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世界历史
刘 屿
1.地理位置
(2)出现小国
4.佛教
(1)创立
(2)发展
(3)传播
古代印度
(3)鼎盛时期
3. 种姓制度
2.发展历程
(1)早期文明遗址
(1)内容
(2)特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883-1885年
你还知道哪些古印度文明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的独创性的贡献?
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 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 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
在文学方面: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在哲学方面:
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
在自然科学方面: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请在地图中标出古代文明的名称,并将其代表性的成就对号入座
文明 古国 发源地 出现奴隶制国家时间 代表成就
古代 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 印度
中国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前18世纪
公元前2070年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文字、太阳历、木乃伊
文字、《 》太阴历、60进制
阿拉伯数字
制度、佛教
青铜器、甲骨文等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黄河、
长江流域
象形
楔形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
时代扑面而来,
转瞬即成历史。
郑重执笔,
书写人生。
同学们,
下节历史课再见!
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著《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
古印度
现今印度
古代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指的是同一概念吗?
早期文明遗址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河水形成冲积平原,为农业和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早期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这个农耕文明 主人是印度土著居民,以达罗毗荼人为主。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罗
哈拉岶印章文字
摩亨佐 达罗浴池
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
摩亨佐·达罗城市建设经过精心策划,分为上城(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和下城(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 下水道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先进科学,可谓土木工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被誉为 “青铜时代的曼哈顿”。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消失之迷:外族入侵、洪水泛滥、沙漠侵害、史前核爆……
出现小国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一个古老游牧民族,约公元前14世纪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他们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从印度河流域迁移到恒河流域,建
立了吠陀文
明。他们还
给印度带来
了“婆罗门
教”。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一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华氏城,历九位君主,享国139年。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鼎盛时期
古史籍记载,华氏城长约15公里,宽约2.8公里,城周围环有宽阔的壕沟或城墙,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皇宫花园养着孔雀,绿树成荫。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鼎盛时期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版图。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阿育王石柱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文字——印章文字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字史诗——《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石窟——阿旃陀石窟
大象之国
黄金之国
数字之国
雅利安人结合自己的宗教建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内容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这四个等级之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①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②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③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④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役和被剥削、从事最脏且最累的职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国王、官吏、武士,掌握军政大权
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的人不得通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1993年底的报道说,印度北方某村一对不同种姓的青年在私奔五年后,回到村子,希望能被乡亲们接纳,结果被族长的“法庭”宣布枭首示众!这对青年被以极其残酷的行刑方式处死,围观的村民却欢呼,而这对青年的父母也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邱永辉:《“纯洁与污秽”——论印度的种姓婚姻》
印度电影《流浪者》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种姓制度是奴隶主贵族维护其特权统治的社会等级制度,当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如加剧贫富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等。 尽管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在法律上被废除,但是它对印度社会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穆克什本人比较黑,他是属于第三种姓——吠舍。妻子妮塔是最高种姓——婆罗门,皮肤比较白。
在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印度商人穆克什以845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10位。从2007年成为亚洲首富。
2024年3月印度首富小儿子大婚
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公元前565年诞生。
● 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和不满婆罗门教的说教 ,看破红尘,弃家出走,云游四方,寻求解脱之路。
●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
● 80岁时涅磐。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创立
创立
2
降生于无忧树下
得道于菩提树下
涅槃于娑罗树下
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
无忧树是自尊而出世的象征
菩提树是向善而得道的象征
娑罗树是守信而圆满的象征
七叶树是尚和而传承的象征
发展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2
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四谛:苦、集、灭、道。
从佛教的主张分析为什么佛教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
古印度佛教绘画图片
古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古印度洞窟坐佛
舞王湿婆雕像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古印度佛教艺术
小乘佛教(不拜偶像、自我超渡);大乘佛教(尊奉如来、崇拜偶像,普度众生)。三大教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金刚经》、《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华严经》等
佛祖释迦牟尼: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涅槃节(农历二月十五,纪念释迦牟尼佛逝世)等
分类
经典
节日
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
印度教 82%
伊斯兰教 12%
基督教 2.32%
锡克教 1.99%
耆那教 0.41%
佛教 0.77%
其他宗教 0.43%
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