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4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珍惜水资源》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水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首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尽可能多而广地列举水的用途,再讨论缺水对生活、工农业生产、运输养殖业等产生的影响,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第二部分,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这部分安排两个活动:活动一,学生取水模拟淡水及海水的总量,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活动二,通过“供水者”和“用水者”角色扮演活动,体验淡水资源供不应求时就会越来越少,萌生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第三部分,认识一些节水方法。教材先用图片列举了农业、工业、生活中的三种节水措施,丰富学生的认知,接着将落脚点放在讨论家庭中的节水措施,制订家庭节水方案,比较节水前后一周用水量的变化,激发学生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认识有限,他们可能不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导致淡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没有严重缺水的亲身经历,不清楚地球上为什么会淡水资源紧缺,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认识也不全面 。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体验和总结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并能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探究实践:多人合作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态度责任: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难点:完成体验活动,分析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原因。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水的用途通过讨论,认识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要节约用水。能基本能不能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通过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对比分析,在各种水资源总量的巨大差异中,他们会很容易意识到淡水资源的确非常有限。能基本能不能节约水资源完成游戏,交流节水措施,制作节水方案。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主题情景: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但是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所以我们得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那么,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到底该怎样做呢?环节一:水的用途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 教师展示水的作用图片。 同学们,现在我们讨论一下水的作用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小结: 1.生活方面:饮用、煮饭、洗衣、洗澡、清洁汽车、打扫卫生等活动处处离不开水。 2.农业方面:农业用水指用于灌溉和农村牲畜的用水。 3.工业方面:工业用水指工业生产中直接和间接使用的水量,如工厂加工、清洗、冷却等过程都离不开水,此外还有锅炉用水等。 3.水运方面:水运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没有水,船舶便无法航行。 4.水产养殖方面: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 水在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各面发恢重大作用,但是,现在水资源十分稀缺。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吧! 教师播放视频: 《水资源利用现状》讨论水资源的作用。 观看视频 认识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要节约用水。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认识到水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地重要。环节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我们所能利用的就是淡水,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缺水农业生产受损 缺水日常生活不便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实验名称: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实验器材:容量为1升的量杯、3个不同容量的量杯、滴管等。 实验步骤: (1)在容器中装入1升水,代表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 (2)从容器中分别取21毫升、6.5毫升、0.5毫升的水装入三个杯子,依次代表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的总量。 (3)容器中余下的水代表海水。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填写记录。 实验现象: 冰川水最多,地下水次之,河流和湖泊水最少。通过对比,能直观的看出地球上的水虽然数量巨大,但是能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却非常少。 地球上的水是极其有限的,当面对七十亿人口,我们地球上淡水资源利用情况如何呢? 实验名称: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实验材料:3把相同的小勺、水盆等。 实验步骤: 1.在盆中装半盆水,代表某地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1名供水者每用小勺向盆中加水1次,2~3名用水者根据需求从盆中取水1~2次。 3.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盆里的水取完。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 往水盆里加水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取水的速度。 实验结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供不应求,地球向人类供给一滴水,人类就将使用两滴水,所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地球上的淡水供不应求。按照实验步骤合作完成内容。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对比分析,在各种水资源总量的巨大差异中,他们会很容易意识到淡水资源的确非常有限。 完成实验,通过“供水者”和“用水者”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思考,在参与、体验中理解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及其原因。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我们身边常见的自来水、饮用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环节三:节约用水面对水越来越匮乏,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又离不开。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主要是三个方面: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使用节水产品。 农业节水:农业主要节水措施有滴灌、喷灌、微灌和渗灌。 教师出示图片。 讲解滴灌技术: 农田滴灌: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 滴灌通过塑料管道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渗漏,水的利用率高达95%,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约30%-50% 。 工业节水方面主要是循环用水技术。 循环用水: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 循环用水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将系统内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不补充或少量补充新鲜水,尽量减少废水的排放。这种用水方式可以形成一个闭路循环的用水系统,从而在不排放或少排放废水的情况下满足生产需求 。 家庭节水方面主要是使用节水产品。 新型抽水马桶能产生耗水量少、旋转快的强劲水流。 节水型洗衣机则能根据衣物量和脏净程度自动或手动调整用水量。 家庭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节水措施? 现在我们分小组来寻找吧! 游戏规则: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5分钟内,组内讨论生活中的节水措施,找到最多的小组获胜。 学生进行展示。 小结; 1.关闭水龙头 刷牙、洗手时要及时关闭水龙头。 2.间断式用水。 3.循环用水。 如洗澡,普通浴缸能装水200~300升,洗完澡后,不要把水放掉,可用这些水洗车、冲马桶、拖地等。 现在,请大家为你的家制定一份节水方案,在坚持一周后比较用水量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参考: 一周用水对比图节水前节水后
学生完成活动,分组讨论,分析得出答案。 通过游戏小组交流或是全班交流节水措施。 学生自己制定方案。 活动意图说明:游戏引入增加兴趣,在认识了淡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有限性后,学生已经萌生了节约用水的意识。这一部分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先认识一些节水方法。
7.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珍惜水资源 水的用途 淡水资源的现状 淡水资源供不应求的原因 节约用水的方法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没有水,植物无法生长 B. 没有水,海洋生物就无法生存 C. 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从自身做起,不向自然水域中投放污染物 B. 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自然水域,提高环保意识 C. 自然水域中小鱼、田螺等水生生物数量庞大,不必保护 3.在体验 “ 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 的模拟实验中,你认为会导致用水量增加的是( )。 A. 海水的蒸发 B. 人口数量增多 C. 使用节用设施 二、判断题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 2.洗脸抹香皂时要随手关闭水龙头。( ) 3.淘米或洗 菜 时用水清洗的次数越多越好。( ) 4.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 ) 参考答案: 一、CCB 二、√√×√ 实践作业:自己在制作一个节水方案,用手抄报的方式进行展示。
9.教学反思与改进 三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经常听父母老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他们心理会有一些疑惑,诸如水龙头一拧开就有水,到处都有水,怎么就说水是有限的呢?老师总要求我们主动节水,可是爸爸妈妈也没有主动节水,反而为了卫生让我们使用流动水冲洗。这些疑惑留在学生的小脑袋里,不能解决这些疑惑便不能将节水行动落到实处。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地球上水资源的稀缺。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在讨论节水措施过程中与日常生活联系不深,所以课堂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4课时
珍惜水资源
(苏教版)三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01
02
通过实验体验和总结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并能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03
多人合作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科学观念
04
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
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但是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所以我们得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那么,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到底该怎样做呢?
探究新知
活动一:水的用途
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水有哪些作用呢?
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水有哪些作用呢?
探究新知
活动一:水的用途
生活方面:饮用、煮饭、洗衣、洗澡、清洁汽车、打扫卫生等活动处处离不开水。
探究新知
活动一:水的用途
农业方面:农业用水指用于灌溉和农村牲畜的用水。
探究新知
活动一:水的用途
工业方面:工业用水指工业生产中直接和间接使用的水量,如工厂加工、清洗、冷却等过程都离不开水,此外还有锅炉用水等。
探究新知
活动一:水的用途
水运方面:水运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没有水,船舶便无法航行。
探究新知
活动一:水的用途
水产养殖方面: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探究新知
水在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各面发恢重大作用,但是,现在水资源十分稀缺。
水资源利用现状
活动一:水的用途
探究新知
缺水农业生产受损
活动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探究新知
缺水日常生活不便
活动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实验材料:容量为1升的量杯、3个不同容量的量杯、滴管等。
探究新知
实验名称: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活动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探究新知
在容器中装入1升水,代表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
活动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探究新知
从容器中分别取 21 毫升、6.5 毫升、0.5 毫升的水装入三个杯子,依次代表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的总量。容器中余下的水代表海水。
活动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探究新知
活动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冰川水最多,地下水次之,河流和湖泊水最少。通过对比,能直观的看出地球上的水虽然数量巨大,但是能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却非常少。
实验材料:3把相同的小勺、水盆等。
探究新知
实验名称: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活动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探究新知
活动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1.在盆中装半盆水,代表某地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1名供水者每用小勺向盆中加水1次,2~3名用水者根据需求从盆中取水1~2次。
3.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盆里的水取完。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名称: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探究新知
往水盆里加水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取水的速度。
结论
地球上的淡水供不应求。
活动二: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实验名称: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探究新知
活动三:节约用水
面对水越来越匮乏,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又离不开。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农业节水:农业主要节水措施有滴灌、喷灌、微灌和渗灌。
探究新知
活动三:节约用水
农田滴灌: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
滴灌通过塑料管道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渗漏,水的利用率高达95%,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约30%-50% 。
探究新知
活动三:节约用水
循环用水: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
循环用水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将系统内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不补充或少量补充新鲜水,尽量减少废水的排放。这种用水方式可以形成一个闭路循环的用水系统,从而在不排放或少排放废水的情况下满足生产需求 。
探究新知
活动三:节约用水
家庭节水方面主要是使用节水产品。
新型抽水马桶能产生耗水量少、旋转快的强劲水流。
节水型洗衣机则能根据衣物量和脏净程度自动或手动调整用水量。
探究新知
活动规则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5分钟内,组内讨论生活中的节水措施,找到最多的小组获胜。
家庭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节水措施?
活动三:节约用水
1.及时关闭水龙头
探究新知
活动三:节约用水
刷牙、洗手时要及时关闭水龙头。如果不间断放水1分钟,就会浪费6升水。及时关闭水龙头,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可节约用水大约500升。
2.循环用水。
探究新知
活动三:节约用水
如洗澡,普通浴缸能装水200~300升,洗完澡后,不要把水放掉,可用这些水洗车、冲马桶、拖地等。
探究新知
现在,请大家为你的家制定一份节水方案,在坚持一周后比较用水量的变化。
活动三:节约用水
探究新知
一周用水对比图 节水前
节水后
活动三:节约用水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没有水,植物无法生长
B. 没有水,海洋生物就无法生存
C. 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从自身做起,不向自然水域中投放污染物
B. 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自然水域,提高环保意识
C. 自然水域中小鱼、田螺等水生生物数量庞大,不必保护
3.在体验 “ 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 的模拟实验中,你认为会导致用水量增加的是( )。
A. 海水的蒸发 B. 人口数量增多 C. 使用节用设施
一、选择题
C
C
B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
2.洗脸抹香皂时要随手关闭水龙头。( )
3.淘米或洗 菜 时用水清洗的次数越多越好。( )
4.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 )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水的用途,了解了淡水资源的现状,知道了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的淡水资源一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节约用水。“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业布置
自己在制作一个节水方案,用手抄报的方式进行展示。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 10.2水循环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11.1自然资源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知道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能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梳理海洋国土意识。 学业要求 1.能说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概况和主要水体类型。 2.对水体等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知道淡水等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4.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自然资源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5能在教师引导下,设计调查活动,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具备收集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6.树立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7.能举例说出海洋为人类提供的多种资源。
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地球上的水资源》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由《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海洋》《珍惜水资源》四课组成。 第一课《河流与湖泊》,重点是认识陆地表面不同的淡水水体类型和淡水生物,初步学会区分这些水体类型,借助建立模型初步理解陆地水体形成的条件。 第二课《地下水》,首先认识两种典型的地下水体,在猜想的基础上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认识地下水的成因、用途和补充方法。 第三课《海洋》围绕“海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和“海洋资源”两个主题展开,重点是通过盐水蒸发和盐水淡化两个探究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海水又苦又涩的原因,并简单介绍“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第四课《珍惜水资源》作为本单元总结课,先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尽可能列举出水的各种用途,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离不开水、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再通过两个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淡水资源有限、可供使用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让节约用水思想植根于学生的意识深处,并在生活中做一个节约用水的人。 本单元按照先部分后整体的逻辑顺序展开,前三课构成并列关系,逐一认识三类典型水体的显著特点,最后一课以珍惜水资源为话题做单元总结。 《地球上的水资源》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形态和利用。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语言,学生可以了解到水资源的丰富性和重要性,认识到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主题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他们通常知道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水资源的分布、形态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此外,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这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问题+游戏+讨论;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视频+师生互助 4.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实验器材,调查身边水体类型及现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并深入社会宣传。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步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包括水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生还需要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节约用水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描述不同水体的特征来理解水体的多样性;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从而理解水体的形成和变化过程;通过制作水体模型来更好地理解水体的形态和功能。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制作、实验、阅读和交流等活动,提出假设并运用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描述。学生需要具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态度责任:具备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比较水域的不同 观看视频《美丽的景色》,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任务2 名称: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学生小组进行实验,通过模拟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任务3 名称: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8分钟内,组内讨论寻找河流与湖泊周围的生物,找到最多的小组获胜。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就是通过游戏列举自己知道的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的生物,如鱼、青蛙、蛇、乌龟、水草、荷、田螺等等。认识到河流与湖泊的作用。
第2课时 任务4 名称:认识地下水 出示泉水和井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从哪里来。教师指导形成结论。 设计意图:地下水是人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常见的泉水和井水到底来自哪里,让学生猜一猜,引出对地下水这一重要内容的学习。
任务5 名称: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并注意观察水在沙子和碎石中流动的过程和水位在圆筒里的变化过程。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分析结果。 设计意图: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水井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降雨进入可渗透层后,再向下储存在不可渗透层上方石块的缝隙中,从而形成地下水这一过程。这个模拟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能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任务6 名称:地下水的来源 自主学习资料卡片,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将大自然中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水井模型进行比对,理解地下水形成水的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将此示意图与简易水井模型对照起来认识,加深地下水形成的理解。
任务7 名称:地下水的补充 阅读资料,分小组讨论地下水补充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本活动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地下水保护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地下水的愿望。
第3课时 任务8 名称:认识海洋 认真观察图片发现大陆和海洋的分布状况。分小组讨论,形成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从太空看地球和“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发现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
任务9 名称:比较海水与淡水,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实际观察模拟海水,知道海水的味道激发学生对海水成分的好奇心,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
任务10 名称: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海水淡化的过程,了解其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任务11 名称:丰富的海洋资源 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海洋资源的类型。 设计意图: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意识到保护好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第4课时 任务11 名称:水的用途 观看视频,讨论水资源的作用,认识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要节约用水。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认识到水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
任务13 名称:体验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我们身边常见的自来水、饮用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任务13 名称:节约用水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小组交流或是全班交流节水措施。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增加兴趣,在认识了淡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有限性后,学生已经萌生了节约用水的意识。这一部分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先认识一些节水方法。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 1.描述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了解生活在水中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2.完成模拟实验,观察并探究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分析、比较河流和湖泊的不同。 第2课时: 1.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2.完成简易水井模型的制作。 3.了解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第3课时: 1.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2.能制作简单海水淡化装置。 3.认识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第4课时: 1.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淡水资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 3.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节约用水方法。 4.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评价指标 第1课时: 科学观念:举例说明地表常见的水体类型,初步了解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 科学思维:运用阅读资料、分析比较、模型建构等方法归纳出河流与湖泊的不同点。 探究实践:通过模拟实验和设计制作,选择恰当的材料探究河流与湖泊的模型,解释成因。 态度责任:体验探究河流和湖泊的乐趣,意识到河流和湖泊等水体对人类和动植物的意义,知道淡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应合理利用并加以保护。学会尊重生命和环境,珍惜水资源。 第2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科学思维:通过水井模型,解释地下水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践: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 态度责任: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有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 第3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地球表面水陆的分布情况。 科学思维:知道可以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的原因。 科学探究:能够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态度责任: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形成关爱海洋、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第4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体验和总结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并能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探究实践:多人合作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态度责任: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小能手我会填 海洋里生活着 万余种生物,其中 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 ,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海洋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 。 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 ,有的水域小,蓄水量 。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 ,如水库。 二、小聪明我会选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不会有任何问题 B.使雨水回灌地下也是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C.现在还没有办法补充地下水 2. 下面不属于地下水的主要来源的是( )。 A.雨水 B.积雪融水 C.水蒸气 3. 下面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 )。 A.刷牙不关水龙头 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 C.洗澡水冲厕所 4. 关于湖泊与水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人为建造的 B.水库有多方面的功能 C.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5. 下面水域中,蓄水量最少的是( )。 A.海 B.小溪 C.湖 6. 出现水危机的可能原因不包括( )。 A.水污染严重 B.淡水少,大多分布在冰川 C.节水用水 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能饮用的 C.河流与湖泊与人们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 三、小法官我会判 缺水对人们的生产、 生活影响不大。 ( ) 铺设透水路面可以补充地下水。 ( ) 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 ) 中国有2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 )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 ( ) 将少量海水滴入金属勺中加热,待水干后,勺中留下了盐。( ) 海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 ) 海洋中的矿物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 ) 四、解答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 家庭中还有哪些节水措施?(至少列举4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20 90% 浅海(2)又苦又咸 (3)多 少 人工 水域 二、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6.C 7.C 三、判断题。 ×√√×√√×× 四、解答题 1.铺设透水路面,使雨水回灌地下等。 2.刷牙时关水龙头;洗澡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使用节水水龙头;用洗菜水拖地等。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