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4.1河流与湖泊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4.1河流与湖泊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15 17:14: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 10.2水循环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11.1自然资源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知道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能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梳理海洋国土意识。 学业要求 1.能说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概况和主要水体类型。 2.对水体等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知道淡水等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4.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自然资源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5能在教师引导下,设计调查活动,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具备收集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6.树立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7.能举例说出海洋为人类提供的多种资源。
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地球上的水资源》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由《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海洋》《珍惜水资源》四课组成。 第一课《河流与湖泊》,重点是认识陆地表面不同的淡水水体类型和淡水生物,初步学会区分这些水体类型,借助建立模型初步理解陆地水体形成的条件。 第二课《地下水》,首先认识两种典型的地下水体,在猜想的基础上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认识地下水的成因、用途和补充方法。 第三课《海洋》围绕“海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和“海洋资源”两个主题展开,重点是通过盐水蒸发和盐水淡化两个探究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海水又苦又涩的原因,并简单介绍“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第四课《珍惜水资源》作为本单元总结课,先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尽可能列举出水的各种用途,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离不开水、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再通过两个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淡水资源有限、可供使用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让节约用水思想植根于学生的意识深处,并在生活中做一个节约用水的人。 本单元按照先部分后整体的逻辑顺序展开,前三课构成并列关系,逐一认识三类典型水体的显著特点,最后一课以珍惜水资源为话题做单元总结。 《地球上的水资源》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形态和利用。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语言,学生可以了解到水资源的丰富性和重要性,认识到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主题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他们通常知道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水资源的分布、形态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此外,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这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问题+游戏+讨论;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视频+师生互助 4.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实验器材,调查身边水体类型及现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并深入社会宣传。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步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包括水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生还需要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节约用水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描述不同水体的特征来理解水体的多样性;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从而理解水体的形成和变化过程;通过制作水体模型来更好地理解水体的形态和功能。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制作、实验、阅读和交流等活动,提出假设并运用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描述。学生需要具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态度责任:具备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比较水域的不同 观看视频《美丽的景色》,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任务2 名称: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学生小组进行实验,通过模拟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任务3 名称: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8分钟内,组内讨论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找到最多的小组获胜。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就是通过游戏列举自己知道的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的生物,如鱼、青蛙、蛇、乌龟、水草、荷、田螺等等。认识到河流与湖泊的作用。
第2课时 任务4 名称:认识地下水 出示泉水和井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从哪里来。教师指导形成结论。 设计意图:地下水是人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常见的泉水和井水到底来自哪里,让学生猜一猜,引出对地下水这一重要内容的学习。
任务5 名称: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并注意观察水在沙子和碎石中流动的过程和水位在圆筒里的变化过程。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分析结果。 设计意图: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水井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降雨进入可渗透层后,再向下储存在不可渗透层上方石块的缝隙中,从而形成地下水这一过程。这个模拟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能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任务6 名称:地下水的来源 自主学习资料卡片,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将大自然中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水井模型进行比对,理解地下水形成水的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将此示意图与简易水井模型对照起来认识,加深地下水形成的理解。
任务7 名称:地下水的补充 阅读资料,分小组讨论地下水补充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本活动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地下水保护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地下水的愿望。
第3课时 任务8 名称:认识海洋 认真观察图片发现大陆和海洋的分布状况。分小组讨论,形成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从太空看地球和“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发现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
任务9 名称:比较海水与淡水,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实际观察模拟海水,知道海水的味道激发学生对海水成分的好奇心,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
任务10 名称: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海水淡化的过程,了解其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任务11 名称:丰富的海洋资源 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海洋资源的类型。 设计意图: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意识到保护好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第4课时 任务11 名称:水的用途 观看视频,讨论水资源的作用,认识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要节约用水。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认识到水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
任务13 名称: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我们身边常见的自来水、饮用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任务13 名称:节约用水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小组交流或是全班交流节水措施。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增加兴趣,在认识了淡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有限性后,学生已经萌生了节约用水的意识。这一部分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先认识一些节水方法。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 1.描述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了解生活在水中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2.完成模拟实验,观察并探究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分析、比较河流和湖泊的不同。 第2课时: 1.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2.完成简易水井模型的制作。 3.了解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第3课时: 1.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2.能制作简单海水淡化装置。 3.认识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第4课时: 1.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淡水资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 3.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节约用水方法。 4.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评价指标 第1课时: 科学观念:举例说明地表常见的水体类型,初步了解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 科学思维:运用阅读资料、分析比较、模型建构等方法归纳出河流与湖泊的不同点。 探究实践:通过模拟实验和设计制作,选择恰当的材料探究河流与湖泊的模型,解释成因。 态度责任:体验探究河流和湖泊的乐趣,意识到河流和湖泊等水体对人类和动植物的意义,知道淡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应合理利用并加以保护。学会尊重生命和环境,珍惜水资源。 第2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科学思维:通过水井模型,解释地下水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践: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 态度责任: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有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 第3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地球表面水陆的分布情况。 科学思维:知道可以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的原因。 科学探究:能够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态度责任: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形成关爱海洋、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第4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体验和总结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并能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探究实践:多人合作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态度责任: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小能手我会填 海洋里生活着 万余种生物,其中 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 ,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海洋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 。 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 ,有的水域小,蓄水量 。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 ,如水库。 二、小聪明我会选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不会有任何问题 B.使雨水回灌地下也是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C.现在还没有办法补充地下水 2. 下面不属于地下水的主要来源的是( )。 A.雨水 B.积雪融水 C.水蒸气 3. 下面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 )。 A.刷牙不关水龙头 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 C.洗澡水冲厕所 4. 关于湖泊与水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人为建造的 B.水库有多方面的功能 C.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5. 下面水域中,蓄水量最少的是( )。 A.海 B.小溪 C.湖 6. 出现水危机的可能原因不包括( )。 A.水污染严重 B.淡水少,大多分布在冰川 C.节水用水 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能饮用的 C.河流与湖泊与人们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 三、小法官我会判 缺水对人们的生产、 生活影响不大。 ( ) 铺设透水路面可以补充地下水。 ( ) 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 ) 中国有2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 )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 ( ) 将少量海水滴入金属勺中加热,待水干后,勺中留下了盐。( ) 海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 ) 海洋中的矿物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 ) 四、解答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 家庭中还有哪些节水措施?(至少列举4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20 90% 浅海(2)又苦又咸 (3)多 少 人工 水域 二、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6.C 7.C 三、判断题。 ×√√×√√×× 四、解答题 1.铺设透水路面,使雨水回灌地下等。 2.刷牙时关水龙头;洗澡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使用节水水龙头;用洗菜水拖地等。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第1课时
河流与湖泊
(苏教版)三年级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地表常见的水体类型,初步了解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
01
02
运用阅读资料、分析比较、模型建构等方法描归纳出河流与湖泊的不同点。
03
通过模拟实验和设计制作,选择恰当的材料探究河流与湖泊的模型,解释成因。
科学观念
04
体验探究河流和湖泊的乐趣,意识到河流和湖泊等水体对人类和动植物的意义,知道淡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应合理利用并加以保护。学会尊重生命和环境,珍惜水资源。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万物将不能生长,世界将不会如此多姿多彩。因此,珍惜我们人类的生命的源泉,就必须节约用水,才能保护好我们人类的生命线。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节水意识,学校准备筹备开一个水资源博览会,三年级承担这项任务筹备工作。
教学情境
学校准备筹备开一个水资源博览会,三年级承担这项任务筹备工作。水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
探究新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为什们是蓝色的吗?
活动一:比较水域的不同
地球表面约71%的是水,所以呈现蓝色。
探究新知
美丽的景色
探究新知
我们身边有许多河流与湖泊。
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我们身边有许多河流与湖泊。
黄河
青海湖
探究新知
我们身边有许多河流与湖泊。
山涧
池塘
小溪
探究新知
我们身边有许多河流与湖泊。
小型水库
探究新知
陈村水库,安徽第一大水库
水域名称 水域面积 蓄水量 是否天然形成
江、河、湖、海
池塘、小溪、山涧
水库


通常是


通常是
有大有小
有多有少

探究新知
几种水域的不同
实验材料:大方盒、水、油泥、喷壶
探究新知
活动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探究新知
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用喷壶装水后倒入模拟地形里,模拟“降水”。
实验步骤:
活动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探究新知
选择低洼处筑坝,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
实验步骤:
活动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探究新知
当往模拟地形里“降水”时,随着水的逐渐增多,水会往较低的地方流动,形成“ 河流”;水积聚在低洼处就会形成“ 湖泊”。
实验现象:
活动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探究新知
实验结论:
河流与湖泊是由于洼地积水形成的,河流是由高向低流动的;湖泊是静止的。它们形成条件:
①有经常不断地流动着的水(如:降雨)
②有储存水的“槽”。
活动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探究新知
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活动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探究新知
活动规则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8分钟内,组内讨论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找到最多的小组获胜。
活动三: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
探究新知
蜻蜓
青蛙

鲫鱼
金鱼藻
水蛇
小龙虾
鳜鱼
青鱼
河虾
水黾
浮萍
衣藻
白鹭

淡水螺
蝌蚪
香蒲
芦苇
活动三: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
探究新知
河流与湖泊除了为这些生物提供家园,对我们的生活、生产还有着哪些密切的关系呢?
探究新知
淡水资源
航运
水利发电
农田灌溉
水产养殖
河流与湖泊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的作用
课堂练习
1.下面的生物中,( )生活在河流与湖泊中。
A. B. C.
2.下列选项中,( )属于水库的特点。
A . 是流动的 B 蓄水量极大 C. 有人工修建的坝
3.皮皮和丽丽在讨论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时,提出了下面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河流和湖泊是在平地上积水形成的
B. 河流和湖泊是在山地上积水形成的
C. 河流和湖泊是在洼地上积水形成的
一、选择题
C
C
C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下雨时校园里可能会有 “ 河流 ” 和 “ 湖泊 ” 。( )
2.河流和湖泊属于人工水域。( )
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河流与湖泊。( )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的类型,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及性质,通过河流和湖泊模型的制作,知道了水的来源及它们的形成方式,能够说出河流与湖泊里的生物名称,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仅是许多生物的家园,对我们人类有很大的作用。
作业布置
用生活中的工具自己制作一个人工湖,进行展示。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河流与湖泊》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常见水体类型。首先让学生回忆和描述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各种水体,如河流、小溪、池塘、湖泊等,调动他们的已有认识,再阅读课文,进一步概括和了解常见水体类型和主要特征。 第二部分,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先使用油泥塑造不平整的地形,然后 借助模拟降雨来进行模型的适当调整,直至模拟出“河流”“湖泊”,这个模 拟活动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多关于河流和湖泊的感性认识。 第三部分,认识河流与湖泊是生物的家园。教材图片中包含了大量的淡水生物信息,有学生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所选取的动植物体现了淡水生物的 分布结构:淡水植物生长区域分为水面、岸边和水底,淡水动物生活范围分为 上层、下层、近底层和岸边。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常识性认识,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对水的形态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可能没有系统地认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类型。他们可能知道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但对淡水资源的匮乏和水污染的问题认识不足 。 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河流和湖泊,但对这些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和保护意识较为缺乏。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举例说明地表常见的水体类型,初步了解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 科学思维:运用阅读资料、分析比较、模型建构等方法归纳出河流与湖泊的不同点。 探究实践:通过模拟实验和设计制作,选择恰当的材料探究河流与湖泊的模型,解释成因。 态度责任:体验探究河流和湖泊的乐趣,意识到河流和湖泊等水体对人类和动植物的意义,知道淡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应合理利用并加以保护。学会尊重生命和环境,珍惜水资源。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了解生活在水中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难点:完成模拟实验,观察并探究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分析、比较河流和湖泊的不同。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比较水域的不同观看视频,回答描述河流和湖泊的不同,并画出简图。能基本能不能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按照实验步骤合作完成内容。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总结河流与湖泊形成的条件。能基本能不能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完成游戏,列举自己知道的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的生物,如鱼、青蛙、蛇、乌龟、水草、荷、田螺等等。认识到河流与湖泊的作用。能基本能不能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主题情景:学校准备筹备开一个水资源博览会,三年级承担这项任务筹备工作。水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环节一:比较水域的不同教师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 教师展示地球图片。 考答 讲解:地球表面约71%的是水,所以呈现蓝色。 师:地球上水资源相当丰富,这些水资源以各种形式体现,十分美丽。现在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吧! 教师播放视频:《美丽的景色》。 同学们,现在我们思考一下:我们身边有河流和湖泊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1.我们身边有许多河流与湖泊。 2.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不同水域吧!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进一步探索。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提升兴趣,学生回答描述河流和湖泊的不同,并画出简图。 活动意图说明:观看视频,提升学习积极性,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对水资源的认识。环节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我们身边有很多河流与湖泊,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实验名称: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实验器材:大方盒、水、油泥、饮料瓶 实验步骤: (1)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用饮料瓶装水后倒入模拟地形里,模拟“降水”。 (2)选择低洼处筑坝,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填写记录。 实验现象: 当往模拟地形里倒水时,随着水的逐渐增多,水会往比较低洼的地方流动,在低洼处就会形成“湖水”。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河流与湖泊是由于洼地积水形成的,河流是由高向低流动的;湖泊是静止的。它们形成条件:①有经常不断地流动着的水(如:降雨):②有储存水的“槽”。 下面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总结一下吧! 教师播放视频:《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按照实验步骤合作完成内容。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总结河流与湖泊形成的条件。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模拟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环节三: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里面生活着许多生物。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吧! 游戏规则: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8分钟内,组内讨论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找到最多的小组获胜。 学生进行展示。 参考: 有鱼、青蛙、蛇、乌龟、水草、荷、田螺等等。 河流与湖泊除了为这些生物提供家园,对我们的生活、生产还有着哪些密切的关系呢?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参考: (1)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生活、工业、农业用水。 (2)河流有运输功能,沟通各地。 (3)湖泊可以调节河流水量,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好。 (4)河流与湖泊中有众多的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5)具有旅游价值,观赏文化价值。学生完成活动,分组讨论,分析得出答案。 通过游戏列举自己知道的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的生物,如鱼、青蛙、蛇、乌龟、水草、荷、田螺等等。认识到河流与湖泊的作用。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游戏列举自己知道的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的生物,如鱼、青蛙、蛇、乌龟、水草、荷、田螺等等。认识到河流与湖泊的作用。。
7.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河流与湖泊 1.河流:蜿蜒曲折,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 湖泊:湖光山色,水是蓄积在洼地里 2.模拟形成过程 3.用途:灌溉 、养殖、航运、发电、生活和生产用水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生物中,( )生活在河流与湖泊中。 A. B. C. 2.下列选项中,( )属于水库的特点。 A . 是流动的 B 蓄水量极大 C. 有人工修建的坝 3.皮皮和丽丽在讨论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时,提出了下面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河流和湖泊是在平地上积水形成的 B. 河流和湖泊是在山地上积水形成的 C. 河流和湖泊是在洼地上积水形成的 二、判断题 1.下雨时校园里可能会有 “ 河流 ” 和 “ 湖泊 ” 。( ) 2.河流和湖泊属于人工水域。( ) 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河流与湖泊。( ) 参考答案: 一、CCC 二、√×√ 实践作业:用生活中的工具自己制作一个人工湖,进行展示。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河流与湖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起始课,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水资源就是其中的一种。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河流和湖泊水仅仅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三年级的学生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能有浅显的认识,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可能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对于河流和湖泊的不同理解的不够充分,需要在实验中进行对比讲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