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7 19:0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 年 级 下 半 期 语 文 试 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欺侮(rǔ) 褶皱(zhě) 晦暗(huì) 戛然而止(gǎ)
B. 两栖(xī) 劫难(nàn) 凫水(fú) 海枯石烂(nàn)
C. 磅礴(bó) 眼眶(kuàng) 羁绊(bàn) 草长莺飞(yīng)
D. 缄默(jiān) 狩猎(shǒu) 沙砾(lì) 天衣无缝(fè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 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什么争讼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B.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蔌蔌地落下来。
C.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D.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来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综迹。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自以为作案计划天衣无缝,结果漏洞百出,刑警们迅速缉拿他归案。
B.望着高耸云间的摩天大楼,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的工程建造实力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C.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D.水边长出了衰草连天的芦苇,远远望去毛茸茸的一片,十分浪漫。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方案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C.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的风气。
D.在学校艺术节中,初二五班自编自演的课本剧虽然发展了学生个性,而且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悄怆幽邃: 深 B.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C. 寻向所志:方向 D.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不可知其源
B. 中峨冠而多髯者 乃记之而去
C. 不足为外道也 中轩敞者为舱
D. 忘路之远近 能以径寸之木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他们)领着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竟然就跟外面的人分隔开了。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虚构了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借此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没有战争,没有苛政,没有纷扰。
B.《小石潭记》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反映了游鱼的轻快自由,其中“怡然”从动态写游鱼轻快地游玩,“俶尔”从静态在写游鱼不动的憨态可掬。
C.《核舟记》全文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舟赤壁的核舟,最后对核舟雕刻做一个分类统计。
D.《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同为游记,都有清晰的游踪,但《桃花源记》是借游记之体讲述虚拟故事表达社会理想,《小石潭记》则是记述沿途所见,并抒发作者情感。
三、默写(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 分)
①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求之不得, 。(《关雎》)
③蒹葭萋萋, 。(《蒹葭》)
(2)请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和颈联。(4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吭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④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 ! ”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 !”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0.通读全文,请分条梳理文章中列举的成语介绍了古人歌唱的哪些特点?(4分)
答:
11.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如果要还原,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请分析你的理由。(3分)
“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答:
12.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下面哪一组句子填入第⑥段空白处更合适,请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
A.“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气势宏大,高远巍峨!” “气势磅礴,浩渺苍茫!”
答:
五、作文(60分)
13.声音无处不在,声音中饱含丰富的信息,传递着丰富的情意。倾听风雨雷电,江流河海,鸟鸣虫唱,感受自然之声的变化万千;倾听亲人叮咛,师长教导,同伴问候,感受生活里的至美情意……
你的成长经历中,一定有一种声音,回响于你的脑畔,带给你成长的力量……
请以“倾听 的声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有真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B卷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请简要分析第三句诗中“望”字的作用。(2分)
答:
2.同为送别诗。本诗表达的情感是否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相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登泰山记
(清)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色彩。
B.道少半 道:道路
C.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使……停留
D.皆不及往 及:赶得上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3分)
(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3分)
5.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本文作者的游览经过与《小石谭记》的游览经过是不是完全相同?试举例分析。(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 根据名著《傅雷家书》内容,填写下面空格(2分)
傅雷通过书信对长子傅聪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教导他要做一个
, 的艺术家。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作答 (2分)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
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事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选文中,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时,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答:
现代文阅读(18分)
梧 桐 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请概括梧桐树在不同阶段的妆容。
(要求:有时间,有妆容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答:
请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入④段的空白处并说明理由。(4分)
A.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B.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答:选择 ,理由:
(1)请赏析“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①段中划线句子“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的理解。(3分)
11.本文结尾处,作者借“主人对梧桐树的了解”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请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明白了哪些道理?(4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茶文化的社会功能。(4分)
材料一: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继承发扬了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传统美德。吴觉农先生和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材料二: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以茶会友就是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这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由此可见,茶还有育人的教化功能。
材料三:唐代陆羽 《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 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中国茶文化对世界文化影响十分显著。
答:
13、为了学习山茶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学校全体师生集体前往蒙顶山开展“悟山茶之文化,传革命精神”的研学活动。在研究学习活动之前,学校小记者采访了活动主要策划人李老师。请你根据采访情景以及回答的内容,补出所提的问题。(4分)
问:
答:我们开展这次研学活动,既要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沐浴春天的美好气息,更要让同学们体验、了解中国优秀的茶文化,继承发扬我们优良的革命传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此,我们事先派相关人员做了详尽的实地考察研究工作,在校召开了多次工作碰头会,为大家的吃、游、行做了详尽的安排部署。我们的活动安排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蒙顶山茶文化的历史以及发展、学生实地体验采茶、观摩炒茶、制作等系列活动;二是让孩子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我们还根据研学地的特点以及活动内容,策划了7个系列研学课题,以期同学们在游中学,玩中学。
14、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为弘扬传统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将以“茶文化”为主题开展研学成果展示活动,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4分)
答: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