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专题01:精准审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专题01:精准审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6 17:56: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文专题01:精准审题
(解析版)
一、命题与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为:熟悉各种实用文体和文学体裁的特征及写作常识,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能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境和要求,正确选用文体、语体,灵活使用语言文字和各种表达手段,构造完整语篇;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能按语篇功能和写作目的,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符合文体和语体的要求。
写作主要涉及的任务群有“文学阅读与写作”“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语言积累梳理与探讨”,旨在引导考生阅读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写作不同体裁的文章,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INET  二、课标与教材对接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INET  三、考情及变化透视
1.凝心聚力,高擎思想大旗。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中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可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人与人的相处。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试题引导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增强自信,厚植家国情怀。2023年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以“故事是有力量的”为中心话题,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2023年全国甲卷写作试题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但未给出明确观点,需要考生调动联想、归纳、实证、推理等思辨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4.创新命题形式,培养应变能力。2023年新课标Ⅱ卷写作试题是一道读写结合类试题,材料是从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中衍生出来的。读写结合类试题是新推出的题型,有效规避了机械刷题的可能性。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B5第1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B5第1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B5第1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B5第1讲.TIF" \* MERGEFORMATINET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命题要求,确立写作中心,把握写作范围和重点,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一篇文章的优劣高下,其实早在审题立意阶段就定下了基调,超然不群的文章立意,源于作者审题的精准度和看问题的视角高度。研读近些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在立意、内容和技巧上的特点,对备考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一.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一.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一.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一.tif" \* MERGEFORMATINET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从概念出发提供新情境材料,而所涉及的概念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二元或三重的关系。概念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核心,把握概念的内涵,立足材料提供的情境,准确找出立意的最佳角度。如若材料中出现二元或三重概念关系,还要注意厘清其辩证关系。
[例1] (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目以“好故事的力量”为载体,以极其概括的单概念“好的故事”取代近两年流行的“关系型”作文形式,引导考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具体说来,它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具体审题时,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这两句话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句话为第一层,分别列举“好的故事”发挥的不同作用与价值,“……”表示两个列举属于不完全列举,是列举的省略,是撬开想象的支点。第二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第二层,它不仅是材料的总结,也是材料的主旨,更是写作的关键
创设情境 试题主要围绕“好的故事”创设真实情境,考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和思考选择合适的题材,既可以书写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等较为微观的方面,也可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宏观问题
写作任务 本题的任务指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写作内容范围的限制:要求学生围绕材料中提到的“故事是有力量的”进行写作;②写作中要重点凸显出学生的“联想和思考”;③要强调“我”的存在,立足“好的故事”对“我”的影响
[立意角度]
角度一:新时代青年不仅要聆听他人的好故事,更要叙写自己的好故事。构思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先肯定好的故事的价值,然后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述。聆听好的故事,从中汲取力量;叙写好的故事,走好人生之路。最后总结全文。
角度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行文,先从正面论述,指出中国故事的价值——“一带一路”的故事,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中国促进沙伊复交的故事,展现大国担当。再从反面分析,他国人民因对中国缺少了解而产生误解。然后承上分析,阐释我们要以多元和世界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角度三: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教会“我”坚强、勇敢和自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一株矮小的向日葵不惧风雨、顽强向阳而生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坚强、勇敢和自律,于故事的讲述中,诠释“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的主题。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二.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二.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二.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二.tif" \* MERGEFORMATINET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读与写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从读到写,是有一个过程的。读,是吸收知识;写,是运用知识。从前者到后者,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2023年新课标Ⅱ卷引入读写结合类材料作文,主要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牵引出相关的作文话题,要求写作内容与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
读写结合类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要关注“读”给出材料的内涵,弄清楚其基本含意;其次要关注“写”的要求,弄清楚要求朝哪个方向去写;最后还要将“读写”放在一起综合考查,找出立意的角度。
[例2] (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附:语言文字运用Ⅱ材料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只需要戴上耳机。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要注意怎样的度呢?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伤害往往不止于此,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命题分析]
该作文题关联的是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材料。通过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让考生思考这个空间的意义。具体审题时,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第一句话概述“‘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的现象,第二句话进行具体阐释,引出核心概念“自己的空间”,指出其意义——放松,沉淀,成长
创设情境 “‘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是材料中提供的真实情境,试题让考生思考这个空间的意义。作文话题明确,选题立意较为容易,便于考生展开思考,着手写作
写作任务 “在学习、生活中”为选材提供了方向,既可以写青少年的学习经历,也可以写青少年的生活经历;“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必须“有我在场”;“放松,沉淀,成长”限制了写作的内容,考生必须围绕所给出的“以上材料”进行写作
[立意角度]
角度一:青少年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采用引议联结结构,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青少年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然后扣住关键词“自己的空间”论述独立成长的空间有利于青少年放松,沉淀,成长,接着联系自身实际论述,最后总结,重申观点,点明主题。
角度二:寻一方净土,让自己放松,沉淀,成长。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吾辈可寻一方净土,放松、沉淀和成长”,然后设置“寻一方净土,可放松心情”“寻一方净土,可沉淀自己”“寻一方净土,可获得成长”等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充分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角度三:辩证看待“自己的空间”,不能走向自我封闭。开篇简单论述青少年拥有“自己的空间”的积极意义,然后笔锋一转,提出观点“不能在‘自己的空间’里走向自我封闭”,接着从正反两个层面列举素材,论证观点,强调只有辩证地看待“自己的空间”,合理利用空间,警惕自我封闭,才能不断获得成长,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三.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三.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三.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三.tif" \* MERGEFORMATINET
对于这类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一些热点事件或诸多热点人物,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建立事件或人物之间的关联,然后构思成文。这类作文题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当下国内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趋势。审题时,要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基础上,思考人物、事件背后体现的精神品质,将这些精神品质与作文题建立合理的联系。
[例3]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目,引导青年学生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做时间的主人,珍惜美好青春,立志有为。题目贴近生活情境,关注“自我管理”“健全人格”“珍爱生命”等中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审题时,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命题材料“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前半句简单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技术为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后半句同时也陈述了一种客观现象:有的人因为技术而沦为时间的仆人。命题强调的重点应当是后半句,即对因“技术”而沦为“时间的仆人”这种社会现象的否定和批判
创设情境 命题关注当代人常常面临的相当现实和具体的困扰与问题,以“人·技术·时间”为切入点,导入真实情境,主题带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层面出发,融入思考,启发实践
写作任务 命题的写作提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考生必须明确“当代青年”的写作身份,然后联系实际,思考“当代青年”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科学掌控自己的时间,争做时间的主人
[立意角度]
角度一:以技术为桨,驭时间之舟。采用总分总结构,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以技术驭时间之舟”,主体部分以“君子善假于物,合理掌控时间”“莫为技术遮望眼,沦为奴仆实可悲”为分论点分别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当代青年要科学使用技术,合理掌控时间,成就非凡人生”。
角度二:技术是一把锁,人是钥匙,时间则是一扇门。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谁主沉浮,看我扬帆”,主体部分围绕“技术是一把锁,人是钥匙,时间则是一扇门”分层举例论证,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人的主导作用,扬长避短,科学利用技术,合理掌控时间,抵达成功的彼岸,最后回扣中心论点作结。
角度三:善用技术,去主仆之论,做时间之友。采用层进式结构,开篇指出对于人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探索掌控与被奴役之外的第三种关系,即朋友关系,接着从“时间不以人的意志或停或留,人利用技术掌控的只是自己人为设定的‘时间’”“人能掌控的只有技术和自己,要以平等的姿态和时间做朋友”“和时间做朋友,即做一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不断增值的事情”,层层深入论证,最后总结文中观点。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四.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四.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四.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四.tif" \* MERGEFORMATINET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作为作文试题材料,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意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意,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例4]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本作文题的两则材料,均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国家政策对高考命题的导向性。具体审题时,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第一则材料说得是损人并不能利己;第二则材料在材料一的基础上,提供了行动的思路。两则材料本质上都在探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的发展离不开客体,也不能以伤害客体为代价。主体和客体紧密联系,互相成就,共同形成丰富多彩的美好世界
创设情境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命题聚焦时事热点,创设真实情境,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变化,思考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写作任务 命题的写作提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限定了写作内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明确了写作者身份;“认识与思考”体现出本作文题所具有的思辨性
[立意角度]
角度一:正视自己,以欣赏的眼光接纳他人,与他人共享春色。采用总分总结构,引述作文题材料,从个人角度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愚蠢的人,给别人筑围墙”“豁达的人,为别人点灯”“睿智的人,与别人携手”三个层面列举事例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角度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多彩。紧扣作文题材料,从文化层面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和”与“不和”两个角度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和,则天下大同,世界文化灿烂多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不和,则一枝独秀,孤芳自赏,单调乏味。最后重申观点并发出号召。
角度三:勠力同心共发展,携手并进耀寰宇。采用层进式结构,紧扣作文材料,从国家层面提出中心论点并从正面列举事例,阐释勠力同心、携手合作的重要性;然后进行假设论证,并联系现实,从反面列举事例,比如个别西方国家打压他国,阻碍他国发展的事例;最后进一步辩证分析,只有相互勉励,携手并进才能达到双赢,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五.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五.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五.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五.tif" \* MERGEFORMATINET
新课程标准将写作还原到任务群的学习进程之中,倡导用写作培养考生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利用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指导学生学会写作、学会学习。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试题在对新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考查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例5]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该作文题的材料以《红楼梦》中相关情节介入,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考生多重的思维效应。首先以《红楼梦》为材料给考生展示了何为借用,何为化用,何为创新;其次在写作任务中为抽象话题作了相对形象的解读,有一个引导思考的思维路径,使审题立意更准确。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贾宝玉题的“沁芳”两个字最佳,一则因为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二则因为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有人主张取“翼然”两个字,是为“直接移用”;贾政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附和题为“泻玉”,是为“借鉴化用”;贾宝玉取“沁芳”,是为“独创”
创设情境 情境的限定集中体现在所给的语料,即《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的一段。引导语部分阐释了所给情节的用意,直接提炼出材料体现的关键信息“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此三者实为文学艺术的三种境界,各有其艺术效果。立意应围绕这一信息展开,思考三种境界的关系及高下之分,并能够运用至其他领域
写作任务 就本题而言,就算对《红楼梦》了解较少,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挖掘出题目深意,立意的难点并不在于材料的出处,而在于对此三种境界或三个过程的辩证分析及现实联系。由此及彼,完成思维的迁移。“更广泛的领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给了考生开放写作的空间
[立意角度]
角度一:移用、化用不可取,根据情境独创才是正道。首先概述材料,引入观点。继而分别论证,一说“直接移用”之缺点,以东施效颦和橘生淮南为例;二说“借鉴化用”之缺点,以古代有些诗人作诗喜欢“掉书袋”为例;三说“根据情境独创”之优点,以李白作诗、郑板桥自创“板桥体”为例。最后总结分析,重申观点。
角度二:移用与化用齐飞,独创共佳境一色。开头概述材料,说明从“直接移用”到“借鉴化用”,再到“根据情境独创”是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创新乃是合理移用、化用之后融会贯通的思维爆发。正文抓住创新与借鉴化用的关系,进行思辨性论述;结尾深化主题,指出当代青年应在合理化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角度三:跳出思维框架,因时因地制宜。开头分析材料,指出“翼然”和“泻玉”都未能结合具体情境,而宝玉的“沁芳”结合了具体情境,为最恰当的名字。这体现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非方法本身的优劣,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到达佳境。论述过程中,可以举出“中国的重大决策,无不是基于国情,从实际出发”等相关事例。结尾得出“只有跳出框架的人,才能知所进,知所适,识时务”的结论。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六.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六.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六.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六.tif" \* MERGEFORMATINET
漫画类作文要求考生对漫画表达的含意、目的、价值取向等作出全面分析,考生要精准审视画面,把握画面特征及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特征中找“话题”,从关系中找“情节”,从而弄懂画面的显性主题。同时,还要认真观察画面,重点关注那些经过夸张、变形手法处理过的画面元素,敏锐捕捉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具有时代意义的细节内容。
[例6] (2021·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2.tif" \* MERGEFORMATINET
【注】 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2021年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具体审题时,可从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该考题由四幅带文字批注的漫画材料组成,其中前三幅是“人”字的书写要诀,最后一幅是完整的“人”字。考生审题时,应带着怀疑态度去思考。为什么题目选择了“人”字,而不是其他汉字,如“天”“大”“正”等?所以,破题应从“人”字入手,试着去猜测命题者选择“人”的种种原因。其实结合每幅图的文字批注,我们不难发现“人”字更能将漫画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展现出来。“人”的书写要诀即为“做人”或“做事”的根本之道
创设情境 作文题材料创设了书法运笔和描红写字的具体情境,表面上看是讲怎样写好一个“人”字,实际上是寓意如何“做人”。就其内涵来说,文字批注部分具有一语双关的作用,借“写人”喻“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还包括儒家的“中庸”观念
写作任务 “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允许考生在漫画材料及文字批注上进行筛选、甄别、辩证、取舍,暗示其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或价值选择。“新时代青年”限定了考生要以“新时代青年”的身份,发出“新时代青年的声音”
[立意角度]
角度一:一撇一捺写好“人”,端端正正做好人。可以写议论文,选择“人”字的两笔,一撇是理想,一捺是现实。可以列举古代先哲和时俊等人物事例,论述他们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可选用的素材有袁隆平、“探界者”钟扬、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角度二:从书法运笔悟出做人中庸之道。可以写议论文,根据漫画的画面及其文字提示,联系人生成长的阶段、感悟,论述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智慧。可以选用经典素材《沁园春·长沙》《苏武传》、汉高祖刘邦等。
角度三:做好沉潜的功夫,方能源远流长。可以写文学短评,评价漫画的表现之妙:把为人之道和书法之道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选用的素材如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等。
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城市“口袋公园”,也可以看作是城市居民的精神领地。尤其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片放松心情的空间。所以,及时修建城市“口袋公园”,使之成为居民的思想家园,显得越来越重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给成长以空间,给思想以自由。
2.当代青少年需要“安静”的“口袋公园”。
3.从“口袋公园”开始,给心灵以自由空间。
例文:
构建精神高地,留存心灵空间
口袋公园,方寸之间,构筑群众心灵家园,涵养生态良好空间。恰如你我之精神花园,蘅芜清芬,枝叶扶苏。于星奔川骛的物质加速时代,憬然有悟一言:构建精神高地,留存心灵空间。“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此为儒家士子求学路途中的闲情逸致、心灵高地,终令莘莘学子含英咀华,各有所成。青年之你我亦当如此行之,守之,成之。
精砺能甘,纷华不染。构建精神高地,自当怀瑾握瑜;抛却沽名钓誉,自当他日卧龙终得雨。忆历史烟云,戴复古秉持“朝夕置身书卷间,纷华满眼几曾看”之精神;宋濂似古人“坐对韦编灯动壁,夜半高歌雪压庐”,着温袍敝衣而无慕艳意;揆诸当下风采,“火车自习室”生动诠释了物质时代的静心底色,留下一抹靓丽的醉人风景;林清玄来如微雨,去似微尘,终锤炼其文如风行水上,似白云出岫,却不慕浮华利禄,专心写作。前人之行,今者之鉴,与其小人长戚戚,不如似谦谦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构建精神花园。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构建精神高地,自当静心韬藏,暗然而日章也,方至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君子如珩,羽衣昱耀。且看“钟鼎山林不是梦,人间宠辱休惊”,谢玄心怀青山佳夕而释然;且观嵇康于现实中深陷桎梏,于是他目送飞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一曲《广陵散》卒以显志;“东观续史,赋颂并娴”之班昭承父兄之意,续《汉书》之心不改;张有利孜孜不倦,巧手修古建,于斗拱飞檐间,于放松精神中铺就人生亮丽底色。由此,你我当温如其玉,外方而内自有润泽。
心有繁花,蝶香自来。构建精神高地,自当励行笃志,不偏不倚,方有陌上繁花开、暗香蝶自来。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且观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恪守心中准则;李太白“戒得长天青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留存心灵空间;时代苍旻下,白先勇创作青春版《牡丹亭》,展现其对传统昆曲文化的情有独钟,这是他放松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之地。于此,你我当在无数小人之徒抛下了责任、坍塌了家国感之际,构建一块自己的精神花园,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试纸粘墨香,金笔下千言。笔蕴至情,胸凝浩气。你为我自当构建精神高地,留存心灵空间,方可于荣荣枯枯的人生栈道上一展清声。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二,让我们看到古人衡量伯夷、叔齐行为的“尺子”各有不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有时候我们要用一把尺子量到底,有时候我们需用多把尺子去衡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2.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原则守公正。
3.多把尺子衡量,灵活变通处事。
4.做人底线“一把尺”,因材施教“多标准”
5.原则规矩应坚守,思维创新“多把尺”。
例文:
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原则守公正
古人衡量伯夷、叔齐行为的“尺子”各有不同,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社会交往,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规范我们的行为。这个标准就像一把尺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事物的边界和范围,从而做出公正、公平的判断。因此,我认为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原则守公正,方能守住人生底线,维护社会正道公平。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心中有“标尺”,让一把“标尺”成为社会进步的基石。规矩,是为人的底线,是人人心中应遵守的“尺子”。孟子曰:“人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人,没有底线、惶惶不可终日;一个国家,没有了坚守的底线,将会失去根基。陶渊明清正廉明,从不攀附权贵,也绝不阿谀奉承,而是选择一生坚守原则,把才华赋于诗中,流芳百世;44岁的文天祥在风雨飘零的被俘途中对着长空仰天大笑“生亦何惧,死亦何忧”,坚守忠诚“标尺”,慷慨赴死;当代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守精神家园,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和爱戴。孟子言:“无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万物,皆有“标尺”,它是一种准则,更是一种分寸,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原则管到位。”坚守同一尺子,守护公平公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把尺子量到底”,其实说的是公平公正的问题。要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这样才能做到公平。比如说我们的高考模式,除了凤毛麟角的保送和自主招生以外,全国的高三学生想要进入大学,都是走的同一条道路,参加的同一次考试。而这把尺子对于大家来说都能接受,这样才能做到公正。“一个原则管到位”,也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成立之初就确定的“党指挥枪”“官兵一致”“支部建在连上”等基本原则,都是很好的尺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多年未变,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法宝。做到公平公正,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一把尺子量到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待人处事,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可见,尺子是最公平公正的。人生之尺,无处不在。尺子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子在手中,量得又量失。“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新时代有为青年,当从小事做起,坚守“一把尺子”,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努力维护社会公平,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上有各种声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细小;有的有力,有的无力;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我们要敢于倾听声音,也要善于倾听声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倾听心灵的声音,理解希望与美好。
2.倾听世界的声音,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3.倾听历史深处的声音,震撼心灵的收获。
例文:
敢于倾听,善于倾听
罗兰德说:“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患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研判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 生活中的声音,有赞美、有批评、有抱怨、有倾诉……而真正有涵养、有格局的人,既敢于倾听声音,也能善于倾听声音,多方思考,选择借鉴,从而能够从中汲取智慧,获得成长。
“听人良言,反求诸己。”敢于倾听反对的声音,自我反省,向上成长。革命元老陈云曾说:“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一种反对意见,如果是对的,就可以丰富决策的科学性;如果是错的,更突显所要制定的政策的合理性。三国时期的袁绍打算征伐曹操,谋臣田丰认为时机不对极力劝阻,袁绍不听战场失利后,怕被田丰耻笑命人去取其首级。田丰得知后,叹而自刎。正因为容不下有不同意见的下属,袁绍此后屡屡犯错,最终失败。反观新东方老总俞敏洪,敢于听取反对的声音。“双减”政策出台后,俞敏洪提出转型农产品直播带货,身边人都在劝他不要做,外界也尽是不看好的声音。在一片反对声中,俞敏洪积极反省思考,最终义无反顾地踏进了直播间。为了转型成功,俞敏洪反其道而行,破天荒地开辟了知识型直播带货的新赛道,最终火爆出圈,转型成功。没有不同的见解,就不可能让自己反省。我们要能够在反对声音中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善于倾听智慧的声音,理性判断,正确决策。“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出自汉朝王符的《潜夫论·明暗》,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如果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糊涂。这句箴言其实永不过时,并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刘备采纳诸葛亮明谏,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慈禧太后不听曾国藩等大臣的意见,使国家受尽凌辱;邹忌直言进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强盛;王平诚心劝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最终失守;朱元璋求教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终有大明天下;隋炀帝独宠太监,听偏言,行暴政,祸国民,隋朝终败亡……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兼听则明”的重要吗?要想获得正确决策,必须善于倾听他人智慧的声音。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听取多方不同的声音,虚怀若谷,成就辉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想长足发展,就要敢于倾听和善于倾听,广纳雅言,让冰冷的意见与火热的自信碰撞在一起,如核聚变般产生巨大动力,进而做出正确判断。若你正身处黑暗,请务必听取多方意见,这能让你找到前行的光;若你正身陷泥泞,请务必听取多方意见,这能让你发现正确的路。从喧嚣中找回心灵的宁静,从低谷中奋起,在逆境中崛起。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宋时,王安石勇于推行新法;抗战时期,像长嘴巴这样的战士、勇于与敌斗争;如今,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攀登科技高峰……尚勇是中国人的精神传统,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英勇奋斗史。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阅读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奋勇拼搏才是青春最好的姿态。
2.奋力拼搏助力成功。
3.无奋斗不青春。
4.传承奋勇拼搏的传统。
例文:
青春好姿态,迎风共成长
运动员身体呈垂直45°角姿态,随时准备起跑;而在我们的人生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最佳姿态。若你想要问我,青春时代,奋勇拼搏的最佳姿态应该是什么?我想这样回答你:奋勇拼搏的姿态是奋力前行,在风雨逆境中愈战愈勇。
在登上神舟十五号前,邓清明经历了25年的等待,他用永不停歇的坚持和默默地“备份”愈战愈勇,圆梦太空。在成为“伟人马克思”前,马克思也曾因为政治主张为当时主流不容,而一次次遭遇政治危机。但他却并没有放弃,坚持与恩格斯一起完成《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前进方向。
青春的最佳姿态就是在风雨中奋力前行,不怕失败,因为跌倒了永远可以重头再来;我们愈战愈勇,风雨过后,回首来路,也无风雨也无晴。奋勇拼搏的姿态是不忘初心,在光怪陆离中坚定信念。茫茫戈壁,大漠孤烟,烈烈西风,长河落日。敦煌,在那茫茫大漠上矗立千年,绮丽,却又荒凉,唯余莫高窟静静诉说着九色鹿的传说。而在这荒僻之地,常书鸿、樊锦诗等前辈却为了自己守护莫高窟文化遗产的初心,坚守了数十年。如今,樊锦诗先生虽已年老,却仍保持着青春的最佳姿态。她,把青春献给了千年敦煌。受其影响,“留守女孩”钟芳蓉最终也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世人虽不解,钟芳蓉却仍坚守自己的初心。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如繁花般迷乱人眼,而我们更应该坚持青年人该有的青春姿态,为梦想启航,坚守内心所爱,奋勇前行。
奋勇拼搏的姿态是默默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燃烧自我。放眼近代中国,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即使中华民族饱经列强践踏,却还是靠着无数先烈的奉献与牺牲迎来了新生。而今又有青春榜样秦世冬、黄文秀,主动申请到基层担任干部,入户走访调研,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身先士卒,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带领乡亲们成功走上致富路。除此之外,边疆哨所上里,贫困山村里,抗疫一线上,都有无数青春的身影以昂扬姿态默默耕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这是广大中国青年的真实心声,也是我辈该有的最佳姿态。与其说最佳姿态是一个动作、形态,不如说这是一种拼搏奋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状态。风风雨雨中,它给予我们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带给我们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带给我们奔涌不息的生命深泉。就让我们保持这昂扬奋勇拼搏的最佳姿态,迎风成长吧!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鲁迅的杂文集《热风》里,有一篇《生命的路》。这是鲁迅第一次给“路”下定义:“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一年多后,他又在《故乡》中说出了经典的一句:“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引用了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两句话。两句话之间的联系主要在于它们谈论的主体——路。因此,文段内容可分为两层,两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
第一句话“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重点在于“践踏出来”“开辟出来”,从“路”的象征义、比喻义出发,强调要成就事业,就必须有开拓性、创新性,侧重于对个人、个体奋斗特质的要求;第二句话“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是从“路”的象征义、比喻义出发,从“本没有”到“便成了路”同样强调就要敢于探索,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迂回曲折,团结一致,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人生目的,侧重于强调集体的力量,强调希望的引导作用。
在这里,要明白“路”这个词是富有抽象意义和象征意义的。它既可以指一个人的成长之路,也可以指一个国家的发展之路,更可以指人类社会的文明进阶之路。现实中的路往往有起点和终点,但成长之路、发展之路、文明之路却永无止境,更多的时候,阶段性的终点是下一阶段的起点。考生在写的时候,要把握好“路”的抽象意义。
因此,文章在选择立意的过程中,可侧重于前者或侧重于后者,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强调个人的开创性和探索精神,又强调在个体的引领下发挥集体力量才能获得伟大的成功,成就宏伟的事业。最后还可联系现实,说明今日世界正处于大动荡的变革时期,中国要发展,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更需要无数仁人志士汇聚集体力量,才能行稳致远,进而升华主题。
立意:
1.披荆斩棘,走创新之路。
2.独辟蹊径,走成功之路。
3.携手共进,走发展之路。
4.团结合作,走繁荣之路。
5.敢于踏足者处处是路。
6.敢闯雷区,开辟集体前进之路。
7.勇于奉献,探索人类前行的方向。
例文:
修远路漫漫,求索在脚下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有人又认为,世界上本来有路,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有了路。诚然,走众人所走的路,也许会很安全,然而一味耽溺于众人所走之常路,酣然自足于安逸之境,则会熄灭进取的动力,吞噬创新的潜能。依我所见,人在旅途何必在意他人的看法,更何必在意原本是否有路!世界上有路还是没路,只有自己去走了,才能知道。行走于世间,总要选择奔流,或勇敢出走,或独觅幽径,上下求索,敢于走路,敢于开路,路就在脚下。
纵历风霜,勇者奔往,救亡图存,信仰开路,敢于创新。
百年历史风云激荡,敢问路在何方?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从“师夷长技”到“德赛先生”,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从未放弃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憾此路不通,则先辈是否裹挟不前退而避之?是苟且偷得三分乐还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近代中国觉醒自救的民主之路拉开序幕,一大批先知先觉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倾颓,每一次振臂高呼的“开路”都是为信仰、为家国的最艰苦的呐喊。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有路没路,是否能走,得亲自去探寻求索,深思审慎,打破桎梏,山不转路转,路不转水转。敢于去走,柳暗花明亦可拥有。
锐意革新,独辟蹊径,诗与远方,康庄大道尽芬芳。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之难在于歧路的纷繁选择,在于前人的众口铄金,没有路的时候走出了路,走的人多了又堵死了路。可是在民族发展的来路上,那些为科学、为自由的锐意进取的脚步前赴后继,独辟蹊径的求知也从未止步。开拓创新另辟蹊径不是放弃,而是力图东山再起的手段。试问秦孝公若不实行商鞅变法,秦国何以有强大的资本一统天下?中国若不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何来今日的葳蕤盛世?条条大路通罗马,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敢于迈步,敢于选路,人间天堂馥郁芬芳。
揆诸当下,部分人们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长此以往,便会滋长惰性,消磨锐气。一味地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走在人生路上,我等应既不弃勇往直前,也应不忘回头看看,不为大流而羁绊,不为世俗所动摇,敢于走路,敢于选路,敢于开路。
道虽迩,不行不至,纵前路崎岖,吾辈定不畏风霜,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志走好中华复兴之路,革故鼎新,让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世代绵延,与日月同光,与天地较长!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请结合以上的图文材料,以“德与得”为主题,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德为得之先。
2.用有德之道取得,人生才有意义。
3.心中有德行,所失亦为所得。
【范文展示】
“德”与“得”
人生在世,都祈望有所“得”。有人祈望得荣誉、得地位、得成功,有人祈望得知识、得学问、得才干,有人祈望得衣食、得健康、得安全,等等。不管祈望哪种“得”,只要不妨害社会和他人,都是无可非议的。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表明,有劳就会有“得”。但如何劳作、如何耕耘,却体现人的品质,决定“得”的性质。
如果把劳作和耕耘理解为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那么,“得”之越多,他人和社会的损失就越多,这种“得”是缺“德”之“得”。以这种方式求“得”,也许会得逞一时、风光一阵,但终究不会长久。这种人也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审判和惩处,会受到道德与舆论的谴责和唾弃。无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还是弄虚作假损公肥私、坑害他人的卑鄙之徒,都属于缺“德”之“得”者,都不会有好的下场。这种人看似“得”了,实际上却失去了灵魂、品格和尊严。
如果把劳作和耕耘理解为利他、利社会、利国家,那么,“得”之越多,他人与社会随之受益就越多,这种“得”是有“德”之“得”。以这种方式求“得”,也许一时很苦很累甚至“得”不偿失,但终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社会的肯定。像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像焦裕禄、孔繁森等领导干部,像雷锋、郭明义等普通劳动者,都属于有“德”之“得”者。他们看似没有得到什么,实际上却收获了大大的“得”,即为人民所称颂、为社会所推崇。
由此看来,“德”与“得”不仅只是音同,而且有着因果关系:“德”为“得”之基,有“德”方有善“得”。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并能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坚持以“德”换“得”,不仅会得到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幸福,而且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褒扬,从而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这种“得”,无疑更踏实、更可贵、更长久。
当今时代,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追求日益多元多样多变。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求“得”,努力做到以“德”求“得”、以“德”换“得”。
就让我们以“德”求“得”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文专题01:精准审题
(原卷版)
一、命题与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为:熟悉各种实用文体和文学体裁的特征及写作常识,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能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境和要求,正确选用文体、语体,灵活使用语言文字和各种表达手段,构造完整语篇;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能按语篇功能和写作目的,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符合文体和语体的要求。
写作主要涉及的任务群有“文学阅读与写作”“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语言积累梳理与探讨”,旨在引导考生阅读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写作不同体裁的文章,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INET  二、课标与教材对接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三角.tif" \* MERGEFORMATINET  三、考情及变化透视
1.凝心聚力,高擎思想大旗。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中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可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人与人的相处。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试题引导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增强自信,厚植家国情怀。2023年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以“故事是有力量的”为中心话题,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2023年全国甲卷写作试题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但未给出明确观点,需要考生调动联想、归纳、实证、推理等思辨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4.创新命题形式,培养应变能力。2023年新课标Ⅱ卷写作试题是一道读写结合类试题,材料是从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中衍生出来的。读写结合类试题是新推出的题型,有效规避了机械刷题的可能性。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B5第1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B5第1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B5第1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B5第1讲.TIF" \* MERGEFORMATINET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命题要求,确立写作中心,把握写作范围和重点,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一篇文章的优劣高下,其实早在审题立意阶段就定下了基调,超然不群的文章立意,源于作者审题的精准度和看问题的视角高度。研读近些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在立意、内容和技巧上的特点,对备考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一.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一.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一.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一.tif" \* MERGEFORMATINET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从概念出发提供新情境材料,而所涉及的概念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二元或三重的关系。概念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核心,把握概念的内涵,立足材料提供的情境,准确找出立意的最佳角度。如若材料中出现二元或三重概念关系,还要注意厘清其辩证关系。
[例1] (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目以“好故事的力量”为载体,以极其概括的单概念“好的故事”取代近两年流行的“关系型”作文形式,引导考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具体说来,它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具体审题时,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这两句话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句话为第一层,分别列举“好的故事”发挥的不同作用与价值,“……”表示两个列举属于不完全列举,是列举的省略,是撬开想象的支点。第二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第二层,它不仅是材料的总结,也是材料的主旨,更是写作的关键
创设情境 试题主要围绕“好的故事”创设真实情境,考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和思考选择合适的题材,既可以书写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等较为微观的方面,也可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宏观问题
写作任务 本题的任务指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写作内容范围的限制:要求学生围绕材料中提到的“故事是有力量的”进行写作;②写作中要重点凸显出学生的“联想和思考”;③要强调“我”的存在,立足“好的故事”对“我”的影响
[立意角度]
角度一:新时代青年不仅要聆听他人的好故事,更要叙写自己的好故事。构思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先肯定好的故事的价值,然后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述。聆听好的故事,从中汲取力量;叙写好的故事,走好人生之路。最后总结全文。
角度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行文,先从正面论述,指出中国故事的价值——“一带一路”的故事,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中国促进沙伊复交的故事,展现大国担当。再从反面分析,他国人民因对中国缺少了解而产生误解。然后承上分析,阐释我们要以多元和世界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角度三: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教会“我”坚强、勇敢和自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一株矮小的向日葵不惧风雨、顽强向阳而生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坚强、勇敢和自律,于故事的讲述中,诠释“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的主题。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二.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二.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二.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二.tif" \* MERGEFORMATINET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读与写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从读到写,是有一个过程的。读,是吸收知识;写,是运用知识。从前者到后者,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2023年新课标Ⅱ卷引入读写结合类材料作文,主要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牵引出相关的作文话题,要求写作内容与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
读写结合类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要关注“读”给出材料的内涵,弄清楚其基本含意;其次要关注“写”的要求,弄清楚要求朝哪个方向去写;最后还要将“读写”放在一起综合考查,找出立意的角度。
[例2] (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附:语言文字运用Ⅱ材料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只需要戴上耳机。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要注意怎样的度呢?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伤害往往不止于此,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命题分析]
该作文题关联的是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材料。通过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让考生思考这个空间的意义。具体审题时,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第一句话概述“‘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的现象,第二句话进行具体阐释,引出核心概念“自己的空间”,指出其意义——放松,沉淀,成长
创设情境 “‘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是材料中提供的真实情境,试题让考生思考这个空间的意义。作文话题明确,选题立意较为容易,便于考生展开思考,着手写作
写作任务 “在学习、生活中”为选材提供了方向,既可以写青少年的学习经历,也可以写青少年的生活经历;“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必须“有我在场”;“放松,沉淀,成长”限制了写作的内容,考生必须围绕所给出的“以上材料”进行写作
[立意角度]
角度一:青少年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采用引议联结结构,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青少年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然后扣住关键词“自己的空间”论述独立成长的空间有利于青少年放松,沉淀,成长,接着联系自身实际论述,最后总结,重申观点,点明主题。
角度二:寻一方净土,让自己放松,沉淀,成长。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吾辈可寻一方净土,放松、沉淀和成长”,然后设置“寻一方净土,可放松心情”“寻一方净土,可沉淀自己”“寻一方净土,可获得成长”等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充分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角度三:辩证看待“自己的空间”,不能走向自我封闭。开篇简单论述青少年拥有“自己的空间”的积极意义,然后笔锋一转,提出观点“不能在‘自己的空间’里走向自我封闭”,接着从正反两个层面列举素材,论证观点,强调只有辩证地看待“自己的空间”,合理利用空间,警惕自我封闭,才能不断获得成长,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三.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三.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三.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三.tif" \* MERGEFORMATINET
对于这类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一些热点事件或诸多热点人物,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建立事件或人物之间的关联,然后构思成文。这类作文题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当下国内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趋势。审题时,要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基础上,思考人物、事件背后体现的精神品质,将这些精神品质与作文题建立合理的联系。
[例3]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目,引导青年学生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做时间的主人,珍惜美好青春,立志有为。题目贴近生活情境,关注“自我管理”“健全人格”“珍爱生命”等中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审题时,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命题材料“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前半句简单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技术为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后半句同时也陈述了一种客观现象:有的人因为技术而沦为时间的仆人。命题强调的重点应当是后半句,即对因“技术”而沦为“时间的仆人”这种社会现象的否定和批判
创设情境 命题关注当代人常常面临的相当现实和具体的困扰与问题,以“人·技术·时间”为切入点,导入真实情境,主题带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层面出发,融入思考,启发实践
写作任务 命题的写作提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考生必须明确“当代青年”的写作身份,然后联系实际,思考“当代青年”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科学掌控自己的时间,争做时间的主人
[立意角度]
角度一:以技术为桨,驭时间之舟。采用总分总结构,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以技术驭时间之舟”,主体部分以“君子善假于物,合理掌控时间”“莫为技术遮望眼,沦为奴仆实可悲”为分论点分别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当代青年要科学使用技术,合理掌控时间,成就非凡人生”。
角度二:技术是一把锁,人是钥匙,时间则是一扇门。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谁主沉浮,看我扬帆”,主体部分围绕“技术是一把锁,人是钥匙,时间则是一扇门”分层举例论证,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人的主导作用,扬长避短,科学利用技术,合理掌控时间,抵达成功的彼岸,最后回扣中心论点作结。
角度三:善用技术,去主仆之论,做时间之友。采用层进式结构,开篇指出对于人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探索掌控与被奴役之外的第三种关系,即朋友关系,接着从“时间不以人的意志或停或留,人利用技术掌控的只是自己人为设定的‘时间’”“人能掌控的只有技术和自己,要以平等的姿态和时间做朋友”“和时间做朋友,即做一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不断增值的事情”,层层深入论证,最后总结文中观点。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四.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四.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四.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四.tif" \* MERGEFORMATINET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作为作文试题材料,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意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意,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例4]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本作文题的两则材料,均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国家政策对高考命题的导向性。具体审题时,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第一则材料说得是损人并不能利己;第二则材料在材料一的基础上,提供了行动的思路。两则材料本质上都在探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的发展离不开客体,也不能以伤害客体为代价。主体和客体紧密联系,互相成就,共同形成丰富多彩的美好世界
创设情境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命题聚焦时事热点,创设真实情境,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变化,思考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写作任务 命题的写作提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限定了写作内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明确了写作者身份;“认识与思考”体现出本作文题所具有的思辨性
[立意角度]
角度一:正视自己,以欣赏的眼光接纳他人,与他人共享春色。采用总分总结构,引述作文题材料,从个人角度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愚蠢的人,给别人筑围墙”“豁达的人,为别人点灯”“睿智的人,与别人携手”三个层面列举事例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角度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多彩。紧扣作文题材料,从文化层面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和”与“不和”两个角度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和,则天下大同,世界文化灿烂多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不和,则一枝独秀,孤芳自赏,单调乏味。最后重申观点并发出号召。
角度三:勠力同心共发展,携手并进耀寰宇。采用层进式结构,紧扣作文材料,从国家层面提出中心论点并从正面列举事例,阐释勠力同心、携手合作的重要性;然后进行假设论证,并联系现实,从反面列举事例,比如个别西方国家打压他国,阻碍他国发展的事例;最后进一步辩证分析,只有相互勉励,携手并进才能达到双赢,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五.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五.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五.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五.tif" \* MERGEFORMATINET
新课程标准将写作还原到任务群的学习进程之中,倡导用写作培养考生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利用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指导学生学会写作、学会学习。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试题在对新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考查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例5]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该作文题的材料以《红楼梦》中相关情节介入,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考生多重的思维效应。首先以《红楼梦》为材料给考生展示了何为借用,何为化用,何为创新;其次在写作任务中为抽象话题作了相对形象的解读,有一个引导思考的思维路径,使审题立意更准确。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贾宝玉题的“沁芳”两个字最佳,一则因为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二则因为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有人主张取“翼然”两个字,是为“直接移用”;贾政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附和题为“泻玉”,是为“借鉴化用”;贾宝玉取“沁芳”,是为“独创”
创设情境 情境的限定集中体现在所给的语料,即《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的一段。引导语部分阐释了所给情节的用意,直接提炼出材料体现的关键信息“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此三者实为文学艺术的三种境界,各有其艺术效果。立意应围绕这一信息展开,思考三种境界的关系及高下之分,并能够运用至其他领域
写作任务 就本题而言,就算对《红楼梦》了解较少,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挖掘出题目深意,立意的难点并不在于材料的出处,而在于对此三种境界或三个过程的辩证分析及现实联系。由此及彼,完成思维的迁移。“更广泛的领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给了考生开放写作的空间
[立意角度]
角度一:移用、化用不可取,根据情境独创才是正道。首先概述材料,引入观点。继而分别论证,一说“直接移用”之缺点,以东施效颦和橘生淮南为例;二说“借鉴化用”之缺点,以古代有些诗人作诗喜欢“掉书袋”为例;三说“根据情境独创”之优点,以李白作诗、郑板桥自创“板桥体”为例。最后总结分析,重申观点。
角度二:移用与化用齐飞,独创共佳境一色。开头概述材料,说明从“直接移用”到“借鉴化用”,再到“根据情境独创”是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创新乃是合理移用、化用之后融会贯通的思维爆发。正文抓住创新与借鉴化用的关系,进行思辨性论述;结尾深化主题,指出当代青年应在合理化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角度三:跳出思维框架,因时因地制宜。开头分析材料,指出“翼然”和“泻玉”都未能结合具体情境,而宝玉的“沁芳”结合了具体情境,为最恰当的名字。这体现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非方法本身的优劣,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到达佳境。论述过程中,可以举出“中国的重大决策,无不是基于国情,从实际出发”等相关事例。结尾得出“只有跳出框架的人,才能知所进,知所适,识时务”的结论。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六.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六.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六.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1抢分点六.tif" \* MERGEFORMATINET
漫画类作文要求考生对漫画表达的含意、目的、价值取向等作出全面分析,考生要精准审视画面,把握画面特征及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特征中找“话题”,从关系中找“情节”,从而弄懂画面的显性主题。同时,还要认真观察画面,重点关注那些经过夸张、变形手法处理过的画面元素,敏锐捕捉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具有时代意义的细节内容。
[例6] (2021·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5版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件样例\\YLXYW25-6-2.tif" \* MERGEFORMATINET
【注】 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个字。
[命题分析]
2021年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具体审题时,可从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对应分析
材料含意 该考题由四幅带文字批注的漫画材料组成,其中前三幅是“人”字的书写要诀,最后一幅是完整的“人”字。考生审题时,应带着怀疑态度去思考。为什么题目选择了“人”字,而不是其他汉字,如“天”“大”“正”等?所以,破题应从“人”字入手,试着去猜测命题者选择“人”的种种原因。其实结合每幅图的文字批注,我们不难发现“人”字更能将漫画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展现出来。“人”的书写要诀即为“做人”或“做事”的根本之道
创设情境 作文题材料创设了书法运笔和描红写字的具体情境,表面上看是讲怎样写好一个“人”字,实际上是寓意如何“做人”。就其内涵来说,文字批注部分具有一语双关的作用,借“写人”喻“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还包括儒家的“中庸”观念
写作任务 “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允许考生在漫画材料及文字批注上进行筛选、甄别、辩证、取舍,暗示其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或价值选择。“新时代青年”限定了考生要以“新时代青年”的身份,发出“新时代青年的声音”
[立意角度]
角度一:一撇一捺写好“人”,端端正正做好人。可以写议论文,选择“人”字的两笔,一撇是理想,一捺是现实。可以列举古代先哲和时俊等人物事例,论述他们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可选用的素材有袁隆平、“探界者”钟扬、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角度二:从书法运笔悟出做人中庸之道。可以写议论文,根据漫画的画面及其文字提示,联系人生成长的阶段、感悟,论述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智慧。可以选用经典素材《沁园春·长沙》《苏武传》、汉高祖刘邦等。
角度三:做好沉潜的功夫,方能源远流长。可以写文学短评,评价漫画的表现之妙:把为人之道和书法之道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选用的素材如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等。
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城市“口袋公园”,也可以看作是城市居民的精神领地。尤其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片放松心情的空间。所以,及时修建城市“口袋公园”,使之成为居民的思想家园,显得越来越重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二,让我们看到古人衡量伯夷、叔齐行为的“尺子”各有不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有时候我们要用一把尺子量到底,有时候我们需用多把尺子去衡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上有各种声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细小;有的有力,有的无力;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我们要敢于倾听声音,也要善于倾听声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宋时,王安石勇于推行新法;抗战时期,像长嘴巴这样的战士、勇于与敌斗争;如今,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攀登科技高峰……尚勇是中国人的精神传统,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英勇奋斗史。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阅读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鲁迅的杂文集《热风》里,有一篇《生命的路》。这是鲁迅第一次给“路”下定义:“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一年多后,他又在《故乡》中说出了经典的一句:“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请结合以上的图文材料,以“德与得”为主题,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