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
题 号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时间:50分钟 满分:60分)
得分 评 卷 人
1.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发掘出古人类的两颗上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这说明元谋人 ()
A.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2. (2024 ·苏州)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 稻田遗迹、墓葬等。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 ( )
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 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C.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D. 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2024 ·长春)《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陶寺遗址自发掘以来,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包括日常使用的工具如斧、刀,装饰品,武器和生
产石器的工具,而出土的日用工具占出土石制品的一半。这表明 ( )
A.此时期出现了早期国家 B. 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
C.原始居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D.磨制石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
5. (2024 · 白银)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 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这描述的是 ( )
A.原始农耕的产生 B. 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制度的变迁 D.耕作方式的变革
6. (2024 ·泸州)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 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
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7.(2024 ·齐齐哈尔)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
文化的交流机构。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有 ( )
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 仁者爱人 D. 有教无类
8.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
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
A.地方治理强化 B. 南方土地开发 C. 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9. (2024 ·乐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
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
A. 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 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C. 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10.《史记 · 陈涉世家》记载,陈胜起兵后,三老、豪杰皆曰:“将军(陈胜)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
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最能体现秦“无道”的是 ()
A. 开凿灵渠 B. 修筑道路 C. 严刑峻法 D.设立三公
(
得分
评
卷
人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4分)
(1)东周的建立者——
(2)原先辅佐公子纠,后来辅佐齐桓公成就大业——
(3)主持修建都江堰——
(4)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
12.写出下列主张所对应的派别名称。(4分)
(1)“兼爱”“非攻”—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4)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
三、材料分析题
(
共20分)
)13.列举秦朝时期在中央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官职。(3分) 14.列举中国古代秦朝建立之前发生的四场著名战役。(4分)
得分 评卷人
15.考古发现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
图
二
) (
图
一
)图三
(1)图一文物是人面鱼纹陶盆,它反映的是哪一仰韶文化遗址的生活 与图一文物同一遗址出 土的典型乐器叫什么 (2分)
(2)图二是出土的商朝文物,写出它的名称及地位。(2分)
(3)图三是刻有文字的牛骨,它的出土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朝开始 甲骨文记载的 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哪些方面 请列举一例。(2分)
(4)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珍贵的考古文化遗产 (1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 小康。
材料二:封建亲成,以藩屏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无非事者……一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平王立,东迁于洛邑。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霸主)。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尧、舜、禹时期实行的什么选举制度 其中的“今大 道既隐,天下为家”是指用什么政治制度取代前例 (2分)
(2)材料二对应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1分)
(3)材料三“平王立,东迁于洛邑”后,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哪一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 么 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哪里 (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珪《咏汉高祖》
(1)李白在诗中赞扬的“秦王”叫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哪一史实 (2分)
(2)“秦王”为了抵御哪一民族的侵扰派人修建了秦长城 写出抗击这一民族的秦朝著名将领。 (2分)
(3)王珪在诗中赞扬的“汉祖”叫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哪一历史史实 (2分)
(4)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从上述诗歌中获得的感悟。(1分)
(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
得分 评 卷 人
18.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兴修水利的传统由来已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修建于战国时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是哪一个 这一水利工程修建于哪一年 (2分)
(2)这一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它是一座什么样的工程 有什么作用 (3分)
(3)秦统一后,开凿了哪一水利工程,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1分)
(4)通过上述水利工程你感受到了什么 (1分)
19.朝代的兴衰更替,历史的沧桑变迁,为国家的管理者应对时代的变革与挑战提供了经验与启 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朝代更替知兴衰】
历史素材: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犬戎灭周;诸侯争霸;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
(1)从以上历史素材中分别找到与“牧野之战”“周厉王”相关的内容。(2分)
(2)写出“大泽乡起义”的两位领导者及这场起义的历史地位。(3分) 【时空定位我知道】
(
②
公元前771年
①
公元前841年
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
③
公元前209年
)
(3)请分别找到“国人暴动”“大泽乡起义”所对应的时间。(写序号即可,2分)
【朝代兴衰有启迪】
(4)你认为上述朝代的兴衰更替给今天的国家管理者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 (1分)
期中测试卷
一、1.A 2.A 3.B 4.D 5.B 6.A 7.D
8.A 9.D 10.C
二、11. (1)周平王。
(2)管仲。
(3)李冰。
(4)项羽。 12. (1)墨家。
(2)儒家。
(3)道家。
(4)法家。 13.行政:丞相:
军事:太时;
监察:御史大夫。
14.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牧野之战、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答出四例即可)
三、15.(1)半坡遗址。乐器:陶埙。
(2)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 的青铜器。
(3)商朝。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 法、医药、天文历法。(答出一例即可)
(4)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保护好这些珍贵的 考古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信心,厚植爱国 情怀等。(言之有理即可)
16. (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
(3)东周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洛邑 一带。
17.(1)赢政。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匈奴。蒙恬。
(3)刘邦。刘邦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
秦朝的统治。
(4)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得人心者得天 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暴政不得人心,要推 行仁政;有压迫就有反抗;等等。(言之有理 即可)
四、18. (1)都江堰。公元前256年。
(2)李冰。是一座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无坝 引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使堤防、分洪、排 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
作用:发挥出防洪、瓶溉、水运等多方面的 作用。
(3)灵渠。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言之有 理即可)
19. (1)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周厉王:“国人暴 动”。
(2)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
(3)①“国人暴动”;③大泽乡起义
(4)统治者要以德治国,关爱百姓等。(言之 有理即可)
C期中测试卷
9.(2024·乐山)公元前221年,素始皇在全国推行度耻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
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A.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题号
三
多
总分
C.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得分
10.《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起兵后,三老、豪杰皆日:“将军(陈胜)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
(时间:50分钟
满分:60分)
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最能体现秦“无道”的是
(、)
A.开凿灵渠
B.橡筑道路
C.严刑峻法
D.设立三公
得分
评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强了江
得分评卷人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丝四。算警筑货做
1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发掘出古人类的两颗上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这说明元谋人
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4分)念心:一德然
的(家)
(1)东周的建立者
A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2)原先辅佐公子纠,后来辅佐齐桓公成就大业一悲,积,二微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3)主持修建都江堰
2.(2024·苏州)苏州塘北遗址的良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
〔4)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一
稻田遗迹、墓葬等。幕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慕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
12.写出下列主张所对应的派别名称。(4分)
(1)“兼爱”“非攻”一一
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D.以世袭制代替了掸让制
(3)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3.(2024·长春)《街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4)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3.列举素朝时期在中央学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官职。(3分)
4.陶寺遗址白发掘以来,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包括日常使用的工具如斧、刀,装饰品,武器和生
产石器的工具,而出土的日用工具占出土石制品的一半。这表明
14列举中国古代秦朝建立之前发生的四场著名战役。(4分)
g1
A.此时期出现了早期国家
B.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
C,原始居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D.磨制石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
5.(2024·白银)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来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
本上能适应开县、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这描述的是
得分评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A原始农耕的产生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制度的变迁
D.耕作方式的变革
15.考古发现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宝贲资料。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6(2024·泸州)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
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诺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
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每京海兴外!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1
1,(2024·齐齐哈尔)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议语和传播中华
图一
文化的交流机构。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有
(1)图一文物是人面鱼纹陶盆,它反映的是哪一仰韶文化遗址的生活?与图一文物同一遗址出
土的典型乐器叫什么?.(2分)
孔,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8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
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A.地方治埋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C.社会矛盾缓和D.中央机构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