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6 17:0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与亚洲 &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5~15世纪


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古代非洲与美洲
西欧封建
社会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教会
拜占庭与
俄罗斯
西欧封建社会的诞生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古西欧的王权
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中古西欧的城市
古代美洲文明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中古时期的亚洲
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
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帝国
古代非洲文明
南亚的国家
东亚的国家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日本
朝鲜
西非居民:班图人
主要国家
阿克苏姆王国
东非沿海一系列国家
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
津巴布韦国家
单元知识网络
【时空坐标】
欧洲大事记
西欧封建社会
1世纪,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成为罗马国教。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帝国,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
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教会多项特权。
6世纪,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在位,都城君士坦丁堡,颁布《查士丁尼法典》。纲要下P18 6世纪,鼠疫爆发,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选必二P80 6世纪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后丧失大片土地。
756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献土,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选必三P23
8世纪左右,逐渐形成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9世纪,基辅罗斯建立。纲要P19历史纵横 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法德意雏形。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东正教(希腊正教)与罗马公教。选必三P24
10-11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西欧封建社会
11世纪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传播。
12世纪前后,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普通法在英国形成。选必一P50
12世纪,《伊戈尔远征记》史诗形成,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文学作品。选必三P24
12世纪,基辅罗斯分裂并逐渐衰弱,13世纪被蒙古征服。
13世纪初,英国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与法律至上原则,中后期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选必一P50
13世纪以后,王权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大陆法系日益成熟。选必一P50
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三级会议,确立国王有权征税原则。选必一P10
14世纪,欧洲流行鼠疫,持续3个世纪,造成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劳动力短缺,生产力停滞,造成严重饥荒。选必二P80
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沙俄建立,17世纪成为大帝国。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1.基本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2)庄园与农奴制度。
2.重要特征:(3)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3.中古西欧主要国家
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西欧封建社会诞生。
选必一P10 9世纪,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死后,帝国分裂。形成法德意雏形。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1.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
产生 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关系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效忠封君,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③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④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1.基本特征:(2)庄园与农奴制度。
地位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耕地类型 领主自营地 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 农奴和自由农民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农奴份地 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选必一 P104 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负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1.基本特征:(3)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②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③15世纪晚期,一些国家的王权不断强化。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逐步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王权
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1.基本特征:(3)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王权
等级君主制(法国) 选必一P10
(1)背景:①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②14 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2)形成: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议会君主制(英国)结合纲要下 P17
(1)确立:①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调整封君封臣关系,稳定封建统治②13 世纪中后期,议会权力逐渐加强。③14 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2)特点: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中古时期的选官制度 选必一P34 ①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
②后来国王挑选亲信,赐予官职,类似于国王和权贵仆从。
选必一P50 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1.基本特征:(3)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王权
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德意志国内封建势力强大,许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的君主。1125年,一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以承认他们的选举权为代价换取支持。此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他们选举的国王再经过罗马教皇加冕,正式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发布“黄金诏书”确认由七大封建诸侯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的合法性。这七大诸侯被称为“选帝侯”但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解散,选帝侯也变成了荣誉称号。
历史纵横: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
1076年,亨利四世宣布废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作为报复,格里高利七世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开除、废黜和放逐亨利四世。 被绝罚者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大多数诸侯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内恢复教籍,他们就不再承认他的合法性。
“卡诺莎悔罪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1.基本特征:(3)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教会
地位 在中古西欧占有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现 经济 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政治 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文化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
宗教伦理与教化 选必一P51-52
(1)地位的确立: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2)发展: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为了取得罗马人和教会的支持,逐渐接受了基督教。
(3)教化:
①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宣讲教义。
②开办学校,讲授宗教内容。
③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④教会告诫人们……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
(4)影响:①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②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1.基本特征:(3)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教会
(1)背景:丕平献土后,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会和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2)特征:①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②基督教会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3)评价:①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②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中古西欧文化 选必三P23
A、载体:《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B、神学家(托马斯 阿奎那)用形式逻辑论证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C、《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创作素材来自历史传说和神话。
D、骑士文学(《罗兰之歌》)和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意志揭开序幕
“卡诺莎之辱”反映的是神权对世俗王权的压制,“阿维农之囚”反映的是欧洲民族意识的增强和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城市
背景 (1)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2)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3)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提高,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时间 10—11世纪,城市兴起。选必一P56 出现一些以手工业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伦敦、巴黎、威尼斯等 概况 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城市自治 原因 ①经济形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②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方式 与封建主谈判、以金钱赎买、武装暴动,赢得一些自治权
权利 确认市民享有经济特权,城市拥有独立地司法审判权、政治和行政管理权
影响 (1)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2)以金钱与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治理
(1)庄园:基层单位
由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负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
(2)城市:
①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由。
②手工业者或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基督教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自治
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 选必一P104
(1)特点:依靠村社进行。
(2)内容: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等。
(一)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与俄罗斯
①罗马帝国分裂:395年
②基督教分裂: 1054年
③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西亚、北非、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
(一)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与俄罗斯
演变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概况 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查士丁尼统治 扩张 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法律 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 《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衰落 原因 (1)征服活动带来了严重后果,消耗了自身的资源
(2)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过程 7世纪中后期,拜占庭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灭亡 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
(一)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与俄罗斯
①宗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②法律: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
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③艺术: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
④建筑: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选必三P24
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1、法律的渊源:古罗马法 选必一P49
(1)《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罗马帝国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
②颁布: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③意义: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法律的发展 P49-50
(1)“日耳曼法”和教会法
①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②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2)罗马法的传播:11世纪以后,欧洲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罗马法传播。
3、形成的法系 P50
(1)“英美法系”
①初建: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英国逐渐形成普通法。
②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2)“大陆法系”
13C后,王权加强,法国统一法律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法律的发展
(二)俄罗斯帝国
拜占庭与俄罗斯
演变 发端 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兴起 (1)13世纪中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2)16世纪初,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并向周围扩张
(3)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历史纵横:基辅罗斯 政治与文化上受到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与改造,宗教是东正教。 伊凡四世统治 简介 伊凡四世,1547年,正式加冕,为俄罗斯留里克王朝首位沙皇。伊凡雷帝 内容 1、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2、实行“特辖领地制”,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 历史意义 伊凡四世改革巩固了中央集权并促进了俄罗斯统一国家的最终形成。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俄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 (二)俄罗斯帝国
拜占庭与俄罗斯
①文学: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②宗教:
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
③建筑:
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①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在精神上,俄国人的母体是拜占庭。——雅斯贝斯
②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选必三P24
(1)背景
(2)表现
中古时期的亚洲
帝国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阿拉伯帝国 (7—13世纪)
奥斯曼帝国 (13-20世纪)
笈多帝国(4世纪)
德里苏丹国 (13世纪)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
政教合一
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发达
阿拉伯商人从事中介贸易
都城巴格达 最大城市之一
选必三P18
融合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传播了造纸术、印度数字,促进西欧文化发展
《悬诗》、《天方夜谭》、《积分和方程计算法》、《萨比天文历表》、《医典》
信仰伊斯兰教
最高统治者:苏丹,宗教领袖、军队主宰、土地所有者 政教合一
统治阶级:宗教上层、封建主,工商业者和农奴承担苛捐杂税
15-16世纪经济繁荣
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亚欧商路
政局稳定,政令不够统一
经济繁荣
有婆罗门教发展而来的印度教成为主要宗教
最高统治者:苏丹,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大权
地方划分为行省, 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最高统治者:苏丹,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大权
地方划分为行省, 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选必三P18
西亚 阿拉伯文化
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的纪念币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发行纪念币。上图为纪念币的背面。
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都来自这部故事集。《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在科学上,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萨比天文历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人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在15世纪最后30年内,该书就重印了15次。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时间 政治经济 宗教
公元前6世纪前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使用铁器 婆罗门教形成
公元前6世纪 佛教诞生
公元前3世纪 孔雀帝国统一南亚地区 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公元4世纪 笈多王朝征服北印度,政令不够统一 印度教成为印度主要宗教
公元13世纪 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伊斯兰教成为国教
重要地图
左上:麦加、麦地那方位图
左下:阿拉伯商人商业活动图
右上:德里苏丹国
右下:15-16世纪 奥斯曼帝国
随堂练习
休慈斯在某书中写道:“(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 (  )
A.孔子 B.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
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帝国
D
A
古代的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 )
A.佛教的影响已经远远不及伊斯兰教
B.突厥人占领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C.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影响小
D.印度的穆斯林已占印度入口的大多数
结合所学可知,突厥人占领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奉行伊斯兰教,B项正确
地跨三洲的六大帝国
波斯帝国 (公元前530—前330年) 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
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帝国} (公元前338年—前323年) 帝国分裂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被日耳曼人所灭,进入封建社会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公元395—1453年) 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阿拉伯帝国 (公元632—1258) 被蒙古人所灭
奥斯曼帝国 (公元1299—1922年) 一战后解体
项目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诞生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公元1世纪 7世纪初
诞生地 古印度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穆罕默德
主要教义 众生平等;消除欲望 信仰上帝、原罪 安拉是唯一真神
发展 公元前3世纪孔雀帝国统一南亚,演变为世界性宗教;中国引进并对其融合传播 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近代随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扩展到整个西亚、北非及欧洲的部分地区
经典 三藏 《圣经》 《古兰经》
影响 对亚洲影响最大 中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促进阿拉伯半岛统一
*世界三大宗教
中古时期的亚洲
国家 政治与经济 思想文化
越南 古称“交趾”,北宋承认为藩属国,持续到19世纪。 11世纪建立”李朝“,“大越”,模仿中国官制。
日本
朝鲜
646年,孝德天皇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
10世纪,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庄园与武士集团出现。
12世纪,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军事机构),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天皇为首的朝廷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是主从关系,武士获官职俸禄、宣誓效忠、纳贡兵役。
17世纪,德川幕府以锁国加强统治。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初,王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三省六部制、划分十道、土地国有、三省六部、科举制度、儒家经典与辞章之学)
14世纪末,李成桂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16世纪末,明朝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抗日牺牲。
喃字、科举制与中国一样
①科技:7世纪,瞻星台。
②史书:12 世纪《三国史记》是朝鲜现存最早的史书。15世纪,《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
③朝鲜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舞蹈传入南北朝宫廷。
④建筑:14世纪,景福宫。
①神道融合佛教逐渐形成武士道。
②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 享誉世界文坛。
③佛教建筑:法隆寺,南北朝风格。
④艺术:大和绘和浮世绘。
④文字:从汉字到创制片假名和平假名。 选必三P29
总结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外传播与辐射)。
项目 辐射地 影响
汉字
儒学
佛教
社会制度、节日习俗等
科技 (四大发明)
物质文化(茶、丝织品、瓷器等)
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传播;
后来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
东亚、东南亚、欧洲 朝、日等国的各级学校一度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朝鲜、日本 影响了人们宗教信仰。
东亚、东南亚 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大化改新都以唐制为蓝本。
越南的教育体制、科举制移植于中国。
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中亚、西亚、欧洲 造纸术推动了欧洲教育、政治、商业等的发展。
火药推动了欧洲武器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指南针推动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欧洲人在活字印刷术基础上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中亚、西亚、欧洲 丰富了人们生活。
东亚(朝、日)、
东南亚(越南)
*东西方封建制度
比较项目 东汉田庄 日本庄园 西欧庄园
形成时间 东汉后期(2C末3C初) 10世纪 9世纪
背景 中央集权衰弱,黄巾军起义,豪强势力膨胀 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封建制形成时期
土地来源 世袭、朝廷封赐、购买、兼并 仿唐朝均田制分配、世袭,贵族、神社、佛寺侵占公用土地 受封、世袭、联姻等方式
剥削方式 土地全部归庄园主,农民依附在庄园中,世代为庄园主劳作,无需负担国家租税 土地属于庄园主,庄民以家族为单位生产,上交领主和国家租税 土地分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农奴须无偿为领主耕地自营地
主要特点 建立起拥有一定政治、经济、军事权势的坞堡庄园;自给自足 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 庄园主拥有多处庄园,层层管理,不越级管理
影响 加速了国家分裂, 进入三国时期 武士集团形成,进入幕府将军统治时期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形成,推动中央集权
古代非洲与美洲
4世纪阿克苏姆
王国进入鼎盛
10-15世纪东非
沿海产生一系列国家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
8—15世纪
加纳
马里
桑海
公元前1500年—15世纪中期 玛雅文明
14—16世纪
阿兹特克文明
12—16世纪前期
印加文明
古代非洲与美洲
地点 文明
北非 ①古埃及 略 ②中非交往:《史记》黎轩(qián)可能是亚历山大城。第一个到过非洲并记载的是唐朝人杜环,最远可能到达北非,把经历写成《经行记》。
元朝汪大渊最远可能到过今摩洛哥,也到过东非,著有《岛夷志略》。
西非 ①班图人:培育甜高粱、西瓜、棉花等;驯养牛、绵羊与山羊,传播了农业、畜牧业、冶铁技术。
②8-15世纪,加纳、马里、桑海兴起:黄金交易 ;控制穿越沙漠商路;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马里征服加纳,西非最强大国家。外贸兴盛;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桑海灭马里,西非霸主,16世纪极盛,世纪末因外来侵略而衰落。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东非 ①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鼎盛,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②10-15世纪,产生一系列国际,桑给巴尔、 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南非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津巴布韦,遗址大津巴布韦。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古代非洲与美洲
发现于非洲的中国瓷器
史料阅读
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
马里国王曼萨·穆萨
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1324年,他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
角度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宗教 崇拜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 纳 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政治 ①城市国家;②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 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宝石、老鹰、服装等。 ①国王世袭,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②划分为四大政区,设立长官,贵族充任;按人口设置各级官员。③为征税和征兵,编制人口调查表。④完善的道路系统,传递命令和情报、调动军队。⑤迁移到新地区, 以防止他们反抗。
文化 ①天然铜锻造铜器 ②图画文字 ③陶器、石雕、木刻、金银首饰精美
其他 农业:玉米 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古代非洲与美洲
选必三 P31
①独特的文字 ②玛雅历,为太阳历 ③知道零的概念;20进制
④陶器 ⑤城市建筑精美 波南帕克神庙壁画 选必三P30
①驿道 ②太阳庙 ③麻醉剂与人体解剖 ④太阳历与太阴历 ⑤结绳记事,无文字 ⑥马丘比丘,建筑艺术
①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②特诺奇蒂特兰水渠、道路。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中美 玛雅 前2500年至16世纪 城邦
中美 阿兹特克 14世纪至16世纪 结构松散王国
南美 印加 13世纪至16世纪 统一大帝国
古代非洲与美洲
马丘比丘印加遗址
墨西哥浮动园地
下图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文明遗址——太阳神的卫城奇尼奇纳。卫城是玛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的首府,又是统治者及其宫殿所在地。玛雅卫城用某种方式(如墙、沟等)同居民房舍隔离开,使之处于“最有威望的地方”。材料反映出玛雅城市( )
A.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社会等级观念的凸出
C.建筑技艺水平的高超
D.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依据材料可知,玛雅卫城既是国家的首府,又是统治者及其宫殿所在地,而且还用墙、沟等方式同居民房舍隔离开,是“最有威望的地方”,这体现王权至上思想,凸出社会等级观念,B项正确
从11世纪至15世纪末,东非沿海形成了一系列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的繁荣曾使初来的西方殖民者大为惊讶。它们和同时代的中国、马六甲、安南以及缅甸的商人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西方文明助推了非洲进步
B.非洲侧重和亚洲经济往来
C.东非沿海取得了长足发展
D.非洲国家的内部缺乏交往
依据材料“从11世纪至15世纪末,东非沿海形成了一系列商业城市”“它们和同时代的中国、马六甲、安南以及缅甸的商人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可知这一时期非洲和亚洲国家之间有着经济的往来,东非沿海取得了长足发展,B项正确
时间 欧洲 亚洲 非洲 美洲
4—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 笈多王朝征服北印度,印度教形成 阿克苏姆王国鼎盛;班图人在南非建巨石建筑 玛雅人兴盛,培植玉米、建金字塔、创表意文字、使用20进位
6-7世纪 《查士丁尼法典》封君封臣制形成 伊斯兰教创立;大化改新;新罗统一 班图人传播冶铁技术
8-9世纪 庄园制,农奴制;天主教势力增强;基辅罗斯建立。 阿拉伯帝国地跨三洲 伊斯兰教传入;加纳兴起
10-11世纪 城市兴起,并争取自治;英国王权加强 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日本中央集权瓦解,庄园,豢养武士 东非奴隶制、外贸繁荣;马里兴起;津巴布韦国家形成
12—13世纪 莫斯科公国兴起 奥斯曼帝国兴起;德里苏丹国家建立;幕府统治建立 廷巴克图成为西非文化中心 印加人崛起
14—15世纪 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建中央集权国家;拜占庭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灭拜占庭帝国;高丽改国号朝鲜 马里帝国兴盛;津巴布韦鼎盛 阿兹特克人兴起;创“浮动园地”;太阳金字塔;印加人建中央集权;玛雅文明衰落
16世纪 伊凡四世建沙皇专制统治 奥斯曼帝国地跨三洲中朝抗击日本侵略 桑海帝国鼎盛;建立奴隶制中央集权 印加人鼎盛期
B
D
随堂练习
1.1482年,葡萄牙人来到刚果,对刚果进行肆意侵略,到处修建教堂,并把首都改为“圣萨尔瓦多”。这说明葡萄牙 (  )
A.开始侵略非洲 B.侵略手段多样
C.推行伊斯兰教 D.进行宗教侵略
2.明嘉靖三十九年的《平凉府志》中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这种作物最初是由哪一地区培植的 (  )
A.亚洲 B.美洲 C.非洲 D.欧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