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实验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2017高三上·阜新月考)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过程中,细胞在何时停止分裂( )
A.解离时 B.漂洗时 C.染色时 D.制片时
2.(2024高三·深圳模拟)“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下列相关操作及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用药液使DNA和蛋白质分离开
B.漂洗:用清水进行漂洗防止解离过度
C.染色:用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D.制片:用拇指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3.(2023·浙江模拟)制作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观察到如图所示的部分视野,其中a、b、c表示分裂期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代替解离液,同样可达到解离的目的
B.a属于前期,染色质螺旋缠绕形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无法发生转录
C.b属于中期,此时的染色体便于观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
D.c属于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4.(2019高一下·鸡东月考)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C.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换成高倍镜前应将装片朝左下方移动
5.(2019高一下·鸡东月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评价,合理的是( )
A.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6.(2024高三下·凯里模拟)为了选择适合“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选用洋葱和大蒜根尖制作成装片,观察5个不同时刻制作的装片。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并测定它们的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细胞数与细胞总数的比值),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制片时刻/有丝分裂指数/植物材料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洋葱 6.5 7.4 4.5 9.2 8.8
大蒜 11.6 12.9 3.6 5.1 5.9
A.制片流程:清水漂洗→解离→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制片
B.观察时应先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低倍镜找出分裂期细胞
C.16:00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占比较8:00时多
D.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材料上午应选择大蒜根尖,下午应选择洋葱根尖
7.(2023高三·浙江模拟)下列有关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解离的主要目的是杀死细胞
B.纺锤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其形成与中心体有关
C.有丝分裂末期,遗传物质不都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
D.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央出现了一个与纺锤体中轴垂直的赤道面
8.(2022高二上·孝感月考)某同学进行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与该实验有关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A.若进行长时间连续观察,可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入后期
B.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和相应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比
D.在一个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分别位于两极
9.(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下列是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的星射线③中心粒进行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10.某班做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表是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完全相同),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细胞周期 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和末期
实验小组1计数细胞个数 46 2 1 1
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 42 4 1 3
…… …… …… …… ……
全班计数细胞个数 880 47 18 55
A.应选择分裂期细胞数较多的视野进行计数
B.若该植物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为20小时,则有丝分裂间期所占时间大约为17.6小时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和后期的DNA含量相同,染色体数目不同
D.若产生的子细胞不分裂,那么细胞将走向细胞分化
二、非选择题
11.(2022高三下·玉溪月考)为了寻找更为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以及探究不同材料适宜的取材时间,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剔除大蒜蒜瓣和红葱的老根,置于装有适量清水的烧杯中,在20~25℃下培养,每2d更换一次清水。
步骤2:待大蒜和红葱的须根长出后,每24 h测量须根长度,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1。
步骤3:若干天后,从8∶00~16∶00,每2 h取生长健壮的须根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时随机选取30个视野,统计各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以及细胞总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结果如图2。
分析回答:
(1)绘制图1所依据的数据,应该是同一时间测得的须根长度的 。
(2)步骤3中,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是取材→解离→ 。
(3)植物细胞壁的胞间层由果胶组成,使相邻细胞粘连。洋葱细胞的胞间层比大蒜、红葱厚,若以洋葱为材料进行本实验,解离时要 或 等,否则观察时会发现 。
(4)根据本实验结果,最适宜的材料及取材时间是 。
12.(2021高一下·吉安期末)某科研小组研究了可可碱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他们用不同浓度可可碱培养洋葱根尖2h后,制作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并统计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目,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可可碱浓度(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指数(%)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0 3.73 3.04 0.69
0.1 2.90 2.16 0.74
0.5 2.10 1.72 0.38
1.0 1.96 1.72 0.24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要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浸泡洋葱根尖,这主要是为了 。在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浸泡洋葱根尖后,还要用清水漂洗,这是为了 。
(2)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 区的细胞观察;若要计算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择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看到只有少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原因是 。
(3)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可可碱浓度增加,有丝分裂指数 。研究小组猜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从而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13.(2020高三上·黄陵期中)如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适合作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区域是 (填编号),该处细胞的特点是 ;适合作为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区域为 (填编号)。
(2)图乙中a、b、c分别表示的是 、 、 。
(3)丙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物质变化过程发生在图乙中的 (用图乙中数字及箭头表示),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期。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 。
(5)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 → → → 。
14.(2018·南通模拟)每年6 7月是广西某品种甘蔗的快速生长期,为研究其细胞分裂情况,某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选取在实验种植区(与大田生产条件基本一致)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大小、长势一致的甘蔗植株,每隔10天左右定时(每天上午10:00)取样3个茎尖并固定。
②制作茎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切取茎尖→用卡诺溶液固定5 24h,再转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保存→解离→步骤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处理8 16min→压片。
③制作装片,观察、统计细胞总数及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数与细胞总数的比值)。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6月9日 6月17日 6月30日 7月11日 7月21日
观察细胞总数(个) 815 703 879 899 731
细胞分裂指数(%) 1.10 0.28 1.25 2.00 0.9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取茎尖作为观察材料的原因是 。实验中,每次要取3个茎尖的原因是 。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步骤A”的操作是 ,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目的是 。
(3)本实验不直接比较分裂中期细胞数,而是以分裂指数相比较,这是因为 。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该品种甘蔗有丝分裂指数的因素除了材料自身因素(如生长时期)外,还与日周期、 等多种因素有关。
(5)若要探究该甘蔗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或日节律)变化,请简要说出实验设计思路。 。
1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3))请根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上图中 图象(填字母).
(2)能否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原因是 .
(3)请按细胞分裂顺序给上述图象排序 .
(4)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在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大多数细胞将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过程中,解离过程中,会杀死细胞,因此细胞分裂停止在解离过程。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用的解离液是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和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的混合物(1∶1),解离液就可以杀死细胞,经过解离细胞已经死亡,细胞也就停止了分裂。
2.【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1:1)进行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
B、漂洗时用清水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B正确;
C、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C正确;
D、制片时,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用拇指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剪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酒精和盐酸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器皿中漂洗。 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 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的玻璃器皿中染色。 3~5min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3.【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会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并不会达到解离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属于间期,此时染色质丝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染色质丝的状态有利于DNA的解旋并转录,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b属于中期,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最稳定,便于观察染色体,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c属于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流程
①解离:用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③染色: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④制片:用镊子将处理过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前的准备,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间期结束后,开始进行有丝分裂。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称为赤道板。
后期: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结果是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末期: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达到细胞的两极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这时候,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
子细胞: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等。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若继续分裂,就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
4.【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过程,需要经过解离、染色等步骤,此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动态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到凹面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C符合题意;
D.若想进一步观察视野右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朝右下方移动,再换成高倍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使用方法中欲将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移动原则是“偏哪移哪”,因为视野中的像是倒立的像,若观察到的像在视野右下方,其实该物体在视野左上方,想移动到视野中央,就需要向右下方移动。
5.【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剪取洋葱根尖2~3mm分生区细胞,因为该区域细胞有丝分裂旺盛,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步骤③和④顺序颠倒,应先漂洗再染色,B不符合题意;
C.b处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在解离步骤已死亡,C符合题意;
D.b处细胞为为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过程制片步骤:
①解离: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③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④制片: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
6.【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7.【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盐酸解离可以杀死细胞,但主要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A错误;
B、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洋葱是高等植物,所以洋葱根尖细胞中无中心体,B错误;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遗传物质,有丝分裂可以平均分配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但是细胞质DNA不能保证平均分配,C正确;
D、赤道面是人们假象的平面,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原理: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2、步骤关键与目的:(1)解离:(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2)漂洗:用清水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3)染色。(4)制片:压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
8.【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入后期,A错误;
B、本实验漂洗用清水,且本实验中不能称为“洗去浮色”,B错误;
C、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和相应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比,C正确;
D、有丝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剪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酒精和盐酸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器皿中漂洗。 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 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的玻璃器皿中染色。 3~5min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9.【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①后期细胞应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进而形成纺锤体;
③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对此可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0.【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计数时应该随机观察,A错误;
B、若该植物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为20小时,则有丝分裂间期所占时间大约为20x(880/100)=17.6h,B正确;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前期和后期的DNA含量相同,而染色体数目前者是后者的一半,C正确;
D、细胞分化指的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有丝分裂知识点归纳
(1)核DAN加倍时期:间期;染色体加倍时期:后期 。
(2)染色单体形成、出现、消失的时期依次是:间期、前期、后期。
(3)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中期 。
(4)核膜、核仁解体的时期:前期;重新出现的时期:末期;始终看不见的时期:中期、后期。
11.【答案】(1)平均值
(2)漂洗→染色→制片
(3)适当延长解离时间;适当提高盐酸浓度(若环境温度低可以适当水浴加热等);细胞相互重叠
(4)红葱、上午10:00左右取材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1)实验中要对所得数据要计算平均值,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观察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步骤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解离的目的就是用盐酸使果胶水解,如果胞间层厚,则可适当提高盐酸的浓度或适当延长解离的时间,若是低温条件的话也可适当适当水浴加热等来提高温度,否则解离不充分,观察时会发现细胞相互重叠。
(4)根据图1和图2可知,最适宜的材料是红葱, 最适宜的取材时间是上午10:00左右。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12.【答案】(1)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洗掉解离液,便于染色
(2)分生;中;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小(或“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3)下降;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1)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要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浸泡洋葱根尖,这主要是为了破坏细胞间质,使细胞相互分离。进行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
(2)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分生区细胞,该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大,且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所以要计算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择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看到只有少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原因是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小(或“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3)后期最主要特征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可可碱浓度增加,后期和末期细胞数/前期和中期细胞数的比值在减小,原因可能是可可碱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为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解离液中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龙胆紫溶液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 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换高倍镜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别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13.【答案】(1)③;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①
(2)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3)1→2;前
(4)是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5)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1)图甲中适合作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区域是分生区为序号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适合作为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区域为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区,为序号①。(2)分析乙图:c在1时期不存在,在2时期又存在,说明c是染色单体,a为DNA数目,b为染色体数目。(3)丙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对应于乙图的1→2;②→③表示染色体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分裂前期。(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是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将来在显微镜下观察。(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其中①为成熟区;②为伸长区;③为分生区;④为根冠。
分析乙图:c在1时期不存在,在2时期又存在,说明c是染色单体,a为DNA数目,b为染色体数目。
分析丙图: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①为染色质;②为染色质,但已经出现染色单体;③为染色体。
14.【答案】(1)茎尖有分生区(或生长点),该组织细胞分裂旺盛;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将茎尖置于清水中漂洗几分钟;使细胞中染色体(质)着色,便于观察鉴定细胞分裂时期
(3)不同次观察中,观察到的细胞总数不同
(4)气温、阳光
(5)在某一天每隔2小时(一段时间)切取该品种甘蔗的茎尖,制作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按相同步骤进行实验);统计各材料的细胞分裂指数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解: (1) 实验中,取茎尖作为观察材料的原因是茎尖有分生区(或生长点),该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实验中,每次要取3个茎尖的原因是: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2) 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步骤A”的操作是:将茎尖置于清水中漂洗几分钟。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目的是,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目的是:使细胞中染色体(质)着色,便于观察鉴定细胞分裂时期。(3)由于不同次的观察中,观察到的细胞总数不同,所以本实验不直接比较分裂中期细胞数,而是以分裂指数相比较。(4)不同天气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存在差异,据此结合表中信息可知:影响该品种甘蔗有丝分裂指数的因素除了材料自身因素(如生长时期)外,还与日周期、气温、阳光等多种因素有关。(5). 若要探究该甘蔗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或日节律)变化,自变量是每日时段的不同,因变量是细胞分裂指数,因此,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该实验设计思路为:在某一天每隔2小时(一段时间)切取该品种甘蔗的茎尖,制作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按相同步骤进行实验);统计各材料的细胞分裂指数。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4点提醒:
(1)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进行分裂,伸长区和成熟区不能分裂。
(2)不能观察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因为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可以寻找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连起来体会出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
(3)细胞板是个真实结构,而赤道板是人为定义的面,看不到此“结构”。
(4)“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缺失,否则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15.【答案】(1)A
(2)不能;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
(3)BACD
(4)间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解:(1)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即上图中A图象.(2)由于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3)上述图象按细胞分裂顺序排序为B有丝分裂的前期、A有丝分裂的中期、C有丝分裂的后期、D有丝分裂的末期.(4)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因此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在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大多数细胞将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故答案为:(1)A(2)不能;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3)BACD(4)间
【分析】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1 / 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高考生物一轮实验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2017高三上·阜新月考)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过程中,细胞在何时停止分裂( )
A.解离时 B.漂洗时 C.染色时 D.制片时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过程中,解离过程中,会杀死细胞,因此细胞分裂停止在解离过程。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用的解离液是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和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的混合物(1∶1),解离液就可以杀死细胞,经过解离细胞已经死亡,细胞也就停止了分裂。
2.(2024高三·深圳模拟)“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下列相关操作及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用药液使DNA和蛋白质分离开
B.漂洗:用清水进行漂洗防止解离过度
C.染色:用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D.制片:用拇指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1:1)进行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
B、漂洗时用清水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B正确;
C、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C正确;
D、制片时,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用拇指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剪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酒精和盐酸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器皿中漂洗。 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 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的玻璃器皿中染色。 3~5min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3.(2023·浙江模拟)制作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观察到如图所示的部分视野,其中a、b、c表示分裂期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代替解离液,同样可达到解离的目的
B.a属于前期,染色质螺旋缠绕形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无法发生转录
C.b属于中期,此时的染色体便于观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
D.c属于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会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并不会达到解离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属于间期,此时染色质丝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染色质丝的状态有利于DNA的解旋并转录,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b属于中期,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最稳定,便于观察染色体,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c属于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流程
①解离:用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③染色: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④制片:用镊子将处理过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前的准备,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间期结束后,开始进行有丝分裂。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称为赤道板。
后期: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结果是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末期: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达到细胞的两极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这时候,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
子细胞: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等。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若继续分裂,就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
4.(2019高一下·鸡东月考)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C.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换成高倍镜前应将装片朝左下方移动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过程,需要经过解离、染色等步骤,此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动态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到凹面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C符合题意;
D.若想进一步观察视野右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朝右下方移动,再换成高倍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使用方法中欲将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移动原则是“偏哪移哪”,因为视野中的像是倒立的像,若观察到的像在视野右下方,其实该物体在视野左上方,想移动到视野中央,就需要向右下方移动。
5.(2019高一下·鸡东月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评价,合理的是( )
A.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剪取洋葱根尖2~3mm分生区细胞,因为该区域细胞有丝分裂旺盛,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步骤③和④顺序颠倒,应先漂洗再染色,B不符合题意;
C.b处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在解离步骤已死亡,C符合题意;
D.b处细胞为为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过程制片步骤:
①解离: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③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④制片: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
6.(2024高三下·凯里模拟)为了选择适合“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选用洋葱和大蒜根尖制作成装片,观察5个不同时刻制作的装片。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并测定它们的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细胞数与细胞总数的比值),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制片时刻/有丝分裂指数/植物材料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洋葱 6.5 7.4 4.5 9.2 8.8
大蒜 11.6 12.9 3.6 5.1 5.9
A.制片流程:清水漂洗→解离→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制片
B.观察时应先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低倍镜找出分裂期细胞
C.16:00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占比较8:00时多
D.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材料上午应选择大蒜根尖,下午应选择洋葱根尖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7.(2023高三·浙江模拟)下列有关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解离的主要目的是杀死细胞
B.纺锤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其形成与中心体有关
C.有丝分裂末期,遗传物质不都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
D.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央出现了一个与纺锤体中轴垂直的赤道面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盐酸解离可以杀死细胞,但主要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A错误;
B、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洋葱是高等植物,所以洋葱根尖细胞中无中心体,B错误;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遗传物质,有丝分裂可以平均分配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但是细胞质DNA不能保证平均分配,C正确;
D、赤道面是人们假象的平面,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原理: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2、步骤关键与目的:(1)解离:(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2)漂洗:用清水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3)染色。(4)制片:压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
8.(2022高二上·孝感月考)某同学进行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与该实验有关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A.若进行长时间连续观察,可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入后期
B.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和相应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比
D.在一个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分别位于两极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入后期,A错误;
B、本实验漂洗用清水,且本实验中不能称为“洗去浮色”,B错误;
C、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和相应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比,C正确;
D、有丝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
解离 剪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酒精和盐酸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器皿中漂洗。 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染色 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的玻璃器皿中染色。 3~5min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9.(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下列是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的星射线③中心粒进行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①后期细胞应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进而形成纺锤体;
③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对此可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0.某班做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表是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完全相同),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细胞周期 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和末期
实验小组1计数细胞个数 46 2 1 1
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 42 4 1 3
…… …… …… …… ……
全班计数细胞个数 880 47 18 55
A.应选择分裂期细胞数较多的视野进行计数
B.若该植物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为20小时,则有丝分裂间期所占时间大约为17.6小时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和后期的DNA含量相同,染色体数目不同
D.若产生的子细胞不分裂,那么细胞将走向细胞分化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计数时应该随机观察,A错误;
B、若该植物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为20小时,则有丝分裂间期所占时间大约为20x(880/100)=17.6h,B正确;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前期和后期的DNA含量相同,而染色体数目前者是后者的一半,C正确;
D、细胞分化指的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有丝分裂知识点归纳
(1)核DAN加倍时期:间期;染色体加倍时期:后期 。
(2)染色单体形成、出现、消失的时期依次是:间期、前期、后期。
(3)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中期 。
(4)核膜、核仁解体的时期:前期;重新出现的时期:末期;始终看不见的时期:中期、后期。
二、非选择题
11.(2022高三下·玉溪月考)为了寻找更为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以及探究不同材料适宜的取材时间,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剔除大蒜蒜瓣和红葱的老根,置于装有适量清水的烧杯中,在20~25℃下培养,每2d更换一次清水。
步骤2:待大蒜和红葱的须根长出后,每24 h测量须根长度,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1。
步骤3:若干天后,从8∶00~16∶00,每2 h取生长健壮的须根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时随机选取30个视野,统计各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以及细胞总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结果如图2。
分析回答:
(1)绘制图1所依据的数据,应该是同一时间测得的须根长度的 。
(2)步骤3中,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是取材→解离→ 。
(3)植物细胞壁的胞间层由果胶组成,使相邻细胞粘连。洋葱细胞的胞间层比大蒜、红葱厚,若以洋葱为材料进行本实验,解离时要 或 等,否则观察时会发现 。
(4)根据本实验结果,最适宜的材料及取材时间是 。
【答案】(1)平均值
(2)漂洗→染色→制片
(3)适当延长解离时间;适当提高盐酸浓度(若环境温度低可以适当水浴加热等);细胞相互重叠
(4)红葱、上午10:00左右取材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1)实验中要对所得数据要计算平均值,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观察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步骤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解离的目的就是用盐酸使果胶水解,如果胞间层厚,则可适当提高盐酸的浓度或适当延长解离的时间,若是低温条件的话也可适当适当水浴加热等来提高温度,否则解离不充分,观察时会发现细胞相互重叠。
(4)根据图1和图2可知,最适宜的材料是红葱, 最适宜的取材时间是上午10:00左右。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12.(2021高一下·吉安期末)某科研小组研究了可可碱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他们用不同浓度可可碱培养洋葱根尖2h后,制作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并统计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目,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可可碱浓度(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指数(%)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0 3.73 3.04 0.69
0.1 2.90 2.16 0.74
0.5 2.10 1.72 0.38
1.0 1.96 1.72 0.24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要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浸泡洋葱根尖,这主要是为了 。在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浸泡洋葱根尖后,还要用清水漂洗,这是为了 。
(2)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 区的细胞观察;若要计算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择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看到只有少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原因是 。
(3)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可可碱浓度增加,有丝分裂指数 。研究小组猜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从而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1)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洗掉解离液,便于染色
(2)分生;中;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小(或“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3)下降;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1)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要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浸泡洋葱根尖,这主要是为了破坏细胞间质,使细胞相互分离。进行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
(2)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分生区细胞,该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大,且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所以要计算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择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看到只有少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原因是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小(或“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3)后期最主要特征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可可碱浓度增加,后期和末期细胞数/前期和中期细胞数的比值在减小,原因可能是可可碱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为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解离液中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龙胆紫溶液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 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换高倍镜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别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13.(2020高三上·黄陵期中)如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适合作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区域是 (填编号),该处细胞的特点是 ;适合作为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区域为 (填编号)。
(2)图乙中a、b、c分别表示的是 、 、 。
(3)丙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物质变化过程发生在图乙中的 (用图乙中数字及箭头表示),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期。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 。
(5)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 → → → 。
【答案】(1)③;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①
(2)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3)1→2;前
(4)是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5)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1)图甲中适合作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区域是分生区为序号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适合作为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区域为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区,为序号①。(2)分析乙图:c在1时期不存在,在2时期又存在,说明c是染色单体,a为DNA数目,b为染色体数目。(3)丙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对应于乙图的1→2;②→③表示染色体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分裂前期。(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是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将来在显微镜下观察。(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其中①为成熟区;②为伸长区;③为分生区;④为根冠。
分析乙图:c在1时期不存在,在2时期又存在,说明c是染色单体,a为DNA数目,b为染色体数目。
分析丙图: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①为染色质;②为染色质,但已经出现染色单体;③为染色体。
14.(2018·南通模拟)每年6 7月是广西某品种甘蔗的快速生长期,为研究其细胞分裂情况,某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选取在实验种植区(与大田生产条件基本一致)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大小、长势一致的甘蔗植株,每隔10天左右定时(每天上午10:00)取样3个茎尖并固定。
②制作茎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切取茎尖→用卡诺溶液固定5 24h,再转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保存→解离→步骤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处理8 16min→压片。
③制作装片,观察、统计细胞总数及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数与细胞总数的比值)。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6月9日 6月17日 6月30日 7月11日 7月21日
观察细胞总数(个) 815 703 879 899 731
细胞分裂指数(%) 1.10 0.28 1.25 2.00 0.9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取茎尖作为观察材料的原因是 。实验中,每次要取3个茎尖的原因是 。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步骤A”的操作是 ,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目的是 。
(3)本实验不直接比较分裂中期细胞数,而是以分裂指数相比较,这是因为 。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该品种甘蔗有丝分裂指数的因素除了材料自身因素(如生长时期)外,还与日周期、 等多种因素有关。
(5)若要探究该甘蔗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或日节律)变化,请简要说出实验设计思路。 。
【答案】(1)茎尖有分生区(或生长点),该组织细胞分裂旺盛;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将茎尖置于清水中漂洗几分钟;使细胞中染色体(质)着色,便于观察鉴定细胞分裂时期
(3)不同次观察中,观察到的细胞总数不同
(4)气温、阳光
(5)在某一天每隔2小时(一段时间)切取该品种甘蔗的茎尖,制作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按相同步骤进行实验);统计各材料的细胞分裂指数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解: (1) 实验中,取茎尖作为观察材料的原因是茎尖有分生区(或生长点),该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实验中,每次要取3个茎尖的原因是: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2) 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步骤A”的操作是:将茎尖置于清水中漂洗几分钟。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目的是,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目的是:使细胞中染色体(质)着色,便于观察鉴定细胞分裂时期。(3)由于不同次的观察中,观察到的细胞总数不同,所以本实验不直接比较分裂中期细胞数,而是以分裂指数相比较。(4)不同天气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存在差异,据此结合表中信息可知:影响该品种甘蔗有丝分裂指数的因素除了材料自身因素(如生长时期)外,还与日周期、气温、阳光等多种因素有关。(5). 若要探究该甘蔗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或日节律)变化,自变量是每日时段的不同,因变量是细胞分裂指数,因此,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该实验设计思路为:在某一天每隔2小时(一段时间)切取该品种甘蔗的茎尖,制作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按相同步骤进行实验);统计各材料的细胞分裂指数。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4点提醒:
(1)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进行分裂,伸长区和成熟区不能分裂。
(2)不能观察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因为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可以寻找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连起来体会出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
(3)细胞板是个真实结构,而赤道板是人为定义的面,看不到此“结构”。
(4)“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缺失,否则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1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3))请根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上图中 图象(填字母).
(2)能否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原因是 .
(3)请按细胞分裂顺序给上述图象排序 .
(4)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在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大多数细胞将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
【答案】(1)A
(2)不能;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
(3)BACD
(4)间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解:(1)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即上图中A图象.(2)由于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3)上述图象按细胞分裂顺序排序为B有丝分裂的前期、A有丝分裂的中期、C有丝分裂的后期、D有丝分裂的末期.(4)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因此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在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大多数细胞将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故答案为:(1)A(2)不能;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3)BACD(4)间
【分析】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