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阅读方面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课是苏轼创作的一篇题跋,跟绘画艺术有关。课文先讲了一个故事,随后引出道理,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向行家里手请教学习。在课后有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的要求,力求引导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文本的意思,并且吸收我们民族优秀的智慧和文化。在教参中提到了实际上两牛相斗时的确有两种情形,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到这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辩证地看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能够选用恰当有效的方法理解文意,并与作者产生观点共鸣。但还需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和资料的补充继续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音及注释读通课文,说出文意。
2.通过诵读和讨论,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耕当为奴,织当为婢”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耕当为奴,织当为婢”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鉴宝情景”,导入课堂。
1.(播放《国家宝藏》片头音乐)上节课,我们踏上艺术之旅的列车,感受了锺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情谊,也欣赏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到艺术之旅的第二站——书画站。我们将化身为品鉴家,来到《国家宝藏》节目,今天节目的主题是评选最佳斗牛图。我为大家带来了两幅斗牛图,请大家说一说,你会选择哪幅图?为什么?或者说说有什么不同?
2.解题,了解文体——题跋
①解题:理解“书”的意思,讲解题目大意。
②了解题跋:题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记事等。题跋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散文。它的特点是言简义丰。
二、预学检测:
1.读准下列词句的读音。
蜀中 处士 所宝以百数 一日曝书画 拊掌 谬矣
锦囊玉轴 尾搐入两股间 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2.说说下面句子意思,读好停顿。
①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用之前学过的理解文意的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准释难
任务一:鉴赏辨析,发展思维
1.转换角色,鉴别画作
聪明的品鉴家们,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杜处士、牧童和苏轼)自由读一读,品一品,这三个人在今天的节目中会选择收藏哪一幅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证明呢?(小组内讨论后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交流提示:
如果我是杜处士,我会选择 幅图,因为 。
如果我是牧童,我会选择 幅图,因为 。
如果我是杜处士,我会选择 幅图,因为 。
2. 添油加醋,创编文本
请品鉴家们选一个角色在小组内把故事讲一讲,可以“添油加醋”,添加一些想象、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加动作。
牧童:今天天气真好啊,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只见 ……
杜处士:我姓杜,大家都叫我杜处士,我爱收藏书画 ……
苏轼: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
小组内讲、评故事后,班级内讲评。
任务二:拓展延伸,挑战思辨
1.出示乾隆题跋,深化主题
我们似乎发现三个人都选择了收藏同一幅图。我们来看看第四个人,他会怎么选择?那就是我们的乾隆皇帝。看看他这个题跋,猜猜他会选择收藏哪一幅图?为什么?
2.出示不同时期斗牛图,思辨明理
这四个人都选择收藏同一幅图,那这幅图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们来看看几幅名画。(出示图片)是他们都画错了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其实乾隆皇帝在他70岁的时候,有幸真正去看了一场斗牛比赛,他才发现:(出示题跋,生读)他觉得苏轼的题跋是错的,因为他看到的斗牛正是掉尾而斗的情形,所以你们觉得此时乾隆会选择第几幅图呢?
3.主题升华,练写题跋
他们选择哪一幅对于你们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那现在你们手中都有两幅图,来选择一下你想收藏的那一幅,并在上面写下你的题跋。题跋可以写你推荐的理由,以及你通过这牛尾巴之争得出的感悟。要注意题跋的特点是言简义丰哦!
四、总结
在节目的尾声,此时此刻选择收藏哪一幅图已经不重要了,各位品鉴家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才是我们这堂课这个节目最大的宝藏。
五、布置作业
1.把《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自读苏轼的另一篇题跋《书黄荃画雀》,并将自己的感悟分享。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斗牛图》
爱 笑
杜处士 牧童
虚心请教 仔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