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6 17: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世界上古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世界中古史(5C-15C)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世界古代史:从有人类开始到15世纪。分为上古史和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1500年-20世纪初。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资本主义发展遭遇重大挫折,进行重大调整。社会主义诞生,与资本主义在对抗中并存发展。
分散 整体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多点勃兴 多元并立 · 由点到面 交互生辉
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及其成就原始农耕原始畜牧业东亚南亚西亚中美洲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水稻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芋头饲养绵羊和山羊玉米、甘薯、南瓜南美印第安人驯化骆马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小麦、大麦、豆类原产地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具有多样性(2022·山东卷)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C
《选三》P32历史纵横
地区 种植作物、驯化动物 土地所有制 土地经营方式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中国
古希腊
古罗马
古代美洲
大麦、小麦;
山羊、绵羊、牛等
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
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北方粟麦、南方稻作;
猪和狗等
商周时期,土地国有;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农夫集体劳动;后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劳动
大麦和小麦;
葡萄和橄榄
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古罗马长时期实行土地国有
(土地扩张,贵族与富人获得越来越多土地,小农破产)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玉米、番薯、马铃薯、南瓜、番茄和花生等;
驯化了骆马
贵族私有、村社公有、家庭份地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古代农业文明
《选二》P4-5
山东大汶口文化陶猪罐
河姆渡猪纹陶钵
河南贾湖遗址猪骨标本
陕西半坡遗址陶罐粟粒
思考:农业出现的意义?
4点
①人类社会生活上第一次大变革,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③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古埃及
古印度
古巴比伦
中国
爱琴海文明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进程:
生产效率提高
社会分工
播种收获
定居
记事
管理
阶级矛盾
生产力
前提
部落战争
文明的产生
农业与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文明的多元特征
古希腊文明
约BC 2千纪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BC 3千纪
古中国文明
思考:早期文明的地理分布有何共同点?
20°
40°
基本位于北纬20°- 40°之间,中纬度北温带(气候适宜);
大多临近大河或者海洋(临近水源、交通便利)。
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独立发展,多元特征
古代西亚文明
约BC3500年
类型 区域 代表 政治成就 文化成就
大河文明 西亚 两河流域 古代 巴比伦
东北非 尼罗河流域 古代 埃及
南亚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古代 印度
海洋文明 欧洲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古代 希腊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选必三P16
楔形文字(最早);《吉尔伽美什》最早史诗;洪水与方舟传说;60进制;建筑艺术;战车
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那尔迈调色板);太阳历(最早);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莎草纸;医学
种姓制度
婆罗门:主管宗教祭祀
刹帝利: 国王、武士
吠舍 :劳动者、富商
首陀罗、 贱民
BC6佛教;AD4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1-9的数字、0的发明、按位计值、佛塔、石柱、石窟、巴利文字
城邦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与斯巴达寡头政治)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
文学:神话、喜剧、悲剧、史诗;史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基础;建筑雕塑
文明的多元特征
1. 国家形态
形成地区性大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形成分散的城邦国家——古希腊
2. 制度法律
古巴比伦——君主专制;《汉谟拉比法典》
古埃及——法老制度;古印度——种姓制度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3. 宗教信仰
古埃及——太阳神信仰
古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
古埃及太阳神信仰
古埃及人认为太阳神可以保卫他们生存的绿洲,国王被认为是太阳神之子,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代表王权的永恒.
婆罗门教的理论
支撑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人生而不平等
众生皆平等
4. 文化艺术
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艺术:古巴比伦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
古希腊哲学、神话传说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古埃及人用纸莎草制作成书写材料——莎草纸,是纸发明之前最接近纸的书写材料。
古埃及象形文字
人首飞牛石雕(局部)
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宮大门上常见的雕刻,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代表着当地最强大物种的集合。它既足王宮的守护神,又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这幅画表现了动物宴会的情景。
西亚 两河流域
选必三P16
那尔迈调色板
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国中那尔迈头戴
王冠,正击打故人:鹰表示鹰神荷鲁斯,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古埃及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主要人物,园中那尔迈比任何人都
高大威猛。
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式大厅想象图
位于尼罗河东岸。经过历代法老不断加修扩建,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神庙建筑群。这座多柱式大厅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有134根粗大的石柱。
选必三P17
东北非 尼罗河流域
选必三P26-27
南亚 印度文明
▲吴哥窟
9世纪时,吴哥王朝统一了柬埔寨。12世纪吴哥王朝兴建的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被后人称为“吴哥窟”。当时,佛教和印度教在柬埔寨都很盛行。因此,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在吴哥窟中都有体现。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反映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选必三P26-27
南亚 印度文明
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是印度早期佛教建筑的代表。它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塔门上的浮雕多以佛教故事为题材。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印章文字
选必一P8
欧洲文明 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
①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②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③大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④公民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公民审判员全体达6000人之众,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雅典城邦国家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斯巴达是希腊城邦国家中寡头政治的代表。
①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③长老会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④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古希腊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他们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绘有重装步兵的古希腊陶壶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的一项重要权力是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是否应当以陶片放逐法放逐一位势力足以影响城邦稳定的政治家。得票最多者会被放逐国外10年。10年后,他可以返回,也可以中途被城邦召回。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右图是一幅从意大利古城庞贝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早期,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的情景。它反映了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的传承。
柏拉图(左边站立者)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
选必三P21
欧洲文明 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古希腊的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古希腊也是欧洲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探究一: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古代各文明地区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 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
材料二 尼罗河的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它是一条温顺的、可预测的大河,古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尼罗河还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统一。古埃及政权比较稳固,重视死后世界……
两河流域也依靠境内河流发展农业,早期的国家因征战逐步被统一起来,因河流泛滥时间不定,所以有洪水和方舟传说。出现与大洪水斗争的文学作品,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两河流域频遭外族入侵,两河流域重视法律
探究一: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古代各文明地区文化的特点?
材料三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
——吴昊编著《古希腊城邦史》
多山多岛少地
工商业发达
公民意识
人文精神
平等互利
三面环海海岸曲折
多地中海气候
适合种葡萄橄榄
农耕发展受限
小国寡民城邦
便于航海
民主政治的摇篮
差异 古中国 古希腊
地理环境
经济活动
政治制度
民族性格
思想观念
文明类型
大江、大河、平原
农耕经济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
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保守、封闭、易满足
勇于进取、善于求索
大河文明(黄色文明)
海洋文明(蓝色文明)
追求自由平等
固步自封,稳定持重
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态产生的影响
多山、多岛、环海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或唯一因素
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
文明
产生
根本原因
生产力
的进步
重要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
基本前提
农耕经济的出现
历史条件、周边环境、经济状况(生产方式)、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
文明的共同趋向
B
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间,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出现了人类文化突破现象,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称其为“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这表明
A. 地理条件决定文明的发展类型
B. 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C. 农业文明多元并存具有相似性
D. 早期文明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交流
文明的扩展
古埃及文明的扩展
古希腊文明的扩展
西亚文明的扩展
汉谟拉比时期的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帝国
公元前15c埃及直管范围
公元前15c埃及扩展范围
向叙利亚、巴勒斯坦方向扩展,范围达到两河流域
统一两河流域,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扩张,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一度征服埃及。
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建立势力范围。
区域文明扩展特点:向文明周边地区扩展范围,与其他文明逐渐连接。
第十八王朝的统治者们依靠手中掌握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经过多年的侵略战争,使埃及的版图空前扩大,建立起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军事大帝国。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亚述帝国建立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几乎战无不胜。
海外殖民通常由某一城邦发起,即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另立家园,即为子邦-殖民城邦,而殖民城邦与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都是平等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扩展方式
分布特点
武力征服(战争)
殖民(移民)
将被征服区域纳入统治、片状拓展
海外城邦独立于母邦,
未形成统一帝国,点状扩展
农业疆域的扩展使文明核心区的范围也获得相应的扩大。农业生产率的急剧增长,意味着这时可以取得足够的剩余粮食来发展经济和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引起了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生活方式和谋生之道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横向发展
区域农耕文明的扩展
世界帝国的建立
促进
反映并推进
文明的纵向发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赫梯、埃及新王国、BC8后的亚述也被称为帝国。
奴隶制 帝国 波斯帝国 BC6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36-公元前323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476(西)
统治 范围 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在波斯帝国基础上,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帝国(课前导语) 把整个地中海变成罗马帝国的内海
统治 方式 表现 政治:中央实行君主专制,国王是核心与主宰;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制约;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经济:有货币但缴纳实物。 政治:继承波斯制度, 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地方实行行省制 文化:推广希腊文化 政治:奴隶制元首制; 地方行省制度
经济:1-2世纪空前繁荣
宗教:4c末基督教-国教
共性1: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共性2:实行君主专制,地方推行行省制度,辅以交通、经济、宗教文化等维护统治。
古代世界的帝国
奴隶制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衰亡 希波战争后失去扩张能力,被马其顿王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裂。 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5世纪末,西罗马亡于人民起义与蛮族入侵。
波斯帝国建立后,其军事扩张并未停止,依然在继续。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来说是衰落的转折点,波斯帝国从此失去了扩张能力。希波战争……激化了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共性3:在军事扩张中激化地区矛盾、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最终走向灭亡。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传。
亚历山大在伊苏斯(绘画作品)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P34-35
(1)时间:BC2千纪初起,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方向:西起欧洲,东到印度
(3)优势:马和马拉战车
(4)影响:①BC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BC14世纪进行鼎盛时期。
②BC6世纪:波斯人建立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西亚和北非文明首次被统一。
③BC2000年左右:巴尔干半岛形成古代希腊人,形成了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④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BC前600年左右: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P61-63
(1)亚历山大远征
①概况:BC334年,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灭亡波斯帝国,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
②影响:造成破坏
(2)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间的历史。
①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西亚、北非文化
A、埃及:亚历山大自称法老之子。B、波斯:亚历山大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
C、亚历山大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②三个希腊化国家“希腊化世界”
A、统治阶级:希腊人、马其顿人、被征服地区部分上层人士
B、新的希腊文化中心;文学、科学成就
万神殿
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罗马诸神。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6根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柱廊后来被作为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万神殿主体建筑是43.4米高的穹顶圆形堂,于120一124年建造。重建后的万神殿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
选必三P22
古罗马文明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它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虽然其内容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在建筑方面留下众多遗产,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其中的代表。
历法上,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罗马公民登记
正常情况下,罗马每五年对公民进行一次普查,确定公民人数以及每个公民的财产,并据此确定每个公民应承担的义务。
选必一P9
古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
①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③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罗马帝国: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在罗马帝国中,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选必二 P23
文明的交流
1. 技术传播——西亚农耕技术、冶铁技术的传播
2. 文化传播——西亚神话、埃及雕塑影响希腊
3. 经贸往来——汉朝与罗马帝国
①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到达地中海东岸。
②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指罗马帝国);
③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此后贸易不断。
吉尔伽美什 赫拉克利斯
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两人均为半人半神 ,战胜了许多鬼怪妖孽 ,连两人所立功绩的数目也均为 12。
显示了古希腊雕塑对埃及雕像的借鉴。
字母文字的广泛流行
腓尼基字母
东方
西方
阿拉马字母
发展成
古代西亚、埃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演化
欧洲字母文字的源头
字母文字具有书写便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与读音的优点,更有利于记录和进行商业交流。
文明交流方式:①武力扩张的推动
②和平友好往来
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耕作工具 P19-20 商业贸易与货币 P36-38 信贷的发展 P38 契约 p39 村落与城市、住宅 P54 57-60
西亚 两河流域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 BC15,小亚细亚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BC8-7 ,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商业繁荣,法典中许多关于商业的条文。 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收取不同利息,包括社会救济的免息借贷。 契约除责、权、利以外,须双方盖章和证人签名。 村落与城市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用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栋梁。房屋结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古希腊 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古希腊罗马氏族解体后,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大型奴隶制庄园。 各城邦形成若干商贸中心,外贸活跃。 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汇票的雏形。 古希腊城市布局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古罗马城市道路和供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古希腊罗马的中庭是核心,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古罗马3世纪出现集体住宅、4世纪复式公寓。
罗马帝国道路把罗马和行省连接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古罗马 征服地中海后,商贸逐渐繁荣,外贸航线四通八达。 古埃及 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国家控制外贸。 BC11,古埃及开始用铜块与银块作为货币。 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受法律保护。 广泛使用。财产转让需政府达成书面契约。 用泥和木材修建,具有防晒保温功能,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有柱廊。
1、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P69
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 探险。
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2、历史上的疫病:P80-81
①古埃及: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
②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爆发严重鼠疫,雅典政治走向明显转变
③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瓦解。
3、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 P81
古罗马,非常注意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古代文明的交流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推动形成
促进
军事扩张(农耕)
移民殖民(海洋)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共性
技术传播、文化传播、经贸往来
多点勃兴 多元并立 · 由点到面 交互生辉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文明产生的一般性进程
文明的独立发展、多元特点
基督是称号
意为救世主
古代世界的帝国
古波斯帝国非常重视驿道的修建;
中国古代的秦朝也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
罗马帝国也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说法
政治:实现或巩固对辽阔疆域统治的需要(利于军队调动、政令畅达);
军事:进行征服和扩张,保证后勤补给的需要;
经济文化: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何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建大通道?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德]耶林格
王政时代
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前509年
前753年
前27年
习惯法→成文法 公民法→万民法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若需赎回俘虏,我们允许将圣物出卖、抵押或质押,因为人的生命比任何圣皿、祭服都重要”;关于婚姻有“为父者不得禁止子女结婚”和“保护人不得强娶被解放的女奴为妻”的规定。以上这些规定
A.表明罗马法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B.顺应了基督教成为国教的要求
C.根植于罗马民主政治的历史传统
D.体现了法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