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一课时
中华大地,既有气势雄伟的大江大河,也有风景秀丽的江南风光,还有清新自然的田园景致。
第一站
古人眼中的自然之美
同学们,本次时空穿梭的第一站是带领大家欣赏古人眼中的自然景色,见一见刘禹锡眼中奔腾千里的黄河,看一看杜牧描绘的江南春景,赏一赏王安石笔下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古
诗
三
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活动一:学习《浪淘沙》(其一),感受黄河的气势
是中国的母亲河,驻足黄河岸边,无数文人墨客都曾留下咏叹它的诗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唐代曲名
《浪淘沙》
是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一共九首。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bǒ
yá
/
/
/
/
/
/
/
/
qū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熟读成诵
聚焦特点,想象诗景
在“诗豪”刘禹锡的笔下,黄河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这是一条________的黄河,我从__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读诗歌的前两句,圈出表现黄河特点的字词,并借助下面的句式和同桌交流感受。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弯道很多,民间素有天下黄河九百九十九道弯的说法。“九”是虚指。
“万里”是虚指,指漫长的河道,携带大量的泥沙。
水流冲刷
颠簸
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绵延万里的黄河,我从“九曲”感受到了黄河弯道很多,从“万里”感受到了黄河长度很长。
这是一条雄浑壮阔的黄河,我从“万里沙”感受到了黄河经过时间的积淀,不仅雄浑,而且壮阔。
这是一条与天相接、望不到头的黄河,我从“自天涯”感受到了黄河仿佛和天连接在了一起。
这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我从“浪淘风簸”感受到了黄河不仅水流湍急,而且风大浪大、奔腾汹涌;从“直上银河”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伟气势。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黄河岸边,
你可能会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让我们一起读出黄河巨浪滔天、波涛汹涌的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浪淘沙》(其一)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难道仅仅是因为诗人描绘的这幅景象吗?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后两句。
据《荆楚岁时记》,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的源头。张骞乘竹筏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在黄河的源头(银河)见到了牛郎和织女,看到两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
在我们的印象中,牵牛和织女被银河分隔两地,只能每年七夕相会于鹊桥,让人悲叹唏嘘。但在这首诗中,牵牛和织女却还有着这样的一段传说——
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
“浪淘沙”原指黄河岸边的淘金者用浪水冲走泥沙,留下针尖般大小的金子。为此,他们往往要劳动一天,而且常常一天下来都不会有收获。后成唐代曲名。
锦囊一
刘禹锡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能通过自身努力重现盛唐繁荣,但他前半生似乎一直与贬官联系在一起。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等到了江陵,又被贬为朗州司马。后来奉命回京,本以为可以大展抱负,却因一首讽刺诗触怒了当朝权贵而又被贬官。
锦囊二
眼前是磅礴汹涌的黄河,心中是浪漫幸福的牛郎织女式生活。看似无关甚至矛盾的两者,为何会出现在同一首诗中呢 请同学们借助“学诗锦囊”,组内交流。
因为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而他们整天在黄河的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这首诗是以一个淘金者的口吻写的,作者为什么向往去牛郎织女家?
不论是黄河岸边淘金者的生活,还是刘禹锡的仕途,如果用这首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_____________;而面对无尽的阻力和苦难,刘禹锡的态度却是______________。
浪淘风簸
直上银河
虽然生活坎坷曲折,但自己依然乐观,依然向往美好。
刘禹锡写下这首《浪淘沙》,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或情怀呢?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两句诗写黄河蜿蜒曲折,浪大沙多,其实是在说自己仕途坎坷,因得罪别人,一路被贬谪,饱受苦难。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两句诗是说自己哪怕面对再多艰难险阻,也不灰心,仍然向往美好的生活。
在这首诗里,哪里可以看出刘禹锡的生活坎坷曲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态度积极乐观?
想象画面,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他面对苦难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第二课时
活动二:
走进古代江南春景
[唐] 杜 牧
江
南
春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散文家。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诗风格明快豪爽,特别是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清新,尤为后人传诵。
著有《樊川文集》。
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
/
/
/
/
/
yīnɡ
江南春
[唐] 杜 牧
ɡuō
这首诗穿越千年魅力不减,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江南的春天?把这些景物圈出来。请同学们圈画出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唐] 杜 牧
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烟雨
聚焦前两句,感明丽之美
①自由朗读前两句古诗,想象画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标上“△”。
②小组交流:
当我读到_____________这个词,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里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写出了范围之广。
千
里
莺
啼
“
”
有关“莺啼”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唐]杜甫《绝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诗人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千里莺啼绿映红
绿树
红花
千里莺啼,千里绿映红,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天春天的江南到处是绿树成阴,鲜花开放,生机勃勃、明朗绚丽的画面。
水村山郭酒旗风
风吹来,酒旗迎风招展。
依山傍水的村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深究后两句,解朦胧之意
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登高远眺,又有怎样的一番感慨?请反复吟诵第三、四句,边读边想,你仿佛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文中指寺庙。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这里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五百余座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当权者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灭亡。
因此,有学者认为诗人重提此事,不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而当朝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祈求神灵保佑江山永固,诗人是在劝告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
这两句诗描写了江南春景的朦胧之美,诗人的情感也因朦胧不明而引发了一些争议:
背景
南朝
晚唐
大兴建设寺庙,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国势衰落,效仿南朝,大建佛寺
景物
楼台、烟雨
景物
伤感、担忧
借景抒情
诗人在担忧什么呢?
愚妄的统治者会加速国家灭亡
忧国忧民
江 南 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杜牧的心灵深处,吟诵全诗。
活动三:读《书湖阴先生壁》,赏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书
壁
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南京)时的邻居。
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了解全诗大意。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
/
/
/
/
/
/
/
/
/
qí
tà
茅檐:代指茅屋、草堂,诗中指包括茅屋在内的整个庭院。
苔:青苔。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茅屋经常被主人打扫,洁净得不长一丝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自由读诗,品语言之精妙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朴实勤劳
爱整洁
富有生活情趣
热爱生活
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干净的
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诗哪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守护着孩子一样。两边的山峰则像是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拟人化的描写赋予山水人的感情,仿佛水对山有护惜之意,山对人有友爱之情。
再观察诗句,你还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上下句
两两相对
对偶
对偶的特点:
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两两相对
对偶的作用:
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你还知道哪些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王安石主张变法,政绩显著,拜任宰相。但后来因守旧派反对,他被罢免。再后来,王安石再次被起用。《泊船瓜洲》就是他再次被起用时写的,这“春风又绿江南岸”,满怀着他再次被起用的欢欣与感恩。可是上任不久,王安石再次被罢免。《书湖阴先生壁》就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写的。
王安石在湖阴先生家的墙上写这样首诗,主要是为了赞美湖阴先生吗?
乡村生活的清雅闲适,让仕途坎坷的王安石感到非常舒服,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他看到湖阴先生的庭院内外是如此清朗、幽静,十分喜爱,对主人品性、情趣十分赞赏,忍不住题诗于湖阴先生家墙壁上。
请融入你的感受,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邻居的清净、勤劳、爱自然,还在抒发自己的心声,你发现了吗?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18 古诗三首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语言应用: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理解诗意时,可以运用猜读图文对照、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
审美创造: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第一站:古人眼中的自然之美
情景任务: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既有气势雄伟的大江大河,也有风景秀丽的江南风光,还有清新自然的田园景致。同学们,本次时空穿梭的第一站是带领大家欣赏古人眼中的自然景色,见一见刘禹锡眼中奔腾千里的黄河,看一看杜牧描绘的江南春景,赏一赏王安石笔下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活动一:学习《浪淘沙》(其一),感受黄河的气势
(一)图片引入,揭示诗题
1.黄河图片导人:这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驻足黄河岸边,无数文人墨客都曾留下咏叹它的诗篇。比如王之换就曾这样写道(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它蜿蜓曲折,一路向东,百转千回,势不可挡。
2.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跟黄河有关。齐读诗题。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引导学生结合意思读准“曲” (qū,意为弯曲),“簸”(bǒ,意为颠簸)。
2.读出节奏。引导学生读出七言诗“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
3.读“行书版、草书版、篆书版”等各种版本的《浪淘沙》,直到熟读成诵。
(三)聚焦特点,想象诗景
1.在“诗豪”刘禹锡的笔下,黄河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学习提示:自由读诗歌的前两句,圈出表现黄河特点的字词,并借助下面的句式和同桌交流感受。
这是一条________的黄河,我从_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汇报
(1)借助数字,感受“绵延”
预设 1: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绵延万里的黄河,我从“九曲”感受到了黄河弯道很多,从“万里”感受到了黄河长度很长。(板书:九曲、万里)
预设 2:这是一条雄浑壮阔的黄河,我从“万里沙”感受到了黄河经过时间的积淀,不仅雄浑,而且壮阔。
点拨:古诗中的数字有的表示实际数目,叫实指,有的表示大概数目叫虚指。这里的“九曲”“万里”正是这样的虚指,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弯道之多、长度之长,泥沙滚滚,气势雄浑。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2)借助诗句,感受“遥远”
预设:这是一条与天相接、望不到头的黄河,我从“自天涯”感受到了黄河仿佛和天连接在了一起。
点拨:不仅刘禹锡有这样的感受,李白也曾这样写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样的黄河是与天相接的,是自天边奔涌而来的。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3)借助补白,感受“气势”。
预设:这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我从“浪淘风簸”感受到了黄河不仅水流湍急,而且风大浪大、奔腾汹涌。(板书:浪淘风簸)
点拨:通过注释,我们知道“簸”是颠簸的意思。如果此时你就站在黄河岸边,你可能会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生自由补白)
视频引入:观看黄河视频,引导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滚滚地自天边奔涌而来,听到了黄河震耳欲聋的轰鸣着的水声。
入境诵读:指名读出黄河巨浪滔天、波涛汹涌的气势。全班齐读。
3. 小结:通过我们的读,通过我们的想,刘禹锡笔下蜿蜒曲折、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四)入境朗读,体会浪漫
1. 《浪淘沙》(其一)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难道仅仅是因为诗人描绘的这幅景象吗?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后两句。
2. 交流后两句诗歌的意思。
预设: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引导:明明此时诗人还在黄河岸边,怎么会随着黄河一起到了银河上的牵牛织女家呢
小结:不错,身未动,思已远,正是诗人的联想把他带到了牵牛织女之家。
3. 在我们的印象中,牵牛和织女被银河分隔两地,只能每年七夕相会于鹊桥,让人悲叹唏嘘。但在这首诗中,牵牛和织女却还有着这样的一段传说——
据《荆楚岁时记》,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的源头。张骞乘竹筏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在黄河的源头(银河)见到了牛郎和织女,看到两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4.引发感悟:读了上述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明确: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
5. 有了这样的了解,后两句应该怎么读
点拨: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
6.方法小结: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
(五)拓展资料,品悟诗情
1. 话题:眼前是磅礴汹涌的黄河,心中是浪漫幸福的牛郎织女式生活。看似无关甚至矛盾的两者,为何会出现在同一首诗中呢
自学提示:借助“学诗锦囊”,组内交流。
【锦囊一】“浪淘沙”原指黄河岸边的淘金者用浪水冲走泥沙,留下针尖般大小的金子。为此,他们往往要劳动一天,而且常常一天下来都不会有收获。后成唐代曲名。
【锦囊二】 刘禹锡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能通过自身努力重现盛唐繁荣,但他前半生似乎一直与贬官联系在一起。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等到了江陵,又被贬为朗州司马。后来奉命回京,本以为可以大展抱负,却因一首讽刺诗触怒了当朝权贵而又被贬官。
(1)这首诗是以一个淘金者的口吻写的,作者为什么向往去牛郎织女家?
预设:因为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而他们整天在黄河的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2)不论是黄河岸边淘金者的生活,还是刘禹锡的仕途,如果用这首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浪淘风簸;而面对无尽的阻力和苦难,刘禹锡的态度却是直上银河。(板书:直上)刘禹锡写下这首《浪淘沙》,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或情怀呢?
预设:刘禹锡想表达虽然生活坎坷曲折,但自己依然乐观,依然向往美好。
(3)在这首诗里,哪里可以看出刘禹锡的生活坎坷曲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态度积极乐观?
预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诗写黄河蜿蜒曲折,浪大沙多,其实是在说自己仕途坎坷,因得罪别人,一路被贬谪,饱受苦难。
预设:“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诗是说自己哪怕面对再多艰难险阻,也不灰心,仍然向往美好的生活。
小结:刘禹锡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他面对苦难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2. 配乐齐读,熟读成诵。
活动二:走进古代江南春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见到了诗人刘禹锡眼中的波澜壮阔的黄河,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杜牧走进江南美景之中,看看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了解诗人。
(1)同学们,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晚唐的诗坛上,又出现了一颗闪亮的新星,他就是杜牧。
(2)你对杜牧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诗风格明快豪爽,特别是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清新,尤为后人传诵。
2.学生自由读古诗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借助注释小组内探究学习。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读,进行评价
关注后鼻音字:注意字正腔圆
莺、映、红、风、中。
关注节奏: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
(3)齐读全诗。
(二)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1.聚焦前两句,感明丽之美。
(1)这首诗穿越千年魅力不减,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第一、二句,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请同学们圈画出来
(2)交流圈出的景物: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
提醒:“莺”的书写,上边的草字头要写得扁平一些,为下面的“鸟”留出空间。
(3) 学习活动,出示学习任务单。
【板书设计】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千里莺啼”,感受声音。
①出示跟“千里”有关的故事: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引导辨析“千里”“十里”“一里”,感受“千里” 包含的丰富想象力;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里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写出了范围之广。
②拓展有关“莺啼”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唐]杜甫《绝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播放“莺啼”: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诗人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预设:“绿映红”,感受颜色。
① “绿”指的是什么 “红”指的又是什么
② “千里绿映红”呢 (春天的江南到处是绿树成阴,鲜花开放)
③出示春景图,小结:深深浅浅的红与大片大片的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④朗读指导:朗读时,“千里”可以稍微拖得长一些,表达幅员之广;后面的“绿映红”则可以读得短促些,表达欢快之感。
预设:“水村山郭”,感受静态美。
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脑海中的“水村山郭”是怎样的画面。
②也可以用你知道的诗句来表达自己联想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预设:“酒旗风”,感受动态美。
①结合书上插图说一说: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里是酒店。
②风动了,酒旗动了,整个画面都动了。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有什么 (这里有美酒飘香,这里有谈笑风生,这里有人来人往……)
(5)看插图,配乐辅助,描述画面: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郭,到处是酒旗招展,好一幅明丽的江南春景图!
(6)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 样的心情 (轻松、明快、喜悦)
2. 深究后两句,解朦胧之意。
(1)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登高远眺,又有怎样的一番感慨?请反复吟诵第三、四句,边读边想,你仿佛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想象到的画面。(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
提示:“四百八十”也是虚指,表示寺庙数量多。
(3)和前两句诗相比,这两句诗又表现了江南怎样的美
点拨:作者的思绪回溯到“南朝”,使想象空间拉大。无数的寺庙笼罩在烟雨空蒙之中,使无边春色更添一份朦胧之美。
(4)指导朗读:语调舒缓柔和些,读出迷蒙之感。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江南春景的朦胧之美,诗人的情感也因朦胧不明而 引发了一些争议,出示: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五百余座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当权者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灭亡。
因此,有学者认为诗人重提此事,不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而当朝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祈求神灵保佑江山永固,诗人是在劝告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
学生交流看法,教师小结:无论诗中是否含有这样的讽喻,并不减弱诗歌深邃幽美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
(6) 吟诵全诗:这首诗既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又抒写了烟雨楼台的朦胧之美。“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杜牧的心灵深处,吟诵全诗。
活动三:读《书湖阴先生壁》,赏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一)读诗文,知诗意。
1.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义,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
2.交流反馈,读好本诗的朗读节奏。
预设: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3.小组交流:试着理解诗意。
预设:茅舍因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二)品诗句,悟诗境。
1.自由读诗,品语言之精妙
(1)小组交流: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干净的
预设:“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出来的。
点拨: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较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畔昧,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在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读出作者心情的愉快之感。
(2)小组交流:本诗哪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点拨: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预设:含有“护”“绕”“排”等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送青来”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守护着孩子一样。
3)王安石在湖阴先生家的墙上写这样首诗,主要是为了赞美湖阴先生吗 我们来看王安石的简介,看了他的简介后,我们再来读这首诗,就能发现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邻居的清净、勤劳、爱自然,还在抒发自己的心声。你发现了吗
王安石主张变法,政绩显著,拜任宰相。但后来因守旧派反对,他被罢免。再后来,王安石再次被起用。《泊船瓜洲》就是他再次被起用时写的,这“春风又绿江南岸”,满怀着他再次被起用的欢欣与感恩。可是上任不久,王安石再次被罢免。《书湖阴先生壁》就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写的。
2.总结: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位读者的解读,他认为王安石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人可以失意,但不能丧神。”在穷困潦倒的生活中,我们要努力让生活“简陋而不简单,辛劳而又心安”。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并把这首诗背下来
(三)巧总结,画诗趣。
1.总结:这首诗有两大特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等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
2.结合诗歌,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上插图。中华大地,既有气势雄伟的大江大河,也
有风景秀丽的江南风光,还有清新自然的田园景致。
同学们,本次时空穿梭的第一站是
带领大家欣赏古人眼中的自然景色,见
一见刘禹锡眼中奔腾千里的黄河,看一
看杜牧描绘的江南春景,赏一赏王安石
笔下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是中国的母亲河,驻足黄河岸边,无数文人
墨客都曾留下咏叹它的诗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
唐代曲名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浪淘沙》
是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一共九首。
(772—842)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与柳宗
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
易合称“三杰”。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
宾客集》。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qū bǒ y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在“诗豪”刘禹锡的笔下,黄河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自由读诗歌的前两句,圈出表现黄河特点的字词,
并借助下面的句式和同桌交流感受。
这是一条________的黄河,我从__________
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弯道很多,民间素有
天下黄河九百九十九道弯的说 “万里”是虚指,指漫长
法。“九”是虚指。 的河道,携带大量的泥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水流冲刷 颠簸
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绵延万里的黄河,
我从“九曲”感受到了黄河弯道很多,从
“万里”感受到了黄河长度很长。
这是一条雄浑壮阔的黄河,我从“万里
沙”感受到了黄河经过时间的积淀,不仅雄
浑,而且壮阔。
这是一条与天相接、望不到头的黄河,
我从“自天涯”感受到了黄河仿佛和天连接
在了一起。
这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我从“浪淘风簸”
感受到了黄河不仅水流湍急,而且风大浪大、
奔腾汹涌;从“直上银河”感受到了黄河之水
天上来的雄伟气势。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黄河岸边,
你可能会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让我们一起读出黄河巨浪滔天、波涛汹涌的气势。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其一)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难道仅仅是
因为诗人描绘的这幅景象吗?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后两句。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
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在我们的印象中,牵牛和织女被银河分隔两地,只能每年七夕相会于鹊
桥,让人悲叹唏嘘。但在这首诗中,牵牛和织女却还有着这样的一段传说——
据《荆楚岁时记》,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
大夏,寻找黄河的源头。张骞乘竹筏走了一
个多月,终于在黄河的源头(银河)见到了
牛郎和织女,看到两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
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
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
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
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
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
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
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
诗的意思。
眼前是磅礴汹涌的黄河,心中是浪漫幸福的牛郎织女式生活。看似无
关甚至矛盾的两者,为何会出现在同一首诗中呢 请同学们借助“学诗锦
囊”,组内交流。
“浪淘沙”原指黄河岸边的淘金者用浪水冲走泥沙,留
锦囊一下针尖般大小的金子。为此,他们往往要劳动一天,而
且常常一天下来都不会有收获。后成唐代曲名。
刘禹锡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
锦囊二望能通过自身努力重现盛唐繁荣,但他前半生似乎一直
与贬官联系在一起。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
州刺史,等到了江陵,又被贬为朗州司马。后来奉命回
京,本以为可以大展抱负,却因一首讽刺诗触怒了当朝
权贵而又被贬官。
这首诗是以一个淘金者的口吻写的,作者为什么向往去
牛郎织女家?
因为同是在河边生活,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
而优美,而他们整天在黄
河的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不论是黄河岸边淘金者的生活,还是刘禹锡的仕途,如果用
这首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_____________;而面对无尽
的阻力和苦难,刘禹锡的态度却是______________。
刘禹锡写下这首《浪淘沙》,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或情怀呢?
虽然生活坎坷曲折,但自己依然乐观,
依然向往美好。
在这首诗里,哪里可以看出刘禹锡的生活坎坷曲折?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态度积极乐观?
这两句诗写黄河蜿蜒曲折,浪大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多,其实是在说自己仕途坎坷,因
浪淘风簸自天涯。 得罪别人,一路被贬谪,饱受苦难。
这两句诗是说自己哪怕面对再多艰
如今直上银河去,
难险阻,也不灰心,仍然向往美好
同到牵牛织女家。 的生活。
刘禹锡望着汹涌澎湃的 浪淘沙(其一)
黄河,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 [唐] 刘禹锡
通的典故,又联系自身,进 九曲黄河万里沙,
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 浪淘风簸自天涯。
他面对苦难一往无前、逆流 如今直上银河去,
而上的豪迈气概。 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 杜 牧
(803—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散文家。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
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
诗风格明快豪爽,特别是抒情写景的绝句,
意境清新,尤为后人传诵。
著有《樊川文集》。
江南春
[唐] 杜 牧
yīnɡ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穿越千年魅力不减,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写了
哪些景物来表现江南的春天?把这些景物圈出来。请同学们圈画出来。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烟雨
①自由朗读前两句古诗,想象画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
江南春天的美好?标上“△”。
②小组交流:
当我读到_____________这个词,我仿佛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感受
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
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
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
里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写出了范围之广。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唐]杜甫《绝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诗人
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 树 红 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千里绿映红,作者用丰
富的想象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天
春天的江南到处是绿树成阴,鲜花开放,
生机勃勃、明朗绚丽的画面。
风吹来,酒旗迎风招展。
水村山郭酒旗风
依山傍水的村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
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登高远眺,又有怎样的一番感
慨?请反复吟诵第三、四句,边读边想,你仿佛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文中指寺庙。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这里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
的烟雨之中。
这两句诗描写了江南春景的朦胧之美,诗人的情感
也因朦胧不明而引发了一些争议: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
教,广建五百余座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
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当权者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灭亡。
因此,有学者认为诗人重提此事,不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
者。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而当朝统治者却仿
效南朝,大建佛寺,祈求神灵保佑江山永固,诗人是在劝告当
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
南 朝 大兴建设寺庙,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晚 唐 国势衰落,效仿南朝,大建佛寺
楼台、烟雨
伤感、担忧
诗人在担忧什么呢?
愚妄的统治者会加速国家灭亡
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杜牧的心灵深处,吟诵全诗。
江 南 春
[唐]杜 牧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
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南
京)时的邻居。
书/湖 阴 先 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代指茅屋、草堂,诗中指包括茅屋在内
茅檐/长扫/净无苔, 的整个庭院。
qí
苔:青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
一水/护田/将绿绕, 周围有土埂围着。
tà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
茅屋经常被主人打扫,洁净得不长
一丝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
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
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
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干净的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朴实勤劳 爱整洁
富有生活情趣 热爱生活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守护
着孩子一样。两边的山峰则像是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拟人
化的描写赋予山水人的感情,仿佛水对山有护惜之意,山对人
有友爱之情。
上下句
一 水护 田将 绿绕, 两两相对
两 山排 闼送 青来。
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两两相对
对偶的作用: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王安石在湖阴先生家的墙上写这样首诗,主要是为了
赞美湖阴先生吗?
王安石主张变法,政绩显著,拜任宰相。但后
来因守旧派反对,他被罢免。再后来,王安石再次
被起用。《泊船瓜洲》就是他再次被起用时写的,
这“春风又绿江南岸”,满怀着他再次被起用的欢
欣与感恩。可是上任不久,王安石再次被罢免。
《书湖阴先生壁》就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写的。
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邻居的清净、勤劳、
爱自然,还在抒发自己的心声,你发现了吗?
乡村生活的清雅闲适,让仕途坎坷的王安石感
到非常舒服,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他看到湖阴先生
的庭院内外是如此清朗、幽静,十分喜爱,对主人
品性、情趣十分赞赏,忍不住题诗于湖阴先生家墙
壁上。
请融入你的感受,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
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
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