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万载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万载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18 08: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万载县)
一、选择题
1、材料一: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 家必 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 显,中国不是。”
材料二:1971年尼克松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对这两段互相矛盾的材料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反映了美国外交原则将革命性转变 B.证实了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必然性
C.见证了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建交 D.预示了中美关系将有革命性的突破
2、1971年,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时,毛泽东感慨地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D.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增强
3、1979年1月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你们向慈善的神灵打开了所有的门。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邓小平说:“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世界形势也正经历着新的转折。”对材料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邓小平访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美国完全改变了对中国的遏制政策
C.中国开始追随美国
D.邓小平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
4、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  )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中苏关系解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6、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年)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个)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指出美国将支持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美国这种态度的实质是( )
A.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
B.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为中国的合法政权
C.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D.制造“一台一中或两个中国”的目的
8、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诗歌:“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送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和支持
C.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9、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见右图)指出:“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新的篇章”是指
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B.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中、美两国建交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D.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10、 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继日本之后,美国也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取代旧的世界格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美国支持
D.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1、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对以下三幅图片的“握手”,解读正确的有
图1 (20世纪50年代初) 图2(20世纪70年代初) 图3(21世纪初)
①图1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图3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2、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B、“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13、 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继日本之后,美国也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取代旧的世界格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美国支持
D.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4、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 D.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15、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中角荣偕大平正芳外相和二阶堂进官房长官等来中国访问。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政府联合声明》签订,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日外交在1972年取得如此重大成果的主要背景是 ( )
A.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的改善
二、非选择题
16、(12分)中美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两国关系影响着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果断、大胆的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 (1941年1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以及相关史实,概括指出三位总统在最初一届任期内面临的危机 (3分)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 (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为什么“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 (3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原因有哪些 (4分)
材料三 2009年11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温家宝说,总统先生这次访问的成果是有深远意义的。总统先生在上海对青年学生讲话时引用孔子的话“温故知新”,这句话说得很好,继往开来需要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
(3)奥巴马有意引用、温总理特意强调的“温故知新”有哪些含义 (2分)
17、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72年9月29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声明》宣布: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材料二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于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来华进行“迎春之旅”。28日,他在北大演讲时提出:日中关系除了和平友好之外,而别无其他选择。……日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获得了作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地位,两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力量能够为亚洲及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把眼光放在两国之间所存在的共同利益上,并且努力使其扩大。
30日,他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用饱蘸墨汁的中国毛笔写了四个大字——温故创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日关系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两国“所存在的共同利益”是什么?从中日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来看,你认为“温故创新”有何寓意?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材料三: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江泽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一语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二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4)据材料三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哪些?
参考答案
1、D
2、B
3、选D。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完全实现正常化,A项错在“开始”;B项错在“完全改变”,中美之间仍存在很大分歧;C项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选C。本题主要考查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中美关系正常化、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均与周恩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①②③正确。中苏关系解冻于20世纪80年代,周恩来此时已经逝世,排除④。
5、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材料中的内容符合新中国实行的三大外交政策中的“另起炉灶”这一外交方针。正确区分A、B两个政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国民党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6、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表格显示出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这反映了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而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引发建交热潮的主要原因,故①③均符合题意,②不符合史实。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7、【解析】选D。结合材料,可知美国既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合法席位,又要保持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这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制造“一台一中或两个中国”的目的。A、B两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C项与材料不符。
8、C
9、B
10、D
11、D
12、A
13、D
14、B
15、D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16、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史和中美关系。第一问华盛顿的回顾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相关背景进行作答,林肯的要回顾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来作答,罗斯福的则要回顾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来作答。第二问,结合当时冷战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作答。另一个时代从中美关系的改善角度思考问题。第三问,温故知新要求美国奥巴马从以史为鉴,权衡利弊,对中美关系作出正确的决定角度思考。
答案:(1)华盛顿:邦联松散的危机;林肯:南北分裂的危机;罗斯福:1929—1933年经济危机。(3分)(2)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对立)。((3分)原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敌视中国政策破产;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综合国力提高。(4分)(3)从历史发展来看,中美两国关系时好时坏;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2分)
17、解析:本题考查中日关系,解题关键一是要理解一个健康发展的中日关系对两国的发展、对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二是要理解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在于综合国力的强弱。题目比较简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变化:结束敌对状态,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民心所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共同利益: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国力的需要。寓意:以史为鉴,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18、(1)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
(2)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
(3)中国贫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晤。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重要活动,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推动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