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冲刺试卷八
一、单选题
1.在西周中期的倗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倗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倗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 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
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唐代的长安城中,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崇仁坊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长安( )
A.坊市制度完全解体 B.抑商政策的废除 C.城市经济得到发展 D.富商群体的壮大
3.《封氏闻见记》载:公元709年,长安大明宫的梨园内正在举行一场大唐皇家与吐蕃使团的马球友谊对抗赛。观众们的一阵阵呐喊助威声与场边的击鼓奏乐声相互交织,赛场上气氛热烈。据此可知,唐代马球运动( )
A.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
C.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D.有利于政权长治久安
4.《梦溪笔谈》记载宋朝皇佑二年,全国出现饥荒。范仲淹在浙西救灾,一方面下令散发米粮赈灾,一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如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鼓励寺庙住持招募工人大肆兴建,官府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范仲淹的救灾做法( )
A.体现了治理创新与时代同步 B.得益于赋役制度变革
C.解决了宋朝皇佑二年的饥荒 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5.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大明律》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 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B 明朝将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便于优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活动
C 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征银 存在近两千年的人头税被废除
D 清中期更定保甲法,设牌长、甲长、保长 三长制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A.A B.B C.C D.D
6.清朝设立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当时对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 )
A 乌里雅苏台将军 金瓶掣签 改土归流 奴儿干都司
B 单于都护府 会盟 行都指挥使司 护乌桓校尉
C “九边”军镇 宣政院 北庭都元帅府 渤海郡王
D 盟旗制度 驻藏大臣 西宁办事大臣 伊犁将军
A.A B.B C.C D.D
7.下表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
省份名目 奉天 直隶 山西 江苏 广西 云南
岁入总额 12393554 9342163 7335692 16777315 4104141 2218068
岁出总额 10131248 10961692 8021263 14892393 7469452 4260138
军费 6918538 6692844 5636044 6122374 5673435 2131416
该表可论证( )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大学生杨静远曾坚持“我一个学文学的,对政治根本不发生兴趣”。1944年豫湘桂战役后,她开始意识到“国家真是每个人的”,决意“要把自己献给我的国家”,主动了解中共政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杨静远的转变折射出( )
A.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中共中流砥柱作用得到认可
C.国民党政权深陷统治危机 D.和平建国成为人民共同愿望
9.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A.巩固统一战线 B.坚持实事求是 C.转变工作重心 D.注重自身建设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城市建立身份证制度,因客观条件及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1983年5月,公安部党组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得到批准。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反映( )
A.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 B.体制改革助推基层自治
C.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D.人口流动推进政策调整
11.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 )
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 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
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 D.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
12.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13.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据此可推断( )
A.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 B.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4.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 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 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
15.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盛产怀旧电影。这些影片多数是纳粹时期电影的翻版,取景于风光优美的德国南部山区,勾画出未遭炮火的乡村和纯朴快乐的民众——“没有受到最近历史的玷污,也没有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占领”。这反映出当时联邦德国社会( )
A.积极反思纳粹罪行 B.致力于摆脱战败阴影
C.重视传承电影艺术 D.热衷于重构本国历史
16.美国经济学家特立芬认为,如果美元与黄金要保持固定官价,其它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机制,美国的经常账户就必须保持顺差或维持平衡,否则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同时,为了维持全球经济与贸易的扩张,把美元输送到世界各地,满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国的经常账户又必须是逆差。由此可见( )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必然动摇 B.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持续
C.世界经济发展导致美元贬值 D.国际市场对美元依赖增强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受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
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
——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东北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东北元素。某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东北元素资料库”,特向社会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东北元素。
请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毕姬墓随葬规格高于倗伯,按西周礼制是不允许这样的,但由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这符合宗法制的要求,可见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C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毕姬墓随葬规格高于倗伯,“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这符合宗法制的要求,说明并没有“冲击宗法制度”,排除A项;B史实描述错误,材料体现了他们的联姻促进民族的融合,而不是阻碍,排除B项;在西周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长安)。根据材料“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崇仁坊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并结合所学可知,按照制度规定,坊内是禁止商业经营行为的,因此可以判定当时长安的城市经济有所发展,才出现了这些现象,C项正确;坊市制度的完全解体是在宋朝,排除A项;抑商政策始终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并未被废除,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富商群体的壮大,该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题干可知,唐朝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吐蕃之间开展了马球友谊对抗赛活动,通过这种体育运动,两个民族之间得到了进一步的交融,C项正确;题干没有述及马球的历史起源,排除A项;题干仅提及唐朝统治者喜爱打马球运动,观众们呐喊助威,并不能扩大理解为“社会各阶层”,排除B项;D项夸大了马球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朝。根据材料,在救灾时范仲淹除了采用传统的散发米粮赈灾之外,又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救灾,体现了治理的创新和与时代同步,A项正确;当时并未实行赋役制度变革,排除B项;C项“解决了”从材料中看不出,排除C项;范仲淹的做法不一定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A项正确;明朝将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是为了方便对百姓进行管理,与优抚弱势群体救助活动无关,排除B项;清朝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存在近两千年的人头税被废除,排除C项;三长制是北魏时期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时期,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协助当地的宗教首领管辖西藏地区,在青海设置西宁办事大臣,对于新疆的管辖则是设置伊犁将军,D项正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的是东北地区,排除A项;单于都护府不是清朝时期设置的,排除B项;设置“九边”军镇是明朝时期管辖边疆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时空是:1925 年(中国)。据题干表格中各省的岁入、岁出和军费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省军费开支巨大,反映出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也体现出进行国民革命、打倒军阀的迫切性,③正确;同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部分省份收中,无论是南方省份还是北方身份,军费占据岁入总额的比重都比较大,体现了这些省份的军阀穷兵黩武的本质,说明他们是一丘之貉,④正确;表格信息无法直接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①错误;表格主要体现的是北洋军阀部分省份的收支情况,无法据此说明北洋政府收支失衡,②错误。故本题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豫湘桂战役大溃败,豫湘桂战役使部队大部丧失抵抗信心和战斗力,是其军事上的溃败,也是其政治上腐败的表现。而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由此形成鲜明对比,大学生杨静远逐渐由对政治不感兴趣到主动认识中共政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这折射出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得到认可,B项正确;1935年华北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高潮,排除A项;国民党政权深陷统治危机是解放战争后期,排除C项;和平建国成为人民共同愿望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根据材料“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可知,每个解放区具体问题具体情况不同,因此最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文件政策指示,而是代之以具体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B项正确;统一战线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党外人士,而材料主要针对的党内,排除A项;工作重心此时尚未转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指示各个解放区,不是强调党的自身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实施身份证制度,但当时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户口人员流动较少,最终没有实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人口流动量加大,因此居民身份证条例得以实施,这说明人口的流动推动了国家人口管理政策调整,D项正确;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排除A项;材料中人口管理政策调整的确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但人口管理政策调整不属于基层自治,排除B项;人口管理的政策是针对全国性的,不能缩小城乡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帝国时期(欧洲)。材料中提到禁卫军因特殊待遇和不断增加的赏金而权力膨胀,甚至认为皇帝任命需征得他们同意,这显示出军人集团的势力过大,对政权稳定构成了威胁,A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禁卫军权力过大对政权的影响,并没有提及军人待遇的提升是经济繁荣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不断提升禁卫军赏金,而非强调这些赏赐是为了增强军队战力,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边境压力和军费支出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地中海地区)。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商业日益繁荣,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其发行的货币也逐渐在地区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项正确;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在这一时期并不明显,且与货币转变的直接关联不大,排除A项;封建庄园制度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结构,而金币流通的变化更多地反映了贸易和商业活动的变迁,排除B项;此时新航路还未开辟,欧洲并没有大量的贵金属涌入,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材料中提到阿姆斯特丹设置大量街灯以及雇佣人员巡逻使得夜晚少有犯罪和骚乱,伦敦的夜晚也有类似情况,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西欧海外活动获利的丰厚,为此奠定基础,A项正确;材料中街灯的燃料主要是蜡烛,从这角度来说,科学对街灯影响不大,且材料不能体现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据题干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一战期间的经济数据变化,多米尼加与德国贸易清零,阿根廷农产品出口量价齐跌,巴西部分产业受影响,而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不同地区经济的影响,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全球性,C项正确;虽然战争确实扰乱了世界市场,但“濒临崩溃”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题干信息未直接体现欧美国家侵略重心的变化,排除B项;单一产业结构的问题并非题干现象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 世纪 50 年代(联邦德国)。据题干中联邦德国的怀旧电影内容,对未遭炮火的乡村和纯朴快乐民众的描绘,以及强调“没有受到最近历史的玷污,也没有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占领”,这反映出当时联邦德国社会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摆脱战败的阴影,重构一种没有战争影响的历史形象,B 项正确;这些电影内容并非是积极反思纳粹罪行,排除A 项;题干重点不是强调传承电影艺术,排除C 项;这种重构更多是为了摆脱战败阴影,而非单纯热衷于重构本国历史,排除D 项。故选 B 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意可知,要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官价,美国就要保持顺差;而要满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国就要保持逆差。这是一个悖论。由此说明美国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走向瓦解,B项正确; “必然动摇”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项;世界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美元贬值,这一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特里芬论述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缺陷,并不是国际市场对美元依赖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变化:由普通材质尺寸到红纸、金纸较大尺寸;名帖称呼由普通自谦称呼到巴结自贱;名帖作用由拜谒通报到阿附权贵、奉迎讨好的工具。
(2)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尊卑等级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科举制度发展,官僚政治的腐朽。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得出由普通材质尺寸到红纸金纸、较大尺寸;根据材料“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得出名帖称呼由普通自谦称呼到巴结自贱;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可知,名帖作用由拜谒通报到阿附权贵、奉迎讨好的工具。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根据名帖的变化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科举发展等角度回答。如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尊卑等级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科举制度发展,官僚政治的腐朽。
18.(1)秦始皇刻石呈现了结束分裂、统一国家、法制严明、勤政为民的帝王形象;而奥古斯都功德碑则展现了恢复自由、维护和平、关心民众福利、尊重传统并得到元老院和公民支持的仁慈君主形象。
(2)共性原因:巩固政权合法性;强化统治权威;文化认同与宣传。 史料价值:两者均为实物史料,直接反映了各自帝国的政治、文化及统治者的治理思想,对研究古代帝国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和罗马帝国初期。据材料一“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秦灭六王’‘平一宇内’”,可得出于秦始皇结束分裂、统一国家的帝王形象。据材料一“实行了‘器械一量,书文字’等政策”,指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措施,反映了他法制严明,致力于国家制度统一的形象。据材料一“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体现了秦始皇勤于政事,勤政为民的君主形象。据材料一“‘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说明秦始皇统治下实现了国内的和平稳定,社会秩序良好,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统一与和平维护者的形象。据材料二“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反映奥古斯都打着恢复共和国自由,塑造了他作为共和国救星的形象。据材料二“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体现了奥古斯都对外扩张,维护帝国安全,塑造了他作为和平维护者的形象。据材料二“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说明奥古斯都展现出其关心民众福利的形象。据材料二“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体现了奥古斯都尊重并复兴罗马的传统与宗教,塑造了他作为文化与传统守护者的形象。据材料二“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这表明奥古斯都在强调其权力的合法性和民众基础,塑造了得到元老院和公民支持的仁慈君主形象。
(2)本题是背景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与罗马帝国初期。共性原因:据材料一“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和材料二“奥古斯都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可得出两国统治者都选择通过石刻这一形式来记载和传播自己的功绩,这反映出巩固政权合法性的需求,通过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强化新建立的帝国政权的正当性。据材料一“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秦灭六王’‘平一宇内’”和材料二“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可得出两国在建立帝国过程中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通过石刻铭文的形式强调新政权带来的和平与稳定,以此强化统治权威。据材料一“实行了‘器械一量,书文字’等政策”、“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和材料二“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将罗马人民的所限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可得出两国在统一后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文化与宗教的统一,促进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恢复,石刻内容反映了对这些政策成果的宣传,旨在增进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史料价值:它们均为实物史料,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各自帝国的政治、文化及统治者的治理思想,对研究古代帝国制度具有重要价值。从秦始皇刻石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政策以及秦始皇的统治思想;从奥古斯都功德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奥古斯都的统治思想。
19.示例:
专题: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
阐述: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在日军铁蹄践踏下,东北山河破碎。东北人民就自发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出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遭到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同时派人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由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落后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和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其中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东北人民的英勇斗争,极大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占有不容抹杀的地位。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题观点阐述题。首先,阅读材料要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根据材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可知,时空确定为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国有企业改革、新时代东北振兴。例如:可以拟定专题为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然后,结合所学从所选取时期的重要史实的内容、意义来阐述。例如,选取局部抗战时期,结合所学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义勇军反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抵抗、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东北人民的抗战打击和牵制日本侵略者、东北人民的抗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等角度来阐述。最后归纳总结,例如:东北人民的英勇斗争,极大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占有不容抹杀的地位。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