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冲刺试卷三
一、单选题
1.下图为龙山时代(前2600年~前2000年左右)考古学五大文化分布图。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
A.各文化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 B.文明曙光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
C.华夏文明的主要区域已经形成 D.部落联盟完成向君主政权转化
2.商代甲骨文证实,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铭文证实周王自称“余一人”或“我一人”;春秋中晚期的“叔夷钟”铭文证实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这表明( )
A.商代已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 B.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政制
C.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 D.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连续性
3.有学者指出,汉魏、魏晋政权的更迭,皆是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而非自下而上的暴力手段完成新旧政权的更替,成为后世朝代更迭效仿的标准样式。这一历史现象说明当时( )
A.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 B.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
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D.自耕农经济的壮大趋势
4.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一幅碑刻华夷图,这幅图以唐代《海内华夷图》为底本,绘于北宋徽宗时期,南宋镌刻于碑石。图中注明楼兰、鄯善、于阗、莎车、疏勒等南疆诸国与安西四镇,以及西汉至宋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情形。该图( )
A.体现宋朝强化边疆治理的意图 B.展现宋代沟通东西交往的成果
C.可用于研究宋代地方行政区划 D.寄托恢复汉唐故土的政治理想
5.中国古代的“丁”多指成年男性,但清中期以后某些册籍中表示“丁”的数量却出现了小数,如道光年间《保宁府志》载当地丁数实为“15232.6894664丁”,又或者对“丁”的统计使用“升”“合”“勺”“撮”等粮食计量单位。下列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A.户籍管理松弛散乱 B.实物折算银两征税
C.地主赋役转嫁佃农 D.赋役变革摊丁入亩
6.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
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 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
7.下图是一张纪念照,留影者在照片背后写道:“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从留影者的做法和心境,可以发现( )
A.变革与传统的复杂联系 B.革命与改良的艰难取舍
C.潮流与逆流的反复斗争 D.先进与落后的激烈碰撞
8.下表为山西榆社县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用于解释( )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底工 赤贫
抗战前 人口(人) 1928 5554 17890 19234 2283 6495
土地(亩) 69696.6 94102 99307.8 57831 2743.7 4677.38
1946年8月 人口(人) 1235 4397 33105 11857 1057 1943
土地(亩) 12316.3 34703.2 165422.2 44777.3 3311.1 3950.47
A.中共的土地革命任重而道远 B.《中国土地法大纲》得到落实
C.乡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D.解放战争胜利的深层次原因
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解放军官兵连同随军家属等共计十万人,齐集黑龙江,在一片过去地图上都没有名字的荒原上建立了国营农场。经过军民数十年的努力,昔日的荒原变成了“北大仓”。“北大仓”的形成( )
A.反映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属于三线建设的重要成果
C.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D.推动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10.1980年,我国加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至1997年,该组织共向我国农业发展提供2.61亿美元的优惠贷款,遍及12个省、95个贫困县(市)。2018年,我国在该组织设立南南合作专项基金,截至2023年初,基金已投资724万美元,遍及亚非拉30多个国家。这可用以说明我国( )
A.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B.深化改革开放惠及世界发展
C.注重睦邻间友好关系 D.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
11.下图是某学者著作《世界通史》目录(部分),空缺处最适合填写( )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二章 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古埃及文明 第四章 印度河畔的黎明 第五章 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篮
A.辉煌的古罗马文明 B.好为征战的波斯帝国
C.神秘的古玛雅文明 D.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
12.13世纪后期,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了一个商业、政治联盟——汉萨同盟。位于沿海地带或通航河流两岸、或有自主权的城市,才能加入该同盟。西、北欧君主国在与汉萨同盟建立商业关系后获利颇丰,纷纷欢迎其在本国开设商站。这表明( )
A.德意志主导北大西洋的贸易 B.重商主义催生城市自治
C.商人阶层崛起影响历史进程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13.有学者指出,如果根据君主主权乃至“朕即国家”的理论,法国大革命的起义者无疑都是叛国者,但最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恰是试图勾结外国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大革命的进程具有激进性 B.人民的人权意识较薄弱
C.建立军事独裁具有必然性 D.民族国家观念内涵变化
14.1848年马克思指出:“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由此可知,马克思( )
A.阐明经济作物种植要适应自然条件 B.强调亚非拉争取独立的艰巨性
C.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主导了国际分工 D.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15.一战爆发后,英国编辑了一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学者和专业人员名单,隐瞒官方背景,定期向其提供英国的宣传资料,通过他们将材料发送到美国各界人士手中,给人的印象他们只不过是英国的正义支持者。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拉拢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B.获得国内战时动员的支持
C.打破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 D.激起美国反对德国的情绪
16.继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后,埃及政府接管了数以千计的外国公司和企业。但1977年,埃及政府又颁布法令,规定外国资本可以向工业、金矿、能源、旅游、交通、银行、水力资源、土地改良、畜牧和建筑等领域投资。这一变化客观上( )
A.受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影响 B.适应了信息时代的需要
C.促进与西方外交关系的改善 D.强化了国家的经济主权
二、材料分析题
17.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见下表):
出处 内容
《礼记·深衣篇》 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 唐高宗时对宫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與服志》 绍兴五年,高宗谒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服妖”下一定义,并对明代“服妖”的成因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 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19.[地图测绘与战争局势]
材料一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乘机将大量专业人员派往东北和台湾,由此拉开了近代日本专业盗测中国的序幕。日俄战争后,参谋本部统一了测绘中国的比例尺,要求实地测绘十万分之一中国兵要地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军在扩大盗测范围的同时,开始在中国大陆长期部署专业测绘人员。1913年,参谋本部解散临时测图部,留下16个测绘员,隶属于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组成土地调查班,标志着日本在华正式设立了永久性日常盗测机构。从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华盗测过程看,其顺序先是台湾、东北,接着是内蒙、山东、东南沿海、华北,再为华东、华中、华南,然后又回到东北。
——摘编自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出于独立军事作战与根据地发展建设之需要,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如由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辽县、黎城、襄垣、武乡四县的分幅路线图,不仅标有四县的聚落户数,还将日军在“扫荡”过程中烧毁的房屋占比精确到每一个村落。1944年绘制的《太原敌军军事设备图》等17幅平面图,均系军区情报侦察人员实地调查密测并编绘成图,可以清晰呈现出日军驻城及矿区、飞机场等军事设置布局。县图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划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
——摘编自白如镜《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华盗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盗测行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绘制地图的意义。
20.某校历史学习社团围绕“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的新变化”分组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一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国际格局新变化”,以说明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1)请你在②③处补充“形成对峙”的重要史实。
示例:①“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 ③ ;
在④⑤处补充“激烈对抗”的重要史实。
④ ⑤ 。
二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历程,得出结论“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变化之一”。
(2)小组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认识之一是“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从单独反抗到国际合作,从部分参加到广泛参与”。与此结论相对应的典型历史事件是_______(单选)
A.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C.五四运动——抗美援朝 D.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三组:主要任务是探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一张简表。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4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1953—1956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四组:主要任务是探究“中国与当代世界变局”,该组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3)综合以上小组探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变化与世界变化关系的认识。
第3页 共6页 ◎ 第4页 共6页
第1页 共6页 ◎ 第2页 共6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龙山时代。根据材料“龙山时代(前2600年~前2000年左右)考古学五大文化分布图”及所学可知,龙山时代的华夏地区形成了五大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华夏文明的主要区域已经形成,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各文化区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差距大”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文明曙光最早出现于中原地区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尧舜禹时期处于部落联盟阶段,并未完成向君主政权的转化,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王、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均自称“一人”或“余一人”,强调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但到春秋晚期渚侯国齐国的国君齐灵公自称“余一人”,强调了他独一无二的地位,分明是没有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僭越了周礼,表明传统礼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商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西周对商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非延续,排除B项;统一性通常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相互联系和共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汉魏、魏晋时期,国家政权的建立仰仗于豪强世家大族的支持,从而出现政权更迭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出现,体现了当时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A项正确;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体现的是暴力手段实现政权更替,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世家大族的崛起,而非皇权专制加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自耕农经济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这幅图以唐代《海内华夷图》……的情形”可知,北宋和南宋时期绘制华夷图,包含了汉唐大一统时期经略西域的情形,结合宋朝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这幅图在这一时期的绘制和镌刻寄托了当时想要恢复汉唐故土的美好政治理想,D项正确;宋朝偏安一隅,西域地区并没有纳入到王朝疆域版图中,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宋朝东西交往的成果主要强调的是中外的交往史实,与材料表达的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该图与宋朝的疆域范围不符合,西域地区并不在宋朝的疆域范围内,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材料中对丁的统计采取了粮食计量单位的统计方式,体现了赋役制度变革的影响,D项正确;丁的数量出现小数并非因为管理松弛散乱出现的失误,而是因为赋役制度的变革,排除A项;据材料“对‘丁’的统计使用……粮食计量单位”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将食物折算成银两征收赋税,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对丁数量的统计发生变化,主要涉及国家赋税的征收,没有涉及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但由于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中国归还的借款实际上增多,导致加剧了中国的债务危机,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借款导致中国债务危机的加剧,而非通货膨胀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问题,排除C项;清政府官员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其观点提出是从维护自身阶级统治的角度来看的,威胁民族工业的发展不是其提出观点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民国初期。根据材料“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一位年轻人剪辫子前还到照相馆照相留念,可以看出其心态是新旧杂陈的,这符合民国初期社会变革与传统习俗之间的矛盾关系,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与改良运动无关,排除B项;“潮流与逆流的反复斗争”描述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剪辫心态,并不是强调先进思想与落后观念的激烈碰撞,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到1946年8月,地主、富农的人口数和占有土地的数量都大幅减少,而贫农和雇工的人数减少,占有土地的数量增加,这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材料是对于抗战前和1946年8月各阶层所占的土地比例统计,根据图表这一时期土地革命任务取得了一定成就,排除A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与社会结构变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解放军官兵连同随军家属等共计十万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将荒原变成了“北大仓”,这体现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A项正确;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中国中西部地区,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此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三大改造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农业发展以及综合国力都还很薄弱,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情况下,以及联合国专门机构农发基金的援助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综合国力等有很大提高,中国从农发基金的主要受援国,日益成为其重要的捐资国和发展经验提供国,这可以说明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惠及世界发展,B项正确;“国际关系民主化”指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由世界各国通过平等协商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共同治理世界事务,而材料主要在讲经济发展,排除A项;亚非拉国家并不都是邻国,排除C项;“引领”一词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主要包括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缺少西亚文明,故第二章可填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D项正确;罗马文明晚于希腊,排除A项;波斯帝国晚于西亚文明,排除B项;玛雅文明是独立性较强的美洲文明,发现较晚,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3世纪欧洲。 据材料,汉萨同盟是一些商业城市结成的商业、政治联盟,在西、北欧各国开展贸易,促进了商业和城市发展,影响了历史进程,C项正确;汉萨同盟主要是控制波罗的海地区贸易而非北大西洋贸易,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汉萨同盟的商业活动,未提及城市自治,排除B项;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在14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法国。材料表明在法国大革命中以“叛国罪”处死的是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和王后,不是起义者,这说明民族国家内涵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叛国罪”处死的对象的变化,不涉及大革命的进程,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人民的人权意识,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叛国罪”处死对象的变化,不涉及建立军事独裁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48年的世界。根据材料“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及所学可知,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殖民地运输大量蔗糖到欧洲市场,逐渐改变了当地的种植结构。后来在反殖民斗争的影响之下,殖民地的产糖量骤减,导致欧洲市场蔗糖供应不足,糖价上涨,这为东印度地区蔗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可见,西方殖民者的利益需求主导着国际分工,C项正确;“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体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与自然条件的联系,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亚非拉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艰巨性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英国隐瞒官方背景,向美国一批有影响力的人物递发宣传资料,隐蔽地向美国各界认识作宣传,以此改变美国中立的态度,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A项正确;英国对美国展开宣传工作,与国内动员无关,排除B项;打破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象,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激起美国对德国的情绪,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7年(埃及)。根据“材料埃及政府又颁布法令,规定外国资本可以向工业、金矿、能源、旅游、交通、银行、水力资源、土地改良、畜牧和建筑等领域投资”可知,埃及允许西方资本的投资,有利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C项正确;苏联改革强调资产国有,而材料体现埃及允许西方投资,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网络等信息,与信息时代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允许西方投资,故并不是强化国家经济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7.(1)文化内涵:儒家道德标准的象征(或:四时秩序的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象征;公正诚直的象征);等级的象征(或:官员品衔的象征);崇尚节俭的价值观的象征(或:主流价值观的象征)。
(2)定义:“服妖”现象,是一种与传统风俗、礼法秩序、主流价值观念等相背离的个人或群体的服饰行为。
成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朝服饰习惯的影响(或:民族交融的影响); 市民阶层的壮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内涵:根据材料一表格中“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可得出儒家道德标准的象征(或:四时秩序的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象征;公正诚直的象征);根据材料一表格中“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可得出等级的象征(或:官员品衔的象征);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可得出崇尚节俭的价值观的象征(或:主流价值观的象征)。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明朝。第一小问定义:根据材料二“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服妖”现象,是一种与传统风俗、礼法秩序、主流价值观念等相背离的个人或群体的服饰行为。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所学可知,服饰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状况,可从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政治上民族交融影响、社会阶层上市民阶层壮大、思想上个性解放等方面回答。根据材料“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可得出元朝服饰习惯的影响,即受民族交融的影响;根据材料“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等信息可知,这时期“服妖”有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等分类,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壮大、个性解放思想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18.
论题: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体现了现代历史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评析:从教材编写方法的角度来看,他提倡的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有助于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历史时空背景下理解历史事件,增强历史的连贯性和深度。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维度分析历史,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
在教材内容方面,刘祚昌先生强调增加社会史的内容,并加强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这反映了对历史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对多元视角的追求。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历史的宏大叙事,还能够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变迁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色彩。此外,重视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以及历史人物的研究,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和重要人物的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历史的脉络。
总体来说,刘祚昌先生的观点体现出一种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方向,即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历史责任感。通过改进教材的编写方法和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改进不仅丰富了历史教育的内涵,也提升了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是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体现了现代历史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近代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与评析。根据材料“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教材编写方法的角度来看,他提倡的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有助于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历史时空背景下理解历史事件,增强历史的连贯性和深度。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维度分析历史,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根据材料“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与“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教材内容方面,刘祚昌先生强调增加社会史的内容,并加强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这反映了对历史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对多元视角的追求。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历史的宏大叙事,还能够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变迁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色彩;根据材料“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与“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外,重视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以及历史人物的研究,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和重要人物的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历史的脉络。
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综合以上可知,总体来说,刘祚昌先生的观点体现出一种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方向,即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历史责任感。通过改进教材的编写方法和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改进不仅丰富了历史教育的内涵,也提升了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19.(1)特征:服务于日本军事目标;规模大,范围广;组织严密,有计划性;专业性强,手段多样。
影响:便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威胁中国领土安全。
(2)意义:为华北敌后抗战提供情报,配合正面战场抗战;揭露日军暴行,利于发动群众抗日;为后来解放华北和治理华北奠基;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测绘能力和水平。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华盗测的特征:根据“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乘机将大量专业人员派往东北和台湾,由此拉开了近代日本专业盗测中国的序幕”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服务于日本军事目标;根据“日军在扩大盗测范围的同时,开始在中国大陆长期部署专业测绘人员”、“日本在华正式设立了永久性日常盗测机构。从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华盗测过程看,其顺序先是台湾、东北,接着是内蒙、山东、东南沿海、华北,再为华东、华中、华南,然后又回到东北”得出规模大,范围广;组织严密,有计划性;专业性强,手段多样。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便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威胁中国领土安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绘制地图的意义:根据“全面抗战时期,出于独立军事作战与根据地发展建设之需要,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得出是为华北敌后抗战提供情报,配合正面战场抗战;根据“不仅标有四县的聚落户数,还将日军在‘扫荡’过程中烧毁的房屋占比精确到每一个村落”得出揭露日军暴行,利于发动群众抗日;根据“清晰呈现出日军驻城及矿区、飞机场等军事设置布局。县图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划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得出为后来解放华北和治理华北奠基;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测绘能力和水平。
20.(1) 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 “北约”与“华约” 柏林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
(2)B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的变革与世界变化紧密相联。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大潮中,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赢得民族独立。在冷战背景下,中国在内政与外交方面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面对国际形势变化,打破封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1947 年3 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为应对美国的挑战,同年9 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在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在军事上,1949 年4 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 年5 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综上所述,“形成对峙”的重要史实有①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②“北约”与“华约”、“激烈对抗”的重要史实有③柏林危机、④古巴导弹危机。
(2)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从单独反抗到国际合作,从部分参加到广泛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抗日战争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相对应的典型历史事件是“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国际合作,排除A项;“抗美援朝”发生在中国已经独立后,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自觉斗争,不是自发斗争,而且“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也不能体现国际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综合五个小组探究,一组探究“国际格局新变化”,说明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二组探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组探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历程,得出结论“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变化之一”,四组探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五组探究“中国与当代世界变局”,由此得出认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的变革与世界变化紧密相联。综合五个小组的探究和所学知识,从中国变化与世界变化关系的角度阐述,如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大潮中,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赢得民族独立。在冷战背景下,中国在内政与外交方面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面对国际形势变化,打破封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等等。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