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五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恩施市五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5 20:3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恩施市五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 )
A.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非奴隶身份的男性在古巴比伦社会地位高
D.家庭奴隶制非常突出
2.“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这里所述“它”是指( )
A.布匿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马可·波罗来华
D.罗马帝国的扩张
3.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以武力:亚历山大东征
B.第二次以宗教:伊斯兰教传播
C.第三次以法律:颁布《十二铜表法》
D.体现了古代各地区交流的暴力形式
4.最近腾讯上的一则新闻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从古罗马的衰落,看金融对国家兴衰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古罗马的兴衰史,你认为文中不可能提及( )
A.《十二铜表法》让古罗马共和国量刑定罪有了法律依据
B.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古罗马共和国
C.凯撒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帝国版图最鼎盛时,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5.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准确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理性的光辉不怕笼罩”
6.“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7.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
A.直接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C.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8.阿尔贝蒂(1404—1472)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著有《论建筑》《论绘画》《论雕像》。同时,阿尔贝蒂还是剧作家、诗人、音乐家、数学家,年轻时还是一位跑步、摔跤和登山运动员。他认为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阿尔贝蒂生活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时期
9.下图是一位航海家的日记。据日记内容可知,这位航海家( )
我在1492年5月12日离格拉纳达城,到达帕洛斯海港。在帕洛斯港装备了3艘宜于此类服役的大船。同年8月3日日出前半小时,离开帕港……到达印度群岛,向彼国君主们呈递陛下国书以履行我所接受的命令。……
A.抵达了美洲大陆
B.到达了亚洲印度
C.完成了环球航行
D.到达了非洲好望角
10.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殖民活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经济手段是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
C.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历史原因
D.列强从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
11.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材料旨在强调当时( )
A.人文主义是市民思想的提炼
B.人文主义已经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市民阶层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意大利最早进行了文艺复兴运动
12.“大西洋的深处,泥泞的沙里,躺着被人遗忘了的锁着铁链的人骸,在死沉沉的黑暗里,闪烁着不幸奴隶的白骨,他们从漆黑的巨浪里,大声呼唤:“我们是证人!”这首诗歌是在大声控诉( )
A. 新航路开辟后水手的不幸 B. 三角贸易中黑人悲惨遭遇
C. 西方列强对亚洲殖民扩张 D. 工业革命中工人苦难艰辛
二、材料题
13.民主法治建设和制度建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部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者要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材料二: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1)材料一中所述的这部法典有何历史地位 结合材料回答,这部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法律带来的影响。它在罗马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惟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的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改革日本的土地、赋税徭役制度,并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战争,逼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三:当任何人……和封君发生附庸关系时,受封者必须跪在封君面前说:“大人,现在为某某采邑,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2)你认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请简要说明理由。
(3)材料二当中,日本学习他的第一位老师对日本进行了改革,这场改革叫什么 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4)根据材料三判断材料中描述的是西欧的哪一制度 维系这一制度的纽带是什么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哲伦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航海计划,未被采纳,转而效力西班牙。1519年,他率领265名船员开始远航。1522年,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指出支持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国家。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三、论述题
16.古代文明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起,非洲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东亚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请围绕“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可知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故选B。
3.答案:C
解析: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第三次以法律: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第二次以宗教是指基督教的传播,不是伊斯兰教传播。故选:C。
4.答案:C
解析:
5.答案:C
解析:题目解答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故选C。
6.答案:C
解析:“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贵族的采邑领地可能是一个庄园,也可能是十几个、几十个。一个庄园包括一个或几个村庄。庄园的耕地分两类,一类是贵族直领地(自营地),一类是农奴份地,庄园基本特征是,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农奴,在经济上实行独立经营和核算,内部能自给自足。故选:C。
7.答案:B
解析: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中“1404—1472”“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可知,阿尔贝蒂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体现。故选A。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B
解析:在“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在非洲掳获黑人,装入拥挤的船舱,横渡大西洋,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在途中,由于疾病、饥饿等因素,许多黑人悲惨的死去。材料反映的正是“三角贸易”中程的景象。故选:B。
13.答案:(1)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阶级:奴隶主阶级。
(2)影响: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地位: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认识: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
14.答案:(1)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2)和平交往;理由: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等。
(3)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制度:封君封臣制度或封建制度;纽带:土地。
解析:
15.答案:(1)西班牙
(2)同意,理由: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的一次创举,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
解析:
16.答案:观点: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
论述:古埃及创造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古代两河流域创造了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他地区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例如中国创造了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创造了梵文和佛教等,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总之,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