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周南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2024九上·长沙月考)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答案】B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文献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B项正确;
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有录音为依据的文字形式,排除C项;
图像史料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文化常识的掌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历史基本常识的积累。
2.(2024九上·长沙月考)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比如《汉谟拉比法典》,故选A项。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排除B项;
《查士丁尼法典》均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成就,排除C项。
《罗马民法大全》均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3.(2024九上·长沙月考)世界某一地区的古代文明内容包括“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种姓制度”、“佛教”,这一地区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属于古印度文明早期遗址;古印度时期雅利安人逐步确立了“种姓制”,将社会成员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倡导众生平等;综上这些都属于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故选C项。
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等文明,排除B项;
黄河、长江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印度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4.(2024九上·长沙月考)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狭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波斯文明 D.犹太文明
【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可知与古希腊文明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以后的西方文明在众多方面都承袭了古希腊文明的许多因素,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故选A项。
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则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排除B项。
波斯文明属于东方文明,与“在欧洲狭窄的一隅”不符合,排除C项。
犹太文明属于东方文明,与“在欧洲狭窄的一隅”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古希腊文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2024九上·长沙月考)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 )
A.自然环境是影响希腊文明的重要因素
B.希腊的地理环境促使个人主义的产生
C.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民主政治的产生
D.政治文明完全被自然地理环境所左右
【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这种自然环境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了自然环境是影响希腊文明的重要因素,故选A项。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说法绝对,排除B项;
希腊的地理环境不是民主制度的根源,排除C项;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说法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希腊民主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
6.(2024九上·长沙月考)列宁在评价斯巴达克起义时指出:“在许多年间,完全建立在奴隶制上的仿佛万能的罗马,经常受到在斯巴达克领导下武装起来、集合起来并组成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这表明斯巴达克起义( )
A.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B.使罗马帝国开始陷入政治危机
C.最终遭到罗马共和国血腥镇压 D.给罗马帝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经常受到在斯巴达克领导下武装起来、集合起来并组成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可知,斯巴达克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基础,给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以沉重打击,故选A项。
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B项;
“遭到罗马共和国血腥镇压”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与罗马帝国没有关联,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斯巴达克起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斯巴达克起义的相关史实。
7.(2024九上·长沙月考)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异彩纷呈,建筑风格也别具特色。以下图片能代表罗马建筑艺术风格的是( )
帕特农神庙 长城 大竞技场 狮身人面像
A.帕特农神庙 B.万里长城
C.大竞技场 D.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弯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有引水道工程,其中最长的一条地上引水道长达91千米,还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故选C项。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排除A项;
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B项;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建筑艺术风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罗马文化的相关史实。
8.(2024九上·长沙月考)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如下:“……我们,向……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这可以印证当时西欧( )
A.世俗王权己脱离教会的控制
B.封建依附关系对领主和附庸都有约束
C.附庸无条件服从领主的约束
D.封建领主与其附庸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9.(2024九上·长沙月考)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庄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西欧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10.(2024九上·长沙月考)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大学的兴起
C.物理学的出现 D.生物学的革命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项正确;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不是城市的自治,排除A项;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不是物理学的出现,排除C项;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不是生物学的革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
11.(2024九上·长沙月考)拜占庭帝国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中赞成“释奴的善举”,并规定,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否则将受到处罚。这说明法典( )
A.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B.实现了奴隶与平民的自由平等
C.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D.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释奴的善举” “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虽然承认奴隶制,但是并不再把奴隶看做是“会说话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故选D项。
虽然奴隶属于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但是法典是提倡奴隶主善待自己的奴隶,不涉及侵犯他人奴隶的内容,排除A项;
《罗马民法大全》其实质还是维护奴隶制的,所以不可能实现奴隶与平民的自由平等,排除B项;
对于皇帝的专制权力并没有提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查士丁尼法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历史知识。
12.(2024九上·长沙月考)马克思曾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史实能证明或反映这条规律的是( )
A.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建立种姓制度
B.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希腊式城市
C.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D.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C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这样就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解题关键在于题干信息“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掌握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相关知识。
13.(2024九上·长沙月考)某校九年级的同学们根据以下图片开展了题为“多元的古代文明”的大概念学习。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和他们一起循着历史的足迹,进行一次世界古代文明的探寻。
图一 金字塔 图二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图三 古代印度佛像 图四 古希腊陶瓷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可将材料一中的图一、二、三归为什么文明?图四归为什么文明?
(2)结合所学,判断图二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文明成果?简述图二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综合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答案】(1)图一、二、三可归为大河文明;图四可归为海洋文明。
(2)图二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文明成果。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主要特征:多元性(或多样性),具有地域特色。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种姓制度;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图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图三古代印度佛像属于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因此,三幅图片反映的文明均为大河文明。
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地区,属于海洋文明。
(2)文字: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创造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由楔形文字书写。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特征:根据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像、古希腊陶瓷可知,不同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明。说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具有地域特色。
故答案为:(1)图一、二、三可归为大河文明;图四可归为海洋文明。(2)图二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文明成果。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主要特征:多元性(或多样性),具有地域特色。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多元的古代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图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图三古代印度佛像属于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因此,三幅图片反映的文明均为大河文明。
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地区,属于海洋文明。
(2)文字: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创造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由楔形文字书写。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特征:根据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像、古希腊陶瓷可知,不同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明。说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具有地域特色。
14.(2024九上·长沙月考)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丰富多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异常光辉的地位,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府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由年满20岁的全部男性公民组成,每10天在雅典卫城召开一次会议。在会上公民都可以登台演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大会演说通常是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辩论结束后再对议案进行表决。表决用举手或投石子、贝壳、陶片等方式进行,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裁决。
——摘编自《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三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1)根据材料一伯里克利的演讲,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两个特征。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简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3)材料三中,以武力征服世界让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是在什么时候?请举出一部罗马的法律。如何理解“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答案】(1)特征:①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②公民在法律上平等;③任人唯才(答出两点即可)。
(2)评价:积极方面:①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代表,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②公民能够参与政治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
消极方面:①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②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如陶片放逐法可能会被错误地利用。
(3)时间:2世纪。法律:《十二铜表法》(或《查士丁尼法典》等其他罗马法律均可)。
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近代欧洲大陆的立法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许多法律原则和制度都源于罗马法,所以说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特征:根据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可知是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根据材料一“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是公民在法律上平等;根据材料一“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可知是任人唯才。
(2)评价: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材料二反映了 雅典公民大会,再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分法,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概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评价即可,如:
积极方面: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代表,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民能够参与政治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
消极方面: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如陶片放逐法可能会被错误地利用。(3)时间: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所以答案为2世纪。法律:根据所学可知,罗马的法律主要有《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法典》等,直接列举出一例即可。理解:根据材料三“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和所学知识,从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角度分析概括出理解即可: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近代欧洲大陆的立法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许多法律原则和制度都源于罗马法,所以说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故答案为:(1)特征:①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②公民在法律上平等;③任人唯才(答出两点即可)。(2)评价:积极方面:①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代表,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②公民能够参与政治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消极方面:①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②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如陶片放逐法可能会被错误地利用。(3)时间:2世纪。法律:《十二铜表法》(或《查士丁尼法典》等其他罗马法律均可)。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近代欧洲大陆的立法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许多法律原则和制度都源于罗马法,所以说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特征:根据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可知是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根据材料一“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是公民在法律上平等;根据材料一“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可知是任人唯才。
(2)评价: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材料二反映了 雅典公民大会,再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分法,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概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评价即可,如:
积极方面: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代表,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民能够参与政治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
消极方面: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如陶片放逐法可能会被错误地利用。
(3)时间: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所以答案为2世纪。法律:根据所学可知,罗马的法律主要有《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法典》等,直接列举出一例即可。理解:根据材料三“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和所学知识,从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角度分析概括出理解即可: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近代欧洲大陆的立法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许多法律原则和制度都源于罗马法,所以说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5.(2024九上·长沙月考)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此时的社会风貌与之前大不相同。
材料一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摘编自部编《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 为了更方便的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他们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人口增长、城墙矗立……因为最初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封建领主之手,所以他们斗争的目的就是要争取夺回这些权力。
——摘编自沈坚、金志霖《西欧中世纪城市》
材料三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丁、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
——陈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庄园法庭处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他们自发聚集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他们“夺回这些权力”的标志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至少说出3点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答案】(1)基本手段:罚款。
认识:①庄园法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基层司法机构;②它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力;③它处理庄园内的各种纠纷,维持了庄园的社会秩序。
(2)原因: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
标志:获得城市自治权。
(3)意义:①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如产生了新观念、市场意识得到认同、实行雇佣和按劳取酬原则、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③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基本手段:根据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可知手段是罚款。
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庄园法庭的性质、作用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如:庄园法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基层司法机构;它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力;它处理庄园内的各种纠纷,维持了庄园的社会秩序。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为了更方便的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他们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可知是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
标志:根据材料二中的“最初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封建领主之手,所以他们斗争的目的就是要争取夺回这些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他们“夺回这些权力”的标志是获得城市自治权。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可知是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丁、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可知是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如产生了新观念、市场意识得到认同、实行雇佣和按劳取酬原则、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根据材料三“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可知是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
故答案为:(1)基本手段:罚款。认识:①庄园法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基层司法机构;②它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力;③它处理庄园内的各种纠纷,维持了庄园的社标志:获得城市自治权。会秩序。(2)原因: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标志:获得城市自治权。(3)意义:①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如产生了新观念、市场意识得到认同、实行雇佣和按劳取酬原则、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③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古西欧庄园法庭。要求学生结合“庄园法庭”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自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城市自治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中世纪西欧城的兴起相关史实。
(1)基本手段:根据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可知手段是罚款。
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庄园法庭的性质、作用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如:庄园法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基层司法机构;它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力;它处理庄园内的各种纠纷,维持了庄园的社会秩序。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为了更方便的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他们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可知是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
标志:根据材料二中的“最初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封建领主之手,所以他们斗争的目的就是要争取夺回这些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他们“夺回这些权力”的标志是获得城市自治权。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可知是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丁、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可知是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如产生了新观念、市场意识得到认同、实行雇佣和按劳取酬原则、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根据材料三“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可知是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
16.(2024九上·长沙月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是早期希腊文明的特征,公元前334年,希腊化时代开始。当希腊人征服两河流域后,巴比伦的天文学知识就全部被吸收,数学方面引进了埃及的几何学、印度的十进位法等,使数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摘编自《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刘建军《拜占庭文化的历史价值新论》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1)据材料一、简述“希腊化时代”前后希腊文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答案】(1)变化:从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变为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标志:亚历山大东征。
(2)特点: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3)主要原因:封闭保守,无视西欧城市出现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4)认识:①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交流、互鉴和发展;②文明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③固步自封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变化:据材料“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是早期希腊文明的特征,公元前334年,希腊化4时代开始”可知,公元前334年前,希腊文明具有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的特征;据材料“当希腊人征服两河流域后,巴比伦的天文学知识就全部被吸收,数学方面引进了埃及的几何学、印度的十进位法等,使数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人吸收了巴比伦的天文学、埃及的数学、印度的十进位法,故“希腊化时代”前后希腊文明的变化是从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变为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标志:据材料“公元前334年,希腊化时代开始”可知,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时代开始。
(2)特点:据材料“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文化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3)主要原因:据材料“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无视西欧城市出现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4)认识:据材料可从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交流、互鉴和发展;文明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固步自封会导致文明的衰落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变化:从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变为吸收其他文明成果。标志:亚历山大东征。(2)特点: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3)主要原因:封闭保守,无视西欧城市出现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4)认识:①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交流、互鉴和发展;②文明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③固步自封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希腊化时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希腊化时代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拜占庭文化。要求学生结合“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本题以拜占庭文明终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变化:据材料“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是早期希腊文明的特征,公元前334年,希腊化时代开始”可知,公元前334年前,希腊文明具有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的特征;据材料“当希腊人征服两河流域后,巴比伦的天文学知识就全部被吸收,数学方面引进了埃及的几何学、印度的十进位法等,使数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人吸收了巴比伦的天文学、埃及的数学、印度的十进位法,故“希腊化时代”前后希腊文明的变化是从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变为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标志:据材料“公元前334年,希腊化时代开始”可知,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时代开始。
(2)特点:据材料“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文化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3)主要原因:据材料“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无视西欧城市出现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4)认识:据材料可从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交流、互鉴和发展;文明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固步自封会导致文明的衰落等方面回答。
1 / 1湖南省长沙市周南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2024九上·长沙月考)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2.(2024九上·长沙月考)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3.(2024九上·长沙月考)世界某一地区的古代文明内容包括“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种姓制度”、“佛教”,这一地区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4九上·长沙月考)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狭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波斯文明 D.犹太文明
5.(2024九上·长沙月考)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 )
A.自然环境是影响希腊文明的重要因素
B.希腊的地理环境促使个人主义的产生
C.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民主政治的产生
D.政治文明完全被自然地理环境所左右
6.(2024九上·长沙月考)列宁在评价斯巴达克起义时指出:“在许多年间,完全建立在奴隶制上的仿佛万能的罗马,经常受到在斯巴达克领导下武装起来、集合起来并组成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这表明斯巴达克起义( )
A.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B.使罗马帝国开始陷入政治危机
C.最终遭到罗马共和国血腥镇压 D.给罗马帝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7.(2024九上·长沙月考)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异彩纷呈,建筑风格也别具特色。以下图片能代表罗马建筑艺术风格的是( )
帕特农神庙 长城 大竞技场 狮身人面像
A.帕特农神庙 B.万里长城
C.大竞技场 D.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8.(2024九上·长沙月考)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如下:“……我们,向……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这可以印证当时西欧( )
A.世俗王权己脱离教会的控制
B.封建依附关系对领主和附庸都有约束
C.附庸无条件服从领主的约束
D.封建领主与其附庸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9.(2024九上·长沙月考)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10.(2024九上·长沙月考)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大学的兴起
C.物理学的出现 D.生物学的革命
11.(2024九上·长沙月考)拜占庭帝国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中赞成“释奴的善举”,并规定,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否则将受到处罚。这说明法典( )
A.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B.实现了奴隶与平民的自由平等
C.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D.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12.(2024九上·长沙月考)马克思曾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史实能证明或反映这条规律的是( )
A.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建立种姓制度
B.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希腊式城市
C.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D.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13.(2024九上·长沙月考)某校九年级的同学们根据以下图片开展了题为“多元的古代文明”的大概念学习。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和他们一起循着历史的足迹,进行一次世界古代文明的探寻。
图一 金字塔 图二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图三 古代印度佛像 图四 古希腊陶瓷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可将材料一中的图一、二、三归为什么文明?图四归为什么文明?
(2)结合所学,判断图二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文明成果?简述图二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综合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14.(2024九上·长沙月考)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丰富多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异常光辉的地位,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府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由年满20岁的全部男性公民组成,每10天在雅典卫城召开一次会议。在会上公民都可以登台演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大会演说通常是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辩论结束后再对议案进行表决。表决用举手或投石子、贝壳、陶片等方式进行,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裁决。
——摘编自《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三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1)根据材料一伯里克利的演讲,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两个特征。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简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3)材料三中,以武力征服世界让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是在什么时候?请举出一部罗马的法律。如何理解“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5.(2024九上·长沙月考)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此时的社会风貌与之前大不相同。
材料一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摘编自部编《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 为了更方便的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他们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人口增长、城墙矗立……因为最初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封建领主之手,所以他们斗争的目的就是要争取夺回这些权力。
——摘编自沈坚、金志霖《西欧中世纪城市》
材料三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丁、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
——陈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庄园法庭处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他们自发聚集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他们“夺回这些权力”的标志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至少说出3点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16.(2024九上·长沙月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是早期希腊文明的特征,公元前334年,希腊化时代开始。当希腊人征服两河流域后,巴比伦的天文学知识就全部被吸收,数学方面引进了埃及的几何学、印度的十进位法等,使数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摘编自《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刘建军《拜占庭文化的历史价值新论》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1)据材料一、简述“希腊化时代”前后希腊文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文献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B项正确;
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有录音为依据的文字形式,排除C项;
图像史料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文化常识的掌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历史基本常识的积累。
2.【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比如《汉谟拉比法典》,故选A项。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排除B项;
《查士丁尼法典》均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成就,排除C项。
《罗马民法大全》均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哈拉帕早期文明遗址”属于古印度文明早期遗址;古印度时期雅利安人逐步确立了“种姓制”,将社会成员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倡导众生平等;综上这些都属于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故选C项。
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等文明,排除B项;
黄河、长江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印度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可知与古希腊文明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以后的西方文明在众多方面都承袭了古希腊文明的许多因素,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故选A项。
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则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排除B项。
波斯文明属于东方文明,与“在欧洲狭窄的一隅”不符合,排除C项。
犹太文明属于东方文明,与“在欧洲狭窄的一隅”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古希腊文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这种自然环境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了自然环境是影响希腊文明的重要因素,故选A项。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说法绝对,排除B项;
希腊的地理环境不是民主制度的根源,排除C项;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说法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希腊民主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经常受到在斯巴达克领导下武装起来、集合起来并组成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可知,斯巴达克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基础,给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以沉重打击,故选A项。
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B项;
“遭到罗马共和国血腥镇压”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与罗马帝国没有关联,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斯巴达克起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斯巴达克起义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弯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有引水道工程,其中最长的一条地上引水道长达91千米,还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故选C项。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排除A项;
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B项;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建筑艺术风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罗马文化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9.【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庄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西欧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10.【答案】B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项正确;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不是城市的自治,排除A项;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不是物理学的出现,排除C项;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不是生物学的革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
11.【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释奴的善举” “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虽然承认奴隶制,但是并不再把奴隶看做是“会说话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故选D项。
虽然奴隶属于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但是法典是提倡奴隶主善待自己的奴隶,不涉及侵犯他人奴隶的内容,排除A项;
《罗马民法大全》其实质还是维护奴隶制的,所以不可能实现奴隶与平民的自由平等,排除B项;
对于皇帝的专制权力并没有提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查士丁尼法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历史知识。
12.【答案】C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这样就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解题关键在于题干信息“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掌握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相关知识。
13.【答案】(1)图一、二、三可归为大河文明;图四可归为海洋文明。
(2)图二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文明成果。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主要特征:多元性(或多样性),具有地域特色。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种姓制度;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图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图三古代印度佛像属于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因此,三幅图片反映的文明均为大河文明。
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地区,属于海洋文明。
(2)文字: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创造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由楔形文字书写。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特征:根据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像、古希腊陶瓷可知,不同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明。说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具有地域特色。
故答案为:(1)图一、二、三可归为大河文明;图四可归为海洋文明。(2)图二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文明成果。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主要特征:多元性(或多样性),具有地域特色。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多元的古代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图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图三古代印度佛像属于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因此,三幅图片反映的文明均为大河文明。
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地区,属于海洋文明。
(2)文字: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创造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由楔形文字书写。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特征:根据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像、古希腊陶瓷可知,不同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明。说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具有地域特色。
14.【答案】(1)特征:①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②公民在法律上平等;③任人唯才(答出两点即可)。
(2)评价:积极方面:①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代表,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②公民能够参与政治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
消极方面:①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②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如陶片放逐法可能会被错误地利用。
(3)时间:2世纪。法律:《十二铜表法》(或《查士丁尼法典》等其他罗马法律均可)。
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近代欧洲大陆的立法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许多法律原则和制度都源于罗马法,所以说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特征:根据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可知是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根据材料一“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是公民在法律上平等;根据材料一“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可知是任人唯才。
(2)评价: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材料二反映了 雅典公民大会,再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分法,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概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评价即可,如:
积极方面: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代表,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民能够参与政治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
消极方面: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如陶片放逐法可能会被错误地利用。(3)时间: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所以答案为2世纪。法律:根据所学可知,罗马的法律主要有《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法典》等,直接列举出一例即可。理解:根据材料三“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和所学知识,从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角度分析概括出理解即可: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近代欧洲大陆的立法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许多法律原则和制度都源于罗马法,所以说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故答案为:(1)特征:①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②公民在法律上平等;③任人唯才(答出两点即可)。(2)评价:积极方面:①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代表,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②公民能够参与政治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消极方面:①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②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如陶片放逐法可能会被错误地利用。(3)时间:2世纪。法律:《十二铜表法》(或《查士丁尼法典》等其他罗马法律均可)。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近代欧洲大陆的立法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许多法律原则和制度都源于罗马法,所以说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特征:根据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可知是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根据材料一“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是公民在法律上平等;根据材料一“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可知是任人唯才。
(2)评价: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材料二反映了 雅典公民大会,再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分法,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概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评价即可,如:
积极方面: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代表,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民能够参与政治决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
消极方面: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如陶片放逐法可能会被错误地利用。
(3)时间: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所以答案为2世纪。法律:根据所学可知,罗马的法律主要有《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法典》等,直接列举出一例即可。理解:根据材料三“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和所学知识,从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角度分析概括出理解即可: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近代欧洲大陆的立法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许多法律原则和制度都源于罗马法,所以说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5.【答案】(1)基本手段:罚款。
认识:①庄园法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基层司法机构;②它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力;③它处理庄园内的各种纠纷,维持了庄园的社会秩序。
(2)原因: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
标志:获得城市自治权。
(3)意义:①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如产生了新观念、市场意识得到认同、实行雇佣和按劳取酬原则、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③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基本手段:根据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可知手段是罚款。
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庄园法庭的性质、作用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如:庄园法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基层司法机构;它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力;它处理庄园内的各种纠纷,维持了庄园的社会秩序。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为了更方便的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他们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可知是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
标志:根据材料二中的“最初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封建领主之手,所以他们斗争的目的就是要争取夺回这些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他们“夺回这些权力”的标志是获得城市自治权。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可知是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丁、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可知是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如产生了新观念、市场意识得到认同、实行雇佣和按劳取酬原则、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根据材料三“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可知是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
故答案为:(1)基本手段:罚款。认识:①庄园法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基层司法机构;②它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力;③它处理庄园内的各种纠纷,维持了庄园的社标志:获得城市自治权。会秩序。(2)原因: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标志:获得城市自治权。(3)意义:①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如产生了新观念、市场意识得到认同、实行雇佣和按劳取酬原则、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③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古西欧庄园法庭。要求学生结合“庄园法庭”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自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城市自治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中世纪西欧城的兴起相关史实。
(1)基本手段:根据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可知手段是罚款。
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庄园法庭的性质、作用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如:庄园法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基层司法机构;它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力;它处理庄园内的各种纠纷,维持了庄园的社会秩序。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为了更方便的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他们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可知是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
标志:根据材料二中的“最初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封建领主之手,所以他们斗争的目的就是要争取夺回这些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他们“夺回这些权力”的标志是获得城市自治权。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可知是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丁、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可知是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如产生了新观念、市场意识得到认同、实行雇佣和按劳取酬原则、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根据材料三“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可知是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
16.【答案】(1)变化:从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变为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标志:亚历山大东征。
(2)特点: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3)主要原因:封闭保守,无视西欧城市出现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4)认识:①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交流、互鉴和发展;②文明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③固步自封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变化:据材料“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是早期希腊文明的特征,公元前334年,希腊化4时代开始”可知,公元前334年前,希腊文明具有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的特征;据材料“当希腊人征服两河流域后,巴比伦的天文学知识就全部被吸收,数学方面引进了埃及的几何学、印度的十进位法等,使数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人吸收了巴比伦的天文学、埃及的数学、印度的十进位法,故“希腊化时代”前后希腊文明的变化是从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变为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标志:据材料“公元前334年,希腊化时代开始”可知,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时代开始。
(2)特点:据材料“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文化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3)主要原因:据材料“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无视西欧城市出现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4)认识:据材料可从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交流、互鉴和发展;文明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固步自封会导致文明的衰落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变化:从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变为吸收其他文明成果。标志:亚历山大东征。(2)特点: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3)主要原因:封闭保守,无视西欧城市出现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4)认识:①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交流、互鉴和发展;②文明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③固步自封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希腊化时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希腊化时代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拜占庭文化。要求学生结合“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本题以拜占庭文明终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变化:据材料“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是早期希腊文明的特征,公元前334年,希腊化时代开始”可知,公元前334年前,希腊文明具有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的特征;据材料“当希腊人征服两河流域后,巴比伦的天文学知识就全部被吸收,数学方面引进了埃及的几何学、印度的十进位法等,使数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人吸收了巴比伦的天文学、埃及的数学、印度的十进位法,故“希腊化时代”前后希腊文明的变化是从浓郁的狭隘性和唯一性变为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标志:据材料“公元前334年,希腊化时代开始”可知,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时代开始。
(2)特点:据材料“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文化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3)主要原因:据材料“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无视西欧城市出现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4)认识:据材料可从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交流、互鉴和发展;文明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固步自封会导致文明的衰落等方面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