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
交流平台
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如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课文在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如《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过这样的场面描写?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和同学交流。
什么是点面结合?
点
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是局部,是个体,是特写镜头。
面
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是整体,是群体,是全景镜头。
将两者结合起来:“点面结合”
请默读这段话,用横线标出对整体进行描写的内容,用方框标出每个方阵。
《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样写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呢?
这样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用某些细节展现了各个方阵的风采。
“面”
的
描
写
“点”
的
描
写
点面结合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
哪些是对群体的描写?请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内容。哪些是对个体的描摹?请用方框标出每一个个体。
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这一段先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
“面”
的
描
写
“点”
的
描
写
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更强,既能让我们感受到整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点面结合的好处
层次感强
画面感强
顾及全局
重点突出
形象丰满
情感突出
在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过这样的场面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
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经常要进行场面描写,请看这位同学的习作片段。
学生习作片段一
我们班的拍篮球比赛紧张极了。有的把球拍得高,有的把球拍得低,有的不留神把球拍到了别人脚底下,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声。最后,小楠同学拍的次数最多,获得第一名。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束了。
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这个片段写的生动、精彩呢?
学生习作片段二
我们班的拍皮球比赛紧张极了。有的把球拍得高,有的把球拍得低,有的不留神把球拍到了别人脚底下,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声。小壮壮同学蹲着拍,把球拍得矮矮的。“一、二、三、四……”随着计数员大声报数,他全神贯注,眼睛盯着上下跳动的皮球,头上渗出了汗珠。突然,他脚下一滑,坐在了地上,那球也一下子蹦得老高。正当同学们为他捏了一把汗的时候,他猛的又站起身来,用手继续拍球。“71、72、73……”计数员的报数声越来越响亮,围观的同学不时地发出喝彩声和欢笑声。这时裁判员大喊一声:“停!”裁判员宣布:“小楠同学拍的次数最多,获得第一名!”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束了。
我觉得要写好场面,观察的视野要全面,既要看清一次活动的整体情况,又要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然后再逐一地进行描写,才能把场面写真切,写生动。
在描写的过程中,还要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这样有面上的概括,有点上的详写,有内外的呼应,有感情地表露,就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
我觉得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加活动人的心情、神态表现,又要写出围观人的反映,把场内外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
交流平台
本单元的课文在写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平时的阅读中,也读到运用点面结合来进行场面描写。
在自己的习作中,我也可以运用点面结合来进行场面描写。
词句段运用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两个例句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
比一比,想一想:
重复使用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只听见”的反复运用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了升旗鸣炮时“全场肃静”的庄严气氛。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是那么”在这里表示程度,这个词语的反复运用突出表现了草原上空气与众不同的特点。
反复的修辞手法
特点:
作用:
01. 突出某种感情
02. 强调某个意思
03. 加深读者印象
04. 语言感染力强
回环复沓
一唱三叹
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
说一说:
以下句子重复使用了哪些词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双手拂醒了大地;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话语唤醒了鲜花和野草。
01
02
请按要求补写或仿写句子
(1)请将句子补写完整:
教室里非常安静,只听见 ,只听见 。
同学们的呼吸声
笔尖与纸摩擦的沙沙声
(2)请仿照例句,用上加点的词“是那么……是那么……”改写句子。
例:今天的阳光灿烂、明媚。
改写成: 。
例:这桃花娇嫩、水灵,真是令人心醉!
改写成: !
今天的阳光是那么灿烂,是那么明媚
这桃花是那么娇嫩,是那么水灵,真是令人心醉
词句段运用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不用表示“说”的词语,用人物的行为和神态去“说”。
玩一玩:
看谁积累的表示“说”的词汇多
一字词
讲 喊 叫 呼 吟 读 问 答 训 斥 责 骂 吼 劝 告 评议 话 赞 论 述 夸 辩 叙 颂 曰 ……
二字词
谈话 讲话 叙述 陈述 复述 说明 声明 讲明 谈论 辩论 议论 讨论 商谈 哈谈 商量 畅谈 商讨 梦话 高呼 谣言 ……
三字词
耳边话
悄悄话
打圆场
咬耳朵
……
四字词
窃窃私语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交头接耳 异口同声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
运用学到的方法用其他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述更生动。
(1)游行的群众大声说:“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游行的群众高声欢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2)这幅画构图精巧,他说:“实在是太好看了!”
这幅画构图精巧,他赞叹:“实在是太好看了!”
运用学到的方法用其他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述更生动。
(3)他说:“怎么办呢?我不知道要不要告诉他实情。”
他忐忑不安:“怎么办呢?我不知道要不要告诉他实情。”
(4)“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一边拉开帐子一边说。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书写提示
欣赏书本上两位同学的书写作品,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
① 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② 书写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③ 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横写式
首行起首字错开两字书写,每行左边(除首行)与右边的临界字应在同一竖线上。
竖写式
正文各行起首字在同一直线上,各行尾字在同一直线上,标点符号占一字。
注意:
无论是横写式还是竖写式,落款文字都尽量不要超过正文首尾,或与之相齐。落款的字体要略小于正文,以显构图上的和谐。
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完成一幅竖行书写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文段,完成一幅横行书写作品,在班级展出。。
书写要求
仿照教材格式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可以配图,力求文图结合。
古诗词作品
摘抄作品片段,自主设计版面,要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文字优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主设计版面。
书信作品
书写作品展
日积月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曹植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写有不少爱国篇章。
李纲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归:回去。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位卑:地位卑微。
意思是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中的国家。
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情怀?
这些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赞扬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
我还搜集到其他的爱国名人名言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失题》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交流互动,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品读句子,体会词语重复使用的表达效果。
生动表达,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
欣赏作品,学会按正确格式创作书写作品。
朗读背诵,积累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难点】
交流互动,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品读句子,体会词语重复使用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互动,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2.品读句子,体会词语重复使用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一、回顾文段,提炼学法
1.读文段,知写法。
出示文段一: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
教师引导:本单元课文《开国大典》,对阅兵式这个场面的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回顾一下:什么是点面结合呢
2.请默读这段话,用横线标出对整体进行描写的内容,用方框标出每个方阵。
汇报:这样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这是 “面”的描写),又用某些细节展现了各个方阵的风采(这是“点”的描写)。这样的写法就是点面结合。
3.交流: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4.提炼学法:同学们,我们弄清楚了什么是点面结合,找出了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点”、哪些内容是“面”, 并且体会到“点面结合”的表达效果。
二、借助范例,阅读拓展
1.范例引路。
我们再来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另一个片段,请按照刚刚梳理出来的学习方法,继续感受点面结合的特点。
出示文段二: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
(1)哪些是对群体的描写 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哪些是对个体的描摹 请用方框标出每一个个体。
(2)汇报:这一段先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这是“面”的描写,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是“点”的描写。
(3)交流: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更强,既能让我们感受到整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2.阅读拓展。
(1)在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过这样的场面描写 读下面的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场面的。
出示文段三:《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堆着黑 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路着脚望着,望着 ……
(2)思考:哪些是对群体的描写 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哪些是对个体的描摹 请用方框标出每一个个体。
(3)交流: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三、写法迁移,体会效果
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经常要进行场面描写,请看这位同学的习作片段。
1.出示学生的习作片段一:
我们班的拍篮比赛紧张极了。有的把球拍得高,有的把球拍得低,有的不留神把球拍到了别人脚底下,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声。最后,小楠同学拍的次数最多,获得第一名。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束了。
思考:他写的是什么场景 我们感受到比赛的精彩了吗 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这个 片段写得生动、精彩呢
学生交流后,补写这个片段。
2.出示学生补写后的习作片段;
我们班的拍篮球比赛紧张极了。有的把球拍得高,有的把球拍得低,有的不留神把球拍到了别人脚底下,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声。小壮壮同学蹲着拍,把球拍得矮矮的。“1、2、3、4 …… ”随着计数员大声报数,他全神贯注,眼睛盯着上下跳动的皮球,头上渗出了汗珠。突然, 他脚下一滑,坐在了地上,那球也一下子蹦得老 高。正当同学们为他捏了一把汗的时候,他猛地 又站起身来,用手继续拍球。“71、72、73…… ”计 数员的报数声越来越响亮,围观的同学不时地发出喝彩声和欢笑声。这时载判员大喊一声:“停!”裁判员宣布:“小壮壮拍的次数最多,获得第一名!”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来了。
交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表达效果。
是的,这样一修改,我们的文章就显得精彩多了。大家对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什么感受想同大家分享呢
总结: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都读过这样的场面描写,我们也要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场面。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一、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读一读。
两个例句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 (每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重复使用)
2.比一比:通过对比,体会重复词语的表达效果。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讨论交流:重复使用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3.说一说:以下句子重复使用了哪些词句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双手拂醒了大地;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话语唤醒了鲜花和野草。
4.写一写:创设情境,补写或仿写句子。
(1)教室里非常安静,只听见……只听见……(请补写句子)
(2)例句:今天的阳光灿烂、明媚。
改写成:今天的阳光是那么灿烂,是那么明媚。
(请仿照例句,用上加点的词“是那么……是那么……”改写句子。)
这桃花娇嫩、水灵,真是令人心醉!
改写成:这桃花是那么娇嫩,是那么水灵,真是令人心醉!
5.小结:同学们,我们根据需要,在有些描写中也可以像这样重复使用词句,让我们的表达节奏更加鲜明,层次更加清楚,感情更加酣畅淋漓。
二、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写一写
1.读一读。
2.聊一聊:读四个例句,结合泡泡想一想:这几个句子是怎样表达“说”这个意思的
3.想一想:自己阅读的其他文章是如何不用“说”来表达人物说话的。
预设:我还想到了“谈论、讲解、窃窃私语”等,也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词语。
4.玩一玩:看谁积累的表示“说”的词汇多。
5.写一写:运用学到的方法用其他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述更生动。
例句:
(1)游行的群众大声说:“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高呼)(高声欢呼)
(2)这幅画构图精巧,他说:“实在是太好看了! ”(赞叹)
(3)他说:“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要不要告诉 他实情。”(忐忑不安)
(4)“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一边拉开帐子,一边说。(拉开了帐子)
6.评一评:像这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而用更多的形式来表达,我们语言的表达将更加丰富和多样 。
【课时目标】
1.生动表达,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
2.欣赏作品,学会按正确格式创作书写作品。
3.朗读背诵,积累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三 书写提示
一、说一说
欣赏课本中的两幅作品,说说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
二、聊一聊
怎样才能写好一幅书写作品呢 (书写态度、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自我检视、反复练习……)
三、写一写
参照书本两幅作品的格式,将下面的古诗分别用竖行和横行书写,完成作品练习。
展示活动。
举办班级书写作品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完成一幅竖行书写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文段,完成一幅横行书写作品,在班级展出。
板块四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教材中的名人名言
二、聊一聊
这些诗句中有没有自己熟悉的词语 这些词语是用来赞美哪一类人的呢
三、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四、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背后的故事
例如: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临终前写有绝笔诗《示儿》。诗人在临终前还心系祖国,体现了真挚的爱国情怀。
五、赏析
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情怀 这些语句赞美了哪一类人 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六、熟读背诵
七、阅读延伸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 · 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截叔伦《塞上曲二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烈士不妄死,所死在忠贞。——柳宗元《书道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失题》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安国她二
洲出服
aeoo a
。0000.●
....o
交流平台
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如狼牙
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课文
作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如
《开国人典》写阅乒式时,概从整体上写了受
阅部队经过大犬安门)场时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
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
不仪让我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正严、隆重,
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平时的阅读巾,你是否也读过这样的场面
播写?作日己的习作巾你是怎样写场面的?利
同学交流。
什么是点面结合?
点变
将两者结合起来:
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
‘点而结合”
细描写,是局部,是个体,是特写镜头。
面奥
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是
整体,是群体,是全景镜头。
请默读这段话,用横线标出对整体进行描写的内容
用方框标出每个方阵。
这样写有怎样的
《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
表达效果呢?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
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
一个师
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
野炮、榴弹
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
各种装甲
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
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个骑兵师
“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
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
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
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
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面”的描
写
这样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
安门广场时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用
某些细节展现了各个方阵的风采。
点”的
描
写
点面结合
娜些是对群体的描写?请用横线
划出相关的内容。哪些是对个体的描
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
墓?请用方框标出每个个体。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
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
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
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
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
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
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
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