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彩画小品创作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3.水彩画小品创作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3-18 18:40:02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彩风景画的技法,学习用湿画法.干画法相结合来表现自然景物。
2.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欣赏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及通过示范了解其他特殊技法。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水彩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西湖的美,了解水彩画的其它技法,体会水彩画的美感。
教学难点:掌握水彩画技法中的湿.干结合的画法.风景画的三个层次以及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感知
我们家乡楠溪江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我们可以用水彩画工具来描绘家乡的美景。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1.回顾上节课内容,进行课前工具准备检查。
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水彩画的两大基本技法。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彩画的哪两大基本技法呢?
它们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呢?
教师:除了两大基本技法,当然还有其它的技法,我们先来看看不同材料在水彩画中的运用,会有怎样得出其效果呢?
2. 水彩画其它技法的介绍。
(1)介绍水彩画中不同材料的运用。(撒盐,撒颜料等)
教师:在你们活动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效果你认为最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开始做尝试。
学生讨论环节。
学生回答环节。
老师总结环节。(得出:撒颜料具有强烈的动感;撒盐具有棉絮般
的感觉等)
(2)欣赏(幻灯片放映)
再一次领略不同技法在水彩画中的运用给人的不同感受。
看了这么多的水彩风景画,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引出一幅画的空间层次)
3.近景、中景、远景。
提出一幅完整的风景水彩画,它们都具有三个层次。
根据水彩画分析三个层次的概念。
欣赏水彩画,巩固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4.构图的一般原则。
(1)展示一张风景的照片。
教师:你们觉得像这样一张风景照,你认为哪个角度的画面是你认
为理想的?
学生讨论。
老师用幻灯片展示。
(2)引出构图的一般原则:
处理好主次关系。 均衡与呼应。 疏迷与聚散。 对比与统一。 选择好视平线的位置。(结合画面分析其中几点)
活动3【练习】体验练习
教师示范:作画的一般步骤:
1.用铅笔打稿。
2.刷上底色,天空色彩从远处开始画起。
3.画中景,刻画主体。
4.画出近景。
强调:用铅笔打稿时务必用橡皮擦;作画时候要先淡后浓;中景要加强
刻画等。
活动4【作业】作业巩固
请同学们临摹课本中一幅水彩风景画。
教师总结:对学生在作业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本课时进行归纳与总结。
课件30张PPT。风景画之美是人对自然爱的结晶。风景美是永恒的,因为自然是永恒的。美丽的楠溪江

——水彩楠溪——拥抱自然,我是小导游!请告诉我们你去过楠溪江哪些好玩好看的地方?狮子岩楠溪江,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十二峰龙瀑仙洞石桅岩楠溪江美在哪里?水秀
岩奇
瀑多
村古
滩林美他们都被楠溪江优美的
风景吸引而来!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
用水彩来表现
楠溪江的!欣赏作品——你觉得这些水彩画加深了你对楠溪江怎样的感受?尝试与探索
让我们带着“干湿画法如何表现这个问题,分四组做一些尝试与探索第一组:将整张纸弄湿或弄湿一小块地方,向纸中打湿的部分涂上
颜色观察其效果。 第二组:将含水量较多的颜色抹在纸上,趁湿往上滴清水或涂上不同的
颜色观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第三组:将含水量较多的颜色抹在纸上,趁湿紧边上画上另一种颜色,
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第四组:将含水量较少的颜色抹在纸上,干后紧挨边上画上另一种颜色,
或这两种颜色相互的叠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思考并讨论:
1、各组派代表说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哪组同学用的是湿画法?那组同学用的是干画法?
3、这些方法在之前看到的水彩画中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与观察,我们不难
发现水彩画的特点:
轻快、朦胧、淡雅适宜表现那些自然景象?比如淡雅 、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等 中国画和水彩画有何异同?水彩画国画说说水彩画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什么异同之处。1、材料的异同2、表现的方法名作欣赏下节课请准备铅笔一支;
水彩笔或者毛笔大小各一支;
水彩颜料;
调色盘;
笔洗;
水彩纸;
橡皮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