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生产力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
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力
阶级关系
资产阶级VS无产阶级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和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变革
思
想
武
器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深入发展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原料
自由劳动力
市场(国内、国际)
技术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
资本
工场手工业
科学技术中心
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保护私有产权、重商主义、保护关税政策、鼓励出口等)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三角贸易
圈地运动
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于1660年,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结合所学,思考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结合教材,分析英国是如何具备这些要素的?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
英国“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资本:
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积累了原始资本。
3.劳动力:
通过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
4.原料:
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原料
5.技术:
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6.市场:
殖民扩张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直接原因/必然性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733
“飞梭”
1760s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1)始于棉纺织业
1771
水力纺纱厂
阿克莱特
(细而易断)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地理限制)
(提速)
(2)工厂的出现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钱乘旦《英国通史》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手工工场
机器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交通工具的革命
[美]富尔顿 汽船
[英]史蒂芬孙 火车
“蒸汽时代”
(3)动力技术革新
19世纪80年代,瓦特改进蒸汽机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5)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革命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机器工厂
生产动力:人力、畜力→蒸汽力量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6)扩展
1861
1865
1870
1871
1868
沙俄农奴制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意大利完成统一
德意志帝国建立
欧美国家相继确立资义生产方式
(1)条件
前提:
资本:
市场:
劳动力:
科学技术: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法国1875年后共和制确立
德国1871年君主立宪确立
美国1787年后共和制确立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在殖民扩张中获得更多资本。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进一步松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2) 成就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877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内燃机
◎[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德]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2) 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2) 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④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 明 者 发明基础 工人、技师生产实践的总结,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家、工程师,科学理论指导,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时 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范 围 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后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
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主要领域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科与技的关系:
③中心:
②产生与发展:
④各国工业革命进程各具特色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接受近代科学理论指导;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范围广、规模大、进展迅速;
美国、德国;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1.生产力: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工厂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流水线生产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建立,出现了垄断组织。
2.生产组织形式: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大企业掌握生产技术、生产资料(钱)
为获取利益
自由市场
吞并击垮小企业
垄断组织(生产、销售)
大企业联合
阻碍竞争
技术等更新缓慢,社会停滞腐化
不得不买
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提升
漫画《参议院的老板们》
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标准石油公司疯狂并购其他公司(漫画)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各国改革
迅速崛起
对立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3.阶级结构:
(1)城市化进程加快; (2)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
(3)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5)人口增加明显。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4.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5.社会问题
“工人区”对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
——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6.世界
【垄断资本主义】
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商品倾销,资本输出,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瓜分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6.世界
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外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最终形成
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15、16世纪,全球航路的开辟
16-18世纪,殖民扩张
初步形成
进一步扩展
开始形成
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
1870年~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
交通、通讯工具发展
世界贸易发展
从1820年到1860年,美国迎来第一次移民潮,大约有500万人移民美国……从1860年到1920年,大量移民蜂拥而入,美国迎来了第二次移民浪潮,期间,有3000多万移民来到美国。
——潘月《工业革命与美国移民政策转变的研究》
英国海外投资(资本输出)图
人口流动加快
资本流通加快
武力扩张
(原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