处于没有铁器、没有牛马、没有使用车轮的 “三无”世界,而且也无玛雅人那样的书面文字和书写数字系统。文化发展的这种封闭性导致印加文明始终未能超越地域文明的明显局限,最终阻碍了印加文明进一步向前发展。
——林被甸《探访印加》
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活捉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
人类文明是集体智慧
材料一:美洲没有马,印第安人只驯化了狗和羊驼。所以美洲人走路全凭双脚,高贵者则坐轿。
材料二:印第安人没有车轮的概念,一来没有拉车的牲畜,二来没有金属工具,制造轮子和车轴困难。由于缺乏与其他大陆交流,使得古代美洲科技发展严重滞后,被长期困在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人已使用战车作战
16世纪西班牙人殖民美洲,带去马匹
纵观古今,学史明理
都因自然环境阻碍而独立发展
都因缺乏文明交流发展较缓慢落后
都是古代农业的发生地
都有灿烂的文明成果
阿克苏姆方尖碑
大津巴布韦
玛雅金字塔
印加马丘比丘城
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
——希林顿《非洲史》
文明的多源性VS文明的多元性
速度、特征的多元性
多中心起源(多源性)
因历史条件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