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5 23:4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机器时代
革命性的变化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一场引起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工场手工业 大机器生产阶段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概念解释: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政治保障
原料资源
劳动力
资金
技术
市场
知识链接
圈地运动:从15C末-19C,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大农场或大牧场。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 圈地运动 】
影响:(1)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
(2)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材料1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通过这样一个改造, 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2:圈地运动在乡村社会制度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必须寻求某种副业的家庭数量急剧增加了……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小农实际上被迫转入乡村工业。 ——里德特
材料3: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其中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4: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5:十六世纪时,毛纺织业手工工场在英国的东部和西南部地区较为发达,如诺福克郡的诺里季、林肯郡的波士顿和西南部格洛斯特郡、索美塞德郡、威尔特郡等都成为毛纺织业的中心。……伦敦西部纽伯里有一个名叫约翰·温彻康布(别名叫“纽伯里的杰克”)的纺织业商,在十六世纪初就有一个一千多人规模宏大的手工工场。其中有纺工、织工和助手六百人,梳毛工、理毛工二百五十人,修整工五十人,染工四十人,研工二十人。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6:16至19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波义尔、胡克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他们重视观察和实验,把利用新发明和新发现来改善人类生活作为科学的崇高目标。英国还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 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学术团体,这些团体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王章辉
(4)英国国内资源丰富,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5)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6)英国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条件 资金 殖民扩张(掠夺、不平等贸易、黑奴贸易等)等资本原始积累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裕的自由劳动力
原料 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和掠夺;本国丰富的煤铁资源
技术 手工工场分工细致,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及其发明提供了条件
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和普及)
市场 国内: 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裕的国内市场
国外: 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材料7: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7)直接原因: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
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工场无法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建立表格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花
纱线

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18世纪30年代,“飞梭”发明,提高了织布速度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1785年,瓦特“复动式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
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区别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采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在较分散的状态下进行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生产组织形式: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702年纽科门蒸汽机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改良蒸汽机用于棉纺织业
3、动力革新——蒸汽动力的改进与使用
(1)优势: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2)影响:
①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原始蒸汽机效率低下
工业革命遇动力瓶颈
——生产动力:人力到水力再到蒸汽动力
4、交通领域:交通工具的革命
交通工具革命
世界联系更密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船
5、完成: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推广和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就更加需要数量多、精度高和规格统一的机器。刨床、镟床、汽锤、镗床等工作母机先后被发明出来。19世纪30—40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
标志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随后完成。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
阶段 机器和技术发明
1.生产领域: 棉纺织业
2、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出现
3、动力革新: 蒸汽动力的改进与使用
4、交通领域: 交通工具的革命
5.完成: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飞梭 → 珍妮机 → 水力纺纱机和骡机 → 水力织布机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1782年,“复动式蒸汽机”
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世界工厂,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英 国
美 国
欧 洲
1861
1865
1870
1871
1868
沙俄农奴制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意大利完成统一
德意志帝国建立
欧美国家相继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扩展到其他国家,
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世德《世界近代史》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与巩固,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经济发展;
③科技条件: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直接推动)。
④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社会需求剧增
1、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2、成果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电力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1877年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2、成果
1886年德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
(2)内燃机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奥托: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1883年,德国戴姆勒创制成功第一台汽油内燃机。
(3)化工
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 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4)旧产业
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旧产业部门通过新技术焕发出新活力。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2、成果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四)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成就 发明/发现者 国别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物理学家) 英国
发电机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内燃机 戴姆勒(工程师) 德国
汽车 卡尔·本茨(工程师) 德国
柴油机 狄塞尔(物理学家) 德国
四轮汽车 亨利·福特(工程师) 美国
飞机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电灯 爱迪生(科学家) 美国
电话 贝尔(科学家) 美国
无线电报 马克·尼 意大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纺纱工) 英国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理发师出身) 英国
骡机 克隆普顿(工人) 英国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工程师、牧师) 英国
改良蒸汽机 瓦特(修理工) 英国
汽船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矿工出身) 英国
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 同 点 发明者
发明基础
时间
范围
重要标志
开始部门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工匠、技师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18C60s-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德俄日开始
科学家、工程师
英国最先开始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1870-19世纪末20世纪初
多国同时发生
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①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和技师的实践;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②首先发生在英国,
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③轻工业为主;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②多国同时,美、德最为突出;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③重工业为主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四)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出无比的财富,这已是人所尽知的事。1750-1800年,英国的煤产量增长一倍,进入19世纪后,100年竟增长20倍!生铁产量在1740-1788年增长4倍。以后20年又增长4倍,在19世纪,100年中增长30倍。原棉进口量在1780-1800年增长5倍,到19世纪,100年也增长30倍。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英国在经济上迅速超越各国,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生产力:生产力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相对集中 分工明确 纪律严明)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机器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手工工场时期
重商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主流思想的变化
2、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标准石油公司疯狂并购其他公司(漫画)
漫画《参议院的老板们》1890年 美国 约瑟夫·克普勒
※读下面这漫画,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问题?
(1)含义: 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叫做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大企业集团)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力迅速提高
垄断组织产生
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控制生产、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3)影响:
①积极: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②消极:
a、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b、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3、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VS工业无产阶级
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拓展】
工人阶级迅速崛起,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
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①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人口职业结构改变;
③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④人民文化素养提高;
⑤妇女地位提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1816— 1838年报纸增长了33%,1836-1856年又增长了70%,而1856-1882年的增长率高达600%
材料一:19世纪初,欧洲兴起的理性休闲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教育、艺术欣赏、户外休闲和体育运动等方面。
材料三:伯明翰地区就出现了第一所专为女工开设的夜校 课程有阅读、 写作、算术、缝纫等。女工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育 , 而且学费低廉 , 每季度为13先令 , 她们大多都付得起 。
——旺德·F.内夫:《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作妇女》
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报纸发行量大增
休闲、体育运动逐渐兴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5、社会问题: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增多。
废水排放到城市地面
反推社会立法和国家治理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6、世界市场与世界格局:
(1)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大肆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美国、德国
崛起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全球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
扩张
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英国确立
世界殖民霸权
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逐步扩展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开始交融
殖民掠夺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始终伴随着对于落后地区的殖民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社会生活
政治
思想
阶级
经济
两次鸦片战争、沦为双半社会;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进而推动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的近代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思想
经济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1、无尽的屈辱与苦难
※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
2、艰难的探索与转型
※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我的和谐相处
工业革命的启示



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科技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新时期工业化,路在何方?
※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
1.(2024·汉口)1780年,印度和中国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到了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欧洲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世界棉花产业中心由印度、中国转移到欧洲主要是由于( )
A.棉花在欧洲的广泛种植
B.全球联系的逐步建立
C.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活动
D.工业革命在欧洲开展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棉花产业中心由印度、中国转移到欧洲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展开,蒸汽机与工厂制度的共同推动,D项正确;棉花在欧洲的广泛种植,以偏概全,排除A项;B、C两项与题意无关,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2024·滁州)在1624年《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发明,而此后短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 )
A.加快了英国的法治建设
B.得益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C.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
D.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
C
[解析] 据所学知识,专利法重在保护技术发明者的权益,据材料可知,英国专利法颁布后的一百多年,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可见,专利制度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C项正确;题干主要涉及在英国专利法的推动下英国的技术发明,不是强调英国的法制建设,排除A项;英国的专利制度是在工业革命开展之前确立的,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题干涉及时间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距甚远,排除D项。
3.(2024·湛江)英国的工厂主习惯于让别人乞求自己采用他们的新发明,至于这个发明的原理则完全不想知道。像德国那样邀请科学家从事某种研究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有很大的侥幸因素在内。这可以用来说明英国(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缓慢的原因
B.科学研究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德国
C.工业革命采用的工业模式更先进
D.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点
A
[解析] 根据材料“像德国那样邀请科学家从事某种研究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有很大的侥幸因素在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作为发源地遥遥领先,德国还比较落后,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主趋于保守,不积极主动地采用新发明,最终落后于德国,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英国人思想转向保守,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落后,但是英国的科学研究是否落后于德国在材料中无从得知,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工业模式,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主要是由工匠完成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更多与科学理论相结合,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保守做法,而不是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点,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