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6 11:48:15

文档简介

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4.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重点)
5.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难点)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知道三首古诗描写的季节。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够背诵并默写《山行》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解读,发布任务
1.单元整体解读
教师带着学生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内容,并解读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带学生走进“缤纷秋韵:绘制我的金秋纪念册”的单元情境,并解读单元活动任务和单元核心任务。
教师导入本课的主题情境,解读本课的活动任务。教师板书本课课题“古诗三首”。
识记生字,整体感知古诗
诗韵秋声·字林寻迹
1.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三首古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识字,重点识记多音字“挑”。
3.诗韵秋声·题中寻意: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借助题目,说一说三首古诗分别是讲什么内容,并能借助诗中的关键字词说出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活动一:诗韵秋声·赏枫林晚景
一、诗韵秋声·解诗意
1.了解诗人杜牧。
2.读好古诗,读出节奏。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解诗题。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中行走”。
(2)交流“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寒山”的意思是深秋时节的山。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斜”的意思是山间小路弯弯曲曲。
③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解诗意)
(3)交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坐”的意思是因为。
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了解“于”的意思是比。
③课件展示霜叶与二月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霜叶比二月花还要红的景色。
④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指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小组内讨论。
学生圈画古诗中的关键词,交流发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和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3.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
活动二:诗韵秋声·惜橙黄橘绿
一、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板书诗题。
2.了解诗人苏轼。
3.读好古诗,读出停顿,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并圈画出描写秋天的景物。
(1)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学生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2)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圈画的描写秋天的景物。
预设: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时
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再次朗读古诗,迁移运用《山行》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1)解诗题。
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或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注释了解诗题中的“刘景文”是诗人的好朋友,明确“赠刘景文”就是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2)交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引导学生借助“擎”的注释,联系生活,理解“擎雨盖”的意思。
②课件出示荷花凋谢、荷叶枯败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荷尽”是指荷花凋谢、荷叶枯败,“已无擎雨盖”与“荷尽”意思相同。
③课件出示开败的菊花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菊残”。出示傲霜斗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傲霜枝”,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
④查阅字典了解“犹”是还,尚且的意思。
⑤引导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连起来说说两句诗的意思,并想象画面。教师相机展示“秋日荷尽图”“菊残傲霜图”。
⑦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诗都在写景。
(2)交流“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引导学生结合字面意思、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橙黄橘绿”描绘的画面,感受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②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并想象画面。教师相机展示“橙黄橘绿图”。
③引导学生发现后两句诗是在议景。
(3)指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如何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预设: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背诵古诗。
活动三:诗韵秋声·品秋夜乡思
一、迁移方法,学习《夜书所见》
1.接下来我们迁移运用学习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夜书所见》。教师板书诗题。(板书:夜书所见)
2.了解诗人叶绍翁。
3.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同伴交流在古诗中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景物。
听到:寒声、秋风;看到:江面、梧叶、客人、儿童挑促织、篱落、灯;感受:孤独
4.自学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再次朗读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并说说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学生汇报交流诗句的意思及看到的画面,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夜书所见
“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就是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借助注释了解“萧萧”在这里形容风吹梧桐树叶发出的声音;“客”说明诗人身在异乡。
②教师相机指导:这两句诗是写景,其中“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客情”即游子的思乡之情。可见诗人是触景生情。
③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并想象画面。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借助注释了解“挑促织”及“篱落”的意思。
②课件出示“促织”“篱落”“一灯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诗人描写的景物。
④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并想象画面。
(2)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由悲到喜的变化:第一句中的“寒”尽显寒冷凄凉之意,转到第三句中的“挑促织”,则是一派温馨快乐。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5.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小组讨论。预设: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二、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三、课后任务—— 诗韵秋声·寻秋之信使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位诗人在描写秋景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秋叶--秋之信使,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故事《落叶跳舞》,发布活动任务,仿照绘本,完成一幅树叶画。(共49张PPT)
我的金秋纪念册
活动一:落叶成画
诗韵秋声,寻秋之信使




在这一卷中,我们将化身为古诗的旅人,漫步于历史的长廊,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捕捉那份独有的秋日韵味。在这趟旅程中,你会发现,每一片落叶都是秋天的信使,诉说着诗人与秋天的故事。最后,也请你以落叶为笔,发挥无限创意,绘制一幅独一无二的树叶画,让这份秋意在你的指尖绽放。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诗韵秋声·字林寻迹










jìng
xié
zèng
cán
yóu
ào
jūn
chéng

tiǎo
路径 途径
斜坡 斜阳
赠送 转赠
残破 残留
犹豫 犹如
骄傲 高傲
君子 君主
橙黄 橙子
橘子 橘黄
挑逗 挑战

挑选 挑剔 挑水
挑战 挑灯 挑动
tiāo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
tiǎo
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注释
诗韵秋声·题中寻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jìng
xié
táng

shì
sòng

qíng
shào
xiāo
诗人记录夜晚的所见所闻。
在山间行走、游览。
诗人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诗。
诗韵秋声·题中寻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jìng
xié
táng

shì
sòng

qíng
shào
xiāo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活动一:诗韵秋声·赏枫林晚景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诗韵秋声·古韵诵秋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诗韵秋声·解诗意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注释
在山中行走
借助插图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注释
山间小路弯弯曲曲。
结合注释
联系生活
诗韵秋声·解诗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林秋景图
诗韵秋声·解诗意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诗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注释
于:比
查阅字典
诗韵秋声·解诗意
诗韵秋声·解诗意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
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林晚景图
诗韵秋声·解诗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词语中发现的?从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古诗小结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结合注释
联系生活
查阅字典
山林秋景图
枫林晚景图
活动二:诗韵秋声·惜橙黄橘绿




作者简介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037—1101)
苏轼
诗韵秋声·古韵诵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圈画描写秋天的景物。
荷尽
擎雨盖
菊残
傲霜枝
橘绿
橙黄
诗韵秋声·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再次朗读古诗,迁移运用《山行》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诗韵秋声·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注释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擎】举,向上托。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结合注释
诗韵秋声·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注释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擎】举,向上托。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结合注释
联系生活
诗韵秋声·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注释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擎】举,向上托。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联系生活
还,尚且
查阅字典
诗韵秋声·解诗意
残荷
霜菊
顽强
傲霜凌寒
诗韵秋声·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写景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诗意
残荷霜菊图
诗韵秋声·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注释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擎】举,向上托。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诗韵秋声·解诗意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议景
诗意
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残荷霜菊图
诗韵秋声·知情意
苏轼给好友刘景文赠诗的目的是什么呢?
苏轼想送给朋友劝勉与鼓励。希望他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遇到困难要像残菊傲霜那样勇于面对,积极向上。
古诗小结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联系生活
查阅字典
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想象画面
残荷霜菊图
写景
橙黄橘绿图
议景
活动三:诗韵秋声·品秋夜乡思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叶绍翁
作者简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说说你从诗句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诗韵秋声·古韵诵秋
诗韵秋声·解诗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注释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寒冷、凄凉
身在异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诗意
诗人触景生情
诗韵秋声·解诗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注释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温馨、快乐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诗意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放纸鸢
捕鸣蝉
捕鸣蝉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诗韵秋声·品乡思
诗韵秋声·墨迹飘香













gài
上半部分一竖不出头,几个横长短相似,距离匀称,第三横在横中线上。下半部分最后一横要写长,托起整个字。
书写指导

下半部分的“米”,左边有一部分写在“勹”的外面,使整个字重心更稳。
书写指导
cán
左半部分的“歹”不要多一点,位置不要超过竖中线。右半部分的斜钩要写得舒展,不要忘写右上角的点。
书写指导
诗韵秋声·寻秋之信使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jìng
xié
táng

shì
sòng

qíng
shào
xiāo
三位诗人在描写秋景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什么?
秋叶—秋之信使
拓展阅读《落叶跳舞》
《落叶跳舞》是一本关于落叶的绘本,全书文字极少,大多是落叶组成的美丽画面,画面没有绚烂的色彩,但充盈着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角色,他们还有着世间最丰富的表情,惊讶、镇定、迷茫、陶醉、期待……这些秋日里的小精灵,在秋风里,手挽手,肩并肩,对着秋天嬉笑,和着风儿起舞。
请你化身为艺术家,以落叶为笔,发挥无限创意,绘制一幅独一无二的树叶画,配上少许文字,让这份秋意也在你的指尖绽放~
活动任务:落叶成画(共26张PPT)
落叶跳舞
伊东宽文/图
蒲蒲兰译
孔起出
落叶跳舞
伊东宽文/图
蒲蒲兰泽
孔足出测
沙沙沙,起风了。
2
轻轻地,风停了。
4+4
我们是奇妙的
落叶呀。
静悄悄的冬日树林,
我们欢快地起舞,
悠悠地飞起来,
自在地滑下去,
转啊转,转圈圈,
慢慢地停下来。
冷冷寒风中,
我们热烈地跳舞,
忽一地飘向远方,
突然静止,
层层叠叠聚起来,
0
0
++
哗—地散开去。
乘着强劲的风,
冲上天空,
咯咯咯,笑着转起来,
20
笑嘻嘻,摇摇摆摆,

我们是奇妙的

落叶哟。
蒲蒲治笼本馆
透合3岁以上亲子共读
150s978-7-501-1惠7-4
9787339138824)
定价2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