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杯水泼到一堆沙子上时,水迅速渗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一瓶水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斥力
C.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2.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表格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
A.很小;有固定体积 B.很小;无固定体积
C.很大;有固定体积 D.很大;无固定体积
3.如图所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单链RNA病毒。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睫等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温度一定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
C.温度升高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D.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因为口罩的中间层具有吸附和过滤的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一段时间后,在其中一个铅柱的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5.如图为液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丁为实验中的四种状态),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加入硫酸铜溶液
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
C.常温下从图甲到图丙大约需要20天
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6.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7.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B.将水倒入细沙中,水渗了进去,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雾霾中PM2.5颗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墨水滴入水中发生扩散,我们看到的不是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8.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
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充满了樟脑味
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
9.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隙
B.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分子不停地运动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10.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端来一盘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③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④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其原因是( )
A.玻璃板受到重力 B.玻璃板受到浮力
C.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D.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1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
13.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a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b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c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1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 nm.
15.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图甲: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水变红了,说明分子在 ;
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铅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图丙:向试管中注水50mL,然后再注入酒精50mL至充满,封闭管口,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能够证明分子间有空隙的现象是 。
16.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
(1)如图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
(2)如图实验,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3)如图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 (选填标“甲、乙、丙“)简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
17.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目清水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18.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直播。
(1)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1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 ,
(3)王亚平在在实验室成功制作了一个亮晶晶的水球,如图2所示。该水球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4)王亚平在“天言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 的作用。
13.1分子热运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杯水泼到一堆沙子上时,水迅速渗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一瓶水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斥力
C.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答案:B
2.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表格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
A.很小;有固定体积 B.很小;无固定体积
C.很大;有固定体积 D.很大;无固定体积
答案:C
3.如图所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单链RNA病毒。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睫等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温度一定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
C.温度升高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D.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因为口罩的中间层具有吸附和过滤的作用
答案:A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一段时间后,在其中一个铅柱的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A
5.如图为液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丁为实验中的四种状态),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加入硫酸铜溶液
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
C.常温下从图甲到图丙大约需要20天
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6.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答案:C
7.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B.将水倒入细沙中,水渗了进去,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雾霾中PM2.5颗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墨水滴入水中发生扩散,我们看到的不是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答案:D
8.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
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充满了樟脑味
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
答案:A
9.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隙
B.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分子不停地运动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B
10.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端来一盘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②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③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④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11.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其原因是( )
A.玻璃板受到重力 B.玻璃板受到浮力
C.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D.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答案:D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C
13.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a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b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c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答案:B
1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 nm.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相互作用的引力 0.1
15.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图甲: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水变红了,说明分子在 ;
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铅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图丙:向试管中注水50mL,然后再注入酒精50mL至充满,封闭管口,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能够证明分子间有空隙的现象是 。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斥力 总体积变小
16.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
(1)如图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
(2)如图实验,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3)如图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 (选填标“甲、乙、丙“)简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
答案:(1)分子间有减小 (2)分子间有引力 (3)甲
17.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目清水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答案:(1)a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be 分子间有引力
18.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直播。
(1)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1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 ,
(3)王亚平在在实验室成功制作了一个亮晶晶的水球,如图2所示。该水球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4)王亚平在“天言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 的作用。
答案:(1)引力 (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照相机 (4)重力