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了解四格漫画和定格动画的基本知识及创作方法;尝试制作与编绘动漫形象与定格动画。
2.欣赏经典的动漫故事,编绘生活中有趣故事,初步掌握动漫创作过程与方法。3.体验动漫的编绘与制作的乐趣。了解四格漫画和定格动画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尝试编绘与制作动漫形象
2学情分析
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对四格动画的感受,通过作品的创作体验,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通过构思立意,创造设想,对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动漫再现。
3重点难点
重点:四格动画的编绘与定格动画的制作。
难点:故事的情节性,人物形象的连贯性,视觉画面的艺术性。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动漫故事会
1、欣赏导入。
(1)四格漫画作品欣赏。(2)学生感受并表达故事内容情节,画面表现形式。揭示课题《动漫故事会》。
2、学习探究。
(1)连环画。
学生看书了解与认知。
(2)四格漫画
教师分析:四格漫画是用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表现形式。
作品赏析:课本中的《三毛流浪记》
*四格漫画的故事情节。
学生赏析,教师归纳:四格分别为起因、发展、高潮、结尾,最后一格是整幅漫画最精彩、最有趣的地方。
*四格漫画的表现形式。
学生体会,教师归纳:夸张、变形;简练的线条;简单的色块。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怎样编绘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3、编绘体验。
活动一:编说故事。
(1)学生回忆并记录身边发生的故事。
(2)教师讲述一个小故事《宝宝哪去了》
活动二:绘制故事。
(1)教师根据编说的故事进行四格漫画的示范。
*根据故事,精选四个故事画面;*设计画面形象;*绘制故事画面;*构思故事题意。
(2)学生根据教师或小组编说的小故事进行四格漫画的绘制。
作业建议:
(1)二次创造:把老师示范的作品进行第四格的编绘。(2)根据小组编说的故事尝试四格漫画的绘制。
4、课后拓展。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收集相关定格动画的发展历史资料与基本原理知识。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通过介绍动画片的制作,也就是定格动画的制作,讲传统的手绘画面拍摄下来,利用电脑制作软件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从而日学生寻找学习生活中的卡通形象,尝试设计创作一段定格动画。
学时重点
定格动画的制作。
学时难点
人物形象的连贯性,视觉画面的艺术性。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动漫故事会
1、展示导入。
(1)小组展示动画作业,介绍制作方法和过程。
教师提示: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动态、动画轨迹。
补充说明:主题健康、形象鲜明、画面统一、动态连贯。
(2)揭示课题《动漫故事会》
2、学习认知。
(1)定格动画的概念。
定格动画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使人的视觉产生动态的连续感。
(2)定格动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动画的发展:了解课本中的万氏兄弟。*外国动画的发展。
3、技法揭示。
(1)定格动画《小猴与乌龟》创作步骤。
*构思剧本。*角色设定。*分景绘制。*道具制作。*拍摄。*后期剪辑合成。
(2)欣赏定格动画作品和学生作品,体验不同的表现方式。
4、动画制作。
活动一:绘制。
要求:
(1)主题:画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物品或喜食的蔬果。(2)表现:主角形象简练、动态连贯。(3)要求:绘制8—12格的分景图。
活动二:展示。
要求:分组分形式展示。
建议:
(1)翻页动画展示。(2)PPT连续播放展示。(3)gif动态图片展示。(4)Flash动画展示。
5、课后拓展。
(1)学生小结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小结。(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剪纸、泥塑、装置等形式制作一个定格动画。欣赏不同风格的定格动画作品。
课件23张PPT。动漫故事会——定格动画定格动画: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使人的视觉产生动态的连续感。发展历程: 1.中国动画发展:万氏兄弟
2.外国动画发展:
1907年,在美国维太格拉夫公司的纽约制片场,一位无名技师发明了用摄影机一格一格地拍摄场景的“逐格拍摄法”。这种奇妙的方法很快在一些早期影片中大出风头。如《闹鬼的旅馆》(1907年,斯图亚特·勃拉克顿)中,一把小刀在自动切香肠,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在1907年的《奇妙的自来水笔》中,一支自来水笔在自动书写。123456789101112动态绘制:创作步骤:
①构思剧本。
②角色设定。
③分景绘制。
《小猴与乌龟》
主角:小猴背景绘制:小猴动画效果:情境动画效果:创作步骤:
①构思剧本。
②角色设定。
③分景绘制。
④道具制作。
⑤拍摄。
⑥后期剪辑合成。学生作品作品欣赏动画绘制:
①主题:画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物品或喜欢的蔬果。
②表现:形象生动有趣、线条流畅、动态连贯。
③要求:绘制8-12格分景图。
展示形式:
①翻页动画展示。
②PPT连续播放展示。
③gif动画展示。
④Flash动画展示。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风格的定格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