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黑暗”VS“曙光”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习目标:知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课标与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中古时期欧洲的相关史实,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对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认识到这一时期欧洲内部的政治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的状况,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多元特点,加深对人类文明多元化特点的理解。
2017课标: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5—15世纪
打破“罗马治下的和平”
材料一:在西罗马帝国土崩瓦解的同时,东罗马帝国却因其强大的海军、丰富的资源以及首都的无险而安然无恙。蛮族的入侵虽然摧毁了罗马城,但却攻不破君士坦丁堡。
——《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蛮族入侵对罗马帝国的影响。
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出现众多蛮族国家。东罗马帝国成功抵御入侵,得以继续发展。
分裂VS集权
落后VS繁荣
剧变VS衰落
1
分裂VS集权
1、西欧的政治分裂
国王的痛苦:
一方面来自教会;
一方面来自地方贵族;
1、西欧的政治分裂·来自贵族的痛苦
蛮族入侵摧毁了罗马原有的政治制度,依据现状建立新的制度。
材料二:德意志君主(日耳曼人)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资金支付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的给养。这时惟一可供选择的办法就是将地产作为他们从事公共服务的报酬。
——《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封建制度产生的原因。
1、西欧的政治分裂·来自贵族的痛苦
原因
内容
特点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
①以土地为纽带;
②层层分封,严格等级制
③契约意识;
④双向权利义务;
⑤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封君封臣制度
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1、西欧的政治分裂·来自贵族的痛苦
材料三:在西欧,任何一块土地一旦封授,土地上的管理权及所有其他的权力包括经济权、司法权、治安权、警察权、铸币权、军事权等全都转移到土地受领人手里,而给他土地的人,即封主,即使他是国王,也都不再对这块封地有任何的管理权力。在这样一种制度下,集中的权力不可能存在。 ——摘编自《西方那一块土》
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
王权—贵族
积极: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孕育统一的力量。
消极:君主权力分散难以集权,西欧呈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1、西欧的政治分裂·来自贵族的痛苦
比较项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社会
纽带
统治
相同点
土地、契约
血缘、宗法
不可越级统治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维护统治;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相对独立性
1、西欧的政治分裂·来自教会的痛苦
卡诺莎之辱1077年
中古时期的欧洲是政教结合的二元制社会:皇帝统治世俗,教皇统治精神世界,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出 生
在教父
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 婚
由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
由教父主持
涂香油仪式,以求
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死 后
葬礼在教
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1、西欧的政治分裂·来自教会的痛苦
在1世纪—5世纪,罗马帝国为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推行基督教;在这个时期教权服务于王权!
卡诺莎之辱1077年
1075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失败,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亨利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后,最终获得教皇的饶恕。
8世纪中期以后,教权高于王权
1、西欧的政治分裂·来自教会的痛苦
经济: 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
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政治: 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
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思想: 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
中古时期基督教的实力
婴儿接受洗礼
1、西欧的政治分裂·来自教会的痛苦
扩大了西欧政治的分裂,王权受到教权制约。
材料四:
是主教,而不是世俗统治者,应对教会的行政负责。
——教皇基拉西乌斯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根据材料四,分析基督教会在西欧的作用。
王权—教会
2、东欧的政治集权
拜占庭帝国[395--1453]
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6世纪中期之后
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
7世纪中后期
9世纪之后
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诺曼人;塞尔柱突厥诸国)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13世纪初
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世纪初,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1453年,最终灭亡。
1453年
1355年
1444年
1265年
1205年
2、东欧的政治集权
9世纪
13世纪中期
16世纪初
17世纪末
1547
莫斯科公国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基辅罗斯
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继续扩张
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地跨欧亚
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庞大帝国
俄罗斯
2、东欧的政治集权
材料五:拜占庭帝国带有浓厚的东方政治色彩,皇帝的权力很大,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摘编自《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六:伊凡四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中外历史纲要·下》
根据材料五与六,概括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在政治方面的共同点。分析此种现象产生的影响。
共同点:政治上推行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影 响:国家统一,社会较为安定。
2
落后VS繁荣
1、西欧的经济衰退
原因:蛮族入侵导致西欧生产力衰退,产生庄园经济。
特点:西欧庄园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商品经济的存在。
材料七:由于远距离贸易、集中手工业生产、帝国货币等的消失,采邑(庄园)必须为自身提供几乎它所需要的一切。
——《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七,分析庄园制产生的原因,并概括庄园的特点。
1、西欧的经济衰退
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庄
园
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向领主缴纳租税
庄园制度与农奴制度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及社会政治单位
2、东欧的经济繁荣
材料八:拜占庭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中外历史纲要·下》
根据材料八,分析拜占庭工商业发达的原因。
地处丝绸之路,
商贸往来频繁,易于发展工商业。
3
剧变VS守旧
1、西欧大剧变·城市发展
材料九: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中外历史纲要·下》
根据材料九,概述西欧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状况:西欧生产力不断发展,工商业逐渐繁荣。
影响:城市兴起,工商业阶层势力壮大。
城市对中世纪西欧产生哪些影响?
中世纪的市民为城市铺路
1、西欧大剧变·城市发展
材料十:中世纪早期社会结构中除了领主就是农奴,城市中出现了第三类人,他们是“市民”。
——《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十一: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十二: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而这种精神正式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区都没有的。
——《全球通史》
阶级:市民阶级出现
政治:城市获取自治权
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文化:大学促进欧洲文化发展
观念:推动自信、独立观念的形成
1、西欧大剧变·王权加强
材料十三:欧洲君主新权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新兴商人阶层的非正式联盟。国家从商人阶级得到必要的财政支撑,也得到能干、恭顺的官员来满足不断扩大的官僚机构的需要。作为回报,皇室力量的巩固也帮了商人阶级的忙:皇室结束了封建战争,废除了五花八门的地方自治政权,因为这些政权都各有自己的关税、法律、衡量制合货币。
——《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十三,概括君主与商人的合作所产生的影响。
王权得到强化,国家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进而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1、西欧大剧变·走向近代
材料十四:国王浮出于整个社会之上,把社会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一种大权独揽的制度,也就是专制主义。中世纪的动乱消除了,国家黏结为一个完整的政治体,国王是最高首脑,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这种国家有一个社会基础,即多数人属于同一个族群。它的基础十民族共同性,专制国王用强权手段打造出一个民族共同体,这就是早期的民族国家。
——《西方那一块土》
根据材料十四,概括西欧国家发展的历程。
经济发展
城市兴起
商人壮大
君主
贵族
民族国家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2、东欧的守旧
材料十五:因为像西欧那样的城市自治的前提是政治权力的分割,而拜占庭的政治权力却高度集中,城市不可能从这个权力结构中剥离出来,形成自治,他不拥有无限发展的政治空间。
——《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十六: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中外历史纲要·下》
拜占庭盛极而衰
沙俄难逃桎梏
历史的轨迹
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事事领先”,人类学家将此称为“遏制领先法则”。该法则认为,在转变时期起先最发达和最成功的社会想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将是最困难的。相反,落后和较不成功的社会则可能更适应变化,并在转变中逐渐处于领先地位。
——《全球通史》
中世纪西欧发展历程是否符合该法则?结合本课所学史实说明
尝试使用遏制领先法则分析中国1949年以来的发展。
历史的轨迹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
趁热打铁
1、(2024·台州)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 )
A.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
B.封建王权加强的体现
C.民族国家发展的结果
D.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A
趁热打铁
[解析] 根据材料“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制度”可知,欧洲中世纪制度是以家族和血缘为纽带的领主附庸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A项正确;材料表明中世纪欧洲的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未涉及封建王权加强,排除B项;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表明中世纪欧洲的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未体现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D项。
趁热打铁
2.(2024·南昌)中世纪中后期,欧洲封建主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扩大货币收入,他们把劳役地租转换为货币地租,同时加强对自营地的经营管理,出售产品以获得货币收入。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欧洲( )
A.农业经济转型趋势明显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封建庄园制已濒临崩溃
D.价格革命正迅速开展
A
趁热打铁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中后期欧洲封建主实行货币地租和出售产品的做法都与市场发生了联系,这反映了当时欧洲农业经济转型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排除B项;货币地租会加速封建庄园制的瓦解,但“濒临崩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小结
中古时期的欧洲
(5-15世纪)
庄园
东欧
王权
教会
西欧
城市
拜占庭
俄罗斯
各种力量的不断斗争推动了社会进步
长期的统一创造了诸多辉煌
感谢观看
TH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