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课标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生活 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课标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生活 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18 10:34:06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中国历史八年级 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何谓“两弹一星”? 1945年8月6日,美国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原子弹迅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面对核恐怖,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代号为“小男孩”代号为“胖子”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结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
  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
  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保卫祖国,中国必须研制出原子弹。 年10月16日下午3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年6月,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 相关链接1967中国两弹元勋
“邓稼先” 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邓稼先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核极限实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这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时间。 邓稼先(1924—1986年)出生在军阀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文革”初期,基地实验人员分成两派,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世人所知。 事例一: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事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事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原子弹爆炸的意义和我国的核政策: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 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 . 1966年10月27日,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1970年4月27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2)1984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86年2月,我国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这颗完全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研制和发射的通信卫星已连续5年忠实可靠地为全国人民传送每日电视节目和为广播通信事业服务。
(3)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1970—1988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1颗按预定计划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长征一号(CZ-1)运载火箭是一枚三级液体运载火箭,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全长29.86米,直径2.25米;运载能力300千克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1999、11、20,“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10、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2005年,“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 。2008年9月28日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成功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相关链接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意义?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两弹一星”,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合作探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合作探究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时讲话:“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1、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2、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巩固练习CD
3、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最先取得成功的是( )
A.氢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导弹 D.原子弹
4、我国对使用核武器作出的承诺是( )
A.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核武器
B.没有受到明显威胁时,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C.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D.无论何种情况,只要中国受到战争威胁,都会考虑使用核武器DC
5、2001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给袁隆平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奖励他( )
A.在基础数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B.在航天技术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C.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D.在理论物理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6、列举出本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C(1)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1973年,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课件31张PPT。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课标要求】
(1)知道“ “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863计划
1.背景:从20C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经历___。
世界各国把___作为进入21C的决定因素。
2.时间:___年__月
3.倡导:___ ___ ___ ___ 批示:___
4.领域:__ __ __ __ __ __ __ __(1996年)
5.成果:取得了___,缩小了___,带动了____。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背景: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_____________。
2.现状:2004年,全球上网用户达到_________。
2005年初,我国上网人数达_________。
3.利弊:健康上网有利于___;不健康现象____。自主预习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苏联和东欧“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王淦昌
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杨嘉墀
著名空间自动控制专家 王大珩
应用光学及光学工程的主要奠基人 陈芳允
著名电子学家 邓小平对四位科学家的建议的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王选,华光激光照排系统研制主持人。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工程船 海洋高技术人耳老鼠 兔子长出“人耳朵”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 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曙光4000L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 1、你喜欢上网吗? 2、你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吗?是否有遵守? 3、《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1.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是在( )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2.中国科技发展的“863计划”形成于( )
 A.1978年 B.1986年 C.1996年 D.2002年
3.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4.我国制定《863计划纲要》的主要目的是( )
A.迎接全球新技术革命和高技术竞争的挑战
B.抵制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维护世界和平
C.实践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联合日本实施“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5.下列没有在1986年被列入《863计划纲要》的高技术领域是( )
A.生物技术 B.海洋高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自动化技术 6.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863计划以相对少的投入,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五千二百余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五百六十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两千多亿元。
请回答:
(1)我国制定863计划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实施863计划主要在哪些领域?
(3)请你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用最简练的语言总结863计划实施十几年后取得的成果。(不得照抄原文)
(4)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背景:从20C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
世界各国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C的决定因素。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
新材料、海洋高技术成果:我国高技术研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带动了的经济的发展。感受:863计划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不知则有知
无不知则无知课件29张PPT。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 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旧中国教育概况
(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服务,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在旧中国,文盲占全国人口的90%,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20%,工农子女几乎被剥夺了入学的权利。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17年教育成就
(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强调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   
  发展中小学与新建大批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并举。“文革”10年的教育事业
(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臭老九”
·“反动学术权威”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停课闹革命”
1966年始大学连续4年不
招生 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教育立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基础教育的发展合作交流基础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 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在上课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想上学我要上学
《中国青年报》记者 解海龙 摄苏明娟
1983.9.18~
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全社会开展实施“希望工程”,增强重视教育的意识。
1990年9月5日,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名。“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七十年代的校园今天的花园式学校学生在微机室上网查询中学生在校内的天
文台观测天象 增加投入: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说一说 为什么国家把实施科教兴国
的战略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6年在西部地区实施,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教育论坛畅所欲言假如你作为教育部发言人,请
你介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
的成绩,你如何介绍? 八十年代,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现在大学生已比较普遍,这是为什么呢? 高等教育扩大规模精英教育大众教育 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英国《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增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中:
北京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名列全球第17位,
清华大学(Tsing Hua University) ?名列全球第62位。中国香港的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名列第39位和第42位。博士毕业北京大学又一批清华学子获硕士、博士学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科教兴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促
进教育事业大发展1.(2010·福州中考)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
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 863”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2.(2010·龙岩学业考试)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开始于( )
A.20世纪初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3.(2010·日照学业考试)在党和政府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中,作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是( )
A.素质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C B4.(2010·福建中考)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属于( )
A.幼儿教育 B.基础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B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课件50张PPT。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了新的时代。出现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文学艺术作品风格各异,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体会中国从“东亚病夫”到“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
3、感受文学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文学的繁荣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优秀的长篇小说有《 》、《 》,话剧《 》。
2、文革以后 ,特别是 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春天。先是 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是反映 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 的成功之作。
3、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的有
《 》、《 》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红岩青春之歌茶馆改革开放反思“文革” 改革开放民族道德精神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冬天里的春天快速阅读 提炼重点一、文学的繁荣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1951年的4月3号,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张对待京戏艺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这一题词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阅读小资料2018-11-22 在“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和学术界出现怎样的景象呢? 出现许多的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 文学的繁荣(“文革”前)2018-11-22老舍的《茶馆》 话剧《茶馆》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剧作。茶馆剧照老舍《茶馆》“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老舍这说明了文学作品与现实社会是什么关系?说明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又回报给人民。 “音乐学院院长领头在全院批判贝多芬是大地主、封建官僚和大资产阶级买办的代言人。 ……到了夏初,红卫兵运动兴起,又顺理成章地传出“跳芭蕾的斩腿,弹钢琴的斩手”的风声,我们便再也不敢碰钢琴,只得与美妙动人的音乐断然隔绝了……”
——一个音乐人的回忆反思“文革”的作品一、文学的繁荣 (“文革”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2018-11-224、文革后,反映老师疗救被“四人帮”坑害的学生的小说。《班主任》5、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为蓝本,描绘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成为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明珠的话剧。《茶馆》6、1982年第一届茅盾(原名沈德鸿 )文学奖获奖作品。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冬天里的春天》
《东方》(魏巍)
《将军吟》
《李自成》
《芙蓉镇》 茅盾文学奖是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东方》魏巍
《将军吟》莫应丰 《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
《芙蓉镇》古华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黄河东流去》李准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 《钟鼓楼》刘心武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平凡的世界》路遥 《少年天子》凌力
《都市风流》孙力 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战争和人》(一、二、三)王火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白门柳》(一、二)刘斯奋 《骚动之秋》刘玉民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尘埃落定》阿来 《长恨歌》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一、二部)王旭烽 《抉择》张平请看课本102页 《动脑筋》站在郭沫若身后的人是谁?从这张照片中,你能看出什么? 这个人是:周恩来总理。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总理对文艺事业的重视和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身为总理,却把中间的座位让给剧作家郭老,自己和演员们站在一起,可以看出周总理让世人敬仰的伟人风范。
二、艺术的发展 1、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
逐步进入每个家庭, 成为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影片还获得了国际大奖。
2、新中国的 等艺术,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3、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绘画、书法和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梁山伯和祝英台电视影视艺术快速阅读 提炼重点二、艺术的发展1、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电视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一些影片获得国际大奖。3、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也很有成就。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电影开国大典2018-11-22歌剧《白毛女》舞剧《丝路花雨》戏剧、
音乐、
舞蹈
等成就 书法 和 绘画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旧中国的人们体质较弱,外国人耻笑中国人是
“ ”。新中国诞生以后,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 ”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 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 运动。
2、从 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
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 ;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 第29届 运动会
3、 是第一个世界冠军, 是第一个奥运冠军。东亚病夫健康第一体育全民健身乒乓球队射击运动亚洲运动会世界奥林匹克 容国团许海峰快速阅读 提炼重点①毛泽东对学生提出 “ 健康第一 ”的要求。
②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
③ 20世纪90年代 ,国家把 体育 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旧中国的体育水平很低“东亚病夫”1、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的开展:
如广播体操、练习拳术、各种球赛…… 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立完善的体
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广播体操容国团载誉归来的情景许海峰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竞技体育运动成绩显著:1、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2、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始在奥运夺金3、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4、2008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2018-11-22中国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和世界排名  近20年来中国体育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议一议成就:1990年,成功举办亚运会;
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
感受:中国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到“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这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不但证明了中国人的能力,也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从2009年起,国家把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合作探究思考: 为什么新中国的文艺和体育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为此,你有什么感想?①党和政府关心和支持;
②广大文体工作者辛勤工作;
③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感到肩上担子很重,我们要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奋斗。2018-11-22文学的繁荣艺术的发展走向世界体育强国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五六十年代的文学成就和作品特色“文革”后的文学成就和作品特色“茅盾文学”奖的设立影视艺术的迅速发展很有成就的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群众性基础体育活动开展起来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成功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2018-11-22本课小结课堂练习
老舍 《梁山伯与祝英台》
郭沫若 历史剧《武则天》
首部彩色戏曲片 话剧《茶馆》
茅盾文学奖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许海峰
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 容国团连线:2018-11-22问:为什么说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国人民身体素质加强。
2、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2018-11-221.新中国成立后,党为繁荣文学艺术而提出的口号是( )
A.向科学进军??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一个同学想走进电影院了解新中国诞生前后的故事,如果要你给他推荐一部影片,你会选择下列哪一部( )
A.《大决战》? B.《日出东方》?
C.《开国大典》? D.《抉择》3.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地是(  )
A.洛杉矶 B.雅典
C.北京 D.悉尼
4.我国运动员许海峰在哪一届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了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
A.第23届 B.第24届
C.第25届 D.第26届5、著名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 )
A.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 B.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生活
C.地下工作者斗争生活? D.青年男女情感问题
6、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学作品反映的主要内容是??(?? )
A.弘扬民族道德精神??? B.改革开放的新成就
C.反思“文革”??????? D.革命时代的斗争生活
7、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是???????????????(?? )
A《梁山伯与祝英台》??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茶馆》
8、为我国获得第一枚夏季奥运会金牌和冬季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分别是
A.容国团、杨杨?? B.庄则栋、杨阳?
C.许海峰、杨杨? D.许海峰、叶乔波
9、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一共获多少枚金牌???
A.48枚?? B.49枚??? C.50枚??? D.5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